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
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

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1778774
  • 页数:31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适应新形势对城市规划工作的要求,将城市规划宏观政策背景、新形势下对城市规划本质属性的认知。当前城市规划前沿有关理论和方法、规划领域热点问题及发展动态等相关内容融为一体,进行了详细介绍。
《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目录

1.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宏观背景 1

1.1.1 当代国外发展观的演变和发展 1

第一讲 科学发展观与新时期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 1

1.1.2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宏观背景 4

1.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6

1.2.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6

1.2.2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8

1.2.3 科学发展观与“五个统筹” 8

1.3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城乡现代化建设 9

1.3.1 伴随我国快速城镇化,城乡建设面临的挑战 9

1.3.2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现代化建设 11

1.4.1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地位 14

1.4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14

1.4.2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改进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15

第二讲 健康城镇化与城乡规划 18

2.1 我国城镇化的态势与面临的若干挑战 19

2.1.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镇化轨迹 19

2.1.2 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特征与发展态势 20

2.1.3 我国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2

2.2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26

2.2.1 中国城镇化的基本国情与背景特征 27

2.2.2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内涵 28

2.2.3 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对策措施 29

2.3.1 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制,既要重视合理安排开发建设项目,更要注重各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30

2.3 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导与调控作用,实现健康城镇化 30

2.3.2 城市规划既要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功能定位,也要注重明确环境容量及建设标准 31

2.3.3 城市规划调控和管理的范围,要从局限于传统的规划区之内转向全区域调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 31

2.3.4 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管理和调整的过程,要从单一依靠行政手段转向依法治理,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实行政务公开和公众参与 32

2.3.5 城市规划的实施,既要有完善的行政机制,又要充分利用和适应市场机制,调动各类经济主体建设、管理和发展城市的积极性 32

2.4 面向区域与城乡统筹的城镇体系规划 33

2.4.1 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意义 33

2.4.2 转变观念,提高城镇体系规划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能力 36

2.4.3 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传统的区域规划方法 38

2.4.4 针对我国不同的区域采取区域城镇化策略 41

2.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 42

2.5.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型城乡关系 43

2.5.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 44

2.5.3 加强规划引导,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 45

第三讲 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 47

3.1 城市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 47

3.1.1 公共政策 47

3.1.2 区域与城市公共政策 48

3.1.3 城市规划公共政策 49

3.2 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构成与城市规划的社会学议题 50

3.2.1 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构成 50

3.2.2 城市规划的社会学议题 53

3.3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56

3.3.1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主要理论 56

3.3.2 西方国家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实践 58

3.3.3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要点理解 59

3.4 我国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未来方向与对策建议 62

3.4.1 我国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发展方向 62

3.4.2 我国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发展的对策建议 63

第四讲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综述 68

4.1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修订的必要性 68

4.1.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宏观背景的转变 68

4.1.2 原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局限和不足 69

4.1.3 修订《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迫切性和条件 70

4.2.1 指导思想 71

4.2.2 基本原则 71

4.2 制定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71

4.3 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修订的特点和重点 72

4.3.1 修订特点 72

4.3.2 修订重点 74

4.4 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75

4.4.1 原《办法》与新《办法》的结构对比 75

4.4.2 新《办法》的章节安排和修订重点 76

4.5 几个有关问题的说明 79

4.5.1 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与现行《城市规划法》和正在制定的《城乡规划法》的关系 79

4.5.2 关于正在编制过程中的城市规划项目如何执行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问题 80

4.5.3 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与非法定城市规划类型的关系 80

5.1.2 工作方法 100

5.1.1 组织程序 100

5.1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组织与技术要求 100

第五讲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100

5.1.3 总体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 101

5.2 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综述 102

5.2.1 综述 102

5.2.2 城镇体系规划层次划分 102

5.2.3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103

5.2.4 关于资源与环境规划分析 105

5.2.5 关于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分析 106

5.2.6 关于分区政策和空间管制 109

5.2.7 不同地区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重点 110

5.3.1 综述 112

5.3 中心城区规划 112

5.3.2 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113

5.3.3 城市性质 114

5.3.4 城市规模 116

5.3.5 中心城区城市生态规划与空间管制 122

5.3.6 中心城区用地分类和总体布局 125

5.3.7 专项规划 128

5.3.8 实施措施 139

5.3.9 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42

第六讲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144

6.1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144

6.1.1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综述 144

6.1.2 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程序 147

6.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151

6.1.4 近期建设规划的成果要求 158

6.1.5 城市近期规划实施的原则和措施 159

6.2 控制性详细规划 160

6.2.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概况 160

6.2.2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 163

6.2.3 现行控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166

附录 近期建设规划图纸一览 173

第七讲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城市规划 175

7.1 基础理论知识 175

7.1.1 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概况 175

7.1.2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179

7.2 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背景与内涵 182

7.2.1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 182

7.2.2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183

7.2.3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性要求 184

7.3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城市规划 186

7.3.1 新时期的城市规划 186

7.3.2 城市规划理念转变的重要议题 187

7.3.3 完善城市规划机制的若干议题 189

第八讲 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状况及政策导向 193

8.1 城市交通与可持续发展 193

8.1.1 交通与能源 193

8.1.2 交通与环境污染 194

8.1.3 交通与可持续发展 196

8.2 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 197

8.2.1 城镇化及空间特征 197

8.2.2 机动化的趋势 199

8.2.3 我国的城市交通建设 201

8.2.4 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发展历程 203

8.3 政策响应 205

8.3.1 条约和政策 205

8.3.2 财政机制 207

8.3.3 空间规划的对策 209

附录 新能源及交通技术 213

9.1.1 “风险社会”概念的提出 218

9.1.2 城市安全的形势 218

第九讲 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 218

9.1 绪言 218

9.1.3 《城市规划法》中的安全防灾要求 219

9.1.4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的安全防灾要求 219

9.2 相关概念 220

9.2.1 城市公共安全 220

9.2.2 城市综合防灾 220

9.2.3 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的相互联系 221

9.3 相关理论 221

9.3.1 城市防卫与城市规划设计 221

9.3.2 城市防灾与城市规划设计 223

9.3.3 城市安全防灾的发展趋势 224

9.4 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 225

9.4.1 我国城市安全防灾规划的概况 225

9.4.2 城市安全防灾规划的体系 227

9.4.3 城市安全防灾规划的编制 227

9.4.4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安全防灾规划编制 228

附录 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的城市安全防灾规划编制概况 229

第十讲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特色塑造 242

10.1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 242

10.1.1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242

10.1.2 我国城市遗产保护的实践与状况 248

10.1.3 城市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 251

10.2 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城市保护 254

10.2.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254

10.2.2 从生物多样性到文化多样性 255

10.2.3 从自然环境保护到历史环境保护 255

10.2.4 从名城保护到城市保护 256

10.2.5 城市保护的环境与文化意义 257

10.3 遗产保护:作为城市特色传承与塑造的策略 259

10.3.1 城市特色的基本分析 259

10.3.2 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培育 261

10.3.3 塑造城市特色的保护规划途径 263

11.1.1 城市生态环境及其演化 269

11.1.2 城市生态环境演化的影响因素 269

第十一讲 城市生态与环境 269

11.1 城市生态环境演化趋势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69

11.1.3 城市生态环境演化趋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70

11.2 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与实践 273

11.2.1 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动态 273

11.2.2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 277

11.3 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重要议题 284

11.3.1 城市生态安全 284

11.3.2 城市生态足迹 286

11.3.3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88

11.3.4 城市空间结构生态化 291

11.3.5 城市生态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 294

12.1 绪论 298

第十二讲 资源节约型社会与城市规划 298

12.2 资源与城市发展 299

12.2.1 关于资源的定义和状况 299

12.2.2 资源与能源 300

12.2.3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背景 301

12.2.4 我国的资源使用效率 302

12.3 城市能源战略 304

12.3.1 我国城市的能源需求与问题 304

12.3.2 城市能源战略与规划应对 306

12.4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若干城市规划议题 308

12.4.1 城乡协同发展 308

12.4.2 城市空间结构组织 309

12.4.3 城市空间综合开发 31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