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大东亚共荣圈”源流
“大东亚共荣圈”源流

“大东亚共荣圈”源流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庆元,杨齐福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2303230
  • 页数:464 页
图书介绍: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侵略,每个时期都制造不同借口、打着不同旗号、炮制形形色色的侵略理论以掩盖其侵略事实。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就是贯穿始终最具欺骗性而又彻底暴露日本称霸世界野心的一个。本书通过决策、制造、发动和鼓吹侵略者之口和笔,全面系统剖析其“源”与“流”,是一部着重研究日本侵略思想、政策、理论的专著。
《“大东亚共荣圈”源流》目录
标签:共荣圈 源流

第一章 日本战略扩张主义的产生 1

第一节 幕末日本思想家的战略扩张思想 2

一 幕末日本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

二 战略扩张主义的产生 7

三 补偿论——战略扩张主义的代表 17

四 战略扩张追求的目标:大日本帝国 31

第二节 战略扩张主义的精神力量 37

一 神国论:日本民族优秀论的神话根据 37

二 武士道精神:日本战略扩张主义的精神支柱 47

一 明治维新的阶级基础 70

第三节 日本战略扩张主义的社会政治基础 70

二 武士与日本军阀 79

三 北进南进政策的追求:征韩与征台 84

第二章 明治时期日本的战略扩张主义理论 107

第一节 大陆政策确立时期的理论 107

一 福泽谕吉:日本扩张理论的先锋 107

二 形形色色的亚洲盟主论 128

三 日本国家走向的思考 141

第二节 大陆政策的确立 150

一 日本侵华的新动力 150

二 “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侵华的自供状 154

三 山县有朋与战略扩张主义 161

四 日本民族沙文主义与征韩 168

五 形形色色的侵略理论 173

第三章 与欧美对峙时期的战略扩张主义 183

第一节 日本帝国主义时期的战略扩张主义 183

一 和平与扩张——日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选择 183

二 生存竞争论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论 195

三 扩张主义战略的确立 209

第二节 日本战略扩张主义的策略 213

一 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争夺租借地 213

二 日本的“支那保全论” 219

三 “日支经济提携”论 233

第四章 日本争霸亚洲的理论 242

第一节 日本总体战与“进取开国” 242

一 东方会议与田中奏稿 242

二 “满洲保全主义”到“满洲分离”论 249

第二节 侵略中国东北的理论 260

一 “满蒙生命线”论 260

二 “满蒙非中国领土”论 263

三 “生存论” 264

四 “天命”论 267

五 “王道乐土” 269

一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发生 277

第一节 日本法西斯主义 277

第五章 日本战略扩张主义与法西斯主义 277

二 法西斯政变 282

第二节 法西斯主义与日本国粹主义的汇流 293

一 大日本主义的恶性膨胀 293

二 神国论与天皇中心主义的泛滥 299

第三节 日本法西斯理论的代表 304

一 北一辉的法西斯理论 304

二 大川周明的理论 319

三 “亚细亚主义”批判 334

第一节 石原莞尔的“世界大战终极论” 339

第六章 “东亚联盟”与“中日经济提携” 339

一 狂热主张侵略中国 340

二 鼓吹全民战争 342

三 鼓吹用日本文明统一世界 343

四 世界最终战争论 345

第二节 东亚联盟论 347

一 “东亚联盟”论出笼的原因 347

二 “东亚联盟”论的基本主张 352

三 “东亚联盟”论与大东亚共荣圈 356

四 “东亚联盟”的指导思想 360

第三节 中日经济提携 369

一 军事与经济侵略并举 369

二 所谓“中日经济提携” 374

第七章 日本战略扩张主义的破产 381

第一节 “大东亚新秩序”与“南进论” 381

一 “东亚新秩序”的丑剧 381

二 从“南进论”到南进政策 399

第二节 大日本帝国梦之幻灭 419

一 太平洋战争 419

二 日本的失败与“大东亚共荣圈”大会闹剧 422

三 不可逆转的灭亡之道 426

四 战争的原因与性质 429

一 “大东亚共荣圈”的辩护士 430

第三节 日本“大东亚战争”史观批判 430

二 颠倒历史的“太平洋战争史观” 434

三 可耻的谎言、血写的事实 438

余论 日本战略扩张理论的特点 442

一 扩张理论的继承性、连续性、仿效性 442

二 鼓惑民心的民族危机宣传 445

三 世界野心的包装,世界战略的思维 446

四 侈谈亲善,不忘侵略,这是日本侵略理论的重要特色 448

征引与参考书目 451

一 中文部分 451

二 日文部分 455

后记 4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