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野外3D地质信息采集与实践
野外3D地质信息采集与实践

野外3D地质信息采集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世泽,李茂华,朱振彪等著
  • 出 版 社: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2532149
  • 页数:1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如何利用google earth、电子地图、手持GPS、GAMIN Forerunner等信息,为野外工作少走弯路创造条件;如何利用数码相机与传统的手工素描相结合,把所观察到的并且是地质分析能客观反应实际的内容,详细地记录下来,快速绘制直观、清晰、简明、漂亮的三维地质图;如何将计算机中常规的运算有创造性地予以开发,对较大工程地质问题用别具一格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将复杂而不易很快获得的边界条件简化,提高效率,为设计方案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野外3D地质信息采集与实践》目录

第一篇 野外3D地质信息采集 3

第一章 读图与制图基本常识 3

第一节 方向和方位约定 4

第二节 坐标和高程系统 4

第三节 常用小博士参数设置 5

一、设置坐标系 5

二、存点和航点的应用 6

第二章 罗盘的使用 7

第一节 罗盘的结构 7

第二节 罗盘的使用 8

一、定方位 8

二、测量产状 8

第三章 Google搜索地图 12

第四章 Garmin Forerunner与Google搜索地图相结合 14

第五章 地质摄影 16

第一节 充分利用照相机的功能和自然环境 16

一、闪光灯和遮阳伞 16

二、像素 17

三、数码变焦 17

第二节 远景\近景\特写摄影 18

一、远景摄影 18

二、近景摄影 18

三、特写摄影 19

第三节 照片处理操作与注意事项 27

第六章 地质素描 29

第一节 画素描图的目的 29

第二节 画地质素描图 29

一、地质素描的形式与要素 31

二、地质素描的理论知识 33

三、地质素描的步骤与方法 38

第三节 素描技巧 43

第四节 地质素描的内容及举例 44

一、平面图形的地质素描 44

二、立体图形地质素描 45

第五节 三维分析地质图模式 46

第七章 地质点描述内容 48

第一节 地形地貌 48

一、流水地貌 48

二、山包\山脊\山梁 48

三、山坡 49

四、其他 49

第二节 地层岩性 49

第三节 岩体风化 49

第四节 构造 49

一、褶皱 49

二、断层 50

三、裂隙 51

第五节 水文地质 51

第六节 物理地质现象 51

第七节 综合描述 51

第八章 照片、素描与AutoCAD绘图 53

第九章 地震地质调查及抗震救灾基本知识 55

第一节 中国地震带 55

第二节 地震相关名词 58

第三节 地震烈度特征表 60

第四节 资料收集 62

第十章 统计计算方法应用——N+1预测方法在堰塞湖应急处理中的探讨 63

第一节 问题提出 63

第二节 研究现状 63

第三节 堰塞湖水位上升规律分析 64

一、一般规律 64

二、特殊情况分析 64

第四节 实例分析 65

一、数学模型选择 65

二、计算结果 66

第五节 讨论与结论 67

第十一章 综合运用 69

第二篇 应用实例 73

第十二章 实例1 热水塘温泉成因分析 73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绘图说明 73

第二节 基础资料 73

一、地形地貌 73

二、地层岩性 74

三、地质构造 74

第三节 断层基本特征 75

一、空间展布特征 75

二、断层带特征 78

第四节 断层活动性研究 80

一、宏观特征分析 80

二、微观特征分析 80

三、活动年代研究 82

四、活动性评价 82

五、温泉活动与地热分布特征 82

第五节 结论 89

第十三章 实例2 雅江韧性剪切带成因及活动性分析 90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绘图说明 90

第二节 区域地质背景 91

一、地形地貌 91

二、地层岩性 91

三、大地构造分区 91

四、区域构造特征 93

第三节 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演变 93

一、前震旦纪结晶基底形成时期 94

二、华力西期构造活动时期 95

三、燕山运动构造活动时期 95

四、喜马拉雅运动构造活动时期 95

第四节 韧性剪切带特征 95

一、韧性剪切带基本特征 99

二、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特征 100

三、岩石变形变质特征 101

四、韧性剪切带中岩石镜下特征 102

五、糜棱岩显微构造分析 110

六、韧性剪切带工程地质特征 111

七、韧性剪切带活动性 112

第五节 结论 113

第十四章 实例3 断层活动性调查 115

第一节 应用Google Earth搜索地图与绘图说明 115

第二节 背景资料 115

第三节 断层空间展布特征 116

第四节 断层带特征 116

第五节 断层活动性分析 118

第十五章 实例4 抗震救灾——汶川地震高烈度区水利水电工程震损特征及规律 120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绘图说明 120

第二节 地震地质环境 120

一、区域地质背景 120

二、地震简介 120

第三节 水利水电工程简介 121

一、工程概述 121

二、坝基地质条件 122

第四节 工程震损特征及规律 122

一、工程震损特征 122

二、震损成因及规律 123

第五节 防震抗震问题及经验 124

一、大坝防渗问题 124

二、成功经验 124

第六节 讨论与结论 125

第十六章 实例5 抗震救灾——大盈江堤防工程震损特征及应急处置方案探讨 127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绘图说明 127

第二节 地质环境与地震概况 127

一、区域地质环境 127

二、地震简介 127

第三节 堤基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28

一、堤基地质条件 128

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28

第四节 堤防工程震损特征与成因分析 128

一、堤防工程震损特征 128

二、成因分析 129

第五节 应急处置方案 130

一、裂缝处理 130

二、管涌处理 131

三、其他处理措施 131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131

第十七章 实例6 三峡基岩深槽形成机理研究 133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绘图说明 133

第二节 牯牛石深槽顶端地质条件 133

第三节 基岩面冲蚀形态 134

一、冲蚀形态的几何特征 134

二、影响冲蚀形态的因素分析 134

第四节 冲蚀地貌的形成机理 136

第五节 结论 137

第十八章 实例7 三峡RCC围堰渗漏分析 139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绘图说明 139

第二节 引言 139

第三节 工程概况 140

第四节 地基处理 140

第五节 涌水原因分析 140

一、地质原因 140

二、冲刷原因 143

三、蓄水原因 144

第六节 渗水处理方案分析 145

一、设计依据 145

二、设计方案 145

第七节 讨论与结论 147

第十九章 实例8 岩土工程——三峡大坝上游靠船墩地基条件与评价 150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绘图说明 150

第二节 场地基本地质条件 150

一、地形地貌 150

二、气候与水文地质 150

三、岩性 151

四、岩体风化 153

五、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154

第三节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54

一、挖孔成型问题 154

二、持力层不均一性问题 155

第四节 各靠船墩地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55

一、1号靠船墩 155

二、2号靠船墩 156

三、3号靠船墩 157

四、4号靠船墩 159

第五节 结论 160

第二十章 实例9 岩土工程——猴石风电场13号塔基条件与评价 161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绘图说明 161

第二节 工程简介 161

第三节 基本地质条件 161

一、地形地貌 161

二、地层岩性 162

三、岩体风化 162

四、地质构造 162

五、水文地质 163

六、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163

第四节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63

一、风机塔基稳定问题 163

二、人工边坡稳定问题 164

三、安装场地不均匀沉陷问题 164

第五节 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164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166

第二十一章 实例10 岩土工程——西气东送工程孝昌接收站地基条件与评价 168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绘图说明 168

第二节 拟建工程概况 168

第三节 基本地质条件 169

一、地形地貌 169

二、地质构造 169

三、地层岩性 171

四、水文地质 173

五、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175

第四节 场区水、土腐蚀性评价 175

一、水的腐蚀性判定 175

二、场地土的腐蚀性 175

第五节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176

一、场地稳定性评价及适宜性评价 176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76

第六节 场址区各建筑地基选择及评价 177

第七节 结论与建议 178

第二十二章 实例11 三峡链子崖T9裂缝变形分析 180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绘图说明 180

第二节 基本地质条件 180

一、地形地貌 180

二、地层岩性 181

三、构造 182

第三节 人类活动调查 183

第四节 裂缝平面延伸长度分析 183

一、数据采集 183

二、数据分析 183

三、分析与验证 183

第五节 结论 184

参考文献 185

附表和附录 186

附表一 中国年代地层表、地质代号及构造运动 186

附表二 地层时代表从老到新速记法 187

附表三 常见岩石种类简表 188

附录一 经\纬度之间距离计算 18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