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花样滑冰
花样滑冰

花样滑冰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树本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0945734
  • 页数:28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花样滑冰运动的教材,作者为我国第一代滑冰运动员。他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提出了花样滑冰的跳跃、旋转、步法的技术理论。
《花样滑冰》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花样滑冰的性质与特点 1

一、技术性 1

二、艺术性 2

三、花样滑冰运动员素质的特殊性 2

第二节 花样滑冰的分类与简况 3

一、单人滑 3

二、双人滑 4

三、冰舞 4

第三节 国际和国内的主要组织 5

一、国际组织 5

二、国内组织 5

第四节 花样滑冰主要赛事 6

一、世界性花样滑冰主要赛事 6

二、亚洲花样滑冰主要赛事 6

第二章 花样滑冰简史 7

第一节 国际花样滑冰发展简史 7

一、花样滑冰的产生与发展 7

二、花样滑冰的技术变革 9

第二节 亚洲花样滑冰发展简史 11

一、日本简况 11

二、韩国简况 12

三、其他亚洲国家及地区简况 12

第三节 中国花样滑冰发展简史 12

一、新中国成立前我国花样滑冰概况 12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花样滑冰发展概况 13

第三章 花样滑冰运动员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17

第一节 花样滑冰运动员的生理特点 17

一、对平衡要求的特殊性 17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灵敏性 18

三、前庭分析器的稳定性 18

四、感觉器官的敏感性 19

五、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机能特点 19

第二节 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20

一、概述 20

二、技术心理 20

三、比赛心理及心理训练 22

第四章 花样滑冰技术动作的原理与标准 25

第一节 概述 25

第二节 花样滑冰跳跃动作的原理与标准 26

一、跳跃动作的正确概念与原则 26

(一)花样滑冰跳跃动作的实质 27

(二)正确理解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在完成跳跃动作中的作用 27

(三)重视跳跃动作的技术阶段性和节奏性 28

(四)技术动作的依次性和协调一致性 28

(五)四肢摆动的对称性和整齐性是跳跃稳定性的保证 29

(六)鞭打与小幅度摆动技术 29

(七)跳跃动作的身体素质保证 30

二、跳跃动作的分类 30

(一)分类依据 30

(二)各类跳跃的主要动作 30

三、跳跃动作的技术阶段划分 31

(一)技术阶段划分的意义 31

(二)技术阶段的划分与界定 31

四、刃类型跳跃各技术阶段的基本技术内容及规律 32

(一)各技术阶段的基本技术内容 32

(二)各技术阶段的基本技术规律 33

五、点冰类型跳跃各技术阶段的基本技术内容及规律 45

(一)各技术阶段的基本技术内容 45

(二)各技术阶段的基本技术规律 46

第三节 旋转动作技术原理与标准 54

一、概述 54

(一)旋转动作的地位与意义 54

(二)旋转的分类 54

(三)旋转的概念与原则 54

二、旋转动作的技术阶段划分 55

(一)单旋转 55

(二)跳接转 55

(三)联合转 55

三、旋转各技术阶段所占时间与节奏 55

四、旋转各技术阶段的基本技术内容、规律及标准 56

(一)助滑阶段 56

(二)引进和准备(缓冲)阶段 57

(三)起转和制动阶段 58

(四)旋转阶段 59

(五)结束阶段 60

五、结束语 61

第四节 步法与舞姿 61

一、步法 61

(一)概述 61

(二)步法的分类 62

(三)步法的基本技术 62

(四)步法的基本技术内容及要求 63

二、舞姿 66

第五章 花样滑冰动作的技术及完成方法 67

第一节 花样滑冰专用术语和符号 67

一、术语 67

(一)刃 67

(二)蹬冰 67

(三)前滑 67

(四)后滑 67

(五)姿势 68

(六)滑足(滑腿) 68

(七)浮足(浮腿) 68

(八)纵轴 68

(九)横轴 68

二、符号 68

第二节 基础动作的技术和完成方法 69

一、基础滑行 69

(一)平衡 69

(二)葫芦步 71

(三)双曲线 72

(四)向前滑行停止方法 73

(五)单足向前直线滑行 74

(六)单足向后直线滑行 75

(七)向后滑行停止方法 75

(八)摔倒站起 76

二、压步 76

(一)前压步 77

(二)后压步 80

三、弧线滑行 82

(一)基本姿势和要求 82

(二)前外弧线 83

(三)前内弧线 85

(四)后外弧线 85

(五)后内弧线 86

(六)下蹲和弓步 87

第三节 转体与变换方向 89

一、改变滑行方向(换向) 89

(一)右前外——右前内变刃换向 89

(二)左前内——左前外变刃换向 90

(三)左后外——左后内变刃换向 91

(四)右后内——右后外变刃换向 92

二、换足转体 93

(一)内刃换内刃 94

(二)外刃换外刃 96

三、换足转体+换向 97

(一)前内刃换后外刃 97

(二)后内刃换前外刃 98

(三)前外刃换后内刃 99

(四)后外刃换前内刃 100

四、单足转体 100

(一)3字步 101

(二)双3字步 103

(三)括弧步 104

五、单足转体+换向 107

(一)外勾步 107

(二)内勾步 110

六、换向+转体 113

七、其他步 113

(一)摇滚步 113

(二)垫步 115

(三)规尺步 115

(四)大一字步 116

(五)结环步 116

(六)小跳步 116

(七)连续步 117

第四节 跳跃动作 118

一、3字跳 118

(一)3字跳的概念 118

(二)动作方法 119

(三)练习方法 122

二、阿克赛跳 127

(一)1周半跳 127

(二)2周半跳 132

三、后内结环跳 133

(一)后内结环1周跳 133

(二)后内结环2周跳 138

(三)后内结环3周跳 140

四、后外结环跳 141

(一)后外结环1周跳 141

(二)后外结环2周跳 145

(三)后外结环3周跳 147

五、后外点冰跳 148

(一)后外点冰1周跳 148

(二)后外点冰2周跳 154

(三)后外点冰3周跳 157

六、后内点冰跳 158

(一)后内点冰1周跳 158

(二)后内点冰2周跳 161

(三)后内点冰3周跳 164

七、勾手跳 165

(一)勾手1周跳 165

(二)勾手2周跳 168

(三)勾手3周跳 171

八、特沃里跳 172

九、旋子 172

十、开腿跳 172

十一、联跳和连续跳 173

(一)联跳 173

(二)连续跳 174

第五节 旋转动作技术及完成方法 174

一、双足直立旋转 174

二、单足直立旋转 176

三、反直立转 179

四、蹲足旋转 182

五、反蹲转 185

六、燕式转 185

七、反燕式转和仰燕式转 188

八、弓身转 191

九、蹲转换反蹲转 193

十、跳接蹲转 196

十一、跳接反蹲转 198

十二、跳接燕式转 198

十三、跳接燕式落冰成反蹲转 201

十四、风车转 204

十五、联合旋转 206

第六章 花样滑冰的艺术 207

第一节 花样滑冰艺术概论 207

一、花样滑冰艺术的本质 207

二、花样滑冰艺术美的特征 208

三、花样滑冰艺术常用词汇 210

第二节 花样滑冰艺术的主要内容 210

一、音乐和音乐感 211

二、花样滑冰的舞蹈动作与姿态 212

三、节目编排 214

第三节 花样滑冰短节目和自由滑编排 216

一、短节目编排 216

二、自由滑编排 217

三、编排的步骤与方法 217

第七章 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身体训练与技术辅助训练 219

第一节 花样滑冰运动员身体训练的意义和特点 219

一、身体训练的意义 219

二、花样滑冰运动员身体训练的特点 220

第二节 身体素质训练 221

一、概述 221

二、力量训练 221

三、速度训练 223

四、柔韧训练 223

五、灵敏训练 224

六、耐力训练 224

第三节 技术辅助训练 225

一、技术辅助训练手段 225

二、训练内容及方法 226

第八章 花样滑冰的控制训练 229

第一节 控制训练的特点与内容 229

一、控制训练的特点 229

二、控制训练的内容 230

第二节 控制训练方法 230

一、制定目标 230

二、制定训练计划 230

三、训练和竞赛的量、强度、稳定性及成功率评价方法 231

四、训练和竞赛监督 234

五、跳跃动作的控制训练 236

六、各种高难跳跃动作的参数标准 237

七、花样滑冰运动员陆地和冰上跳跃高度的关系 239

第九章 花样滑冰技术等级训练与教学 241

第一节 教学训练任务、阶段划分、计划及要求 241

一、概述 241

二、教学训练任务 241

三、训练阶段划分与要求 242

四、训练周期与计划 243

第二节 教学训练原则 244

一、自觉性原则 244

二、直观性原则 245

三、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 245

四、不间断性原则 246

五、周期性原则 246

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246

七、区别对待原则 247

第三节 少年运动员训练特点 247

一、分期 247

二、生理特点 247

三、心理特点 248

第四节 等级训练示例 248

一、启蒙级(参考年龄6~8岁) 248

二、1级(参考年龄7~9岁) 249

三、2级(参考年龄8~10岁) 250

四、3级(参考年龄9~11岁) 251

五、4级(参考年龄10~12岁) 252

六、5级(参考年龄11~13岁) 253

七、6级(参考年龄12~14岁) 253

八、7级(参考年龄13~15岁) 254

九、8级(参考年龄14~16岁) 255

第十章 竞赛与裁判 257

第一节 现代竞赛的组织与管理 257

一、赛前准备 257

二、竞赛阶段 258

第二节 裁判的一般原则和国际规则 260

一、概述 260

二、6分制和新系统的评分原则 261

三、6分制评分特点 263

四、新系统评分特点 264

第三节 单人滑裁判方法 265

一、短节目评分方法 265

二、自由滑评分方法 266

第十一章 场地器材服装 267

一、场地 267

二、器材 267

三、服装 268

附录 269

一、中国国家花样滑冰等级测验内容 269

二、ISI花样滑冰等级测试内容 273

三、起跳速度和起跳角度的线解图 277

四、身体重心在空中飞行参数表 278

参考文献 282

作者简介 28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