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四川省导游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上
四川省导游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上

四川省导游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如嘉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5487898
  • 页数:438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石窟艺术 下下一篇:单口相声集
《四川省导游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上》目录

第一节 旅游活动概要 1

一、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1

前言 1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业 1

二、旅游的概念 2

(一)旅游的本质 3

三、旅游的本质、基本属性和特征 3

(二)旅游的基本属性 4

(三)旅游的特征 5

(一)按地理范围划分 6

四、旅游活动的类型 6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8

(三)旅游服务及其设施 9

(二)旅游吸引物 9

五、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9

(一)游客 9

一、旅游活动的主体 10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 10

(二)国际旅行者、国际游客、国际旅游者及国际一日游游客 11

(一)旅行者、游客、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 11

(三)国内游客、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12

(二)旅游资源分类 13

(一)旅游资源及其功能 13

二、旅游活动的客体 13

(一)旅游业及其构成 14

三、旅游活动的媒介 14

(二)旅游业的特点 15

(三)旅游业的功能 17

一、世界主要客源地 18

第三节 旅游客源地和旅游接待地 18

二、世界主要旅游接待地 19

(一)由近及远流动 20

三、旅游客流的特点 20

(一)国际旅游客源地 21

四、我国主要旅游客源地 21

(二)多流向风景名胜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1

(三)在具有某种特殊关系的两国或地区之间流动 21

(二)旅游行业组织及其职能 22

(一)旅游行政组织及其职能 22

(二)国内旅游客源地 22

第四节 旅游组织 22

一、旅游组织及其职能 22

(一)国家旅游局 23

二、我国旅游组织及其职能 23

(一)世界旅游组织(WTO) 24

三、国际性旅游组织 24

(二)我国旅游行业组织 24

(三)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UFTAA) 25

(二)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ATA) 25

一、原始社会时期 27

第一节 中国历史简述 27

第二章 历史文化概述 27

二、奴隶社会时期 28

三、封建社会时期 29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32

(一)“皇帝”称谓的由来及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33

一、皇帝与皇权 33

第二节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33

(三)后妃制度 34

(二)皇族成员及其特权地位 34

(五)古代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 35

(四)宦官制度 35

二、国号名称的主要来由 36

(六)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的纪年方法 36

(一)时辰 37

三、时辰与生肖 37

(一)根据原来的部族名定国名 37

(二)根据发迹地定国名 37

(三)根据封爵定国名 37

(四)根据发迹地特产定国名 37

(五)根据谶语定国名 37

(六)根据吉祥文义定国名 37

(七)以建立者的姓氏定国名 37

(八)以社会上流行口号定国名 37

(九)按同音通假定国名 37

(十)根据建政权所在地定国名 37

(二)五行 38

(一)阴阳 38

(二)生肖 38

四、阴阳、五行、八卦 38

(一)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39

五、诸子百家 39

(三)八卦 39

(三)墨家 40

(二)儒家 40

(五)法家 41

(四)道家 41

六、文化艺术 42

(七)阴阳家 42

(六)兵家 42

(一)文学 43

(二)戏曲 44

(四)绘画艺术 45

(三)古代典籍 45

(五)文字学与书法艺术 46

(二)天文历法 47

(一)数学 47

七、科学技术 47

(三)医药学 48

(四)地理、地质学 50

(五)四大发明 51

(二)鉴真和尚东渡 52

(一)张骞出使西域 52

八、中外交流 52

(四)郑和下西洋 53

(三)唐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53

(一)古代巴、蜀 54

一、四川历史简述 54

第三节 四川的历史与文化 54

(二)四川历代建制沿革和“四川”名称的由来 56

(四)四川省建制的形成 57

(三)天府之国 57

(五)四川历史上的几个独立王朝 58

(六)四川历史上的几个农民政权 60

(七)“湖广填四川” 61

二、四川文化概述 62

(八)保路风潮 62

(一)文学 63

(二)史学 68

(三)艺术 70

(四)科学技术 71

一、宗教的产生、发展和现状 73

第一节 概述 73

第三章 宗教文化 73

二、宗教文化 75

(一)佛教的产生、传播与派别 76

一、佛教文化基础知识 76

第二节 佛教文化 76

(二)佛教的教义和供奉对象 82

(三)我国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 87

(四)佛教的礼仪与佛事 89

(五)中国佛教名山与文化遗迹 91

(一)佛教在四川的传播 98

二、佛教文化在四川 98

(二)佛教在四川的发展 99

(三)四川佛教的主要派别及人物 102

(四)四川佛教文化旅游资源 104

(一)道教的形成、发展与派系 112

一、道教文化基础知识 112

第三节 道教文化 112

(二)道教的教义与崇奉对象 117

(三)道观的主要殿堂 123

(四)道教的主要经典和仪则 124

二、中国道教文化旅游资源 125

(一)道教在四川的发展 130

三、道教文化在四川 130

(二)四川道教文化旅游资源 132

(一)基督教的形成、发展和经典 139

一、基督教文化基础知识 139

第四节 基督教文化 139

(二)基督教的教义和派别 141

(三)基督教的信奉对象和主要节日 144

(四)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145

二、中国基督教文化旅游资源 146

(一)四川天主教传播与发展简况 148

三、基督教文化在四川 148

(二)四川天主教主要修会和社团 150

(三)四川天主教文化旅游资源 152

(四)四川新教传播与发展简况 153

(五)四川基督教新教的宗派、差会和地方教会 154

一、伊斯兰教文化基础知识 155

第五节 伊斯兰教文化 155

(六)新教文化旅游资源 155

(一)伊斯兰教的形成、传播与派系 156

(二)伊斯兰教的教义、经典和宗教活动 159

二、中国伊斯兰文化旅游资源 163

(一)四川伊斯兰教的传人和发展 165

三、伊斯兰文化在四川 165

(二)四川伊斯兰教的派别 167

(三)四川伊斯兰文化旅游资源 168

(二)民族的数量及所占人口比例 170

(一)民族的概念 170

第四章 民族民俗 170

第一节 民族民俗概况 170

一、中国的民族 170

(二)民俗的分类 171

(一)民俗的概念 171

(三)中国民族的分布 171

二、中国的民俗 171

(三)全国传统节日及典型的节庆活动 172

(二)四川的民俗文化 175

(一)四川的民族 175

三、四川的民族与民俗文化 175

(一)地域文化 180

二、汉族的地域文化与八大方言 180

第二节 汉族 180

一、汉族概况 180

(三)汉语的八大方言 181

(二)汉语普通话的形成过程 181

一、满族 183

第三节 中国北方部分少数民族 183

二、朝鲜族 184

四、回族 185

三、蒙古族 185

五、维吾尔族 186

二、土家族 187

一、壮族 187

第四节 中国中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 187

三、黎族 188

一、藏族 189

第五节 中国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 189

二、羌族 192

三、彝族 193

四、苗族 194

五、白族 195

六、纳西族 196

七、傣族 197

一、地方风味菜系 199

第一节 中国的烹饪风味流派 199

第五章 传统饮食文化 199

(一)四大菜系 200

(二)中国的八大菜系 201

(三)中国的其他菜系 202

(二)宫廷菜的风味特点 203

(一)宫廷菜的产生和发展 203

二、宫廷风味菜系 203

(一)素菜的产生和发展 204

三、素菜 204

(二)素菜的风味特点 205

(一)药膳的产生和发展 206

四、药膳 206

(二)药膳的分类及其功效特点 207

(一)白酒的香型 208

一、白酒 208

第二节 中国名酒 208

(二)著名的白酒 210

(二)著名的黄酒 211

(一)黄酒的分类 211

二、黄酒 211

(二)著名的葡萄酒 212

(一)果酒的分类 212

三、果酒 212

四、啤酒 213

(一)啤酒的分类 214

(二)著名的配制酒 215

(一)配制酒的分类 215

(二)著名的啤酒 215

五、配制酒 215

(二)著名的绿茶 216

(一)特色与分类 216

第三节 中国名茶 216

一、绿茶 216

(一)特色与分类 218

二、红茶 218

(二)著名的红茶 219

(二)著名的乌龙茶 220

(一)特色与分类 220

三、乌龙茶 220

(二)著名的花茶 221

(一)特色与分类 221

四、花茶 221

六、紧压茶 222

(二)著名的白茶 222

五、白茶 222

(一)特色 222

(二)著名的紧压茶 223

(一)特色与分类 223

(一)川菜的历史与风格特点 224

一、川菜 224

第四节 川菜、川酒和川茶 224

(二)川菜代表菜 227

(四)四川名小吃 229

(三)四川火锅 229

(一)川酒的历史 231

二、川酒 231

(二)四川名酒 232

(二)四川名茶 234

(一)川茶的历史 234

三、川茶 234

(一)陶器 237

一、陶瓷器 237

第六章 风物特产 237

第一节 中国的风物特产 237

(二)瓷器 239

(一)织锦 241

二、织绣工艺品 241

(二)刺绣 243

(二)石雕 245

(一)玉雕 245

三、雕塑工艺品 245

(一)漆器 246

四、漆器及金属工艺品 246

(三)木雕 246

(四)竹雕 246

(五)其他雕塑 246

(二)金属工艺品 247

(二)草编工艺品 248

(一)竹编工艺品 248

五、编织工艺品 248

(二)沈阳羽毛画 249

(一)桃花坞木刻年画 249

六、工艺画 249

一、传统手工艺品 250

第二节 四川的风物特产 250

(三)北京雕漆 250

(四)木板水印画 250

(五)内画壶 250

(六)软木画 250

(二)银丝工艺品 251

(一)丝挂毯 251

(三)漆器工艺品 252

(四)竹木工艺品 253

(五)陶石工艺品 255

(六)四川缬染 256

(七)四川的盆景艺术 258

二、名优土特产品 259

(八)糖画艺术 259

(一)土特产品 260

(二)四川道地中药材 261

第七章 主要自然旅游景观 264

(一)体育探险登山旅游型 265

二、中国的山地自然景观 265

第一节 山地自然景观 265

一、山地与旅游 265

(二)风景观赏山岳旅游型 266

(一)地势大观与地貌分区 271

三、四川的山地自然景观 271

(二)主要山地 272

一、水体与旅游 276

第二节 水自然景观 276

(一)江河景观 277

二、中国的水自然景观 277

(二)湖泊景观 279

(三)瀑布景观 282

(四)泉景观 284

(五)海滨景观 285

(一)江河景观 287

三、四川的水自然景观 287

(二)湖泊景观 290

(三)瀑布及泉景观 291

(一)气候环境 293

一、中国气候及天气景观 293

(四)冰川景观 293

第三节 气候及天气景观 293

(一)气候类型与特色 296

二、四川气候及天气景观 296

(二)天气景观 296

(二)典型天气景观 299

(一)植物景观 300

一、中国的动植物景观概述 300

第四节 动植物景观 300

(二)动物景观 301

(一)典型植物景观 302

二、四川典型动植物景观 302

(二)典型动物景观 304

一、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及特征 306

第一节 历史文化名城 306

第八章 主要人文旅游景观 306

(一)多朝皇都类 308

二、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 308

(四)古代工商业和交通重镇类 310

(三)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类 310

(二)一般古都类 310

(一)成都 311

三、四川历史文化名城简介 311

(五)革命圣地类 311

(三)阆中 312

(二)都江堰 312

(四)乐山 313

(五)泸州 314

(七)自贡 315

(六)宜宾 315

(一)宫殿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316

一、宫殿 316

第二节 宫殿与礼制建筑 316

(二)宫殿的布局与陈设 318

(三)中国现存的古代皇宫 320

二、礼制建筑 321

(二)天、地等坛 322

(一)祖庙与社稷坛 322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323

第三节 古代建筑 323

(三)文庙与武庙 323

(四)宗祠 323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324

(二)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及其特点 325

(一)台基 326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件 326

(三)开间 328

(二)木头圆柱 328

(六)彩画 329

(五)斗拱 329

(四)梁 329

(七)屋顶 330

(二)采用框架式结构 332

(一)使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 332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332

(五)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 334

(四)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334

(三)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334

四、四川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及特色 335

(七)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335

(六)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335

(一)发展概况 336

(二)主要特色 337

(一)起源与发展 338

一、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特色和分类 338

第四节 古代园林 338

(二)特色 339

(三)分类 341

(二)理池 342

(一)筑山 342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 342

(四)动物 343

(三)植物 343

(五)建筑 344

(二)添景 349

(一)抑景 349

(六)匾额、楹联与刻石 349

三、中国古代园林的常见构景方法 349

(六)漏景 350

(五)框景 350

(三)夹景 350

(四)对景 350

四、四川古代园林的形成与特色 351

(八)移景 351

(七)借景 351

(一)形成与发展 352

(二)特色 353

一、封土的沿革 355

第五节 陵墓建筑 355

(四)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形式 356

(三)宋代“方上”的恢复 356

(一)秦汉两代的“方上” 356

(二)唐代的“以山为陵” 356

二、陵园的建筑布局 357

(三)砖石墓 358

(二)木椁墓 358

三、墓室结构 358

(一)土穴墓 358

四、随葬品 359

五、四川的古代陵墓 360

(一)南京城墙 361

一、城市防御建筑 361

第六节 著名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 361

(四)丽江古城 362

(三)平遥城墙 362

(二)西安城墙 362

二、古长城建筑 363

三、四川古代军事防御工程 364

(一)文化遗产 366

一、中国的世界遗产 366

第九章 世界遗产名录与自然保护区 366

第一节 世界遗产名录 366

(一)峨眉山——乐山大佛 367

二、四川的世界遗产 367

(二)文化景观 367

(三)自然遗产 367

(四)文化与自然 (双重)遗产 367

(二)九寨沟 369

(三)黄龙寺 370

(四)青城山——都江堰 371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374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 374

(三)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 376

(二)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 376

(一)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376

(二)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77

(一)四川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 377

二、四川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377

(三)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78

(七)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79

(六)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79

(四)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79

(五)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79

(九)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 380

(八)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80

(十一)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81

(十)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81

(十二)四川小金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82

(二)简史 384

(一)简况 384

第十章 中国主要客源地区和客源国概况 384

第一节 台、港、澳地区概况 384

一、台湾 384

(四)民俗风情 385

(三)经济概况 385

(五)著名景点 386

(二)简史 387

(一)概况 387

二、香港 387

(四)经济 388

(三)政治概况 388

(五)民俗风情 389

(二)简史 390

(一)简况 390

(六)著名景点 390

三、澳门 390

(五)著名景点 391

(四)民俗风情 391

(三)经济 391

(一)简况 392

一、日本 392

第二节 亚太地区客源国概况 392

(四)文化 393

(三)经济 393

(二)政治制度 393

(五)民俗 394

(六)著名景点 395

(二)政治制度 396

(一)简况 396

二、新加坡 396

(六)著名景点 397

(五)民俗 397

(三)经济 397

(四)著名高等学府 397

(三)经济 398

(二)政治制度 398

三、泰国 398

(一)简况 398

(五)民俗 399

(四)文化 399

四、马来西亚 400

(六)著名景点 400

(二)政治制度 401

(一)简况 401

(一)简况 402

五、菲律宾 402

(三)经济 402

(四)著名高等学府 402

(五)民俗 402

(六)著名景点 402

(五)民俗 403

(四)著名高等学府 403

(二)政治制度 403

(三)经济 403

(一)简况 404

六、印度尼西亚 404

(六)著名景点 404

(四)文化 405

(三)经济 405

(二)政治制度 405

(六)著名景点 406

(五)民俗 406

(一)简况 407

七、韩国 407

(五)民俗 408

(四)文化 408

(二)政治制度 408

(三)经济 408

(六)著名景点 409

(一)简况 410

八、蒙古 410

九、哈萨克斯坦 411

(四)民俗 411

(二)政治制度 411

(三)经济 411

(三)经济 412

(二)政治制度 412

(一)简况 412

(一)简况 413

十、澳大利亚 413

(四)民俗 413

(五)民俗 414

(四)文化 414

(二)政治制度 414

(三)经济 414

(一)简况 415

一、德国 415

(六)著名景点 415

第三节 欧洲地区客源国概况 415

(四)文化 416

(三)经济 416

(二)政治制度 416

(五)民俗 417

二、英国 418

(六)著名景点 418

(二)政治制度 419

(一)简况 419

(四)文化 420

(三)经济 420

(五)民俗 421

(六)著名景点 422

(二)政治制度 423

(一)简况 423

三、法国 423

(四)文化 424

(三)经济 424

(五)民俗 425

(六)著名景点 426

(一)简况 427

四、俄罗斯 427

(四)文化 428

(三)经济 428

(二)政治制度 428

(五)民俗 429

(六)著名景点 430

(二)政治制度 431

(一)简况 431

第四节 北美地区客源国概况 431

一、美国 431

(五)民俗 432

(四)文化 432

(三)经济 432

(六)著名景点 433

(一)简况 434

二、加拿大 434

(五)民俗 435

(四)著名高等学府 435

(二)政治制度 435

(三)经济 435

(六)著名景点 436

后记 437

附录 43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