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创兴,朱念德,廖文波等主编;冯虎元,黄椰林,金建华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704039152X
- 页数:438 页
绪论 1
一、人类认识植物的历史 1
二、生物分类等级 2
三、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5
四、植物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与幼态成熟 6
五、植物学的分支 7
六、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8
上篇 结构植物学 12
第一章 植物细胞 12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2
一、植物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12
二、植物细胞的结构 12
三、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20
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22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 22
一、有丝分裂 22
二、无丝分裂 24
三、减数分裂 25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26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 26
二、植物细胞的分化 26
第二章 植物组织 29
第一节 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29
一、植物组织的概念 29
二、植物组织的类型 29
第二节 植物的组织系统和维管组织 39
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42
第一节 根 42
一、根的生理功能 42
二、根与根系 42
三、根尖的结构与发育 43
四、根的初生结构 45
五、侧根与不定根的形成 47
六、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48
七、根瘤与菌根 51
八、特化的根 52
第二节 茎 54
一、茎的生理功能 55
二、茎的形态 55
三、茎尖的构造与发育 58
四、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60
五、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63
六、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68
七、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69
八、特化的茎 70
第三节 叶 72
一、叶的生理功能 72
二、叶的形态 73
三、叶的起源和发育 78
四、叶的结构 78
五、叶的生态类型 84
六、叶的衰老与脱落 85
七、特化的叶 86
第四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88
第五节 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 88
第四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92
第一节 花 92
一、花的形态和结构 93
二、花程式和花图式 98
三、花序 99
四、花芽分化 101
第二节 雄蕊的发育和结构 101
一、花药的发育 101
二、花粉粒的发育 103
三、花粉粒的形态及内含物 105
四、花粉败育与雄性不育 106
五、花药和花粉培养 106
第三节 雌蕊的发育 107
一、胚珠的发育 107
二、胚囊的形成 108
第四节 开花与传粉 110
一、开花 110
二、传粉 110
第五节 受精作用 112
一、花粉粒的萌发与生长 112
二、双受精作用 113
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114
第六节 种子和果实 115
一、种子和幼苗 115
二、果实的形成和类型 122
三、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126
第七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128
下篇 系统与演化植物学 132
第五章 藻类植物(Algae) 132
第一节 概论 132
一、藻类植物的分布 132
二、藻类的繁殖方式 132
三、藻类生活史类型及特点 132
四、藻类植物分类 133
第二节 蓝藻门(Cyanophyta) 133
一、形态结构 133
二、繁殖 134
三、分类及代表 135
四、蓝藻门的地位 136
第三节 红藻门(Rhodophyta) 136
一、形态结构 136
二、繁殖 137
三、分类及代表 137
四、红藻门的地位 140
第四节 金藻门(Chrysophyta) 140
一、形态结构 140
二、繁殖 141
三、分类及代表 141
四、金藻门的地位 142
第五节 黄藻门(Xanthophyta) 142
一、形态结构 142
二、繁殖 142
三、分类及代表 142
四、黄藻门的地位 143
第六节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144
一、形态结构 144
二、繁殖 145
三、分类及代表 146
四、硅藻门的地位 146
第七节 褐藻门(Phaeophyta) 147
一、形态结构 147
二、繁殖 147
三、分类及代表 148
四、褐藻门的地位 150
第八节 甲藻门(Pyrrophyta) 151
一、形态结构 151
二、繁殖 152
三、分类及代表 152
四、甲藻门的地位 152
第九节 裸藻门(Euglenophyta) 153
一、形态结构 153
二、繁殖 154
三、分类及代表 154
四、裸藻门的地位 155
第十节 绿藻门(Chlorophyta) 155
一、形态结构 155
二、繁殖 155
三、分类及代表 156
四、绿藻门的地位 165
第十一节 藻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165
一、依内共生理论建立的藻类植物系统树 165
二、藻类体型及生活史的演化 166
三、藻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167
第六章 菌物(Fungi) 170
第一节 黏菌门(Myxomycota)与根肿菌门(Plasmodiophoromycota) 170
一、黏菌门 170
二、根肿菌门 171
三、黏菌的系统地位 172
第二节 卵菌门(Oomycota) 172
一、水霉目(Saprolegniales) 172
二、霜霉目(Peronosporales) 172
第三节 真菌(True Fungi) 174
一、壶菌门(Chytridiomycota) 175
二、接合菌门(Zygomycota) 176
三、子囊菌门(Ascomycota) 178
四、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183
五、半知菌类(Fungi Imperfecti) 193
第四节 菌物的演化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194
一、菌物的演化 194
二、菌物与人类的关系 195
第七章 地衣(Lichens) 197
一、地衣及其形态结构 197
二、形态构造 197
三、繁殖 198
四、分类及代表类群 199
五、经济及生态意义 199
第八章 苔藓植物(Bryophyta) 202
第一节 概论 202
一、基本特征 202
二、苔藓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 203
三、分类 203
第二节 苔纲(Hepaticae) 203
一、形态结构特征 203
二、主要类群 204
第三节 角苔纲(Anthocerotae) 207
一、形态结构特征 207
二、主要类群 207
第四节 藓纲(Musci) 208
一、形态结构特征 208
二、主要类群 208
第五节 苔藓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211
一、起源 211
二、苔藓植物的生态学及经济意义 212
第九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 214
维管植物概述 214
一、中柱类型及其演化 214
二、维管植物的分类系统 215
第一节 蕨类植物概述 215
一、孢子体 215
二、配子体 216
三、生活史 216
四、分类及分布 217
第二节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217
一、形态结构 217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217
第三节 石松亚门(Lycophytina) 218
一、形态结构 218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218
第四节 水韭亚门(Isoёphytina) 221
一、形态结构 221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221
第五节 楔叶蕨亚门(Sphenophytina) 221
一、形态结构 221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222
第六节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223
一、形态结构 223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224
第七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231
一、蕨类植物经历的地质年代 231
二、化石蕨类植物的主要类群 231
三、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概述 234
第八节 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34
第十章 裸子植物亚门(Gymnospermae) 237
种子植物概述 237
一、种子植物的特征 237
二、种子植物的分类 238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特征 238
第二节 裸子植物分类 239
一、苏铁纲(Cycadopsida) 239
二、银杏纲(Ginkgopsida) 241
三、松柏纲(Coniferae) 244
四、紫杉纲(红豆杉纲)(Taxopsida) 252
五、买麻藤纲(倪藤纲,盖子植物纲)(Gnetopsida,Chlamydospermopsida) 255
第三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259
一、蕨类植物的孢子囊 260
二、胚珠的起源 260
三、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概述 261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 269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特征 269
一、被子植物的特征 269
二、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270
三、被子植物的分类 272
第二节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272
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272
一、木麻黄目(Casuarinales) 272
二、胡桃目(Juglandales) 272
三、杨柳目(Salicales) 274
四、壳斗目(Fagales) 276
五、荨麻目(Urticales) 279
六、檀香目(Santalales) 281
七、蓼目(Polygonales) 282
八、中央子目(Centrospermae) 284
九、木兰目(Magnoliales) 287
十、毛茛目(Ranales) 296
十一、胡椒目(Piperales) 300
十二、马兜铃目(Aristolochiales) 301
十三、藤黄目(Guttiferales) 303
十四、罂粟目(Papaverales) 306
十五、蔷薇目(Rosales) 309
十六、牻牛儿苗目(Geraniales) 316
十七、芸香目(Rutales) 318
十八、无患子目(Sapindales) 320
十九、卫矛目(Celastrales) 323
二十、鼠李目(Rhamnales) 323
二十一、锦葵目(Malvales) 325
二十二、堇菜目(Violales) 329
二十三、葫芦目(Cucurbitales) 330
二十四、桃金娘目(Myrtales) 331
二十五、伞形目(Umbellales,Apiales) 334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337
二十六、杜鹃花目(Ericales) 338
二十七、报春花目(Prinmlales) 339
二十八、柿树目(Diospyrales,Ebenales) 339
二十九、木犀目(Oleales) 341
三十、龙胆目(Gentianales) 342
三十一、管花目(Tubiflorae) 346
三十二、川续断目(Dipsacales) 352
三十三、钟花目(桔梗目)(Campanulales) 353
第三节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356
一、沼生目(Helobieae) 357
二、百合目(Liliiflorae) 358
三、灯芯草目(Juncales) 362
四、鸭跖草目(Commelinales) 362
五、禾本目(Graminales,Poales) 363
六、棕榈目(Palmales,Arecales) 368
七、佛焰花目(Spathiflorae) 369
八、露兜树目(Pandanales) 371
九、莎草目(Cyperales) 372
十、姜目(襄荷目)(Zingiberales,Scitamineae) 374
十一、兰目(微子目)(Orchidales,Microspermae) 377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383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383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 387
第十二章 植物系统学概要及其发展动态 406
第一节 植物的系统发育 406
一、地球的演化及植物的系统发育历程 406
二、植物系统发育关系的建立 409
第二节 植物系统学的动态简介 411
一、植物分子系统学 411
二、分支系统学 423
主要参考文献 428
索引 430
- 《浙江海岛植物原色图谱》蒋明,柯世省主编 2019
- 《植物百科彩色图鉴 第2卷》植物百科彩色图鉴编委会主编 2012
- 《花草工坊 101种天然植物护肤清洁用品DIY》(美)简·贝丽(Jan Berry) 2018
- 《伟大的植物》(晋)嵇含 2019
- 《怎样才能不杀死你的植物》(英)妮卡·萨瑟恩 2019
- 《校园植物图鉴》杨照渠主编 2019
- 《会说话的植物》刘佳辉 2018
- 《彩叶地被植物》(中国)杭州市临安区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临安区林业局(农业局) 2018
- 《食品微生物学教程》李平兰主编 2019
- 《景天多肉植物图鉴》二木,张秋涵著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高等数学试题与详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团队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