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震龙著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6093580X
  • 页数:373 页
图书介绍:本书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了“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 1

1.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的国际发展历史背景 2

1.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的国内政策环境 5

1.1.3 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的现实需要 7

1.2 研究课题的文献评述 8

1.2.1 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8

1.2.2 研究的主要成果 10

1.2.3 研究的不足 11

1.3 研究课题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15

1.3.1 总体思路 15

1.3.2 研究方法 15

1.3.3 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16

1.4 本章小结 18

第2章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19

2.1 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理论 19

2.1.1 杜能农业区位论 19

2.1.2 韦伯工业区位论 20

2.2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22

2.2.1 增长极概念 22

2.2.2 推动型产业的特征和作用机制 24

2.2.3 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效果 25

2.2.4 极化方式与扩散方式 27

2.3 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理论 29

2.3.1 核心-边缘理论 30

2.3.2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33

2.3.3 圈层结构理论 36

2.4 区域经济管理理论 40

2.4.1 地域分工理论 40

2.4.2 区域一体化理论 44

2.5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理论 47

2.5.1 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 47

2.5.2 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 50

2.5.3 战略抉择 52

2.5.4 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56

2.6 经济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 60

2.6.1 经济区域的概念和特点及其形成 60

2.6.2 经济区域划分的主要方法 65

2.6.3 我国主要经济区域划分的实践与评价 70

2.7 本章小结 75

第3章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借鉴 77

3.1 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基本框架 77

3.1.1 关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定义 77

3.1.2 关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或阶段 79

3.1.3 关于“部门一体化”与“完全一体化” 80

3.1.4 关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与标准 81

3.1.5 关于国际经济一体化区域范围的界定 82

3.1.6 关于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合作和国际政治一体化 84

3.1.7 关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85

3.2 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历程 86

3.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史前阶段(20世纪前半期) 86

3.2.2 区域一体化的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 87

3.2.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89

3.2.4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深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93

3.3 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借鉴意义 96

3.4 本章小结 98

第4章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及三大区域发展模式 99

4.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述评 99

4.1.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 99

4.1.2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过程的分析 103

4.1.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106

4.2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109

4.2.1 苏南模式 110

4.2.2 温州模式 111

4.2.3 浦东模式 113

4.3 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114

4.3.1 珠三角经济协作区域的界定 114

4.3.2 “珠三角发展模式”的总体特征 115

4.3.3 珠三角发展模式的成因 119

4.4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模式 123

4.4.1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123

4.4.2 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特点 124

4.4.3 实施“交通轴十葡萄串+生态绿地”的发展模式 128

4.5 本章小结 129

第5章 “两湖”平原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130

5.1 “两湖”平原经济区的合理性分析 130

5.1.1 “两湖”平原经济区的范围界定 130

5.1.2 “两湖”平原经济区的整体优势 131

5.2 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概述 133

5.2.1 区域经济增长的概念 133

5.2.2 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分析 134

5.2.3 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 136

5.3 “两湖”平原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 138

5.4 “两湖”平原经济结构变动 141

5.4.1 产业结构变动 141

5.4.2 农业结构变动 142

5.4.3 工业结构变动 143

5.4.4 外贸出口结构 147

5.5 “两湖”平原投资结构与经济运行效益 147

5.5.1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147

5.5.2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149

5.5.3 工业效益的行业比较 150

5.6 “两湖”平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150

5.7 “两湖”平原经济区增长极构想 153

5.7.1 发展原则和发展思路 153

5.7.2 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154

5.7.3 构建“两湖”平原经济区增长极的政策建议 155

5.8 本章小结 157

第6章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集群分析 159

6.1 产业集群的理论分析 159

6.1.1 产业集群的基本含义 159

6.1.2 产业集群的理论解释 160

6.1.3 产业集群理论应用的意义 163

6.2.1 “两湖”平原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 164

6.2 “两湖”平原产业集群的条件与环境 164

6.2.2 “两湖”平原产业升级的制约因素 168

6.2.3 “两湖”平原产业集群的宏观环境 169

6.3 “两湖”平原产业集群的基本思路 170

6.3.1 产业集群的基本原则 170

6.3.2 “两湖”平原产业集群分工模式 172

6.3.3 “两湖”平原产业集群的重点及空间布局 173

6.4 “两湖”平原产业集群的重点领域 174

6.4.1 高新技术产业群 174

6.4.2 传统工业群 175

6.4.3 第三产业群 177

6.5 加快“两湖”平原产业集群的政策导向 178

6.6 本章小结 182

第7章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中的县域经济分析 184

7.1 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指数分析 185

7.1.1 中国县域经济基本数据 185

7.1.2 全国县域经济差异情况 186

7.1.3 最发达的100个县市的基本分析 187

7.2 “两湖”平原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189

7.2.1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评 189

7.2.2 四种类型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193

7.2.3 县市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比较 194

7.3 “两湖”平原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98

7.4 “两湖”平原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02

7.5 本章小结 207

8.1.1 城市群的概念 208

8.1 “两湖”平原经济区城市集群的依据 208

第8章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中的城市集群分析 208

8.1.2 城市群的功能 210

8.1.3 我国城市群的划分标准 213

8.2 “两湖”平原城市群发展现状分析 216

8.2.1 “两湖”平原城市发展的基本情况 216

8.2.2 “两湖”平原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0

8.3 “两湖”平原经济区城市集群对策 222

8.3.1 以“两湖”平原为腹地,建立城市群的“中心城” 223

8.3.2 以“大荆州”为重点,构建“两湖”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圈” 230

8.3.3 以“木”字形结构为依托,开发建设“卫星城” 234

8.4 本章小结 236

9.1 现代CBD及其基本特征 237

第9章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中的CBD建设 237

9.2 国内外CBD建设现状 239

9.3 “两湖”平原建设现代CBD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41

9.3.1 必要性分析 241

9.3.2 可行性分析 242

9.4 “两湖”平原区域性CBD位置的合理选择 244

9.4.1 “两湖”平原商务情况分析 244

9.4.2 建设荆州中央商务区可行性分析 246

9.5 “两湖”平原区域性CBD的总体定位 248

9.6 建设“两湖”平原区域性CBD的措施 251

9.7 本章小结 255

第10章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中的投资环境分析 256

10.1 投资环境的构成要素 256

10.2.2 中国利用外资的区域分布情况 259

10.2 中国外商投资的区域分布变化及原因 259

10.2.1 利用外资渠道的变化 259

10.2.3 中国外商投资区域差异原因分析 265

10.3 “两湖”平原投资环境评估 266

10.3.1 评估方法 266

10.3.2 评估结果与分析 272

10.4 优化“两湖”平原投资环境的对策 275

10.5 本章小结 278

第11章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中的区域管理创新 280

11.1 发达国家区域经济管理的经验及其借鉴 280

11.1.1 美国区域经济管理的经验 280

11.1.2 英国区域经济管理的经验 286

11.1.3 日本区域经济的管理及其经验 290

11.1.4 德国区域经济管理的形式和特征 294

11.2 中国中央-地方权限划分与区域管理模式 297

11.2.1 中央-地方政府管理权限的划分 298

11.2.2 中央-地方权限转变的障碍 301

11.2.3 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模式 305

11.3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中的区域经济冲突与制度创新 306

11.3.1 “两湖”平原的经济冲突分析 306

11.3.2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制度建设 310

11.4 本章小结 319

第12章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中的宏观经济发展模型 320

12.1 “两湖”平原经济结构特征分析 320

12.1.1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经济特征 320

12.1.2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阶段 322

12.1.3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支持条件分析 323

12.2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型 325

12.2.1 “两湖”平原模型的前提条件 325

12.2.2 “两湖”平原模型的结构关系 326

12.3 2000—2010年“两湖”平原经济发展结果预测 327

12.3.1 总量水平和相对地位 327

12.3.2 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 328

12.3.3 投资与投资结构 329

12.3.4 劳动力就业结构 330

12.3.5 人均GDP 330

12.3.6 收入水平 330

12.3.7 财政能力 331

12.4.1 低方案 332

12.4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方案的比较 332

12.4.2 高方案 334

12.5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选择 336

12.5.1 建立现代区域性大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336

12.5.2 发挥区域群体优势,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339

12.5.3 整合统一的区域性商品大市场,健全现代流通体系 341

12.5.4 构建统一的区域性金融大市场,健全现代金融体系 342

12.5.5 建立区域性人才大市场,促进区域内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344

12.6 本章小结 345

结论 347

附录1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型变量表 354

附录2 “两湖”平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型方程 357

参考文献 361

致谢 37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