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研读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畅广元,李西建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1372258
- 页数:453 页
第一章 文学 1
第一节 “文学”的概念史 3
一、“文学”概念的史前史 3
二、“文学”,作为现代的概念 7
三、“文学”概念在当代受到的挑战 14
第二节 对“文学”概念的阐释 22
一、“文学”概念史的意义 22
二、“文学”概念的意义 26
第三节 个案研究 34
路易·阿尔都塞:《一封论艺术的信——答达斯普尔》 34
课内实践 36
一、必读文献 36
1.雷蒙·威廉斯:《文学(Literature)》 36
2.特里·伊格尔顿:《导言:文学是什么?》 40
二、课堂研究 52
三、思考题 52
第二章 文学语言 53
第一节 文学语言概念 53
一、文学语言问题史 53
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文学语言概念 58
三、西方文学理论的文学语言概念 63
第二节 文学语言理论界说 67
一、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 67
二、文学性与文学语言的陌生化 69
三、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71
第三节 个案研究 74
一、诗语言个案 74
高友工、梅祖麟:《唐诗的魅力》(节选) 74
二、叙事语言个案 77
安德烈·布林克:《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节选) 77
课内实践 79
一、必读文献 79
1.雅各布森:《语言学与诗学》 79
2.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 85
二、课堂研究 89
三、思考题 90
第三章 诗 91
第一节 诗概念阐释史 91
一、诗概念的界定 91
二、诗概念的阐释史是诗文体发展史的显现 92
第二节 诗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94
一、言志抒情 集中概括 94
二、比兴手法 形象思维 98
三、简洁凝练 格律音韵 101
四、意境韵味 言近旨远 105
五、泄导人情 补察时政 108
第三节 个案研究 109
钟嵘:《诗品序》 109
课内实践 113
一、必读文献 113
1.雪莱:《诗辩》 113
2.严羽:《沧浪诗话·诗辩》 118
二、课堂研究 120
三、思考题 121
第四章 散文 122
第一节 散文文体的历史形成 122
一、随笔(Essay)在西方文学史中的形成过程 122
二、中国文学史上“文章”的演变 125
第二节 散文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散文现代化进程中的体现 129
一、中国现代散文的形成,与报章杂志的兴起有密切联系,是生活方式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130
二、中国现代散文的形成,是白话文运动的成果之一,是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便捷有力的工具 130
三、中国现代散文的兴起,借鉴了欧洲的随笔传统 130
四、中国现代散文继承了本土古典散文的优秀传统,具有很高的艺术品格 131
五、形、神“散”与“不散”的论争: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对散文特性的尝试性总结 132
六、“大散文”和“艺术散文”并举:当代中国散文发展的新阶段 133
第三节 个案研究 134
一、蒙田:《致读者》 134
二、苏轼:《喜雨亭记》 135
课内实践 136
一、必读文献 136
1.厨川白村:Essay 136
2.苏轼:《答谢民师书》 138
二、课堂研究 139
三、思考题 139
第五章 小说 140
第一节 小说文体的历史形成 141
一、中国小说文体的形成 141
二、西方小说文体的形成 142
第二节 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 143
一、情节 143
二、人物 146
三、视点(主观视点及主观听点) 149
第三节 个案研究 152
埃里希·奥尔巴赫评析《包法利夫人》 152
课内实践 159
一、必读文献 159
1.克林斯·布鲁克斯、罗伯特·潘·华伦:《阿拉比》中的人物性格 159
2.丸尾常喜:“孔乙己的后影” 163
二、课堂研究 165
三、思考题 165
第六章 戏剧 166
第一节 戏剧文体的历史形成 166
一、中国戏剧文体的形成 166
二、西方戏剧文体的形成 167
三、中西戏剧文体的交流融合 168
第二节 戏剧文体的基本要素 170
一、冲突 170
二、行动 173
三、语言 176
第三节 个案研究 178
钱谷融谈《雷雨》的戏剧冲突 178
课内实践 184
一、必读文献 184
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节选) 184
2.彼得·斯丛狄论易卜生戏剧的“分析技巧” 186
二、课堂研究 192
三、思考题 192
第七章 文学流派 193
第一节“文学流派”概念的阐释史 193
一、中国文论史上的“文学流派”概念 193
二、西方文论史上的“文学流派”概念 196
第二节“文学流派”概念史总评 198
一、关于文学流派的一般理论问题 198
二、关于文学流派与相关文学概念的关系 203
三、关于文学流派与文学流派研究的几点结论 212
第三节 个案研究 214
一、叶嘉莹:关于辛弃疾词的流派归属 214
二、波斯彼洛夫:由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看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的复杂关系 218
课内实践 224
一、必读文献 224
1.臧克家:《说流派》 224
2.余光中:《喂,你是哪一派?》 225
二、课堂研究 228
三、思考题 228
第八章 文学作者 229
第一节 文学作者概念的阐释史 230
一、模仿与迷狂——文学作者理论溯源 230
二、天才与创造——浪漫主义作者理论 234
三、镜子与真实——现实主义作者理论 240
四、非个人化与作者之死——形式主义以来的作者理论 246
第二节 文学作者概念史总评 253
一、作者理论的现代性确立 253
二、作者理论的后现代反思 257
三、作者的回归与作为生产者的作者 260
第三节 个案研究 264
罗兰·巴尔特:《作者之死》 264
课内实践 269
一、必读文献 269
1.艾布拉姆斯:《风格与人》 269
2.本雅明:《作为生产者的作家》 277
二、课堂研究 284
三、思考题 284
第九章 文学读者 285
第一节 文学读者概念的阐释史 285
一、西方思想线索 285
二、中国思想线索 295
第二节 文学读者概念史总评 297
一、读者尚未成为相对独立的文学活动的主体 297
二、读者成为文学活动得以可能的枢机 298
三、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299
第三节 个案研究 300
弗·梅雷加利:《论文学接受》 300
课内实践 307
一、必读文献 307
1.汉斯·罗伯特·姚斯:《文学史作为向文论的挑战》 307
2.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327
二、课堂研究 329
三、思考题 329
第十章 文学史 330
第一节 文学史的历史形成 330
一、二十世纪以前的文学史论 330
二、二十世纪以后的文学史学科 334
第二节 “文学史”概念 337
一、文学史概念应该与“文学发展论”有所区别 338
二、文学史概念定位的特殊性 338
三、文学史研究是文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40
四、小结 340
第三节 个案研究 341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一分册《流亡文学·引言》《卢梭》 341
课内实践 346
一、必读文献 346
1.本雅明:《文学史与文学学》 346
2.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349
二、课堂研究 351
三、思考题 351
第十一章 文学理论 352
第一节 概念史视野中的文学理论 352
一、“诗学”与“修辞学” 353
二、“批评”与“文学科学” 354
三、“文艺学”“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 355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古典形态 357
一、西方古典文学理论 357
二、中国古典文学理论 361
第三节 现代文学理论的生成、发展与反思 367
一、文学理论的现代兴起 368
二、二十世纪文学理论的盛宴狂欢 370
三、文学理论的知识学反思与展望 382
第四节 个案研究 385
文学理论不可遗忘的文学解读维度——对希利斯·米勒《文学理论在今天的功能》的研讨 385
课内实践 393
一、必读文献 393
1.沃尔夫冈·伊瑟尔:《理解理论》 393
2.J·希利斯·米勒:《文学理论的未来》 403
二、课堂研究 413
三、思考题 413
第十二章 文学批评 414
第一节 古代的文学批评 414
一、价值申认 415
二、鉴赏判断 418
第二节 现代文学批评的功能转型 421
一、现代批评的兴起 422
二、现代批评的概念与功能 424
三、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开端 427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一般概念与当代发展 429
一、文学批评的基本任务 429
二、文学批评的范式 432
三、文学批评的当代发展趋势 435
第四节 个案研究 437
一、詹姆逊对《聊斋志异·鸲鹆》的分析 437
二、宇文所安对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的分析 440
课内实践 443
一、必读文献 443
雷纳·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 443
二、课堂研究 449
三、思考题 451
后记 452
- 《SQL与关系数据库理论》(美)戴特(C.J.Date)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英汉翻译理论的多维阐释及应用剖析》常瑞娟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虚拟流域环境理论技术研究与应用》冶运涛蒋云钟梁犁丽曹引等编著 2019
-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研究论稿》雷恩海主编 2018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