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细辛属和八角属中药研究与应用
细辛属和八角属中药研究与应用

细辛属和八角属中药研究与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春澍,孙建宁,黄建梅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117079312
  • 页数:4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我国著名生药学家杨春澍主编。总结了我们四十多年对中国细辛属和八角属的多学科研究成果基础上,整理补充了国内外学者发表的相关资料。本书的出版能对细辛属和八角属植物的基础研究和中药材质量控制、地道药材的GAP生产,天然资源利用、新药研制等应用研究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细辛属和八角属中药研究与应用》目录

第一部分 细辛属 2

1 细辛、杜衡、土细辛的本草考证 2

1.1 细辛 2

1.2 杜衡 16

1.3 土细辛 18

2 细辛属的植物学特征 24

3 细辛属的分类系统 26

3.1 历史简况 26

3.2 细辛属的分类系统 27

3.3 细辛属分种检索表 29

4 各种细辛的名称和形态描述 34

4.1 尾花细辛 35

4.1.1 尾花细辛 35

4.1.2 花叶尾花细辛 36

4.2 肾叶细辛 37

4.3 长毛细辛 37

4.4 双叶细辛 38

4.5 铜钱细辛 39

4.6 短尾细辛 41

4.7 单叶细辛 42

4.8 地花细辛 43

4.9 台湾细辛 44

4.10 细辛 45

4.10.1 细辛 46

4.10.2 汉城细辛 46

4.11 库页细辛 47

4.11.1 库页细辛 47

4.11.2 辽细辛 47

4.12 川北细辛 48

4.13 小叶马蹄香 49

4.14 福建细辛 50

4.15 青城细辛 51

4.16 杜衡 53

4.17 大屯细辛 53

4.18 下紫细辛 54

4.19 大花细辛 55

4.20 皱花细辛 55

4.21 川滇细辛 56

4.21.1 川滇细辛 56

4.21.2 巴山细辛 58

4.21.3 城口细辛 58

4.22.1 紫背细辛 59

4.22 紫背细辛 59

4.22.2 深绿细辛 60

4.23 灯笼细辛 61

4.24 大别山细辛 62

4.25 大叶马蹄香 62

4.26 金耳环 63

4.27 南川细辛 64

4.27.1 南川细辛 64

4.27.2 武隆细辛 65

4.28 通江细辛 66

4.29 山慈菇 67

4.30 长茎金耳环 68

4.31 五岭细辛 69

4.32 祁阳细辛 70

4.32.1 祁阳细辛 70

4.32.2 鼎湖细辛 71

4.33 红金耳环 72

附:存疑种 73

5.2.1 细辛属植物营养器官的一般组织构造 75

5.2 结果和讨论 75

5 细辛属营养器官的组织构造比较 75

5.1 材料和方法 75

5.2.2 各种细辛营养器官的组织构造比较 76

5.2.3 细辛属植物营养器官组织构造的变化 97

6 细辛属花粉学特征与系统学 98

6.1 细辛属花粉形态学的特征及各组、系花粉形态的比较 99

6.1.1 细辛属花粉形态的特征 99

6.1.2 细辛属各组、系花粉形态特征的比较 99

6.2 细辛属花粉形态的演化规律及其与形态分类的探讨 104

7 细辛属的细胞分类学研究 118

7.2.1 中国细辛属植物染色体的特征与植物分类 119

7.1 材料和方法 119

7.2 结果与讨论 119

7.2.2 从细胞学资料看细辛属的起源与演化中心 134

7.2.3 细辛属植物染色体的演化 134

7.2.4 细胞学资料与中国细辛属的一些种的分类 134

8 细辛属的化学成分 137

8.1 细辛属化学成分的类型 137

8.1.1 萜类 137

8.1.6 黄酮类 138

8.1.5 生物碱及酰胺类 138

8.1.4 木脂素类 138

8.1.2 植物甾醇类 138

8.1.3 苯丙基及其苷类 138

8.1.7 有机酸及酯类 139

8.1.8 氨基酸类 139

8.1.9 醇、酚、醛、酮类 139

8.1.10 烃类 139

8.1.11 金属元素 139

8.2 细辛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140

8.2.1 欧美细辛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140

8.1.12 其他类 140

8.2.2 日本细辛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141

8.2.3 中国细辛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141

9 细辛属和细辛道地药材中金属元素的研究 163

9.1 细辛属金属元素的检测 163

9.1.1 材料和方法 163

9.1.2 结果和讨论 170

9.2 细辛道地药材中金属元素的检测 171

9.2.1 材料和方法 171

9.2.2 结果和讨论 171

10.1 材料与方法 179

10 细辛属药材主要种质资源及遗传多样性和生物系统学的研究 179

10.2 结果与讨论 181

10.2.1 各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181

10.2.2 各居群的遗传结构 184

10.2.3 各居群间和种间的遗传学关系 184

10.2.4 细辛种质资源的保护策略 186

10.2.5 影响细辛类药材质量的首要因素分析 186

10.2.6 等位酶分析与细辛类药材的鉴别 187

11 中药细辛的质量研究 187

11.1.2 挥发油含量测定 188

11.1.1 挥发油薄层色谱 188

11.1 材料和方法 188

11.1.3 杂质、灰分、浸出物的测定 191

11.2 结果和讨论 192

11.2.1 正品细辛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挥发油的薄层色谱图谱比较 192

11.2.2 挥发油含量的种间比较 192

11.2.3 杂质、灰分含量过高及对策 192

11.2.4 浸出物含量 192

12 气相色谱法测定细辛道地药材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 193

12.1 材料和方法 193

13 细辛属药理和毒性 196

12.2 结果和讨论 196

13.1 药理作用 197

13.1.1 中枢抑制作用 197

13.1.2 解热镇痛作用 197

13.1.3 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 198

13.1.4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98

13.1.7 其他作用 199

13.2.1 毒性及中毒表现 199

13.2 毒性 199

13.1.6 抗菌、抗病毒作用 199

13.1.5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199

13.2.2 中毒的解救 200

14 细辛属药用植物的性能与应用 203

14.1 大屯细辛 204

14.2 大叶马蹄香 204

14.3 大花细辛 204

14.4 大别山细辛 205

14.5 小叶马蹄香 205

14.6 山慈菇 206

14.8 川滇细辛 207

14.7 川北细辛 207

14.9 五岭细辛 208

14.10 长毛细辛 208

14.11 长茎金耳环 209

14.12 巴山细辛 209

14.13 双叶细辛 210

14.14 台湾细辛 210

14.15 祁阳细辛 211

14.16 灯笼细辛 211

14.17 地花细辛 211

14.19 武隆细辛 212

14.18 红金耳环 212

14.20 杜衡 213

14.21 尾花细辛 215

14.22 花叶尾花细辛 216

14.23 城口细辛 216

14.24 单叶细辛 217

14.25 青城细辛 218

14.26 肾叶细辛 218

14.27 金耳环 219

14.28 细辛 220

14.32 铜钱细辛 228

14.31 皱花细辛 228

14.30 通江细辛 228

14.29 南川细辛 228

14.33 深绿细辛 229

14.34 紫背细辛 229

14.35 短尾细辛 230

14.36 福建细辛 230

14.37 鼎湖细辛 231

15.1.2 药用历史 234

15.1.1 名称考释 234

15.1 八角茴香 234

15 八角茴香和莽草的本草考证 234

第二部分 八角属 234

15.1.3 产地与品种 236

15.1.4 混乱品种 237

15.2 莽草 238

15.2.1 名称考释 238

15.2.2 药用历史 238

15.2.3 分布区域 239

15.2.4 形态与品种 240

15.2.5 混乱品种 242

15.2.6 药用部位与品质 244

16 八角属的植物学特征 246

16.1 习性 246

16.2 茎 246

16.3 叶 247

16.4 花 247

16.5 果实 248

16.6 种子 248

17 八角属的分类系统 249

17.1 历史概况 249

17.2 八角属的分类系统 250

17.3 八角属分种检索表 252

18 各种八角属植物的名称和形态描述 255

18.1 假地枫皮 255

18.2 华中八角 257

18.2.1 华中八角 257

18.2.2 川茴香 258

18.3 东亚八角 259

18.4 白花八角 260

18.5 中缅八角 261

18.6 喜马拉雅八角 263

18.7 野八角 263

18.8 文山八角 265

18.9 佛罗里达八角 266

18.10 大八角 268

18.11 披针叶八角 269

18.12 红茴香 271

18.13 红花八角 272

18.13.1 红花八角 272

18.13.2 宽叶八角 274

18.14 地枫皮 275

18.15 厚叶八角 276

18.16 里德利八角 277

18.17 八角茴香 279

18.18 小叶八角 280

18.18.1 小叶八角 280

18.18.2 少药八角 281

18.19 北美小花八角 282

18.20 古巴八角 284

18.21 小花八角 285

18.21.1 小花八角 285

18.21.2 岭南八角 287

18.22 薄叶八角 288

18.23 基纳巴卢八角 289

18.24 少果八角 290

18.25 匙叶八角 291

18.26 柬埔寨八角 292

18.27 马来亚八角 293

18.28 厚皮香八角 295

18.29 茎生花八角 296

18.30 苏门答腊八角 297

18.31 台湾八角 297

18.32 藏印八角 298

18.33 假野八角 300

18.34 滇缅八角 301

19 八角属地理学 302

19.1 现代分布 302

19.2 化石纪录 305

19.3 起源及扩散 305

19.3.1 可能的起源地点 305

19.3.2 可能的起源时间 306

19.3.3 扩散和迁移途径 306

19.4 现代分布格局成因 307

19.5 小结 307

20.2.1 八角组 309

20.2 各种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 309

20 八角属的花粉学特征和系统学 309

20.1 花粉的一般形态特征 309

20.2.2 八角茴香组 311

20.3 花粉的分类学意义 316

20.4 花粉的萌发孔变异类型及进化趋势 317

20.4.1 萌发孔变异类型 317

20.4.2 花粉的进化趋势 317

20.5 花粉的系统学意义 319

21.1 药材八角茴香及其伪品的鉴别 320

21.1.1 性状鉴别 320

21 药材八角茴香、地枫皮及其伪品的鉴别 320

21.1.2 显微鉴别 324

21.1.3 理化鉴别 325

21.1.4 毒性试验 325

21.2 药材地枫皮及其伪品的鉴别 326

21.2.1 性状鉴别 326

21.2.2 显微鉴别 326

21.2.3 理化鉴别 326

22 八角属化学成分 328

22.1 挥发性单萜类、苯丙烷类和挥发油 329

22.1.1 果皮挥发油 329

22.1.2 树皮和枝叶的挥发油 331

22.2.1 倍半萜类的结构类型 342

22.2 倍半萜类 342

22.2.2 倍半萜类的生物合成途径 349

22.3 二萜和三萜类 350

22.4 C6-C3类 351

22.4.1 简单苯丙烷及其苷类化合物 351

22.4.2 异戊烯基取代苯丙烷类化合物 351

22.4.3 异戊烯基取代C6-C3化合物 351

22.5 木脂素类 355

22.5.1 双苯基新木脂素类 355

22.6.2 鞣质类 357

22.7 有机酸类 357

22.5.2 三苯基新木脂素类 357

22.6.1 黄酮类 357

22.6 黄酮和鞣质类 357

22.8 微量元素 360

附:各种八角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不含挥发油成分) 360

23 八角属药理和毒性 371

23.1 药理作用 371

23.1.1 镇痛作用 371

23.1.4 抗炎、抑菌作用 372

23.1.2 中枢兴奋作用 372

23.1.3 免疫调节作用 372

23.1.5 升高白细胞作用 373

23.1.6 抗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抗脑缺血作用 373

23.1.7 其他作用 374

23.2 毒性 374

23.2.1 毒性及中毒表现 374

23.2.2 中毒的解救 376

24.2 台湾八角 379

24.3 短柱八角 379

24.1 东毒茴 379

24 八角属药用植物的性能与应用 379

24.4 地枫皮 380

24.5 地枫皮叶 381

24.6 樟木钻 381

24.7 川八角 381

24.8 红茴香 381

24.9 红茴香根 382

24.11 假地枫皮 384

24.12 莽草 384

24.10 多蕊红茴香根 384

24.13 莽草果 386

24.14 莽草根 386

24.15 大花八角 387

24.16 大八角 387

24.17 树救主 388

24.18 少药八角 388

24.19 短梗八角 388

24.20 短梗八角叶 389

24.21 土大香 389

24.23 八角茴香 390

24.22 厚皮香八角 390

25 莽草酸及其衍生物 391

25.1 莽草酸的定量方法及八角科植物果皮中的莽草酸含量测定 392

25.2 莽草酸的提取方法 393

25.2.1 八角茴香中莽草酸分离的简便方法 393

25.2.2 多蕊红茴香中莽草酸的分离方法 393

25.3 合成的莽草酸衍生物 393

25.4 莽草酸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 395

植物与药材中文名索引 397

拉丁学名索引 4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