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队建设战略转变思想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队建设战略转变思想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队建设战略转变思想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释清仁著
  • 出 版 社: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802377165
  • 页数:3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十章。第一章,第一次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历史条件;第二章,第一次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总依据;第三章,第一次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基本内容;第四章,第一次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基本途径;第五章,第一次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历史评价;第六章,第二次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历史条件;第七章,第二次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总牵引;第八章,第二次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基本内容;第九章,第二次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基本途径;第十章,第二次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历史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队建设战略转变思想研究》目录

绪论 1

一、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基本内涵 2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15

三、研究的价值意义 20

上编 由革命战争时期向和平时期转变 27

第一章 第一次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历史条件 27

一、革命战争胜利与国家政权建立是战略转变的基本前提 27

二、世界性的战争有可能避免是战略转变的时代根据 32

三、国家安全形势日益稳定是战略转变的可靠保证 41

四、现代战争要求与军队落后的现状是战略转变的重要动因 47

第二章 第一次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总牵引 53

一、新中国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逐步确立和基本内容 53

二、战略方针的防御性要求军队建设转入和平时期 59

三、战略方针的积极性要求毫不放松加强军队建设 64

第三章 第一次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基本内容 69

一、确立“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变”的主题 69

二、由强调革命化建设向重视全面建设转变 78

三、由传统建设模式向学习苏军模式转变 87

四、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转变 97

五、由强调数量建设向重视质量建设转变 104

第四章 第一次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基本途径 110

一、统筹兼顾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突出经济建设的基础地位 110

二、以原子条件下的机械化为中心加强现代化建设 123

三、围绕“五统四性”的要求推进正规化建设 136

四、以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国家制度为重点进行革命化建设 142

第五章 第一次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历史评价 146

一、根据客观实际变化及时实施战略转变,适应了国家及军队建设的需要 146

二、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并有效掌控进程节奏,确保了战略转变的顺利进行 148

三、着眼世界军事发展大势选择突破口,实现了军队建设的“跳跃式”发展 152

下编 由和平时期向临战状态转变 157

第六章 第二次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历史条件 157

一、周边安全环境不断恶化是战略转变的根本原因 157

二、爆发世界战争的可能性加大是战略转变的时代依据 176

第七章 第二次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总牵引 189

一、提出“备战整军”方针,以战备的要求加强军队建设 189

二、提出“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和“诱敌深入”思想,确立应付全面战争战备方针 196

三、正式确立“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战略指导思想,军队建设完全转入临战状态 202

第八章 第二次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基本内容 207

一、立足最坏的可能确立“备战”的主题 207

二、由长远性、基础性建设,向应急性、临战性建设转变 218

三、发挥人民战争威力,强调革命化建设与数量规模建设 223

第九章 第二次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基本途径 229

一、突出国防建设的首要地位,经济建设让步于国防建设 229

二、重视恢复我军建设传统做法,迅速提升反侵略战争能力 235

三、针对新的战争样式与作战方式,发展现代战争作战能力 244

第十章 第二次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历史评价 258

一、着眼战争威胁实施战略转变,增强了应对战争能力并维护了国家安全 258

二、立足以劣胜优“超常规”地做好战争准备,有效推进了战略转变进程 263

三、“左”倾错误思想的干扰,导致在战略转变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265

结束语 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基本经验与启示 280

一、综合分析军队建设客观条件,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转变、何时转变、怎样转变 280

二、深刻认识平时与战时战略转变特点规律,妥善处理提高建设水平与应对战争的关系 282

三、宏观把握政治与军事的关系,既注重现实政治需求又遵循军队自身发展规律 283

四、以战略方针调整为牵引,根据作战对手、作战形式的变化及时启动战略转变 284

五、确立科学的战略转变主题,并根据客观形势发展及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285

六、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既根据一定历史条件有所侧重又使两者保持同步 286

七、采取有力措施落实战略转变要求,并着眼战争形态发展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 288

八、始终不放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全面建设,并科学定位“三化”内部关系 290

九、以科学理论指导战略转变全程,并着眼新的时代需求创新发展战略转变理论 291

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推进战略转变,并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93

主要参考文献 296

后记 30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