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基斯·比尔宾(Keith Pilbeam)著;王忠晶译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1177932
  • 页数:399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讲述了国际金融领域里的传统和现代理论,并就近年来国际金融的许多重要发展和主题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国际金融》目录

原版说明 1

原版导言 1

第一部分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和政策 3

第1章 外汇市场 3

1.1 导言 3

1.2 汇率定义 4

1.3 外汇市场的特点和参与者 4

1.4 外汇市场中的套利 8

1.5.2 远期汇率 9

1.6.1 名义汇率 9

1.6 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 9

1.5.1 即期汇率 9

1.5 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9

1.6.2 实际汇率 10

1.6.3 有效汇率 12

1.7 一个即期汇率的简易定价模型 14

1.7.1 外汇的需求 15

1.7.2 外汇的供给 16

1.8 汇率制度的选择 17

1.8.1 浮动汇率制度 17

1.8.2 固定汇率制度 19

1.9 远期汇率的确定 20

1.9.1 套期保值者 20

1.9.2 套利者 21

1.10 套期保值者、套利者和投机者的相互作用 23

1.9.3 投机者 23

1.11 小结 25

第2章 国际收支平衡 26

2.1 导言 26

2.2 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表 27

2.3 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的收集、报告和表现形式 27

2.4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和账户 28

2.5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账户概览 29

2.5.1 贸易余额 29

2.5.2 经常账户余额 29

2.5.4 官方结算余额 30

2.5.3 资本账户余额 30

2.6 国际收支平衡表里的交易记录 31

2.7 什么是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 33

2.8 顺差和逆差的替代概念 33

2.8.1 贸易账户和经常账户 33

2.8.2 基础余额 33

2.8.3 官方结算余额 34

2.9 开放经济的一些恒等式 37

2.10 开放经济的乘数 40

2.10.1 政府支出乘数 41

2.10.2 外贸或出口乘数 42

2.10.3 经常账户乘数 43

2.11 小结 44

第3章 国际收支平衡的弹性和吸收分析方法 47

3.1 导言 47

3.2 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弹性分析方法 48

3.3 进口和出口需求弹性的实证证明 51

3.4 吸收分析方法 54

3.5 贬值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55

3.6 贬值对直接吸收的作用 56

3.7 弹性和吸收的综合分析方法 58

3.8 小结 58

4.1 导言 61

第4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61

4.2 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 62

4.3 蒙戴尔—弗莱明模型 64

4.4 开放经济中IS曲线的由来 64

4.5 开放经济中LM曲线的由来 66

4.6 开放经济中BP曲线的由来 68

4.7 模型的平衡 70

4.8 移动IS—LM—BP曲线的因素 71

4.8.1 移动IS曲线的因素 71

4.8.2 移动LM曲线的因素 71

4.9.2 财政政策 72

4.9.1 货币政策 72

4.8.3 移动BP曲线的因素 72

4.9 内部和外部平衡 72

4.9.3 消毒干预和不消毒干预 73

4.10 固定汇率下的内部和外部平衡 74

4.11 浮动汇率下的内部和外部平衡 75

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扩张 76

4.12 资本充分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 78

浮动汇率和充分资本流动 79

4.13 有效市场划分的法则 80

4.14 蒙戴尔—弗莱明模型的局限性 82

4.15 小结 84

5.1 导言 86

第5章 国际收支平衡的货币分析方法 86

5.2 一个简单的货币模型 87

5.2.1 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 87

5.2.2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88

5.2.3 购买力平价 89

5.3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货币主义概念 91

5.4 贬值的作用 94

5.5 一个货币汇率等式 96

5.6 固定汇率下的货币供给扩张 97

5.7 浮动汇率下的货币供给扩张 99

5.8 固定汇率下收入增长的作用 101

5.9 浮动汇率下收入增长的作用 103

5.10 固定汇率下的国外价格上涨 105

5.11 浮动汇率下的国外价格上涨 107

5.12 货币方法的意义 109

5.13 货币方法的实证证明 110

5.14 对货币方法的批评 111

5.15 小结 112

第二部分 决定汇率:理论、证明和政策 117

第6章 购买力平价和浮动汇率的实践 117

6.1 导言 117

6.2 购买力平价理论和一个价格法则 118

一个价格法则 118

6.3 绝对的和相对的购买力平价 118

6.3.2 相对的购买力平价 119

6.3.1 绝对的购买力平价 119

6.4 购买力平价的普遍形式 120

6.5 检验购买力平价的方法问题 121

6.6 对购买力平价的实证证明 122

6.6.1 购买力平价的图形实证 122

6.6.2 购买力平价的计量经济学实证 126

6.7 对购买力平价实证证明的小结 129

6.8 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表现不佳的解释 130

6.8.1 统计问题 130

6.8.5 生产力差别 132

6.8.4 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之间的差别 132

6.8.3 不完全竞争 132

6.8.2 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 132

6.9 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 133

6.10 小结 135

第7章 决定汇率的货币模型 137

7.1 导言 137

7.2 资产价格 138

7.3 非抵补利率平价 139

7.4 决定汇率的货币模型 140

7.5 可变价格货币模型 142

7.5.3 相对的利率影响汇率 143

7.5.2 相对的国内收入水平影响汇率 143

7.5.1 相对的货币供给影响汇率 143

7.6 冬布什不变价格货币模型 144

7.7 对冬布什模型的简单解释 144

7.8 对冬布什模型的正式解释 146

7.9 推导商品市场平衡线 147

7.10 推导货币市场平衡线 148

7.11 货币供给扩张和汇率“超调” 150

7.12 不变价格货币模型的重要性 152

7.13 弗兰克实际汇率差别模型 152

7.14 决定汇率的货币理论的意义 154

7.15 小结 155

8.1 导言 157

第8章 投资组合平衡模型 157

8.2 风险升水的概念 159

8.3 不同类型的风险 160

8.3.1 货币风险 160

8.3.2 国家风险 161

8.4 投资组合平衡模型 162

8.5 模型 162

8.6 资产需求函数的由来 165

8.6.1 货币市场曲线 165

8.6.2 债券市场曲线 166

8.6.3 外国债券曲线 166

8.8 汇率操作的作用 167

8.7 模型的平衡 167

模型的短期行为 167

8.9 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 168

8.10 消毒外汇操作的作用 169

8.11 外汇操作、公开市场操作和消毒的外汇操作的比较 170

8.12 模型的变化 172

8.13 对风险的认识变化所起的作用 173

8.14 通过货币融资的财政扩张与通过债券融资的财政扩张 174

8.14.1 依靠货币融资的支出 174

8.14.2 依靠债券融资的支出 174

8.15 风险升水、不完全和完全替代 176

8.16 小结 178

9.1 导言 180

第9章 汇率的经验证明 180

9.2 什么是有效市场 181

9.3 外汇市场的效率检验 182

9.4 有效市场假设的替代检验 187

9.5 综述对外汇市场有效性的发现 188

9.6 汇率模型的经验检验 189

9.7 汇率模型:预测分析 192

9.8 解释汇率模型的不理想结果 195

9.9 模拟汇率的“消息”方法 197

9.10.2 适应预测 200

9.10.3 推断预测 200

9.10.1 静态预测 200

9.10 模拟汇率预测 200

9.10.4 回归预测 201

9.10.5 合理预测 201

9.10.6 完美预测 201

9.10.7 哪一种预测假设最好? 201

9.11 不同预测机制的经验检验 202

9.12 模拟汇率的替代方法:图表主义者和基本要素主义者的角色 202

9.13 小结 205

第10章 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和管制汇率 209

10.1 导言 209

10.2.2 固定汇率规范了宏观经济政策 210

10.2.3 固定汇率促进了国际合作 210

10.2 固定汇率情形 210

10.2.1 固定汇率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 210

10.2.4 浮动汇率下的投机可能会造成不稳定 211

10.3 浮动汇率情形 212

10.3.1 浮动汇率保证了国际收支平衡 212

10.3.2 浮动汇率确保了货币主权 213

10.3.3 浮动汇率隔离经济 213

10.3.4 浮动汇率促进了经济稳定 213

10.4 对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的现代评价 214

10.5 目标函数的选定 214

10.3.5 稳定了私人投机 214

10.6 模型 215

10.7 平衡点的确定 217

10.8 货币需求危机 218

10.9 总需求危机 219

10.10 总供给危机 220

10.11 管制汇率 223

10.11.1 管理当局也许能够提出一个更适合的汇率 223

10.11.2 干预需要减少汇率过冲的成本 225

10.11.3 干预使经济调整过程平稳 226

10.12 小结 227

第11章 战后国际货币体系 233

11.1 导言 233

第三部分 战后国际货币体系 233

11.2 布雷顿森林体系 234

11.3 体系特征 234

11.3.1 固定但可调节的汇率 235

11.3.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信贷基金 235

11.4 布雷顿森林体系简史 236

11.5 为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了 240

11.5.1 流动性问题 240

11.5.2 布雷顿森林终结的一种替代解释 241

11.5.3 缺乏一个调节机制 241

11.5.4 特权问题 243

第一次石油危机及其后果 244

11.6 后布雷顿森林时代 244

11.7 1976年牙买加大会 248

第二修正案 249

11.8 蛇形浮动汇率体系和欧洲货币体系 249

11.9 第二次石油危机 250

11.10 耀眼的美元1980~1985年 250

11.11 从广场协定到卢浮宫协定再到以后 251

11.12 20世纪90年代的货币危机 252

11.13 目前的汇率体系 254

11.14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256

11.15 威廉姆森的目标区域建议 256

11.16 麦金农的全球货币目标建议 257

11.17 托宾的外汇税建议 257

11.18 小结 258

第12章 欧洲货币和欧洲债券市场 261

12.1 导言 261

12.2 欧洲货币和欧洲债券市场的参与者 263

12.3 欧洲货币市场的起源与发展 263

12.4 欧洲美元市场的特征 265

12.5 欧洲银行的竞争优势 266

12.6 国内银行和欧洲银行并存 267

12.7 欧洲美元存款和贷款的产生 267

12.8 欧洲货币市场的正面和负面作用 269

12.9 欧洲市场与政府的条例和政策 270

12.11 欧洲债券市场的起源和发展 271

12.10 国际资本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 271

12.12 欧洲债券的典型特征 272

12.13 对欧洲债券市场的管理和规定 274

12.14 欧洲债券发行的管理 275

12.15 欧洲债券市场的创新 277

12.16 小结 277

第13章 货币衍生产品:期货、期权和掉期 280

13.1 导言 281

13.2 衍生市场的发展 281

13.3 股票交易所交易的期货和期权合约 282

13.4 货币期货和货币远期 283

未结权益和反向交易 284

运用一份货币期货合同进行套期保值的例子 285

13.5 运用货币期货进行套期保值 285

13.6 期货/远期头寸的盈利/亏损的对称性 287

13.7 货币期货的定价 288

13.8 货币期权 289

货币看涨期权的盈利/亏损例子 290

13.9 套期保值的货币期权与远期合同的比较 291

13.10 用于投机的货币期权与远期合同的比较 293

13.11 期权合同的作用 295

13.12 期权合同和期货合同之间的区别 295

13.13 货币期权的定价 296

期权定价的原则 296

13.14 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 297

13.15 时间和内在价值之间的权酬分配 298

内在和时间价值的数字例子 298

13.16 嘎曼和克勒哈根的期权定价公式 302

对项N(d1)和N(d2)的解释 303

13.17 嘎曼—克勒哈根公式的数字例子 303

13.18 货币期权定价公式存在的问题 305

13.19 期权的场外交易市场 306

13.20 掉期市场 306

13.21 潜在的货币掉期 307

情况1:减少融资的成本 307

情况2:改变资产负债表的债务结构 307

13.22 一份货币掉期协议 308

13.23 掉期市场和远期以及期货市场的不同特点 310

13.24 小结 311

第14章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313

14.1 导言 313

14.2 国际政策协调意味着什么 314

14.2.1 信息交换 314

14.2.2 相互连贯的政策 314

14.2.3 联合行动 315

14.3 为什么产生了对国际政策协调的需要 315

14.4 国际政策协调的利益 317

14.5 从协调中获得收益的博弈论证明 320

14.6 协调的其他潜在收益 321

14.7.1 私人部门的反应 322

14.7 协调导致国家情况恶化的潜力 322

14.7.2 第三国的反应 323

14.7.3 建立在错误模型之上的合作 323

14.8 对国际政策协调的收益和损失的估计 323

14.9 国际政策协调的问题和障碍 325

14.9.1 谈判和灵活性减小的成本 326

14.9.2 对恰当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歧 326

14.9.3 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从协调中获益 326

14.9.4 违约和时间连贯性问题 327

14.10 小结 327

第15章 国际债务危机 331

15.1 导言 331

15.2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不发达国家 332

15.3 中等收入不发达国家的典型特征 333

15.3.1 金融市场 333

15.3.2 汇率挂钩和外汇控制 333

15.3.3 多样化的程度低 334

15.3.4 通货膨胀环境 334

15.4 不发达国家的借债经济学 334

15.5 流入不发达国家的不同资本类型 335

15.5.1 债券融资 335

15.5.2 银行贷款 335

15.5.3 外国直接投资 335

15.6 债务的衡量 336

15.5.4 官方融资 336

15.7 债务危机的背景 338

15.8 债务危机的起源 338

15.9 债务危机的出现 339

15.10 墨西哥的延期偿付 340

15.11 债务危机的程度 342

15.12 供求框架下的债务危机分析 343

15.13 拖欠债务的经济学 345

15.13.1 不偿还主权债务的成本和收益 345

15.13.2 违约的收益 346

15.14 债务危机中的各方角色和观点 347

15.14.1 商业银行 347

15.14.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348

15.14.2 国家管理当局 348

15.14.4 债务人 349

15.15 危机的处理,1982~1994年 349

15.15.1 阶段1:危机处理阶段,1982~1985年10月 349

15.15.2 阶段2:贝克计划阶段,1985年10月~1989年3月 351

15.15.3 从贝克转到布兰迪 353

15.15.4 阶段3:布兰迪计划时代,1989年至今 354

15.16 债务危机处理的总体评价 356

15.17 小结 358

第16章 欧洲货币体系和欧洲货币联盟 360

16.2 地道里的蛇 361

16.1 导言 361

16.3 欧洲货币体系的背景 362

16.4 欧洲货币体系的特征 363

16.5 汇率机制和欧洲货币单位 363

16.6 双边汇率平价 363

16.7 欧洲货币单位 364

16.8 欧洲货币单位的计算 367

16.9 货币合作 370

16.10 对欧洲货币体系的评价 371

16.10.1 欧洲货币体系里的汇率稳定 371

16.10.2 作为一个反通货膨胀区的欧洲货币体系 372

16.11 欧洲货币体系里的干预政策 377

16.13 货币联盟意味着什么 378

16.12 汇率机制和非汇率机制国家的经济状况 378

16.14 欧洲货币联盟的益处 380

16.14.1 促进了欧盟内部的贸易 380

16.14.2 在欧盟内更有效地分配生产要素 380

16.14.3 有效地利用外汇储备和特权利益 381

16.14.4 节省了企业的行政成本 381

16.14.5 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更强,更趋合理化 381

16.14.6 价格的透明度更大 382

16.15 欧洲货币联盟的成本 382

16.15.1 丧失货币主权 382

16.15.2 丧失国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权 382

16.15.3 损失了通货膨胀税 383

16.15.5 失去了汇率政策工具 384

16.15.4 地区差别 384

16.15.6 转型成本 385

16.16 通向欧洲货币联盟之路 385

16.16.1 沃纳报告 386

16.16.2 欧洲货币体系和德勒斯报告 386

16.17 马斯特里赫条约 388

16.18 评价马斯特里赫评判标准 389

16.19 稳定和增长协定 390

16.20 向单—货币的完全转变 391

16.21 欧洲货币体系2(EMS2) 393

16.22 小结 394

译后记 39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