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全1册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全1册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全1册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赖辉亮,张澍主编;黄皖毅等编写;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红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5114573
  • 页数:195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是根据本教材的基本内容编写的同步练习,为巩固和提高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全1册》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的结果 1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 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影响 6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领域的影响 6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领域的影响 7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与科学技术革命 10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0

一、物质观 10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1

一、科学技术与科技革命 13

第二节 科技进步与哲学发展 13

二、科技进步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4

第三节 实事求是 15

一、“实事求是”的提出及其发展阶段 15

二、“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18

第三章 实践观 19

第一节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9

一、实践的含义和类型 19

二、实践的结构和功能 21

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22

第二节 与时俱进 23

一、“与时俱进”的提出及其含义 24

二、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5

第一节 真理观的类型 27

一、符合论 27

第四章 真理观 27

二、融贯论 28

三、实用论 2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29

一、真理的本质规定 29

二、真理和谬误 30

三、真理的二重性 31

第三节 真理的检验标准 32

一、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32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4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 36

第五章 历史观 36

第一节 唯物史观 36

二、唯物史观的意义 38

第二节 必然与自由 39

一、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 39

二、自由的实现与人的解放 41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文明多样性 42

一、经济全球化 42

二、文明多样性 44

第六章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 47

第一节 人的价值与发展 47

一、人的价值 47

二、人的全面发展 49

第二节 社会进步 52

一、对社会进步与否的不同看法 52

二、社会进步的标准 55

三、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进步的理想境界 57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60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6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60

一、古代经济思想 61

二、重商主义 61

三、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62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63

四、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 6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65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65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67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69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69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 69

二、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70

第二节 商品与价值 71

一、商品的二因素 71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73

三、商品的价值量 73

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74

一、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75

第三节 价值表现形式与货币 75

二、货币的职能 76

第四节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78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78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78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79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原理 80

第一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理论 80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80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 81

三、剩余价值生产的剥削程度 82

四、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83

五、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84

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 85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分配理论 85

二、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86

三、借贷资本和利息 87

四、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 88

五、股份资本和股息 88

六、资本主义地租 89

第三节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90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原理 91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91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91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92

三、产业资本顺利循环的条件 92

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93

一、资本的周转速度 93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93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94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95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理论 95

一、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 95

二、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 96

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 96

四、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 97

第四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与经济危机 97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 97

二、经济危机的根源 98

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98

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99

第五章 垄断资本主义 99

第一节 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和新变化 99

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 100

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01

四、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 101

五、垄断和竞争 102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经济运行 102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03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103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104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 105

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 106

一、国际分工、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 106

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扩展的形式 107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10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109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09

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11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制度 110

一、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 110

二、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 111

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1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14

一、按劳分配及其客观必然性 114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114

四、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的几个关系 115

三、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115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11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 11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18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计划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 11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119

一、企业的性质和组织形式 120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2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121

一、现代市场体系的性质和构成 122

二、完善市场体系 122

三、规范市场秩序 123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2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124

三、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125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125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 126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126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128

第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129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发展和作用 129

一、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必然性 129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30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作用 130

一、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32

二、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外开放策略 132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开放 132

第三篇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34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34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34

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经济条件 134

二、欧洲早期工人运动和1848年大革命——阶级条件 135

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思想理论条件 138

四、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研究和革命实践——主观条件 140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143

一、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143

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145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归宿和主要特点 148

一、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148

二、科学社会主义是开放的科学体系 151

第四节 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153

一、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53

二、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155

三、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和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初步总结 157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 161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 161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与科学内涵 161

二、新民主主义理论与三大法宝 163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66

四、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68

五、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169

一、时代主题的转变 170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 170

二、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 171

三、邓小平理论的特色和科学理论体系 173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80

一、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和党面临的历史课题 18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82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要点 183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186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 187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188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89

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91

参考书目 1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