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领导干部新经济全书  第1卷
领导干部新经济全书  第1卷

领导干部新经济全书 第1卷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敏勇,王杰,吕本富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华龄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00829170
  • 页数:718 页
图书介绍:
《领导干部新经济全书 第1卷》目录

一卷 3

第一篇 新经济发展态势与经济全球化浪潮 3

第一章 经济全球化:挡不住的国际大潮流 3

一、经济全球化概念和发展阶段 3

二、经济全球化特征 10

三、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42

四、经济全球化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45

五、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69

第二章 世界经济集团化 126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次浪潮与世界经济格局 126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进入新的阶段 129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向及其影响 143

第三章 当前及未来的世界经济形势 152

一、共同的经济发展趋势 152

二、目前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 157

三、西方大国的经贸关系 166

四、南北关系向经济合作方向发展 181

五、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 190

六、美国新经济与21世纪的经济特点 197

第一章 WTO的结构及运作机制 225

一、世贸组织的原则和宗旨 225

第二篇 WTO与国际经济规则 225

二、世贸组织的结构 229

三、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区别 236

四、世贸组织解决争端机制 237

附录:世贸大家庭 248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与WTO 251

一、经济全球化 251

二、经济全球化产生的经济背景 258

三、经济全球化带给我们什么 262

四、世贸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规则与游戏 264

第三章 中国“复关”与“入世”历程 266

一、谈判四部曲 266

二、中国“复关”与“入世”谈判的困难所在 269

三、中美协议的签订 271

四、中美协议——共同努力的结晶 273

第四章 “入世”:中国的原则、权利与义务 279

一、中国“入世”的基本原则 279

二、中国“入世”后的权利与义务 279

三、中国:离世贸组织还有多远 282

第五章 双赢——中国加入WTO的基础 283

一、世界经济全球化需要崛起的中国 283

二、改革开放为中国“入世”奠定基础 290

三、入世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战略选择 294

第六章 入世后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96

一、“入世”后中国企业的发展策略 296

二、“入世”对农业的影响 311

三、纺织品服装业将是“入世”的最大获利者 321

四、“入世”对我国汽车业的冲击 332

五、亦喜亦忧的化工工业 342

六、“入世”对中国电信的影响 355

七、加入WTO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影响 363

八、“入世”对我国服务业影响 367

第一章 当今国际贸易发展大趋势 383

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地位不平等 383

第三篇 国际贸易 383

二、服务贸易发展快 384

三、交易手段不断更新 385

四、跨国公司愈来愈占主要地位 386

五、新的贸易理论出现 388

六、各国依赖度加深 389

七、环境保护提上日程 390

八、区域集团化对国际贸易提出挑战 390

第二章 国际市场的一些基本特点 393

一、国际市场具有全方位开放的特点,又具有集团化的强烈趋势 393

二、国际市场有着很大的盲目性,但国际协调已开始介入国际市场领域 394

三、国际市场有着较大的动荡性,但又呈现出以较快速度增长的趋势 395

四、国际市场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同时在各领域中又有着很强的垄断性 396

五、国际市场中替代性与互补性是并存的 397

六、国际市场中商品的相对过剩性和结构性的供给不足是并存的 398

七、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复杂性和风险性 399

第三章 国际贸易理论 400

一、古典贸易理论 400

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407

三、国际贸易的新要素学说 416

第四章 国际贸易政策 425

一、贸易政策的分类 428

二、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经常使用的基本概念 430

三、国际贸易的类型划分 432

四、关税制度 435

五、非关税壁垒 442

六、其他非关税壁垒 449

第五章 国际投资 453

一、国际投资的概念 453

二、国际投资的形式 454

三、国际投资法概述 458

第六章 国际收支 462

一、国际收支概念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462

二、国际收支平衡的概念及其计量标志 466

三、国际收支不均衡的原因和类型 467

四、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经济影响和调节对策 468

五、国际结算概述 471

六、国际结算的基本方式 472

第七章 国际贸易实务 479

一、新型的贸易经营方式 479

二、国际对销贸易 490

三、国际包销与代理 499

四、国际经济贸易仲裁 504

五、仲裁机构 509

六、国际经济贸易仲裁程序 511

七、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514

第八章 国际经济特区 518

一、关于经济特区的基本内容 518

二、世界经济特区的类型及其特点 520

第九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528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理论 528

二、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537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 557

第十章 世界贸易组织 566

一、世界贸易组织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产生背景之分析 566

二、世界贸易组织产生过程 575

三、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目标和职能 578

四、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579

五、世界贸易组织组织机构及职能 593

六、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区别 597

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益 598

八、世界贸易组织最常用的专用术语 602

第十一章 美国的外贸政策 614

一、贸易政策的特点 614

二、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决策机制与执行机构 617

三、闻名世界的“301条款” 622

四、分析美国的关税保护 636

第十二章 世界主要贸易摩擦 639

一、美日贸易摩擦 639

二、美欧贸易摩擦 644

三、美中贸易关系中的问题与摩擦 650

第十三章 环境与贸易 661

一、虾、海龟案例的由来 661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 662

三、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666

第十四章 世界重要商品生产与贸易 675

一、石油资源 675

二、煤炭 695

三、世界汽车工业 700

四、世界矿产品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707

第一章 金融的重要地位与当今发展趋势 721

第四篇 国际金融 721

一、金融——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 721

二卷 721

二、国际金融自由化的进展 723

第二章 国际货币体系 752

一、国际货币体系建立 752

二、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 753

三、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 766

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主要方案 771

第三章 国际资本流动 778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 778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 779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781

四、现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783

五、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影响 785

六、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 789

第四章 国际投机资本 793

一、国际投机资本的界定 793

二、国际投机资本的起源与发展 794

三、国际投机资本的流量与流向 796

四、国际投机资本的特点 798

五、国际投机资本的主要投机手段和操作工具 799

六、神秘的对冲资金 801

七、是非纷纭论金融衍生交易 808

八、国际投机资本的利弊分析 811

第五章 东亚金融危机 817

一、东亚金融危机概况 817

二、关于东亚金融危机的种种说法 827

三、东亚金融危机的外因 833

四、东亚金融危机的内因 836

第六章 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启示 852

一、此起彼伏的世界性金融危机 852

二、十年来震惊世界的重大金融事件 854

第七章 金融市场 883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883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884

三、金融市场的特征 885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 886

五、金融市场的类型 889

六、金融市场的交易方式 892

第八章 证券市场 898

一、证券市场的构成要素 898

二、证券市场的功能 904

三、当代证券市场的发展特点 908

四、证券市场类型 910

第九章 欧元启动与影响 913

一、欧元产生与影响 913

二、欧元的技术标准 918

三、欧元启动对美元的挑战 923

四、欧元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 929

五、欧元与国际汇率制度 932

六、欧元对中国的影响 935

第十章 黄金市场与黄金交易 946

一、黄金市场 946

二、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 953

三、面临挑战的黄金 956

第十一章 外汇 959

一、外汇概念 959

二、外汇的作用及我国常用的外币 962

三、汇率的概念、标价和种类 965

四、汇率制度 971

五、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973

六、汇率决定理论 977

第十二章 外汇市场 990

一、外汇市场含义与构成 990

二、世界主要的外汇市场 993

第十三章 期货交易 996

一、期货交易功能、原理与特点 996

二、期货市场 1001

三、期货市场机构 1009

四、期货交易的基本做法和交易策略 1020

第十四章 股票价格与指数 1038

一、股票交易价格 1038

二、股价指数 1041

三、世界上主要几个股价指数 1044

第十五章 国际金融组织 1052

一、国际金融组织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1052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055

三、世界银行集团 1064

四、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组织 1074

五、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 1075

六、中国与全球性国际金融组织的关系 1091

七、中国与区域性国际金融组织的关系 1093

一、资源经济:极限的增长与增长的极限 1139

第五篇 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 1139

第一章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1139

二、欧佩克:不再风光依旧 1148

三、知识经济:即将引发人类社会一场新的革命 1153

四、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1161

第二章 知识经济时代的个人“智力”资本化运作 1169

一、智力资本:一个需要被社会认可的概念 1169

二、泛股制:“智力”资本化运作的制度安排 1173

三、智力投资:知识经济时代的理智选择 1178

第三章 知识经济与个人能力 1182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文盲”与“乞丐” 1182

二、创造力:知识经济对个人能力评价 1186

三、开发右脑:人类的使命与每个人的课题 1190

附录1:新加坡的知识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1195

附录2:中国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区新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1201

第四章 人力资源:知识经济的依托 1216

一、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中的地位 1217

二、中国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危机 1221

三、中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 1225

第五章 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 1232

一、网络经济概念及由来 1232

二、网络经济的特点 1235

三、网络经济起作用的因素 1237

四、网络经济对经济理论影响 1238

第六章 电子商务的产业与发展 1243

一、商务活动呼唤新生产力 1243

二、电子商务是商务活动的新生产力 1245

三、促进电子商务新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措施 1249

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1251

第七章 中外网络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1258

一、领世界之先的美国网络经济 1258

二、网络经济在德国的发展 1259

三、方兴未艾的中国互联网 1261

四、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将遇到的问题 1262

附录:中国政府确定实施电子商务的主要步骤 1265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 1269

一、曲折的认识过程 1269

第六篇 中国的体制创新与对外开放 1269

二、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 1276

三、正确对待姓“资”姓“社”问题 1284

四、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1291

第二章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伟大实践出发 1296

一、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29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和发展进程 1298

三、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 1300

第三章 社会主义本质的积极探索 1304

一、毛泽东的探索 1304

二、邓小平的探索 1306

三、社会主义本质的再揭示 1313

第四章 所有制改革与所有制结构调整 1320

一、所有制改革的理论突破 1320

二、单一公有制结构的改革 1332

三、中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 1339

四、当前所有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343

五、所有制改革与结构调整的前景展望 1346

第五章 收入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的完善 1353

一、完善收入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353

二、正确把握分配处理问题的基本政策 1356

三、在集中财力、振兴国家财政的基础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1358

第六章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362

一、现行分配制度的客观依据 1362

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1363

三、多种分配方式的内容、形式及其作用 1367

四、收入差距的调控 1369

第七章 中国改革的策略选择 1373

一、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 1373

二、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可行性条件 1374

三、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特征 1377

四、中国改革道路与改革战略的再思考 1384

第八章 建立以市场机制作用为基础的宏观调控 1385

一、市场体系建设的重大进展 1385

二、让市场配置资源 1387

三、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1390

第九章 债转股是重组国有企业债务的尚方宝剑 1394

一、债转股出台的现实需求 1394

二、债转股出台的理论背景 1395

三、解开不良债务与不良债权的死结 1400

四、将债转股应用于最适用的重点企业 1402

五、债转股不是免费的午餐 1404

六、以控股权重组企业 1408

第十章 国有股的上市流通 1412

一、正确看待国有股权上市流通 1412

二、国有股转让、上市的途径 1417

第十一章 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1427

一、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 1427

二、扬弃“股东至上主义”逻辑 1431

三、共同治理机制的建立 1433

四、以相机性治理来提高企业决策效率 1435

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438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和问题 1438

二、新世纪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1440

三、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442

四、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逐步缩小 1444

第十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和成就 1449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1449

二、中国的出口贸易现状 1455

三、中国的进口贸易发展趋势 1464

四、向国际贸易规范靠拢的途径 1480

第十四章 经济特区与中国的现代化 1484

一、经济特区地位与作用的重新审视 1484

二、十大难题阻拦着经济特区的发展 1485

三、经济特区的制度创新 1488

第十五章 政府机构行为的规范 1491

一、政企分开是规范政府行为的基础 1491

二、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1492

三、加强和改善政府的规制工作 1493

四、规范政府的采购行为 1493

第一章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1511

第七篇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511

一、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的由来 1511

三卷 1511

二、“粗放”和“集约”的内涵 1512

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 1513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性 1514

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 1516

第二章 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追求的目标 1518

一、我国已经具备了转变的必要条件 1518

二、转变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1519

第三章 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分析 1524

一、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 1524

二、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可能性 1526

三、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障碍 1528

四、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内容 1531

第四章 中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1534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1534

二、运用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1539

三、以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为依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1543

第八篇 经济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 1551

第一章 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1551

一、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表现和调整的有利条件 1551

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总原则 1552

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553

四、改善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素质 1555

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557

第二章 实施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1559

一、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560

二、近年来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1565

三、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1570

第三章 中国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1580

一、计划机制条件下的产业结构演变 1581

二、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条件下的结构演变 1588

三、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结构演变 1596

四、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599

五、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认识问题 1604

第四章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1613

一、推行产业政策的依据及实施 1613

二、实行产业政策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 1615

三、确定主导产业的基本理论 1620

四、新时期的中国产业政策 1624

第五章 我国产业结构分析 1628

一、第一产业 1628

二、第二产业 1638

三、第三产业 1647

第六章 新经济增长点的若干分析 1658

一、住宅建设 1658

二、私家车需求分析 1668

三、企业技术改造需求分析 1677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 1686

一、企业制度的演变与现代企业制度 1686

二、股份制企业的组建 1702

三、邯钢模式的经济学分析 1711

四、海尔企业文化模式剖析 1714

五、长虹集团的管理特色 1721

六、杉杉、雅戈尔、太平鸟品牌文化战略的成功实践 1725

七、“熊猫”的技术创新战略 1737

八、从海信的成长过程看扩张战略模式 1741

第八章 中国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 1749

一、塑造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家 1749

二、组织制度创新 1756

三、苦练“内功” 1761

四、技术进步是企业成功的支柱 1765

五、产品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1768

六、搏击市场风云是生存发展的需要 1772

第九章 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 1775

一、发展国有企业的战略要点 1775

二、企业要有自身发展战略 1784

三、中国大中型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1792

第十章 国有企业的宏观政策选择 1803

一、产业政策 1803

二、价格政策 1808

三、投资政策 1813

四、财政政策 1819

五、税收政策 1826

六、金融政策 1832

第九篇 技术创新与科教兴国战略 1839

第一章 高新技术产业是21世纪中国知识经济的支柱 1839

一、知识经济时代国际间竞争的焦点 1839

二、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现状 1845

三、加速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1850

第二章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 1856

一、技术创新及其动力机制 1856

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及其对策 1860

三、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风险及其控制 1864

第三章 科教兴国是中国新世纪的战略选择 1869

一、“中国的奇迹”与“中国的危机” 1870

二、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1880

三、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891

第十篇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909

第一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1909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1910

二、东亚发展模式及其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启示 1925

三、中国发展战略回顾与可持续发展展望 1936

第二章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1946

一、当代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透视 1946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的背景 1958

三、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价值选择 1973

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体系 1978

第三章 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 1983

一、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1983

二、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1985

三、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1988

四、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可能性 1994

五、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障碍 1995

六、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内容 1999

第一章 重新定位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2005

一、社会公共需要理论与财政功能 2005

第十一篇 财政税收与中国经济发展 2005

二、市场是政府与财政的基础 2008

三、财政的基本职能 2012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2016

一、财政支出的分类 2016

二、财政支出规模与政府能力 2018

三、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 2021

四、财政支出的效益原则 2025

第三章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付 2029

一、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分析 2029

二、基础产业、农业和住宅的财政投资 2034

三、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对策 2045

四、社会保障支出的改革 2049

五、财政补贴的基点 2053

六、税收支出的特殊性 2059

第四章 中国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2065

一、财政收入的分类 2065

二、财政收入规模是中央调控的基础 2066

第五章 国债制度与管理 2073

一、国债的产生与发展 2073

二、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2075

三、国债的种类与结构 2076

四、国债的发行与偿还 2078

五、国债发行价格与国债利率 2079

六、国债市场的管理 2081

第六章 国家预算的管理 2085

一、国家预算的组成与原则 2085

二、国家预算法 2087

三、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2090

第七章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2095

一、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沿革 2095

二、中国的分税制 2097

第八章 财政政策与财政平衡 2107

一、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2107

二、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2115

三、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 2121

四、财政政策的基本问题 2124

五、财政政策的构成及协调 2128

六、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2136

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2141

第九章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 2149

一、国际税收的性质与对策 2149

二、关税的课征与减免 2158

三、外债的种类与管理 2163

四、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 2168

第十章 税收制度与征税公平 2175

一、税收基础与税收分类 2175

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2182

三、征税中的公平与效率 2186

四、税收负担水平与税收效应 2189

五、商品课税 2192

六、所得课税、资源与财产课税 2195

七、中国税制的改革 2203

第一章 阔步迈向新世纪的中国金融 2211

第十二篇 中国金融与经济发展 2211

一、取得重大进展的金融体制改革 2211

四卷 2211

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2213

三、构筑21世纪中国金融的战略框架 2214

第二章 日益完善的中央银行体系 2223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2223

二、货币政策的改革与发展 2226

三、日益强化的金融业监管 2233

第三章 走向市场的商业银行体系 2242

一、银行改革的准备阶段 2243

二、改革的积极探索阶段 2244

三、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 2251

第四章 崛起的中国保险业 2259

一、发展曲折的中国保险业 2259

二、国内保险业的发展 2263

三、涉外保险的发展 2276

四、保险业对外开放与外资保险机构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2278

第五章 异军突起的证券业 2280

一、证券业的发展与管理 2280

二、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及方向 2288

三、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前景 2293

第六章 调整中的其他金融体系 2303

一、中国的投资信托业 2303

二、财务、租赁业的发展 2306

三、信用合作社的发展 2311

第七章 日趋重要的货币市场 2316

一、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 2316

二、票据贴现市场的发展 2322

三、短期证券交易市场的发展 2324

第八章 走向国际化的外汇市场 2327

一、外汇管理体制的演变 2327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革 2336

三、外汇市场的运作与管理 2341

四、我国的外汇储备 2348

五、人民币的升值与贬值 2351

第九章 中国金融服务业开放的机遇与风险 2355

一、我国的金融开放 2355

二、中国金融发展面临强大的外部压力和要求 2357

三、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对中国将产生的影响 2359

四、中国金融服务开放的战略 2364

五、把握开放进程与防范金融风险 2377

第一章 城市化进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385

一、中国的基本国情 2385

第十三篇 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2385

二、城市化与人口管理问题 2391

第二章 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2396

一、城镇化是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 2396

二、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2402

第三章 中国城市化的历程及实例分析 2407

一、我国城市化20年的发展进程 2409

二、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2415

三、中国城市化未来20年的展望 2422

四、加速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对策与措施 2431

第一章 新世纪中国农业面临的新形势 2437

一、农业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2437

第十四篇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发展 2437

二、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对农业的全面冲击 2442

第二章 农业的体制与组织创新 2444

一、农业微观基础的改造 2444

二、加快农村中介组织的建设 2448

三、重建新的农业宏观调控体系 2450

第三章 农业经济发展向技术更新的战略转变 2452

一、工业化与工农关系 2452

二、转变时机的选择 2453

三、技术结构的调整 2455

四、技术组织的创新 2456

第四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大势所趋 2458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趋势及主要组织形式 2459

二、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 2460

三、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 2462

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468

五、政府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责任 2469

第五章 农业劳动力的大转移 2471

一、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2471

二、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殊背景 2474

三、民工潮的根源及对策 2475

第六章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村腾飞的翅膀 2483

一、艰难的历程 2483

二、巨大的成就和成功的经验 2496

三、问题与对策 2509

第七章 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典型模式 2520

一、苏南发展模式 2520

二、温州模式 2540

三、珠江模式 2592

第十五篇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西部大开发 2623

第一章 区域经济与地区发展 2623

一、区域分工和地区发展定位 2623

二、区域经济综合体与自然结合的产业分工布局 2629

三、区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与分工 2636

四、经济发展要素流动的效应 2644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梯度理论 2653

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与经济环带 2653

二、梯度转移与地区经济发展 2659

三、处于不同梯度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2664

四、调控和协调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673

第三章 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2700

一、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模式 2701

二、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2705

第四章 “六五”以来我国的区域政策 2714

一、沿海开放地区政策 2714

二、沿江、沿边地区政策 2722

三、高新技术开发区政策 2731

四、贫困地区政策 2733

五、少数民族地区政策 2738

第五章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面向新世纪的战略性抉择 2741

一、加快西部开发的重要意义 2741

二、西部开发的基本原则 2743

三、开发西部的若干对策 2745

第六章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出台 2748

一、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战略 2748

二、江泽民第一次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2749

三、江泽民提出“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 2750

四、朱镕基总理提出实施大开发的措施 2751

五、朱镕基总理指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五项任务 2753

六、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754

七、2000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再论西部大开发战略 2757

第七章 西部大开发的宏观意义 2759

一、长期增长中的资源保障 2759

二、经济增长与需求拉动 2766

三、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均衡 2773

四、社会长期稳定与区域均衡 2775

第八章 西部优势与制约因素 2779

一、西部地区总体优势 2779

二、西部各省区的优势分析 2793

三、西部大开发的制约因素 2804

四、西部10省区(市)的发展设想 2809

第十六篇 世纪之初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837

第一章 跨入新千年的中国经济 2837

一、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837

二、仍具持续增长潜力的今日中国经济 2843

三、快速增长:长期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2845

四、为中国经济增长进言献策 2854

第二章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 2863

一、当前经济形势的特点及其产生的根源 2863

二、如何判断物价指数同比下滑的态势 2864

三、走出“扩张—紧缩”的怪圈 2867

四、新一轮外商投资热何时到来 2868

第三章 专家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途径 2872

一、资源优化配置,一个未尽的话题 2872

二、过去五大增长动力能否转化 2874

三、增长方式转换迫在眉睫 2878

四、开辟三条新的增长途径 2879

五、危及经济长期增长的六个因素 2882

第四章 中国经济在世界中的地位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2884

一、21世纪是中国世纪吗 2884

二、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 2886

三、可持续发展十大目标 2888

第十七篇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 2901

第一章 抓住机遇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增长 2901

一、参与和发展国际化,大力促进对外贸易,积极吸引外资 2903

二、利用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 2905

三、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充分利用世界经济格局和周边环境变化所提供的机遇 2907

第二章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909

一、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909

二、我国对亚洲和世界经济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2911

三、我国对亚洲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912

第三章 中国与21世纪的世界经济 2914

一、中国经济的增长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并给各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2915

二、中国经济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基本格局的变化和国际经济秩序的改善也将带来积极影响 2916

三、中国经济增长将使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29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