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大事记  1950-2003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大事记  1950-2003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大事记 1950-2003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展翼,李进敏主编;王小力等编写;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15060373
  • 页数:568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记述了黄河水利科学院1950年-2003年的大事记,对黄河水利科研是一部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在黄河治理开发实践中,会在对前人成果和经验继承的基础上,促进亲折探索和发现。
上一篇:建筑工程制图下一篇:杂粮食品加工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大事记 1950-2003》目录

7月 1

水利部组织查勘龙门—孟津河段坝址 1

一、泥沙研究所(1950—1956年) 1

1950年 1

3月 1

查勘龙门—孟津河段坝址 1

派员赴南京水利实验处学习 2

11月 2

8月 2

黄委会决定成立泥沙研究所 2

10月 2

黄委会泥沙研究所正式成立 2

开展土壤压实试验 3

探索颗粒分析方法 3

12月 3

完成郑州新所址设计及概算 4

7月 4

1951年 4

3月 4

继续派员学习水土试验 4

4月 4

派员协助河务局做土工实验 4

5月 4

支援治淮工程 4

完成黄河泥沙测验报告 5

12月 5

8月 5

滴漏管法颗粒分析在全国推广 5

11月 5

举办颗粒分析学习班 5

确定出黄河泥沙来量 6

派员学习试验操作及规程 6

1952年 6

3月 6

开展挟沙能力测验 6

5月 6

开展桃花峪水库钻探 7

10月 7

完成淤积土么重测试 7

7月 7

新所址建房开始 7

首批建房任务完成 8

12月 8

11月 8

颗粒分析经验交流会召开 8

黄河泥沙研究会议召开 9

4月 9

1953年 9

3月 9

迁入郑州新址 9

混凝土试验设备安装 10

10月 10

5月 10

开展桃花峪及束水河口钻探试验 10

6月 10

完成1843年三门峡最大洪水量试验 10

9月 10

挟沙能力测验研究 10

流速仪校正槽开始施工 11

完成束水河口地基试验 11

11月 11

黄河泥沙的一些特性 12

5月 12

1954年 12

3月 12

精密泥沙测验资料整理方法交流会召开 12

黄河泥沙沉速试验 12

再次进行陕县1843年洪水流量试验 13

7月 13

完成芝川水库土工试验 13

6月 13

苏联专家来所指导工作 13

开展多种协作项目 14

11~12月 14

7~9月 14

配合治黄规划进行各种试验 14

10月 14

三门峡水库工程试验开始 14

室内水流挟沙能力试验开始 15

3月 15

1955年 15

2月 15

麦乔威调入黄委会泥沙所工作 15

2~3月 15

脱产学习俄语 15

编制黄河精密泥沙测验规范 16

活动玻璃水槽建成 16

4月 16

静水泥沙沉淀试验 16

导流板试验开始 16

6月 16

西峰镇杨家沟、董庄沟量水槽试验 17

完成黄河下游滞洪分洪模型试验 17

9月 17

玻璃水槽挟沙能力试验开始 17

全国泥沙研究工作会议召开 18

浑水拌制混凝土试验 18

围绕治黄规划工程加紧试验 18

12月 18

基建情况及全所职工人数 19

开展水库淤积泥沙么重调查 20

崔光第出席全国水利先进代表大会 20

1956年 20

3月 20

大力推进试验与协作研究工作 20

4月 20

黄河泥沙特性研究 21

6月 21

开挖试验小渠 21

5月 21

引黄渠道流速及含沙量垂线分布研究 21

浑水基本特性试验 21

渠系挟沙能力公式产生 22

8月 22

7月 22

黄河下游查勘 22

苏、波专家来访 23

11月 23

9月 23

完成三门峡施工导流试验 23

10月 23

中、苏、越三国灌溉科技交流会召开 23

基建情况及全所职工人数 24

黄河几种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 24

花园口试验场初步规划 24

报送建制和请求 25

启用黄委会水利科学研究所印模 25

二、黄委会水利科学研究所(1957~1999年) 25

1957年 25

1月 25

开展西北地区灌溉泥沙测验调查 26

3月 26

2月 26

简易试验厅建成 26

提交三门峡水库泥沙测验工作的意见 27

苏联专家来访 27

为黄河设计院试验室培训干部 27

李延安所长深入水保站了解情况 27

4月 27

开展整风运动 28

开展黄河下游河道动床模型试验准备工作 28

完成石头庄分洪试验 28

5月 28

越南实习生来所实习 29

9月 29

7月 29

水力冲填坝研究 29

开展花园口枢纽工程模型试验 29

8月 29

印度学生来所实习 29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30

11月 30

黄河水流挟沙能力研究 30

10月 30

中苏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考察黄土高原 30

黄科所职工人数 31

黄河大堤防渗研究 31

12月 31

引黄扩建渠首闸模型试验 31

首次爆破筑坝试验 32

3月 32

1958年 32

1月 32

干部下放 32

2月 32

黄河下游河床演变中国工作组成立 32

黄河下游研究组成立 33

5月 33

4月 33

引黄渠系泥沙技术经验交流会召开 33

召开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及河道整治讨论会 34

苏联专家再次来黄河指导渗流研究工作 34

6月 34

鲁布契可夫来黄河指导渗流研究工作 34

7月 34

全国水土保持试验研究训练班在郑举办 35

8月 35

开展黄河下游典型河段(花园口至东坝头)动床模型试验 35

引黄渠首闸模型试验 36

开展黄河下游河道河床演变预报及整治工程野外大模型试验 36

水土保持减沙效果研究 36

9月 36

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召开 37

完成黄河下游糙率特性分析 37

完成黄河三盛公枢纽模型试验 37

苏联专家来访 38

11月 38

10月 38

三门峡水库淤积与渭河回水发展预报试验 38

细砂混凝土试验研究 39

开展黄土区沟壑土坝试验研究 39

白马泉堤段基础渗流试验结束 39

12月 39

黄科所职工人数及成果统计 40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研会议召开 41

2月 41

1959年 41

1月 41

三门峡水库修建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初步估计 41

开展黄河下游糙率问题研究 41

爆破筑坝学习班开学 42

4月 42

3月 42

黄河中游地区水利化、水保措施对径流、洪水泥沙变化影响研究 42

越南学生来所实习 42

进行黄河下游渠首防沙调查 43

开展东平湖围坝渗流研究 43

完成位山水利枢纽整体水工试验 43

陆浑水库左岸砂砾石断面渗流试验 44

6月 44

5月 44

花园口枢纽南岸大堤渗流研究 44

完成桃花峪坝址砂基爆炸液化加密试验 44

反右倾斗争开始 45

故县水库基坑开挖渗流研究 45

故县水库堆石坝透水基础防渗铺盖研究 45

8月 45

完成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及河道整治研究初步报告 46

完成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模型试验 46

水工试验厅扩建工程开工 46

9月 46

编写黄河自然模型试验法成果报告 47

黄河下游渠道设计方法研究 47

10月 47

黄河下游沉沙池规划设计及运用经验总结 47

桃花峪细砂混凝土试验研究 47

11月 47

黄河下游河床冲淤特性分析 48

进行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特性分析 48

12月 48

苏联专家来所访问 48

黄科所职工人员及成果统计 49

三门峡水库淤积与渭河回水发展模型试验提出初步报告 49

完成位山枢纽十里铺进湖闸模型试验 49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学术讨论会 50

2月 50

1960年 50

1月 50

召开黄河第二届先进集体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 50

开展黄土爆破筑坝试验 50

桃花峪枢纽下游河床演变及水流情况初步预估 51

提出黄河下游河道地质资料整理报告 51

完成花园口枢纽工程模型试验 52

完成黄河位山枢纽十里铺进湖闸消能试验 52

3月 52

苏联专家哈尔杜林等来访 52

开展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的河床演变研究 53

4月 53

东平湖泥沙淤积问题分析 53

废黄河河床演变问题调查 53

开展桃花峪水库拦河土坝渗透稳定性试验 54

5月 54

编制闸坝水工模型试验常用手册 54

完成花园口枢纽泄洪闸闸基电拟渗流试验 54

黄河防汛材料试验 55

位山十里铺进湖闸电拟渗流试验 55

开展脆性模型材料试验 55

花园口枢纽泄洪闸地基静力荷载试验 55

6月 55

提交东平湖坝基渗流稳定分析及处理意见 56

开展黄河下游两岸放淤调查 56

完成黄河下游河床演变预报及整治工程试验 56

7月 56

开展天然坝调查 57

8月 57

召开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及整治技术讨论会 57

开展1855年铜瓦厢决口后黄河下游历史演变过程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57

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及整治会议 58

11月 58

9月 58

召开三门峡水库淤积及渭河回水发展影响讨论会 58

黄科所职工人数及试验研究完成情况 59

开展结构物因弹性模量不同对应力影响的光弹试验 59

水利水保措施对径流泥沙影响研究 59

水泥试验培训班 59

防止渠道淤积试验 61

黄河下游胶泥的工程性质及其在治河上的应用 61

1961年 61

3月 61

黄河下游河道查勘 61

4月 61

成立河南省引黄灌区泥沙防治研究中心组 62

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后孟津至辛寨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62

5月 62

提出花园口枢纽泄洪能力分析及汛期防洪措施的建议 63

7月 63

6月 63

γ—γ法测定淤泥容重 63

三门峡水库腾空冲刷试验 63

黄河下游规划中的河床演变及泥沙问题 64

9月 64

环氧树脂光弹塑料光学性能试验 64

8月 64

黄河下游辛寨至柳园口河段1960年河道测验资料整理分析 64

开展红旗渠引水整治措施研究 65

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后铁谢至辛寨河床演变分析 65

10月 65

三门峡水库淤积资料分析 66

提出黄河下游河道整治问题的报告 66

共产主义渠及人民胜利渠引水防沙措施研究 67

12月 67

东平湖水库围坝极细沙、细沙的反滤层研究 67

11月 67

召开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学术讨论会 67

黄科所职工人数及研究项目完成情况 68

几种测定地面蒸发量方法的比较试验 68

召开三门峡水库改变运用方式会议 69

热量平衡法测定地表蒸发的研究 69

1962年 69

2月 69

1961年黄河下游险情分析 69

开展三门峡水库低水头运用后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特性分析 70

5月 70

3月 70

三门峡水库异重流排沙经验总结 70

4月 70

“卡口”工程在黄河下游河道整治中的作用试验研究 70

贯彻广州会议精神及科研工作十四条 71

“603”大型光弹仪制造成功 71

东平湖水库围坝渗透问题处理措施试验研究 71

多沙河流修建大型蓄水水库后下游游荡性河道演变趋势及治理研究 72

7月 72

6月 72

黄河下游多来多淤多排输沙规律的提出 72

灌溉农田总蒸发量和热量平衡分析 72

三门峡水利枢纽问题座谈会 73

γ—γ密度计研究进入现场试验阶段 73

三门峡水库冲淤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73

黄河下游河道的前途及河道整治问题分析 74

10月 74

8月 74

对三门峡水利枢纽改建的建议 74

9月 74

黄河下游东坝头河段整治意见 74

三门峡水库低水头运用后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特性分析 75

12月 75

11月 75

贯彻广州会议精神,向委党组提交三条意见 75

完成陆浑水库泄洪洞水工模型试验 76

开展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渠首引水进沙情况调查 76

黄科所职工人数及研究成果统计 77

完成花园口枢纽泄洪闸破坏原因水工模型试验 78

2月 78

1963年 78

1月 78

开展陆浑水库泄洪洞、溢洪道试验 78

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来源研究 79

4月 79

3月 79

三门峡水库改变运用方式及增建泄流排沙设施后下游河床变形计算 79

γ—γ射线密度计通过技术鉴定 79

完成黄河下游河床演变预报试验 80

5月 80

闹德海水库修建前后柳河下游河床演变调查分析 80

关于三门峡水库续建方案排沙效果计算方法及对续建的意见 81

黄河下游河道治理可能趋向探讨 81

6月 81

三门峡水库增建后不同控制运用方案水库及下游河道冲淤量估算 82

9月 82

7月 82

召开三门峡水利枢纽问题第二次技术讨论会 82

8月 82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防沙引淤问题调查 82

完成张庄入黄闸模型试验 83

三门峡水库建成后对控制渭河上游来沙量和减缓渭河回水影响的分析 83

拦泥库研究 84

11月 84

黄河下游粉细沙地基渗透变形分析 84

10月 84

人造洪峰冲刷下游河道的分析 84

黄科所职工人数及试验研究完成情况 85

提交1963年水保研究成果简介 85

12月 85

603大型光弹仪通过技术鉴定 85

陆浑水库泄洪洞补充试验 86

3月 86

1964年 86

1月 86

崔光第、刘雨人获“先进生产者”称号 86

2月 86

位山以下河道治理经验总结 86

完成伊东渠渠道防沙模型试验 87

5月 87

4月 87

陕北黄土地区土壤下渗和毛管水上升运动的试验分析 87

水土保持研究人员调离黄科所 87

人造洪峰冲刷下游河道问题研究 88

位山枢纽破坝前后测验资料分析 88

6月 88

子洲径流站测流槽试验 89

泥沙培训班结束 89

7月 89

近期黄河下游河道整治问题研究 89

完成黑石关铁桥过水能力试验 90

9月 90

8月 90

机械震动三轴仪试验成功 90

黄河河口查勘 90

半自然河工模型法 91

深入工地试验研究 91

汾河流域水库调查 91

10月 91

近期黄河下游治理座谈会召开 91

三门峡水库改建前后水库上下游河床演变特点及水库增建泄流排沙设施后情况的预估 92

11月 92

进行三门峡库区及黄、渭、洛河查勘 92

黄科所职工人数、试验基础设施建设及研究成果统计 93

治黄会议召开 93

12月 93

治黄规划领导小组成立 94

3月 94

1965年 94

1月 94

成立巴家咀拦泥试验工程指挥部 94

完成十八亩台坝前软土地基上土坝加高室内模型试验 95

坝前淤土加高水库调查和室内试验 95

4月 95

内蒙古三盛公枢纽水工模型试验 95

5月 95

陆浑水库三向渗流电拟模型试验 96

12月 96

6月 96

开展拦泥库技术经济效益研究 96

8月 96

完成陆浑水库泄洪洞水力学试验 96

黄科所职工人数及其他情况 97

规划人员提出成果 97

粗泥沙来源研究 98

安排1966年科研任务 98

1966年 98

1月 98

黄科所职工人数 99

“文化大革命”开始 99

巴家咀拦泥坝加高工程基本竣工 99

5月 99

混凝土灌注桩现场承载力试验 100

9月 100

1967年 100

1月 100

完成石洼、林辛闸水工试验 100

完成石洼进湖闸桩基拖拉板试验 100

黄科所职工人数 101

黄河河口查勘 101

10月 101

完成黄河下游河道演变情况分析报告 102

6月 102

1968年 102

1月 102

编制河口治理规划 102

3月 102

小浪底枢纽宽缝重力坝光弹应力分析 102

三门峡水库进一步改建必要性的观测研究 103

10月 103

8月 103

军宣队、工宣队进驻黄委会 103

9月 103

无级高速离心机制成 103

全所职工赴淮阳参加“斗批改” 104

12月 104

东平湖石洼分洪闸灌注桩实验 104

天桥发电灌溉工程泥沙冲淤调查 105

7月 105

1969年 105

5月 105

完成巴家咀水库土坝加高试验 105

6月 105

四省治黄会议召开 105

完成三门峡水库深孔下底孔水工模型试验 106

完成三门峡水库溢流坝段泄流排沙底孔水工模型试验 106

8月 106

完成石洼闸充水试验 106

9月 106

黄科所职工人数 107

完成天桥电站整体布置方案试验 107

完成故县水库工程水工模型试验 107

11月 107

三门峡溢流坝段底孔不同衬砌形式光弹试验 108

4月 108

1970年 108

3月 108

完成天桥电站导截流试验 108

黄河河口调查 109

完成三门峡电站钢管下卧自重光弹试验 109

5月 109

完成三门峡深孔坝段坝体光弹试验 109

6月 109

完成三门峡水库泥沙问题经验总结 110

黄河天桥电站泄洪闸结构模型试验 110

7月 110

小浪底工程黄土地基湿陷性试验 110

8月 110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坝线选择方案试验 111

黄河河口基本情况与治理问题研究 111

9月 111

天桥电站土坝浸润线测试 112

11月 112

10月 112

三门峡枢纽溢流坝段底孔三向光弹应力试验 112

γ—γ泥沙容重仪应用 112

黄科所职工人数 113

完成故县水库整体模型水工试验 113

12月 113

泥沙对水轮机水泵磨损调查 113

天桥泄洪闸结构问题的研究 114

5月 114

1971年 114

3月 114

水库泥沙观测研究座谈会召开 114

4月 114

天桥水库泥沙容重测量 114

河口村水库泄水建筑物整体方案模型试验 115

10月 115

6月 115

三门峡混凝土大坝底孔应力释放试验 115

9月 115

利用γ—γ放射性同位素测量河水含沙量 115

黄科所职工人数及其他情况 116

鲇鱼山水库电站洞光弹试验 116

河口村水库压力泄洪洞试验 116

泾、渭河及宁蒙灌区放淤调查 117

4月 117

1972年 117

2月 117

完成豆腐窝分洪分凌闸模型试验 117

3月 117

引黄淤灌水泵泥沙磨损及防止措施的调查 117

开展黄河小浪底工程混凝土溢流坝段孔口光弹结构应力试验 118

完成黄河小浪底水库溃坝模型试验 118

小浪底水利枢纽坝线选择试验 118

5月 118

黄河小浪底设计审查会议召开 119

8月 119

6月 119

完成天桥电站筑坝材料试验 119

7月 119

三门峡水库闸门振动原型观测 119

三门峡水库修建前后北干流及渭河下游的冲淤特性 120

11月 120

9月 120

天桥电站土坝坝体砂砾石填料试验 120

10月 120

完成天桥电站河床覆盖层管涌试验 120

黄河河口现行河道基本资料分析与发展趋势预估 121

12月 121

三门峡水库修建前后黄河下游冲淤及输沙特性 121

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保持有效库容的研究分析 122

黄河流域水库泥沙观测研究成果交流会召开 122

闸门轮压轨头接触应力模型试验 122

黄科所职工人数 123

铁山河拱坝结构模型试验 123

天桥排沙底孔水工模型试验 124

4月 124

1973年 124

2月 124

浑水对挡水建筑物侧压力影响试验 124

3月 124

三门峡枢纽双层泄水孔原型观测 124

完成二洞合一输水道的调查研究 125

完成天桥电站泄洪闸渗流模型试验 125

三维光弹“冻结法”研究接触应力问题 125

5月 125

完成麻湾分洪闸桩基试验 126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会议召开 126

用有限元法分析复杂岩基上的小浪底重力坝 126

6月 126

张峰水库黄土特性试验 127

8月 127

7月 127

陕晋水坠坝试验研究工作组成立 127

完成黄河三盛公枢纽增建电站水工试验 127

完成陆浑水库灌溉发电洞试验 128

豆腐窝分洪闸上双曲拱桥原型观测 128

9月 128

完成天桥电站第二次整体试验 128

10月 128

沁河张峰水库土石坝渗流试验 129

11月 129

山东齐河大桥桥墩冲刷试验 129

渗流计算方法的研究 130

豆腐窝分洪闸实腹梁平板闸门应力及挠度观测 130

黄河下游治理工作会议召开 130

12月 130

石砭峪堆石坝爆破筑坝观测 131

三门峡水库运用研究 131

巴家咀拦泥库淤积情况总结 131

黄科所职工人数 132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趋势预估 133

2月 133

1974年 133

1月 133

麻湾分凌分洪闸水工模型试验 133

成立人民引洛渠高含沙浑水淤灌经验总结小组 134

4月 134

3月 134

召开黄河泥沙研究工作协调会议 134

完成故县重力坝布置方案试验 134

黄委会批复兴建抗磨及高速水流试验装置试验楼 134

天桥电站土料试验及建议 135

王圪堵水库渗流试验及坝体稳定分析 135

抗磨涂料在青铜峡电厂开展试验 135

黄河三盛公电站选择站址动床模型试验 136

黄河三盛公电站动床模型试验 136

5月 136

天桥电站水轮机材质化验 136

编制三维连续体应力分析标准程序 137

7月 137

6月 137

柘溪电站事故闸门现场试验 137

上刘家川水坠坝试验 138

11月 138

9月 138

完成山西省河曲县桃儿嘴水力冲填试验坝试验报告 138

10月 138

完成故县水库混凝土矮宽缝重力坝试验 138

渭河水沙变化及发展趋势研究 139

渭河下游1973年洪水位升高原因分析 139

麻湾分洪闸混凝土灌注桩计算分析 139

12月 139

黄科所职工人数 140

黄河流域不同地区来水来沙对黄河下游冲淤的影响 140

陆浑水库调压塔水工模型试验 141

参加治黄规划学习班、进行治黄规划 141

1975年 141

1月 141

召开黄河泥沙研究工作第二次协调会 141

3月 141

完成黄河三盛公水库修电站后库区冲淤动床模型试验 142

4月 142

李册峪爆破筑坝施爆观测 142

FH—422型大中含沙量计通过技术鉴定 143

天桥电站第二期导截流工程试验 143

5月 143

王圪堵水库泄洪排沙洞水工试验 143

完成黄河下游变动河床洪水位预报 144

9月 144

新技术研究楼批准兴建 144

8月 144

有限单元法计算单桩垂直承载力 144

王圪堵水库土坝渗流试验与计算 145

天津北大港电厂浅海取水进排水渠工程委托试验通过验收 145

编制土坡稳定分析计算程序 145

10月 145

完成胡家旮旯水坠坝试验报告 146

陆浑水库溢洪道弧形闸门振动观测 146

完成曲峪冲填坝筑坝土料试验 146

11月 146

黄河河口的基本情况和河口治理问题 147

12月 147

黄河水库泥沙观测研究、处理利用经验交流会召开 147

黄河河口淤积延伸对下游河道影响的分析 147

编制黄河下游洪水位预报计算程序 147

黄科所职工人数 148

洛河故县坝址基岩大型抗剪试验 148

完成麻湾分凌进水闸充水试验 148

水坠坝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148

完成天桥水电站混合坝渗透试验 149

工程塑料抗磨在水轮机上应用的初步研究 149

1976年 149

1月 149

推导出坝坡比与坝高经验关系 149

王圪堵水库建筑物水工模型试验 150

3月 150

2月 150

完成天桥电站坝体截渗墙对比计算 150

天桥电站土坝坝基覆盖层渗透变形及反滤料试验 150

黄河泥沙协调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 150

陆浑水库水工建筑物试验 151

6月 151

4月 151

小浪底、桃花峪两工程坝基抗震稳定性试验 151

《水坠坝施工须知》发行 152

7月 152

小浪底、桃花峪两水库对黄河下游河道减淤效果分析 152

东平湖石洼进湖闸改建方案模型试验 152

核子含沙量计的改进与研制 153

定向爆破筑坝技术研究 153

9月 153

兰考县三义寨引黄闸机架桥承载能力观测 153

进行黄土湿陷性指标测定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153

10月 153

人民引洛高含沙浑水淤灌小组扩大业务范围 154

12月 154

11月 154

完成渠村分洪闸模型试验 154

编制三向稳定渗流计算程序 155

黄河河口改道清水沟资料分析 155

小浪底工程溃坝模型试验 156

完成天桥电站运用方案水工试验 156

黄科所职工人数 157

全国泥沙模型及测验技术经验交流会召开 157

黄河中游地区用洪用沙会议召开 157

黄土台地建筑物地基预浸水和不预浸水湿陷系数试验 159

3月 159

1977年 159

2月 159

细砂及极细砂饱和强度液化试验 159

重新修订水坠坝施工规程中几个问题的试验研究 159

水利机械防腐抗磨会议召开 160

5月 160

水坠坝施工期坝坡稳定计算 160

4月 160

石膏模型粘结材料性能试验 160

黄河口流路规划研究 161

6月 161

泥沙协调小组召集黄河流域中小型水库水力吸泥清淤试点现场会 161

浆河形成规律的探讨 161

轻、中粉质壤土水坠坝经验坡比关系 161

综合评述建筑物中的气穴气蚀问题 162

故县水库导流隧洞水工模型试验 162

王圪堵水力拉沙坝抗震分析 163

渠村分洪闸引水试验 163

8月 163

王圪堵非常溢洪道再试验 164

黄河流域大型水库泥沙观测研究成果交流会 164

9月 164

完成太沙基理论固结计算程序 164

10月 164

黄河邢庙分洪闸闸基渗流试验 165

11月 165

全国水轮机抗泥沙磨损经验交流会召开 165

李保如等同志调入黄科所 166

黄河中游地区1977年暴雨后小型坝库工程情况调查 166

黄河下游渠村分洪闸墩承载力试验 166

黄科所职工人数及其他情况 167

土的应力应变非线性参数的测定 167

12月 167

1977年高含沙引水技术总结 167

黄河干流粗细泥沙的沿程调整和多来多排的内在机理研究 168

黄河中下游干流河道冲淤计算方法研究 168

1978年 168

1月 168

总结黄河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原理及计算方法 168

2月 168

全国科学大会召开 169

3月 169

加压式毛细管黏度计研制成功 169

黄河泥沙研究协调小组召开第五次协调会议 170

4月 170

河道模型试验变率的选择方法研究 170

废黄河尾闾河段调查 170

东平湖提高防洪运用标准后围坝渗透稳定性及处理措施研究 171

7月 171

黄河高含沙水流试验研究协作会议召开 171

5月 171

编制比奥平面固结有限元程序 171

6月 171

模型砂的选配和模型加糙方法研究 171

浆河形成的再论证 172

8月 172

渠村分洪闸闸门主梁应力观测 172

水工闸门轮压接触应力试验 172

黄河动床模型试验方法的初步探讨 173

利用小浪底水库高浓度调沙解决黄河下游泥沙问题的建议 173

揭河底冲刷现象机理探讨 173

三门峡水库发电以来水库运用方式的初步研究 174

9月 174

各种治黄措施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影响估计的报告 174

巴家咀坝前淤土各层固结度的计算 174

开展黄河极细沙含量对挟沙能力影响机理的初步探讨 175

多沙河流水库淤积问题的总结 175

三门峡水库修建后渭河下游冲淤特征及淤积延伸规律的分析 175

黄河下游来水来沙特性及河道冲淤规律的研究 176

黄河下游大洪水分洪时河道影响的初步研究 176

完成渠村闸分洪动床模型试验 176

黄河中游规划治理拦沙效益及对中游治理若干问题探讨 177

黄河中游淤地坝拦泥作用的探讨 177

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成立 178

10月 178

高含沙水流的基本特性研究 178

不均匀沙的群体沉降试验 178

黄河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治理方向研究 179

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时花园口河段的河床调整分析 179

黄河口淤积延伸对下游河道影响分析 179

编制冻结式双向光弹应变主应力计算数值表 180

开展工程抗震程序的研究 180

黄河特大洪水可能输沙量研究 180

何国桢赴荷兰进修 180

11月 180

黄土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参数测定 181

12月 181

中小型水库水力吸泥清淤试点会召开 181

泥沙研究培训班开学 181

黄科所职工人数及其他情况 182

几项获奖成果 182

陆浑水库西坝肩三向渗流试验 182

完成陆浑水库特大洪水保坝方案试验 183

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183

1979年 183

1月 183

天桥电站泄洪闸弧形闸门震动观测 184

黄河高含沙水流问题研究 184

2月 184

故县水库提高防洪标准后水工试验 185

混凝土管柱透水排桩防护根石试验 185

3月 185

陕北水坠坝水毁情况调查 186

甄别复议工作结束 186

4月 186

泥沙群体沉降的特性试验 186

石膏模型内部应力观测技术试验研究 187

全国水坠坝技术经验交流现场会召开 187

仝允杲、崔光第等受表彰 187

5月 187

有限元法在土坝三向稳定渗流中的应用 188

巴家咀拦泥库坝前加高坝体整体稳定性验证 188

6月 188

完成黄河龙羊峡电站导截流试验 188

同位素铟示踪沙测定浑水中泥沙颗粒沉速研究 189

7月 189

计算机在黄河下游泥沙研究中得到应用 189

王圪堵水库土坝透水混凝土反滤试验 190

8月 190

环氧金刚砂浆抗泥沙磨损配方及施工工艺获奖 190

废黄河河口治理经验总结 190

TQ—16电算机并行操作输出通道及系统软件的修改补充设计获奖 191

完成小岭沟水坠坝坝体稳定计算 191

对长期保持可用库容问题的商榷 191

激光多普勒效应测速仪研制成功 192

小浪底水库调沙放淤和浑水入海几个技术问题的论证解释 192

9月 192

小浪底水库抬高运用拦沙期对下游河道影响的计算分析 192

黄河中下游治理规划学术讨论会召开 193

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输沙的一些特性分析 193

10月 193

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应力二维通用程序 194

改进河工模型进口流量及尾部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194

全国流体力学会议在扬州召开 194

完成水轮机浑水磨损、气蚀试验装置设计 194

JHS—16型γ—γ地基密度计研制成功 195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在故县泄洪底孔模型上的应用 195

12月 195

渠村分洪闸充水试验 195

黄科所基建及全所职工人员结构 196

黄河河口与下游河道关系及治理问题分析 197

龙毓骞、吴以敩等受表彰 197

1980年 197

1月 197

原设计院实验室人员回归设计院 197

黄科所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

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外国专家来黄科所访问 198

3月 198

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召开 198

4月 198

完成天桥电站排沙、排冰、消能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199

引黄灌区泥沙处理技术会议召开 199

全国海岸河口学术讨论会召开 199

5月 199

黄河河口拖淤试验 200

捷克专家来所参观访问 200

黄河下游决口对主河道冲淤影响分析 200

故县大坝导流底孔应力试验 201

故县水库加大泄洪规模后工程适应性试验 201

6月 201

小浪底料场土料试验 201

小浪底水库淤积问题分析 202

故县水库左岸基础处理及坝段半整体结构模型试验 202

冻结式双轴光弹应变计的研制与应用 202

完成比奥固结理论非线性计算 203

黄河下游大堤抗震稳定分析 203

制定预算包干和收入留成实施细则 203

γ—γ正比管低含沙量计通过技术鉴定 203

7月 203

上刘家川冲填坝运用期动力分析 204

联合国防洪考察团来黄河考察 204

1977年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的输沙和演变分析 204

8月 204

故县低坝围堰分期导流试验 205

水坠坝抗震性能的若干问题研究 205

黄河龙羊峡电站非常溢洪道试验 206

黄河高含沙浑水流变特性的探讨 206

9月 206

完成故县水库导流洞水工模型试验 206

黄河泥沙来源及组成的初步研究 207

吴以敩赴澳大利亚考察 207

黄河河口观测研究规划座谈会召开 207

10月 207

小浪底水库可用库容的估计研究 208

11月 208

全国“三工”仪器会议召开 208

三门峡水库修建前后渭河下游河道泥沙问题的研究 209

三门峡水库综合利用效益分析 209

黄河高含沙量洪水的河床演变及泥沙输移的初步研究 209

完成黄河三盛公总干渠电站水工模型试验 210

黄河下游堤坝水闸地基渗透变形原因及临界坡降的分析 210

12月 210

论非牛顿体高含沙水流治理黄河的理论基础研究 211

姚孟电厂灰场大坝二向渗流试验 211

开展砂土液化标准试验 211

黄科所职工人数及基建情况 212

麦乔威被聘为黄科所顾问 212

完成光弹试验辅助设备的研制 212

小浪底水库土坝二向稳定渗流计算 213

完成小浪底水库筑坝土料试验 213

1981年 213

1月 213

黄河三角洲沿岸潮汐分析 214

同位素铟示踪法测流速获得成功 214

故县水库左岸三维渗流计算 214

用爱因斯坦方法修正黄河河道全沙输沙能力超大规模研究 215

三门峡水库调水调沙及冲淤特点总结分析 215

小浪底土石坝筑坝材料稳定计算 215

2月 215

完成故县水库工程二、三期导流模型试验 216

完成故县水库整体水工模型试验 216

完成龙羊峡电站1981年度汛方案水工模型试验 216

滚轮接触应力试验 217

黄科所举办水坠坝现场观测培训班 217

3月 217

开展龙羊峡电站导流洞限流闸门底缘型式验证试验 218

FT—1型含沙量计通过鉴定 218

开展黄河极细沙含量对挟沙能力影响机理的分析研究 218

水流阻力探讨 218

小浪底水库工程抗震研究 219

黄河小浪底土坝二向非稳定渗流及坝坡稳定计算 219

完成流变特性对比试验 219

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220

泄流底孔紊流边界层发展与紊动特性研究 220

5月 220

故县水库运用期电站和底孔稳定温度场试验 220

河口村水库坝体渗流计算和防渗墙施工缺陷对防渗效果影响 221

推导出黄河下游堤坝弱透水层及均质透水坝基渗流计算公式 221

6月 221

小浪底黄土压实特性影响因素探讨 221

7月 221

巴家咀土坝加高坝体固结计算 222

8月 222

全国(北方组)泄水建筑物磨损情况调查 222

砂土液化及其对水利工程的危害分析 222

黄河小浪底水库工程布置方案试验 223

故县水库工程坝下冲刷试验 223

巴家咀水库土坝前淤土上加高坝体的试验、设计与施工研究 223

9月 223

黄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洪水泥沙来源与产沙关系分析 224

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后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分析 225

黄河下游河床演变与河口淤积延伸分析 225

同位素低含沙量计应用学习班开课 226

11月 226

利用γ—γ法测饱和砂卵石覆盖层天然容重获得成功 226

黄土水坠坝坝体稳定问题探讨 226

赵口引黄闸闸基渗流计算 226

不同类型水库下游河床演变分析 227

减压箱建成 227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模型试验 227

人类活动对黄河环境的改变及河床演变的影响分析 228

浑水空化试验 228

黄河下游多来多排输沙机理及水流挟沙力关系分析 228

1981年汛期黄河洪水的水沙特点及对三门峡水库和下游河道的影响分析 229

粗糙明渠高含沙均质水流阻力试验研究 229

12月 229

黄科所基建情况及职工人数 230

王咸儒赴美进修 231

黄河口流路改道规划意见 231

1982年 231

1月 231

小浪底水库高含沙水流调沙放淤座谈会召开 231

完成天桥电站黄石涯沟排洪试验 232

对1981年洪水特征的几点看法 232

故县水库溢流坝宽尾墩消能工试验 233

故县水库永久泄洪底孔反弧挑流型式试验 233

黄河河口演变与治理研究论述 234

石膏矽藻土三轴力学试验 234

2月 234

龙毓骞、赵业安等受表彰 234

黄河流域水坠坝会议召开 234

开展激光多普勒流速仪浑水静动态试验 235

黄科所工会组织恢复 235

河口侵蚀基准面的探讨 235

利用透水桩坝整治山东黄河河道模型试验 235

刘家峡水库拦门沙坝问题分析 236

大理河流域产沙方式调查 236

3月 236

完成黄河小浪底库区运用期滑坡涌浪试验 237

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输移特性及河床形成问题研究 237

4月 237

黄河小浪底土石坝抗震技术讨论会 237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万诺尼来访 237

开展黄河下游大堤淤背土体液化分析 238

东平湖重点堤段渗流计算 238

完成黄河龙羊峡导流工程1982年度汛试验 239

确定毛细管黏度计(α+β)值的方法 239

编制完成土坝及地基地震反应分析教材 239

小浪底土石坝心墙裂缝冲蚀试验 240

子结构法解三维稳定渗流计算研究 240

6月 240

土坝地震应力的简化计算研究 240

石泉水电站中孔工作闸门振动观测 241

浑水对空化初生影响的研究 241

7月 241

水轮机抗气蚀材料性能试验 241

低水头枢纽引水防沙模型试验 242

同位素示踪测速仪水槽异重流试验 242

8月 242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泥沙处理经验沉沙淤灌经验总结 242

1981年三门峡水库汛期库区冲淤情况分析 243

1981年渭河下游汛期洪水水沙特征及河道冲淤变化分析 243

9月 243

1981年汛期黄河下游冲淤特性分析 244

青铜峡水库泥沙运动规律分析 244

10月 244

黄河中游粗泥沙来源及其对下游淤积影响的研究获奖 245

高硬度滚轮承载力试验 245

不饱和聚酯砂浆耐磨蚀性能试验 246

11月 246

完成网坝、防沙帘、蜂窝滤水管水槽试验及防沙网帘试验 246

水温对挟沙能力影响的探讨 246

《水坠坝研究与推广》、《高含沙引洪淤灌》成果获奖 246

黄河东明铁路大桥模型试验 247

12月 247

李保如出席东南亚河流泥沙讨论会 247

黄科所基建情况及职工人数 248

黄科所举办土坝地基抗震学习班 248

利用钚238测量临河底含沙量 248

无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减水减沙效益调查分析 249

2月 249

1983年 249

1月 249

粟成锁、屈毓彤等受表彰 249

程秀文赴意大利访问 249

黄河三门峡水库调水调沙控制运用经验总结 250

3月 250

黄河下游坝埽根石情况及防止根石走失方法研究 250

葛洲坝12.5万千瓦水轮机中环材料汽蚀性能试验 250

天桥电站黄石涯沟壑治试验 251

黄河下游各河段粗中泥沙和细泥沙输沙量计算方法的分析 251

黄河大堤淤背土体液化分析及在淤背体上加高大堤的稳定性分析 252

对黄河下游各河段输沙特性分析及冲淤计算方法的修正 252

应用泥沙单位线预报沟道流域输沙过程研究 252

黄河天桥电站泄水建筑物运用情况综合分析 253

编制太沙基理论固结计算程序(TAVO) 253

4月 253

静止浑水中泥沙沉降的研究 253

进行洛河故县水库过水堰垣运用总结 254

河口发展趋势及预估计算方法研究 254

溃坝水力计算几个问题的探讨 254

5月 254

高含沙水流的阻力计算 255

6月 255

不同砂浆材料抗气蚀性能试验 255

渗流场空间坐标仪研制 256

小浪底水库工程导流洞试验 256

利用同位素钚238射线吸收法测量颗粒级配 256

完成小浪底水库工程泄洪圆塔试验 257

8月 257

防止滚河的试验研究 257

黄科所工会改组 257

葛洲坝电站水轮机叶片、转轮室用材抗气蚀性能试验 258

提出治黄战备设想 258

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潼关至三门峡库区河槽调整及其对潼关高程影响分析 258

9月 258

完成三门峡双层孔门槽减(常)压试验 259

再论无定河流域产沙量 259

完成博克拉水利工程沉沙池退水闸模型试验 260

核子含沙量计在黄土沟道小流域得到使用 260

高含沙洪水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分析 260

10月 260

同位素含沙量计在全国核展会展出 261

河口村水库枢纽布置中的水力学问题研究 261

进行高含沙浑水流变模型和流动状态试验 262

谢松林、董爱国在委直技术工人考核中取得好成绩 262

G87不锈钢及其焊接材料通过部级鉴定 262

11月 262

小浪底水库调节汛期水沙对山东河道冲淤影响分析 262

开展三门峡工程双层孔坝段三向光弹试验 263

黄河径流扩散问题研究 263

12月 263

黄科所基建情况及职工人数 264

濮阳至开封输油管道穿黄工程爆破试验成功 264

完成透水桩坝整治山东黄河河道动床模型补充试验 265

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对下游河道冲淤影响分析 265

1984年 265

1月 265

非牛顿高含沙层流明渠弯道主流特征计算 266

2月 266

故县水库混凝土坝温度场试验 266

黄河河口1983年的情况分析 266

美国水文代表团来访 267

4月 267

三门峡水库春灌蓄水运用探讨 267

3月 267

开展高强度水泥砂浆抗冲磨试验 267

三角洲岸线变迁中的河流纵剖面试验 268

进行故县泄洪底孔弧形闸门支座三向光弹应力分析 268

进行三门峡水库大坝无声爆破模拟试验 269

河流平衡纵剖面问题探讨 269

提出黄河口计划改道流路规划意见 269

5月 269

异重流试验水槽通过验收 270

完成东坝头至高村游荡性河道整治动床模型试验 270

完成巴家咀水库溢洪道水工试验 270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情况分析及1984年~1995年发展趋势预估 271

葛洲坝电站水轮机用材通过鉴定 271

开展粗糙明渠高含沙均质水流阻力试验 271

6月 271

小浪底水库工程溢洪道水工试验 272

编制龙、华、河、洑至潼关河段冲淤计算程序 272

完成石砭峪大坝右岸排水孔减压试验 272

编撰《三门峡修建后黄河的泥沙问题》泥沙专著 273

开展小浪底工程防渗土料分散性研究 273

γ—γ地基密度计、同位素示踪测速仪通过技术鉴定 273

小浪底与桃花峪水库在利用高含沙量洪水排沙入海中的地位与任务研究 274

8月 274

7月 274

小浪底水库对黄河下游减淤作用分析 274

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水沙变化及对黄河影响分析 275

开展小浪底工程圆塔方案模型试验 275

小浪底水库修建后50年河口影响预估计算 276

完成人民胜利渠沉沙池前期运用小结 276

开展三门峡水库调节泥沙粗细的分析 276

开展浑水地形仪研制 277

举办系统工程学习班 277

黄河河口近况与发展预估 277

牟金泽、高懿堂参加陕北、晋西水保考察 278

10月 278

9月 278

国际水工模型缩尺影响讨论会召开 278

完成故县水库永久泄洪底孔出口段方案比较 278

完成小浪底工程ⅢD方案总体试验 279

完成三门峡单底孔减(常)压试验终结报告 279

完成小浪底工程ⅢD方案200米高程泄洪洞水工试验 280

11月 280

黄河下游粗细泥沙来源及粗颗粒泥沙来量对河道输沙影响分析 280

开展凹形轨道与双曲滚轮接触应力试验 281

无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减沙效益分析 281

封丘县顺河街引水口网帘防淤试验 281

三门峡双层泄水孔门槽破坏问题试验 282

现场测定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 282

12月 282

黄河高含沙洪水的输沙特性及河床形成问题分析 282

黄科所完成基建情况 283

巴家咀水库土坝左岸三向渗流计算 283

小浪底水库调节泥沙粗细对下游河道冲淤影响 284

故县水库整体水工模型试验 284

1985年 284

1月 284

耐磨铸石板的预粘结工艺研究 285

完成故县水库溢流坝断面模型试验 285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应邀来访 285

能源用钢及耐蚀材料获奖 285

三门峡大坝导流底孔光弹应力试验成果综述 286

新型消能工体型探索 286

3月 286

进行小浪底土坝左岸三向渗流计算 287

4月 287

小浪底大坝反滤料振动三轴试验 287

知识分子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工作 287

建立防腐抗磨科技成果推广联合体 287

小浪底枢纽小圆塔方案整体动床模型试验 288

喷射薄壁防渗墙水泥土配方强度试验 288

5月 288

1984年汛期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分析 289

骨干淤地坝在解决黄河泥沙问题的地位、作用和前途论证 289

高含沙水流对泄流能力影响的研究 289

小浪底土坝左岸混凝土面板防渗方案三向渗流计算 290

坝前冲淤形态初步分析 290

刘一心被批准为国际水力研究学会委员 291

故县水库泄洪中孔水工模型试验 291

提出黄河河口治理的意见 291

人民胜利渠水沙分布规律观测总结 291

小浪底水库电站防沙模型试验 292

6月 292

黄科所确定为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292

小浪底水库闸门槽及底坎防冲蚀研究 293

完成小浪底水库泄洪洞多级孔板方案水工模型试验 293

7月 293

小浪底泄洪底孔阻尼孔板光弹应力分析 293

8月 293

小浪底枢纽孔板消能泄洪洞方案终结布置下游消能冲刷模型试验 294

9月 294

多级孔口消能工的清浑水消能效果试验研究 294

高村至陶城铺河道整治对输沙能力影响分析 295

开展小浪底土坝左岸三向渗流试验与有限元计算 295

小浪底工程消能孔板抗磨蚀防护措施试验研究 296

黄委会号召向赵业安同志学习 296

三门峡枢纽双层泄流排沙孔的水力学问题探讨 296

黄科所制订经费核算标准 296

小浪底枢纽龙抬头方案(A)整体布置动床模型试验 297

10月 297

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及支流治理减沙效益分析 297

孟庆枚赴日本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 297

泄水建筑物前漏斗分析 298

小浪底枢纽龙抬头方案(B)整体布置动床模型试验 298

小浪底泄洪导流底孔阻尼孔板结构应力分析 299

完成小浪底水库龙抬头泄洪洞多级孔板消能方案模型试验 299

三向稳定渗流问题的边界元法研究 300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的整治方向研究 300

小浪底工程结构物空化、空蚀及磨损防护设计研究 300

《水坠法筑坝的研究和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01

十八户分流对小清河口影响分析 301

泥沙含量对空化、空蚀的影响分析 301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人工淤滩刷槽有关问题研究 302

黄河龙门至潼关河段河道冲淤特征及河床形态调整规律分析 302

11月 302

小浪底水库180米明流泄洪洞模型试验 303

黄河北干流冲积河段滩地微地貌旋回变形规律研究 303

潘恕赴哥伦比亚考察 303

小浪底土坝静力分析及地震永久变形和残余孔隙水压力的计算 304

三门峡水库冲淤基本情况及1933年型洪水水库区冲淤计算分析 304

应用模糊数学计算岩基局部冲刷系数 305

12月 305

空化现象的速度效应研究 305

河工模型浑水地形仪研制 305

小浪底土石坝防渗土料在高压力下的强度、应力应变特性分析 306

黄河口门段演变特性分析 306

黄河河口演变及其对下游河道影响分析 306

小浪底堆石坝心墙土料及反滤料渗透试验 307

完成黄河大堤淤背机械高浓度处理入渠泥沙试验 307

小浪底枢纽多级孔板消能气流模型试验 307

黄科所基建情况及职工人数 308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学术讨论会召开 308

反弧面上急流突扩水力特性研究 308

完成郑州黄河公路大桥简支梁原型静载试验 308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分析 310

三门峡水库调水调沙运用泥沙问题经验总结 310

1986年 310

1月 310

赵业安获“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310

2月 310

堤坝饱和—非饱和渗流的数值分析 311

三维渗流计算子区域法研究 311

小浪底土石坝防渗土料物理力学试验 311

提交小浪底工程整体试验研究综合报告 311

3月 311

黄河龙门以下干流河道冲淤量估算方法研究 312

第三次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召开 312

黄科所试行课题管理暂行条例 312

4月 312

国家计委主任宋平来所视察 312

黄河中上游来沙减少原因分析 313

完成黄河东明段护岸工程模型试验 313

美国教授彼得·曼茨来所访问 313

5月 313

河龙区间水沙变化及发展趋势分析 314

6月 314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计算方法的简化研究 314

黄甫川来沙未见减少原因分析 314

关于黄河口近期规划问题的研究 315

高速水流室与美国尤尼罗伊尔公司合作进行聚氨脂抗磨材料实验 315

黄河中上游近期水沙变化研讨会在郑州举行 315

窦国仁、谢鉴衡来黄科所指导工作 315

钱意颖、牟金泽出席泥沙学术讨论会 316

黄河下游夹河滩至南小堤河段滚河可能性及防护措施试验 316

完成故县大坝整体三维渗流有限元计算 316

7月 316

黄河三角洲海岸淤进和蚀退研究 317

8月 317

黄科所划定为社会公益型研究所 317

张永昌参加水电部科技授奖大会 317

大型电液伺服粗粒土动静三轴试验机通过验收 317

核辐射悬移质输沙率计在小浪底水文站试用 318

完成三门峡水库双层泄流排沙孔门槽脉动压力试验 318

网帘防沙技术在位山闸推广使用 318

9月 318

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河道冲淤特性及历史河势变化规律研究 319

提出三门峡水库冲淤基本规律及对库区治理的意见 319

10月 319

张永昌、刘茂兴获全河劳动模范 319

完成龙门水利枢纽导流工程模型试验 320

完成小浪底土坝右岸三向渗流有限元计算 320

11月 320

黄河大堤典型断面稳定分析 320

12月 320

黄科所职工人数 321

1986年获奖成果 321

进行准格尔煤田地表形态环境评价 321

完成夹河滩至南小堤动床模型试验 322

3月 322

1987年 322

2月 322

小浪底水库高含沙异重流试验 322

完成小浪底防渗土料高压三轴试验报告 322

黄河下游河口段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323

黄河下游河道减淤途径研究 323

全沙输沙率计算方法的修正和应用 323

开展多沙河流水库水沙调节指标研究 324

黄科所制定《科研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 324

故县水库泄洪中孔坝段三向光弹试验 324

赵业安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324

5月 324

Ni4钢激光表面处理后抗气蚀性能的试验 325

黄河河口段演变特征及发展分析 325

黄河大堤渗流有限元计算 325

黄河丁坝冲刷及根石走失试验 326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对排洪输沙能力影响研究 326

6月 326

黄河北干流高含沙洪水观测 326

完成黄河龙门河段淤积土现场试验 327

积极开展“双增双节”活动 327

7月 327

进行碧口电站排沙洞原型观测 327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参数的确定 327

8月 327

完成三门峡水库春灌蓄水问题研究 328

9月 328

水泥土防渗、防冻性能在黄河下游的应用 328

完成黄河流域水坠坝科研协调组工作总结 328

中美黄河下游防洪措施学术讨论会召开 329

进行黄河下游变动河床洪水模型试验 329

编制完成区域性地下水计算程序 329

刘一心出席国际水力学研究会年会 329

10月 329

引黄灌区泥沙处理技术研究获奖 330

黄科所使用世界银行农业教育科研贷款应用情况 330

核辐射悬移质输沙率计研制成功 330

含沙水流对水翼空化参数的影响分析 331

12月 331

11月 331

磨蚀示踪涂料试验 331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的气流模型研究 331

完成土坝静动应力、永久变形有限元计算程序 331

太沙基理论的固结计算程序被确定为土石坝设计专用程序 332

小浪底枢纽塑料沙模型试验 332

小浪底水库压力泄洪洞水工试验 332

黄科所职工人数 333

黄土高原沟壑区坡耕地土壤流失方程的探讨 333

黄河下游网帘防、引水渠淤积试验 334

黄河下游沿黄地区机械化施工(清淤)现状调查 334

1988年 334

1月 334

黄科所研究室管理办法试行 334

小浪底土石坝心墙土料高压固结特性试验 335

2月 335

小浪底枢纽多级孔板泄洪洞中门方案水工模型试验 335

黄河口概况及入海泥沙对大口河海区影响初步分析 335

小浪底枢纽多级孔板泄洪洞中门明流洞方案水工模型试验 336

特细砂碾压混凝土试验 336

小浪底水利枢纽明流洞方案整体动床模型试验 337

4月 337

3月 337

黄河险工混凝土四面体防护效果试验研究 337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资源利用调查 337

潘贤娣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337

小浪底堆石坝防渗土料高压三轴试验 338

高含沙洪水黄河下游严重淤积的主要原因与解决途径研究 338

编制小浪底水库高含沙调沙与下游河道冲淤计算程序 338

清水沟流路淤积发展形态研究 339

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基本情况分析 339

5月 339

治黄规划座谈会召开 339

神朔铁路黄河府谷大桥模型试验成果鉴定会召开 340

6月 340

黄河下游夹河滩至高村段滚河可能性试验 340

黄河险工灌注桩防护效果试验 340

黄河三门峡水电站动应力测试 340

进行小浪底黏土心墙堆石坝的应力应变计算 341

黄河小浪底多级孔板消能方案碧口中间试验 341

黄河夺汾夺渭研究 341

7月 341

张永昌、杨文海受国务院表彰 341

黄河险工根石走失防护途径试验 342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1988年汛期洪水调查 342

黄委会批复TQ—16型电子计算机报废 342

8月 342

黄河小浪底枢纽工程有压隧洞复合衬砌模型试验裂纹测试 343

完成沁河武陟大樊堤段测压管设计 343

非稳定游荡性河道取水口和引水渠的防沙防淤与清淤技术试验研究 343

黄委会职称改革结果公布 343

9月 343

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会召开 344

对刘家峡等水库修建前后下游河道冲淤变化及对龙羊峡水库运用的研究 344

防腐抗磨室实行内部承包 345

利用同位素仪器和微机对洗煤厂煤浆浓度观测研究 345

10月 345

黄河口外流场及其变化分析 345

重力侵蚀及其防治方法研究 346

完成黄河大堤洪水浸润线形成过程及坡降观测仪器埋设任务 346

11月 346

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方式对下游河道造床流量的影响分析 346

完成小浪底土石坝左岸增加排水三向渗流计算 347

秃尾河河道冲淤对水沙变化影响分析 347

黄委会首届青年科技成果交流会召开 347

12月 347

小浪底土石坝堆石材料湿化试验 348

大规模复杂三维渗流微机程序的优化研究 348

淤地坝坝面过水聚合物防冲护面层试验 348

《水工建筑物光弹试验》一书出版 349

三向渗流模拟试验测量仪获奖 349

黄科所举行首届青年学术讨论会 349

天桥电站水轮机叶片防磨蚀覆盖技术获奖 349

黄科所职工人数 350

签订黄科所1989年承包任务书 351

4月 351

1989年 351

3月 351

巴家咀高含沙水库泥沙问题研究 351

潘贤娣赴京参加人大会议 351

1988年汛期水沙特点及潼关至三门峡库区冲淤情况分析 352

1988年汛期三门峡库区潼关以上河道冲淤情况分析 352

小浪底枢纽1∶100整体水工模型试验 352

5月 352

赵业安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353

黄河中游地区土坝过水方案论证 353

1988年汛期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情况分析 353

1988年汛期黄河流域降雨及水沙情况分析 354

龙羊峡水库初期蓄水运用对黄河中下游河道冲淤影响分析 354

小北干流河道摆动研究 354

张永昌获“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355

7月 355

6月 355

黄河河口拦门沙及其治理 355

1988年汛期黄河水沙情特性、三门峡库区及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情况分析 355

小浪底土石坝地基和坝体饱和土的地震稳定性试验 356

9月 356

三门峡水库优化调度运用研究 356

人大代表潘贤娣率队考察黄河上游地区 356

神府东胜矿区防治新增水土流失及土地沙漠化规划通过验收 356

黄河下游河道床沙组成实测资料分析 357

10月 357

美国乔治·海克教授来所访问 357

气垫防淤技术试验研究 357

饱和—非饱和土渗流研究 358

12月 358

《泥沙手册》出版 358

第四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召开 358

黏性土断裂强度和防止裂缝冲刷措施的研究 359

黄科所科学研究论文集出版 359

黄河口加大排沙入海条件的研究 359

4NMB—250型耐磨泵通过技术鉴定 359

黄科所职工人数 360

“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项目工作汇报及成果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361

3月 361

1990年 361

1月 361

全沙计算方法与悬移质输沙率的改正 361

完成三维非稳定渗流有限元程序编制 361

对裂隙岩体三维渗流有限元计算需要处理问题的探讨 362

党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