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亚健康与中医养生方药
亚健康与中医养生方药

亚健康与中医养生方药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深涛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9105218
  • 页数:30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亚健康的概念、临床表现以及不良影响,重点论述了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将古今中医养生方药进行分类归纳,并根据作者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分型、治则、方药。内容由浅入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是广大读者朋友的健康枕边书,适于各行各业的广大读者及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的师生、中西医临床专业人员参考阅读。
《亚健康与中医养生方药》目录

第一节 概述  1

第1章 亚健康状态 1

一、亚健康状态的概念  2

二、亚健康状态的范畴  3

三、中国人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及发生特点  4

四、关注亚健康状态——医学和社会的责任  6

第二节 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临床表现  6

一、疲劳感  7

二、睡眠不良  8

三、疼痛  10

四、虚弱感  11

五、尿频  12

六、食欲缺乏  12

八、肥胖  13

七、大便失调  13

九、前病态和潜病态  15

十、其他  17

第三节 心理性与社交性亚健康  18

一、中医对心理亚健康的认识  18

二、心理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19

三、社会交往亚健康状态  20

第四节 性亚健康状态  22

一、性亚健康的含义  22

二、性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23

三、女性性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24

第五节 亚健康状态与衰老的关系  25

一、过劳的表现  26

第六节 亚健康状态与“过劳死”  26

二、对过劳死成因的认识  27

第2章 亚健康状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9

第一节 亚健康状态的诊断  29

一、目前诊断标准的不确定性  29

二、现行常用的诊断方法  30

第二节 亚健康状态的鉴别诊断  31

一、当先区别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的疲劳  32

二、亚健康状态不等于功能性和心理性疾病  33

第三节 糖耐量低减(IGT)  34

一、糖尿病的“预备役”  34

二、IGT现行的诊断标准  35

第四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  36

一、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37

二、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表现  38

三、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成因的认识  39

四、是否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自我检测  40

第3章 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及相应对策  43

第一节 亚健康状态的主要成因  43

一、遗传因素  43

二、社会原因  44

三、自然环境污染的影响  45

四、精力透支  46

五、睡眠不足  46

六、营养失调  47

八、心理失衡  49

七、运动不当  49

九、现代“时髦”的影响  50

十、内分泌和代谢的失调  51

十一、潜在疾病的影响  52

十二、体内化学物质的刺激  52

第二节 亚健康状态易患人群  52

一、知识分子  53

二、白领阶层和管理者  55

三、工作无节律者  55

四、昼夜轮班者  55

五、中年人  56

六、工作发生变故者  56

七、出国人员  56

八、学生  57

九、久病或病后,或用药不当者  58

第三节 亚健康状态的应对  58

一、充分认识亚健康状态的变化发展特点  58

二、积极应对  59

三、倡导健康道德  60

四、具体措施  61

五、正确认识和使用保健药物(保健品)  64

六、拿起中医养生方药这一有力武器  65

七、适时中医辨证用药  66

第4章 亚健康状态之中医学认识与调治  68

第一节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学  68

一、中医学的“未病”说  68

二、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未病观的异同  70

三、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成因  71

第二节 中医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优势  76

一、古代中医养生学孕育了预防亚健康状态的丰富思维  77

二、整体思维与平衡观念指导的中医学诊断方法  80

三、“辨证论治”便中医调节亚健康状态极具优势  81

第三节 应发展、扩充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诊疗体系  82

一、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的应用  84

二、完善中医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认证体系  84

三、需要对亚健康状态者体质分类的系统  85

四、统一而可操作性的临床分型体系  86

五、症状的计量化体系和方药的选择依据的健全和应用  86

一、防治亚健康,中医药学的使命  87

第四节 中医药学应为21世纪解决亚健康状态作出巨大贡献  87

二、开发中医养生方药在亚健康状态保健品方面的巨大潜力  88

第5章 中医之脏腑经络与亚健康状态的病理机制  90

第一节 心在亚健康状态发生中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91

一、心不主血脉,周身失养  92

二、心主神志  92

第二节 脾在亚健康状态发生中的作用  93

一、脾虚不健,升降失常  93

二、脾虚不运,气不散精  94

三、脾虚气血乏源,不能养心神  95

第三节 肾在亚健康状态发生中的地位  96

一、肾虚不能制心火  96

二、肾虚不能温脾  97

三、肾虚不能养肝  97

一、肝失疏泄,气机郁滞  98

第四节 肝在亚健康状态发生中的作用  98

二、肝肾阴血不足,肝阳上亢  99

第五节 奇经八脉在亚健康状态发生中的作用  100

一、督脉与脏腑的关系  100

二、带脉与脏腑的关系  101

三、督脉与带脉的关系  102

第六节 中医元气与亚健康状态  103

第七节 中医学的虚劳与亚健康状态  104

一、虚劳——脏腑元气亏损  104

二、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学认识  105

第八节 脾脏与糖耐量低减(IGT)  107

第一节 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  110

第6章 中医体质学与亚健康状态  110

第二节 体质病理学与体质的趋向性  112

一、体质病理学  112

二、体质的趋向性  113

第三节 中医体质的分型  115

一、古今中医对体质的分型  115

二、亚健康状态的中医体质分型与分型调质  118

第四节 韩国四象医学的启示  120

一、太阴人的体质特征  122

二、太阴人的食药谱  123

三、太阴人的方谱  123

第五节 随质分型调节,未失先衡  124

第一节 中医养生学——中医保健之瑰宝  126

一、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126

第7章 中医养生学与亚健康状态  126

二、中医养生学在调节亚健康状态中的优势  128

三、中医养生学的限局性  129

四、倡导积极的养生观  129

第二节 调节亚健康状态的重要手段——养生方药的应用  130

一、中医养生方药的种类  131

二、中医食养药方的作用特点  132

三、食养药方的选用  133

四、食药类补品必须恰当使用  135

第8章 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药茶  140

第一节 气血不足,体虚乏力类(心脾两虚)类药茶方  142

一、独参茶(《景岳全书》)  142

二、西洋参茶《民间验方》  142

四、人参大枣茶(《十药神书》)  143

三、杞芪茶(验方)  143

五、参麦茶(验方)  144

六、代参茶(《苏药标准》)  144

七、四君子茶(《局方》)  145

八、生脉饮(《内伤外感辨惑论》)  145

九、五福饮茶(《景岳全书》)  146

十、玉灵膏茶(《随息居饮食谱》)  146

十一、黄芪六一茶(《景岳全书》)  147

十二、黄精参芪茶(《实用食疗方精选》)  147

十三、健脾益胃茶(《中医良药良方》)  147

十四、参芪薏苡茶(《实用食疗方精选》)  148

十五、健身茶(《江苏省药品标准》)  149

十六、黄芪枣姜茶(《中医良药良方》)  149

二、灵芝茶(《食物中药与便方》)  150

第二节 神郁心烦寐欠安类(肝气郁结、心血虚滞)类药茶方  150

一、枣仁人参茶(《景岳全书》)  150

三、抗衰茶(验方)  151

四、定志茶(《千金要方》)  151

五、莲子心茶(《药茶治百病》)  152

六、枣仁茶(《食物中药与便方》)  152

七、柏子仁茶(《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册》)  153

八、安神代茶饮(《光绪皇帝代茶饮方》)  153

九、灯芯竹叶茶〈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154

十、灵芝银耳冰糖茶《实用食疗方精选》  154

十一、人参莲子茶《经验良方》  155

十二、桑葚蜜茶《偏方大全》  155

十三、灵芝沙参百合茶《食物中药与便方》  156

十四、甘麦大枣茶(《金匮要略》)  156

一、二参茶(《中医药良方》)  157

十五、豆麦茶(《药茶治百病》)  157

第三节 阴精不足,腰腿酸弱(肝肾阴虚)类药茶方  157

二、枸杞茶(《千金方》)  158

三、山楂枸杞茶(验方)  158

四、益阴茶(验方)  159

五、地黄醴饮(《景岳全书》)  159

六、麦冬茶(《圣济总录》)  160

七、首乌丹参茶(《偏方大全》)  160

八、人参固本茶(《张氏医通》)  161

九、增液益阴茶(《食物中药与便方》)  161

十、女贞桑葚茶(《补药与补品》)  161

十一、益肝肾茶(《中医药良方》)  162

十三、双耳茶(《偏方大全》)  163

十二、银耳茶(《偏方大全》)  163

十四、胡桃五味子茶(《贵州草药》)  164

十五、枸杞五味茶(《摄生众妙方》)  164

十六、桑葚茶(《食物中药与便方》)  165

十七、豆麦茶(《药茶治百病》)  165

第四节 阳虚畏寒肢体酸痛(脾肾阳虚)类药茶方  166

一、巴戟牛膝茶(《千金方》)  166

二、木瓜黄芪茶(验方)  166

三、健神茶(《食物中药与便方》)  167

四、五加茶(验方)  167

五、麦枣龙草茶(《食物中药与便方》)  168

六、杜仲五味子茶(《箧中方》)  168

八、仙灵脾茶(《太平圣惠方》)  169

七、枸骨叶茶(《本草从新》)  169

九、芪桂五加茶(《中医良药良方》)  170

十、泽兰叶茶(民间验方)  170

十一、仙灵脾木瓜茶(民间验方)  171

第五节 性功能低下(肝郁肾虚)类药茶方  171

一、金樱子茶(《明医指掌》)  171

二、仙灵脾茶(验方)  172

三、灵脾五味子茶(《中医良药良方》)  172

四、菟丝子茶(《民间验方》)  173

五、锁阳桑葚茶(《宁夏中药手册》)  173

六、王母桃茶(《景岳全书》)  174

七、健腰青娥茶(《局方》)  174

九、温肾固精茶(《食物中药与便方》)  175

八、五子衍宗茶(《医学入门》)  175

十、益肾固精茶(《中医良药良方》)  176

第9章 男性喜好之补品——药酒  177

第一节 气血不足,体虚乏力(心脾两虚)类药酒方  178

一、人参酒(《本草纲目》)  178

二、党参酒(《经验方》)  179

三、生脉益气酒(《内外伤辨惑论》)  179

四、蛤参酒(《圣济总录》)  180

五、八珍酒(《万病回春》)  180

六、玉灵酒(《随息居饮食谱》)  181

七、长生固本酒(《寿世保元》)  181

八、补血益气酒(《经验良方》)  182

九、天真酒(《增补万病回春》)  182

十一、调中补酒(《脾胃论》)  183

十、养荣酒(《验方选》)  183

第二节 神郁心烦寐欠安(肝气郁结、心血虚滞)类药酒方  184

一、宁心酒(《药酒与滋膏》)  184

二、徐国公酒(《万病回春》)  185

三、酸枣仁安神酒(《金匮要略》)  185

四、安神酒(《中药制剂汇编》)  185

五、灵芝酒(《民间验方》)  186

六、甘露酒(《寿世酒》)  186

七、长生酒(《惠直堂经验方》)  187

八、杞圆酒(《中国医学大辞典》)  187

九、丹参酒(《中药制剂汇编》)  188

十、宁神固精酒(《评琴书屋医略》)  188

一、熙春酒(《随息居饮食谱》)  189

第三节 阴精不足,腰腿酸弱(肝肾阴虚)类药酒方  189

三、五味沙苑酒(《补肾益寿酒药方》)  190

四、人参固本酒(《玉竹堂经验方》)  190

二、女贞子酒(《本草纲目》)  190

五、黄精酒(《本草纲目》)  191

六、六神酒(《偏方大全》)  191

七、熟地枸杞酒(《景岳全书》)  192

八、菟丝子酒(《普济方》)  192

九、填精酒(《类证治裁》)  193

十、延龄酒(《寿世编》)  193

第四节 阳虚畏寒肢体酸痛(脾肾阳虚)类药酒方  194

一、鹿骨酒(《千金方》)  194

三、巴戟天酒(《千金要方》)  195

二、鹿角霜酒(《补肾益寿药酒方》)  195

四、蛤鞭酒(《补肾益寿药酒》)  196

五、右归酒(《景岳全书》)  196

六、熟地黄酒(《医方集解》)  197

七、蛤蚧参茸酒(《补肾益寿药酒方》)  197

八、菊杞调元酒(《民间验方》)  198

九、金樱补肾酒(《中成药手册》)  198

十、鹿参酒(《补肾益寿药酒方》)  199

第五节 性功能低下(肝郁肾虚)类药酒方  199

一、仙灵脾酒(《本草纲目》)  199

二、仙茅酒(《本草纲目》)  200

三、海马酒(《食物与治病》)  200

五、仙茅加皮酒(《万病回春》)  201

四、海狗肾酒(《本草纲目》)  201

六、丹参杜仲酒(《外台秘要》)  202

七、仙灵酒(《奇方类编》)  202

八、宜男酒(《同寿录》)  203

九、蛤蚧仙灵酒(《补肾益寿药酒方》)  203

十、壮阳酒(《南郑医案选》)  204

第10章 平和方便的食调之品——药粥  205

第一节 气血不足,体虚乏力(心脾两虚)类药粥方  206

一、黄芪粥(《冷庐医话》)  206

二、人参粥(《食鉴本草》)  206

三、大枣粥(《圣济总录》)  207

四、山药粥(《萨谦斋经验方》)  207

七、白扁豆粥(《延年秘旨》)  208

六、白茯苓粥(《直指方》)  208

五、黄精粥(《饮食辨录》)  208

八、薏苡仁粥(《广济方》)  209

九、补虚正气粥(《圣济总录》)  209

第二节 神郁心烦寐欠安(肝气郁结、心血虚滞)类药粥方  209

一、柏子粥(《粥谱》)  210

二、龙眼肉粥(《老老恒言》)  210

三、莲子粉粥(《太平圣惠方》)  210

四、百合粉粥(《本草纲目》)  211

五、酸枣仁粥(《太平圣惠方》)  211

六、磁石粥(《寿亲养老新书》)  212

七、芝麻粥《锦囊秘录》  212

八、小米枣仁粥(民间验方)  212

十、远志莲粉粥(良方)  213

九、夜交藤粥(验方)  213

一、枸杞粥《太平圣惠方》  214

二、桑葚粥(《粥谱》)  214

第三节 阴精不足,腰腿酸弱(肝肾阴虚)类药粥方  214

三、木耳粥(《鬼遗方》)  215

四、牛乳粥(《本草纲目》)  215

五、何首乌粥(《大众医学》)  215

六、麦冬粥(《南洋活人书》)  216

七、松子粥(《士才三书》)  216

八、藕粥(《老老恒言》)  216

九、天门冬粥(《饮食辨录》)  217

第四节 阳虚肢体酸痛(脾肾阳虚)类药粥方  217

一、狗肉粥(《食医心镜》)  217

三、栗子粥(《本草纲目》)  218

二、胡桃粥(《海上集验方》)  218

四、山萸肉粥(《遵生八笺》)  219

五、羊肉粥(《饮膳正要》)  219

六、鹿肾粥(《养老奉亲书》)  219

七、枸杞羊肉粥(《饮膳正要》)  220

第五节 性功能低下(肝郁肾虚)类药粥方  220

一、芡实茯苓粥(《摘元方》)  220

二、菟丝子粥(《粥谱》)  221

三、苁蓉羊肉粥(《本草纲目》)  221

四、圆肉炖水鱼粥(《饮食疗法》)  222

五、杞子南枣煲鸡蛋粥(《饮食疗法》)  222

六、韭子粥(《千金翼方》)  222

八、芡实粉粥(《本草纲目》)  223

七、龙骨粥(《千金翼方》)  223

九、雀儿药粥(《太平圣惠方》)  224

十、鹿角胶粥(《本草纲目》)  224

第11章 中医养生方药的应用  225

第一节 气血不足,体虚乏力(心脾两虚)类方  227

一、八仙藕粉(《本草纲目拾遗》)  227

二、八仙白云膏(《明医选要济世奇方》)  228

三、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228

四、拾珍散(《简易方》)  229

五、资生健脾膏(《慈禧光绪医方选》)  229

六、九转长生神鼎玉液膏(《遵生八笺》)  230

七、益气理脾枳术丸(《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230

九、香砂六君子丸(《医方集解》)  231

八、益脾养阴除湿丸(《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231

十、养胃进食丸(《卫生宝鉴》)  232

十一、归芍六君子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232

十二、长生不老丹(《普济方》)  232

十三、补脾神曲丸(《圣惠方》)  233

十四、益气固精丸(《笔峰杂兴方》)  233

十五、谢氏长生不老丹(《中国医学大辞典》)  234

十六、黄芪散(《圣惠方》)  234

十七、甘草丸(《外台秘要》)  235

十八、诃黎勒散(《圣惠方》)  235

十九、双和汤(《和剂局方》)  235

二十、清神甘露丸(《卫生宝鉴》)  236

二十一、调中思食丸(《圣济总录》)  236

二十四、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  237

二十二、白术散(《圣济总录》)  237

二十三、橘红散(《寿亲养老书》)  237

二十五、保和丸(《丹溪心法》)  238

二十六、胃爱散(《十便良方》)  238

二十七、越鞠丸(《丹溪心法》)  239

第二节 神郁心烦寐欠安(肝气郁结、心血虚滞)类方  239

一、四圣不老丹(《万氏积善堂秘验滋补诸方》)  239

二、补肝汤(《医宗金鉴》)  240

三、逍遥散(《和剂局方》)  240

四、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241

五、清上止晕方(《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241

六、远志丸(《圣惠方》)  241

九、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  242

八、人参汤(《圣济总录》)  242

七、菖蒲散(《圣济总录》)  242

十、甘菊丸(《延龄纂要》)  243

十一、神仙服菊花法(《圣惠方》)  243

十二、保神丸(《御院药方》)  244

十三、菊花散(《寿亲养老新书》)  244

第三节 阴精不足,腰腿酸弱(肝肾阴虚)类方  244

一、二精丸(《妇人大全良方》)  245

二、地仙丸(《圣惠方》)  245

三、枸杞子丸(《圣济总录》)  246

四、人参固本丸(《如宜方》)  246

五、斑龙二至丸(《扶寿精方》)  246

六、延寿散(《中藏经》)  247

九、美髯丸(《医方集解》)  248

七、左归丸(《景岳全书》)  248

八、沙苑莲须散(经验方)  248

十、十精丸(《济阴纲目》)  249

第四节 阳虚畏寒肢体酸痛(脾肾阳虚)类方  250

一、补骨脂丸(《妇人大全良方》)  250

二、牛膝薏米丸(《圣济总录》)  250

三、五加皮丸(《本草纲目》)  251

四、牛膝复(《太平局圣惠方》)  251

五、万氏延寿丹(《万氏积善堂秘验滋补诸方》)  252

六、巴戟天丸(《圣济总录》)  252

七、巴戟牛膝汤(《千金方》)  253

八、杜仲丸(《古今医书集成》)  253

十、苁蓉木瓜丸(《圣惠方》)  254

九、桂枝新加汤(《伤寒论》)  254

第五节 性功能低下(肝郁肾虚)类方  255

一、鹿杞膏(《三补简便验方》)  255

二、万氏延寿丹(《万氏积善堂秘验滋补诸方》)  255

三、还草丹(《圣惠方》)  256

四、长春广嗣丹(《清太医院配方》)  256

五、五子衍宗汤(《医学入门》)  257

六、延年益寿不老方(《杂病源流犀烛》)  257

七、巴戟熟地丸(经验方)  258

八、右归丸(《景岳全书》)  258

九、还少方(经验方)  259

十、仙合锁葚方(经验方)  259

第一节 养生方药与辨证调节及其相关的研究  262

一、中医养生方药的辨证调节  262

第12章 中医药的辨证调节  262

二、中医辨证调节的相关的研究  263

第二节 亚健康状态的辨证调节  265

第三节 临床验案十二例  268

第四节 中药调节亚健康状态的体会  279

一、用药轻灵,勿由虚致实  279

二、衰邪大半,勿由实转虚  280

三、辨证论治  280

第五节 关于中草药的毒性的认识  281

一、何为中草药之毒性  281

二、如何看待中药毒性的问题  282

三、如何解决中草药的毒性问题  284

四、如何避免养生中药的副作用  285

第一节 养生学的主要历史阶段  287

第13章 中医养生学史略  287

一、先秦时期  288

二、秦汉时期  288

三、两晋至隋唐时期  289

四、宋金元时期  290

五、明清时期  291

第二节 中医学治疗虚证的专著—《理虚元鉴》  292

一、成因重自然、社会及个人行为因素  292

二、注重心理因素的作用  293

三、病变定位重三本  294

四、未病先防,调摄为重  294

主要参考文献  296

后记  29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