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民事诉讼法  原理与实训
民事诉讼法  原理与实训

民事诉讼法 原理与实训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英姿编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05102721
  • 页数:353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按照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的教学要求,根据《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编写,主要内容包括民事诉讼法基本原理,民事诉讼主体、民事诉讼制度,民事诉讼程序,民事执行程序”,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等内容。
《民事诉讼法 原理与实训》目录

第一编 民事诉讼基本原理 1

第一章 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 1

第一节 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方式 2

一、民事纠纷概念 2

二、民事纠纷解决方式 3

三、民事诉讼 5

第二节 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 5

一、程序的价值 5

二、民事诉讼程序的独立价值 6

三、通过程序实现正义 7

第三节 民事诉讼目的 11

一、民事诉讼目的的概念与意义 11

二、民事诉讼目的理论的发展 12

三、民事诉讼目的是公正解决纠纷 14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 17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17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17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发展史 17

三、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19

四、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20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22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22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22

三、民事诉讼上的法律事实 24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25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 25

二、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26

三、人民法院依照事实和法律裁判原则 27

四、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27

五、辩论原则 28

六、诚实信用原则 29

七、处分原则 31

八、直接言词原则 33

第三章 诉权与审判权 34

第一节 诉权理论 34

一、诉权:民事诉讼的基石 34

二、诉权理论的嬗变 34

三、传统诉权理论批判 38

四、作为人权的诉权理论 39

第二节 审判权 42

一、程序控制权 42

二、调查取证权 43

三、裁判权 44

四、释明权 48

第三节 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 49

一、诉权与审判权的相互制约关系 49

二、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审判权本位主义 50

三、构建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机制 52

第四节 审判公开与回避 54

一、审判公开 54

二、回避 55

第四章 诉与诉讼标的 57

第一节诉 57

一、诉的概念 57

二、诉的要素 59

三、诉的要素的实践意义 60

第二节 诉讼标的理论 61

一、诉讼标的理论的意义 61

二、德国诉讼标的理论 61

三、法国诉讼标的理论 63

四、美国诉讼标的理论 64

五、诉讼标的理论的新视角 64

第三节 诉的合并 65

一、诉的主体合并 66

二、诉的客体合并 66

三、诉的预备合并 67

第四节 诉的追加与变更 68

一、诉的追加与变更的条件 68

二、诉的追加和变更的程序及审理 69

第五节 反诉 70

一、反诉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 70

二、反诉与反驳的区别 71

三、反诉成立条件 72

四、反诉的审理 74

第五章 既判力理论 77

第一节 判决效力概述 77

一、判决效力概念 77

二、判决效力的内涵 79

三、判决效力的本质 80

第二节 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81

一、既判力客观范围以主文为限 81

二、请求权竞合诉讼既判力客观范围问题 82

三、部分请求权诉讼既判力客观范围问题 83

四、抵销抗辩的既判力客观范围问题 83

第三节 判决理由的效力 84

一、争点效理论 84

二、依争点效扩大遮断效 85

三、英美法上的“争点排除效力” 85

第四节 既判力的主体范围 86

一、既判力的相对性 86

二、既判力的对外效力 86

第二编 民事诉讼主体 90

第六章 民事诉讼当事人 90

第一节 当事人概述 90

一、当事人的概念 90

二、当事人能力与诉讼能力 92

三、当事人适格 94

四、诉讼权利与诉讼义务 96

五、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 97

第二节 共同诉讼人 98

一、共同诉讼概述 98

二、必要共同诉讼 100

三、普通共同诉讼 102

第三节 诉讼代表人 104

一、诉讼代表人概述 105

二、代表人诉讼的种类 106

三、诉讼代表人 107

四、关于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的特殊程序 107

第四节 公益诉讼 108

一、公益诉讼的特征 108

二、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109

三、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 110

第五节 第三人 110

一、第三人概述 111

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112

三、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113

四、两种第三人之间的区别 116

第六节 第三人撤销之诉 117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特征 117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起诉条件 117

三、第三人撤销之诉程序 118

第七章 诉讼代理人 119

第一节 诉讼代理人概述 119

一、诉讼代理人的概念与特征 119

二、民事诉讼代理制度的作用 120

第二节 法定诉讼代理人 120

一、法定诉讼代理人的概念 120

二、法定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 121

三、法定诉讼代理权的取得与消灭 121

第三节 委托诉讼代理人 122

一、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概念 122

二、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 122

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与诉讼地位 123

四、委托诉讼代理权的变更与消灭 124

第八章 审判组织 125

第一节 审判组织概述 125

一、审判组织 125

二、审判组织的形式 125

第二节 合议制 126

一、合议制的概念 126

二、合议制的基本特征:民主评议 127

三、合议庭组成 128

四、合议庭活动原则 129

第三节 审判委员会 130

一、审判委员会的滥觞 130

二、审判委员会功能定位 131

第四节 陪审制 132

一、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 133

二、大陆法系的参审制 134

三、陪审制的价值及其运作机理 136

四、我国的人民陪审制 137

第三编 民事诉讼制度 140

第九章 民事诉讼管辖 140

第一节 管辖制度概述 140

一、管辖的概念 140

二、确定管辖的原则 141

三、管辖恒定 142

四、管辖的分类 142

第二节 级别管辖 143

一、级别管辖的概念 143

二、确定级别管辖的标准 143

三、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144

第三节 地域管辖 146

一、地域管辖的概念 146

二、确定地域管辖的标准 146

三、一般地域管辖 147

四、特殊地域管辖 148

五、专属管辖 151

六、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 152

第四节 协议管辖 152

一、协议管辖的概念 152

二、协议管辖的条件 153

第五节 裁定管辖 154

一、移送管辖 154

二、指定管辖 155

三、管辖权转移 155

第十章 法院调解 157

第一节 法院调解概述 157

一、法院调解的概念 157

二、法院调解的制度特征 157

三、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滥觞与发展现状 158

第二节 法院调解的基本原则 160

一、自愿原则 160

二、事实清楚、是非分明原则 160

三、合法原则 161

四、及时原则 161

第三节 法院调解的程序 162

一、调解的时间 162

二、法院调解的程序 163

三、调解书 163

第四节 法院调解的效力 164

一、调解协议生效时间 164

二、调解协议效力的内容 164

第十一章 民事诉讼证据 166

第一节 证据法基本原理 166

一、证据的概念 166

二、证据法的理论基础 166

三、证据能力与证据的法律属性 167

四、证明力与自由心证规则 169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 171

一、证据分类及其意义 171

二、书证 172

三、物证 174

四、电子数据 176

五、人证 177

第三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规则 185

一、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概念 185

二、间接证据规则 185

第四节 自认 185

一、自认的概念 186

二、自认的本质属性 186

三、自认的效力 187

四、自认的撤回 187

第五节 证明与证明对象 188

一、证明的概念 188

二、证明对象及免证事项 188

三、证明标准 191

第六节 证明责任 192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 192

二、证明责任分配规则 192

三、证明责任的确定性与反证规则 196

第十二章 诉讼保障制度 197

第一节 期间 197

一、期间的概念和意义 197

二、期间的种类 198

三、期间的计算 199

四、期间的耽误和顺延 200

第二节 送达 201

一、送达的概念和意义 201

二、送达的方式 202

三、送达回证 204

第三节 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强制措施 204

一、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性质 204

二、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意义 205

三、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和种类 206

四、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种类及适用 209

第四节 诉讼费用 211

一、诉讼费用的概念和意义 211

二、诉讼费用的种类 212

三、诉讼费用的负担和交纳 215

四、诉讼费用的缓、减、免 217

第四编 民事诉讼程序规则 219

第十三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219

第一节 第一审普通程序概述 219

一、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概念 219

二、第一审普通程序的特点 219

第二节 起诉与受理 220

一、起诉 220

二、受理 222

第三节 审理前的准备 224

一、审理前的准备及其意义 224

二、审理前准备的内容 225

第四节 开庭审理 228

一、开庭审理概述 228

二、开庭审理的方式 228

三、开庭审理程序 229

第五节 财产保全 230

一、财产保全的概念 230

二、财产保全的条件 230

三、诉讼财产保全的程序 231

四、诉前财产保全 232

五、财产保全的范围和措施 232

六、财产保全的解除与财产保全错误的损失赔偿 233

第六节 失予执行 234

一、失予执行的概念和意义 234

二、失予执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234

三、失予执行的程序 235

四、先予执行错误的补救 236

第七节 撤诉、缺席判决和延期审理 236

一、撤诉 236

二、缺席判决 237

三、延期审理 237

第八节 诉讼中止和终结 238

一、诉讼中止 238

二、诉讼终结 239

第九节 审理笔录与审理期限 239

一、审理笔录 239

二、审理期限 240

第十节 民事判决、裁定与决定 240

一、民事判决 240

二、民事裁定 241

三、民事决定 243

第十四章 简易程序 244

第一节 简易程序概述 244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 244

二、简易程序的理论基础 245

三、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关系 246

第二节 简易程序规则 246

一、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246

二、程序的简化 247

第三节 小额诉讼程序 248

一、小额诉讼程序的概念 248

二、小额诉讼程序的特征 248

三、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条件 249

第十五章 上诉审程序 250

第一节 审级制度 250

一、审级制度概念 250

二、审级制度的制度功能 250

三、审级制度设计原理 251

四、我国的审级制度 252

第二节 上诉的提起与受理 253

一、上诉及其条件 253

二、上诉的受理 254

三、上诉的撤回 255

第三节 上诉案件的审理 255

一、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 255

二、上诉案件的审理方式 256

三、调解在上诉审程序中的适用 256

第四节 上诉案件的裁判 257

一、适用判决的情形 257

二、适用裁定的情形 257

三、发回重审程序规则 258

第十六章 再审程序 259

第一节 再审程序原理 259

一、再审程序的性质 259

二、再审程序的功能定位 260

三、再审程序的特征 261

四、我国的审判监督程序 262

第二节 再审程序的发动程序 263

一、人民法院行使审判监督权发动 263

二、当事人申请再审 264

三、人民检察院行使抗诉权或再审检察建议权发动 267

第三节 再审案件的审理 269

一、再审案件的审理法院 269

二、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 269

三、再审案件的审判组织 270

四、再审程序审理的范围及再审案件的裁判 270

五、再审程序的终结 271

第十七章 特别程序 272

第一节 特别程序概述 272

一、特别程序的概念 272

二、特别程序的特点 273

第二节 选民资格案件审理程序 274

一、选民资格案件的起诉与受理 274

二、选民资格案件的审理 274

第三节 宣告失踪程序 275

一、宣告公民失踪的条件 275

二、审理程序 276

三、失踪人财产的管理 276

四、失踪人重新出现 276

第四节 宣告死亡程序 277

一、申请宣告公民死亡的条件 277

二、对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审理 277

三、宣告公民死亡的法律后果 278

第五节 民事行为能力认定程序 279

一、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条件 279

二、审理程序 280

三、原判决的撤销与民事行为能力的恢复 281

第六节 认定财产无主程序 281

一、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概念 281

二、审理程序 282

三、认定财产无主后,财产所有人重新出现的处理 282

第七节 确认调解协议案件 283

一、确认调解协议案件适用范围 283

二、确认调解协议案件的程序 284

三、司法确认的效力 284

四、司法确认的救济 284

第八节 实现担保物权程序 284

一、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申请主体 285

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管辖法院 285

三、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审查与裁定 286

第十八章 督促程序与公示催告程序 287

第一节 督促程序 287

一、督促程序的概念 287

二、督促还债案件及其审理的特点 287

三、申请与受理 288

四、支付令 289

五、债务人异议 291

第二节 公示催告程序 291

一、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 291

二、公示催告程序的特点 292

三、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 293

四、申请公示催告的条件 294

五、公示催告案件的审理程序 294

六、除权判决 296

七、除权判决的撤销 297

第五编 执行程序规则 298

第十九章 执行程序原理 298

第一节 执行与执行权 298

一、执行 298

二、执行权 300

三、执行权的独立性 301

第二节 执行程序 302

一、执行程序的价值取向 302

二、执行程序的基本原则 303

三、执行程序与审判程序的关系 304

四、执行程序的启动条件 305

第三节 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 306

一、执行依据 306

二、执行管辖 307

三、申请执行与委托执行 307

第四节 执行主体 309

一、概述 309

二、执行当事人的变更与追加 309

第二十章 民事执行程序规则 311

第一节 执行措施 311

一、对金钱债权的执行 311

二、对交付财产和完成行为的执行措施 313

三、对债务人到期债权的执行 314

第二节 执行竞合 315

一、终局执行竞合 315

二、终局执行与保全执行竞合 316

三、保全执行竞合 317

第三节 参与分配 317

一、参与分配及其价值取向 317

二、参与分配的条件 318

三、参与分配的程序 319

第四节 执行阻却 319

一、执行异议 319

二、执行担保 321

三、执行中止 321

四、终结执行 323

五、执行和解 323

六、执行回转 324

第六编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规则 326

第二十一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326

第一节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 327

一、涉外民事诉讼的概念 327

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立法体例 327

第二节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原则 328

一、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原则 328

二、适用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原则 329

三、司法豁免原则 329

四、使用我国通用语言、文字的原则 330

五、委托中国律师代理诉讼的原则 330

第三节 涉外民事诉讼管辖 331

一、涉外民事管辖及其意义 331

二、确定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的依据 332

三、特殊地域管辖 333

四、专属管辖 333

第四节 送达与期间 333

一、涉外民事诉讼送达方式 333

二、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 336

第二十二章 司法协助 338

第一节 司法协助概述 338

一、司法协助的概念与意义 338

二、司法协助的基础 339

三、司法协助的种类 340

第二节 一般司法协助 340

一、一般司法协助的条件 340

二、一般司法协助的内容与途径 341

三、一般司法协助的程序 342

第三节 特殊司法协助 343

一、特殊司法协助的概念 343

二、对外国法院裁判的承认和执行 343

三、我国法院的裁判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 344

四、对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345

第四节 区际司法协助 346

一、区际司法协助概述 346

二、区际司法协助的原则 347

三、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民事司法协助 347

四、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民事司法协助的有关规定 349

五、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民事司法协助的有关规定 350

附录 实训教学与实训材料 35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