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大国崛起的理论准备
大国崛起的理论准备

大国崛起的理论准备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洁勉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时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802327634
  • 页数:372 页
图书介绍:中国崛起是当代最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发展之一,其成败不仅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决定着人类文明的走向。尽管并不存在特定规律,但历史上大国崛起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确能为中国提供诸多有益参考。同时,大国崛起的历史也表明,大国在崛起过程中正日益有意识地进行全方位的理论准备。本书通过考察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崛起的历程,为中国崛起的理论准备提供参照。作者们认为,成功的大国崛起包括经济、军事、制度和道德崛起四个维度,如何协调这四个协调的相互关系、区分不同时期的不同理论任务、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等是其核心要务。
《大国崛起的理论准备》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崛起理论准备的重要意涵 2

一、问题溯源与历史经验 2

二、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9

第二节 崛起理论准备的战略自觉 19

一、研究现状及主要问题 20

二、中国外交理论准备与战略自觉 27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内容架构 35

一、研究路径和方法 35

二、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39

第一章 美国崛起的理论准备 44

第一节 崛起环境和理论需求 46

一、美国崛起的国际环境 47

二、美国对理论需求的判断 56

第二节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准备 61

一、基督教现实主义 62

二、经典现实主义 67

三、外交行动性理论 74

第三节 理论的应用与推广 77

一、个体努力 78

二、智库建设 84

第四节 小结 89

第二章 德国崛起的理论准备 90

第一节 德国崛起的经济战略理论 91

一、德意志统一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 91

二、二战后的经济自由主义 97

第二节 德国崛起的政治认同理论 102

一、德意志统一时期的文化民族主义 102

二、二战后的宪法爱国主义 106

第三节 德国崛起的外交战略思想 110

一、德意志统一时期的外交战略思想 110

二、二战后联邦德国的外交战略思想 117

三、德国重新统一后的外交战略思想 125

第四节 小结 130

一、德国崛起的外部环境的局限性 131

二、德国扩展外部战略空间的经验与教训 132

三、德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意义 134

第三章 苏联/俄罗斯崛起的理论准备 137

第一节 崛起环境与战略运筹 137

一、苏联/俄罗斯崛起的战略环境 138

二、苏联/俄罗斯崛起的战略运筹 147

第二节 苏联/俄罗斯崛起的基础理论准备 153

一、苏联/俄罗斯崛起的基础理论准备 154

二、苏联/俄罗斯崛起的基础人才准备 161

第三节 苏联/俄罗斯崛起的应用理论准备 167

一、苏联/俄罗斯崛起的外交思想准备 168

二、苏联/俄罗斯崛起的机制建设准备 176

第四节 小结 181

第四章 日本崛起的理论准备 187

第一节 崛起环境和战略运筹 187

一、日本崛起的战略环境 187

二、日本崛起的战略运筹 199

第二节 日本崛起的行动性理论 209

一、“大日本主义”和“小日本主义”的特征 209

二、战后日本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两阶段论战 212

三、军事型现实主义和日本式戴高乐主义的兴起 225

第三节 日本崛起的指导性理论 229

一、战前日本崛起的指导性理论 229

二、战后日本崛起的指导性理论 233

三、安倍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构想 242

第四节 小结 253

第五章 印度崛起的理论准备 256

第一节 大国之梦和崛起的国际环境 257

一、印度大国之梦的由来 257

二、印度的大国崛起之路 264

第二节 大国崛起的国际关系理论建设 273

一、印度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及智库建设 273

二、印度大国崛起的基础理论 277

第三节 大国崛起的外交指导思想 293

一、尼赫鲁的大国外交理论 294

二、全方位外交和升级版的“不结盟”政策 298

三、实现大国崛起的战略途径 306

第四节 小结 314

结语 大国崛起理论准备的思考 316

第一节 大国崛起理论准备的启示 316

一、大国崛起的物质基础 318

二、大国崛起的道义支撑 322

三、大国崛起的军事和制度保障 327

第二节 中国理论建设的战略思考 331

一、内生和外生理论的互动互补 332

二、共生理论的创新 337

三、指导性和行动性理论的建构 340

四、当前的阶段性任务 342

第三节 塑造新型大国关系的愿景 344

一、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界定 344

二、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记忆和时代潮流 347

三、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建构 348

四、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思考 352

五、新型大国关系的实现途径 354

参考文献 357

后记 37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