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药线点灸疗法
药线点灸疗法

药线点灸疗法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滕红丽,林辰主编;陈秀华,陈全新总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17185240
  • 页数:184 页
图书介绍:中医传统外治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传统疗法包括了:针灸疗法、刺血疗法、推拿按摩、刮痧疗法、敷贴疗法、拔罐、火疗、气功等等。其中部分疗法经过现代中医学者的继承与发展,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及现代中西医结合探索的理论精华进行探索研究,形成了既继承原传统疗法的特色与优点又具有创新性的新型临床实用型传统疗法,如头针法、靳三针疗法、中医无痛蜂疗法、眼针疗法、热敏灸疗法等等,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广义中医传统疗法。
《药线点灸疗法》目录

一、壮医药导论 1

二、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概论 4

三、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形成及发展 6

四、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作用机制 8

五、壮医药线点灸的取穴原则 10

六、壮医药线点灸的操作规范 11

七、壮医药线点灸常用腧穴及其定位 16

(一)腧穴定位法 16

(二)常用穴位 20

1.头颈部穴位 20

睛明 20

攒竹 20

阳白 21

丝竹空 21

承泣 21

四白 21

鱼腰 21

球后 22

印堂 22

太阳 22

素髎 22

迎香 22

巨髎 22

水沟 23

禾髎 23

兑端 23

地仓 23

承浆 23

上关 24

下关 24

颧髎 24

颊车 24

大迎 24

听宫 25

听会 25

耳门 25

翳风 25

角孙 25

瘈脉 25

颅息 26

神庭 26

上星 26

哑门 26

风府 26

百会 26

囟会 27

前顶 27

后顶 27

强间 27

脑户 27

头维 27

本神 28

曲差 28

头临泣 28

眉冲 28

五处 28

承光 28

通天 29

络却 29

玉枕 29

天柱 29

目窗 29

正营 29

承灵 29

脑空 30

风池 30

曲鬓 30

颔厌 30

悬颅 30

悬厘 31

率谷 31

天冲 31

头窍阴 31

完骨 31

浮白 31

金津 32

玉液 32

廉泉 32

天突 32

扶突 32

天鼎 33

人迎 33

气舍 33

水突 33

缺盆 33

天窗 34

天容 34

天牖 34

2.肩胛部穴位 34

肩髃 34

肩髎 34

巨骨 34

天宗 35

秉风 35

曲垣 35

肩贞 35

臑俞 35

肩中俞 35

肩外俞 35

肩井 36

3.背腰部穴位 36

大椎 36

陶道 36

神道 36

灵台 36

至阳 37

筋缩 37

中枢 37

脊中 37

悬枢 37

命门 37

腰阳关 37

腰俞 38

长强 38

上髎 38

次髎 38

中髎 38

下髎 38

会阳 38

大杼 39

风门 39

肺俞 39

厥阴俞 39

心俞 39

督俞 39

膈俞 39

肝俞 40

胆俞 40

脾俞 40

胃俞 40

三焦俞 40

肾俞 40

气海俞 40

大肠俞 41

关元俞 41

小肠俞 41

膀胱俞 41

中膂俞 41

白环俞 41

附分 41

魄户 42

膏肓 42

神堂 42

譩譆 42

膈关 42

魂门 42

阳纲 42

意舍 43

胃仓 43

肓门 43

志室 43

胞肓 43

秩边 43

4.胸腹部穴位 43

璇玑 44

华盖 44

紫宫 44

玉堂 44

膻中 44

中庭 44

俞府 44

彧中 45

神藏 45

灵墟 45

神封 45

步廊 45

气户 45

库房 46

屋翳 46

膺窗 46

乳中 46

乳根 46

云门 46

中府 47

天池 47

周荣 47

胸乡 47

天溪 47

食窦 48

大包 48

鸠尾 48

巨阙 48

上脘 48

中脘 48

建里 49

下脘 49

水分 49

神阙 49

阴交 49

气海 49

石门 50

关元 50

中极 50

曲骨 50

幽门 50

腹通谷 51

阴都 51

石关 51

商曲 51

肓俞 51

中注 51

四满 52

气穴 52

大赫 52

横骨 52

不容 52

承满 52

梁门 53

关门 53

太乙 53

滑肉门 53

天枢 53

外陵 54

大巨 54

水道 54

归来 54

气冲 54

急脉 55

期门 55

章门 55

冲门 55

府舍 55

腹结 55

大横 56

腹哀 56

日月 56

京门 56

带脉 56

五枢 56

维道 57

居髎 57

5.上肢穴位 57

天府 57

侠白 57

尺泽 57

孔最 58

列缺 58

经渠 58

太渊 58

鱼际 59

少商 59

天泉 59

曲泽 59

郄门 59

间使 60

内关 60

大陵 60

劳宫 60

中冲 60

青灵 61

少海 61

灵道 61

通里 61

阴郄 61

神门 61

少府 62

少冲 62

四缝 62

小海 62

支正 62

养老 62

阳谷 62

腕骨 63

后溪 63

前谷 63

少泽 63

臑会 63

消泺 63

清冷渊 64

天井 64

四渎 64

三阳络 64

会宗 64

支沟 64

外关 65

阳池 65

中渚 65

液门 65

关冲 65

臂臑 66

五里 66

肘髎 66

曲池 66

手三里 66

上廉 66

下廉 67

温溜 67

偏历 67

阳溪 67

合谷 67

三间 68

二间 68

商阳 68

6.下肢穴位 68

大敦 68

行间 69

太冲 69

中封 69

蠡沟 69

中都 69

膝关 70

曲泉 70

阴包 70

足五里 70

阴廉 70

隐白 70

大都 71

太白 71

公孙 71

商丘 71

三阴交 72

漏谷 72

地机 72

阴陵泉 72

血海 73

箕门 73

涌泉 73

然谷 73

太溪 74

大钟 74

水泉 74

照海 74

复溜 74

交信 75

筑宾 75

阴谷 75

里内庭 75

厉兑 75

内庭 76

陷谷 76

冲阳 76

解溪 76

丰隆 76

下巨虚 77

条口 77

上巨虚 77

足三里 77

犊鼻 78

梁丘 78

阴市 78

伏兔 78

髀关 78

膝眼 78

足窍阴 79

侠溪 79

地五会 79

足临泣 79

丘墟 79

悬钟 80

阳辅 80

光明 80

外丘 80

阳交 80

阳陵泉 80

膝阳关 81

中渎 81

风市 81

环跳 81

至阴 81

通谷 82

束骨 82

京骨 82

金门 82

申脉 82

仆参 82

昆仑 82

跗阳 83

飞扬 83

承山 83

承筋 83

合阳 83

委阳 83

委中 83

浮郄 84

殷门 84

承扶 84

(三)特殊穴位 84

八、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临床应用 89

(一)内科病证 89

1.谷道病 89

胃痛 89

附1:呃逆 90

附2:慢性浅表性胃炎 90

附3:急性胃肠炎 91

附4: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91

附5:胃下垂 92

呕吐 92

泄泻 93

痢疾 93

便秘 94

2.水道病 95

汗病 95

癃闭 96

附:前列腺炎 96

阳痿 97

遗精 97

睾丸炎 98

膀胱炎 98

急性肾炎 99

慢性肾炎 100

肾盂肾炎 100

肾结石 101

膀胱结石 102

尿道结石 102

3.气道病 102

感冒 103

痧病 103

咳嗽 104

慢性支气管炎 104

哮喘 105

肺结核 106

4.龙路、火路病 106

眩晕 107

附:原发性高血压病 107

头痛 108

附:偏头痛 109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10

三叉神经痛 111

胸痹 111

胁痛 112

腰痛 112

附1:腰椎间盘突出症 113

附2:坐骨神经痛 113

痹证 113

附:类风湿关节炎 114

肩痹 116

颈痹 117

附:落枕 117

血证 118

过敏性紫癜 119

5.虚病 119

贫血 119

夹色症 120

痿证 120

附1:小儿麻痹后遗症 121

附2:重症肌无力 121

神经衰弱 122

6.毒病 123

药物中毒 123

食物中毒 123

酒醉 124

瘴毒 124

7.内科杂病 125

发烧 125

消渴(糖尿病) 125

癫痫 126

疯病(癫狂、精神分裂) 127

黄病(黄疸) 127

闷头拜(疟疾) 128

不寐 129

郁证 129

大颈病(瘿、甲状腺肿大) 130

甲状腺功能亢进 130

晕厥 131

夜游症 131

(二)皮外科病证 132

1.热毒病(壮名:Binghdoegndat) 132

疔疮 132

无名肿毒 133

蛇头疮 133

蛇眼疔 134

疵疔 134

2.血毒病(壮名:Binghlweddoeg) 134

红丝疔 134

蛇肚疔 134

烂疔 135

破伤风 135

3.毒结病(壮名:Binghdoeggiet) 135

老鼠疮 135

膝结毒(鹤膝风、膝关节结核) 136

骨臁(骨痨、骨关节结核) 136

颈淋巴结核 136

4.风毒病(壮名:Binghdoegfung) 137

荨麻疹 137

猪头肥(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138

5.皮外科杂病 139

乳痈 139

乳癖 139

乳腺小叶增生症 140

乳头撕裂 140

肠痈 141

盲肠炎 141

痔疮 142

老鼠偷粪门(肛瘘) 142

小肠气(疝气) 142

脱肛 143

胆石症 143

淋巴结炎 144

腱鞘囊肿 144

脂肪瘤 145

甲状腺腺瘤 145

手术伤口增生 145

增生性关节炎 146

鸡眼 146

疣 147

神经性皮炎 148

皮肌炎 148

硬皮病 149

瘙痒症 149

银屑病 150

玫瑰糠疹 151

天疱疮 152

脂溢性皮炎 152

痤疮 153

酒渣鼻 153

白癜风 154

老年性白斑 155

毛囊炎 155

铜钱癣 155

蝴蝶斑 155

(三)妇科病证 156

1.月经病 156

月经不调 156

附1:月经过多 157

附2:月经过少 157

痛经 157

闭经 158

崩漏 159

2.白带病 160

带下病 160

3.孕病 161

不孕症 161

子宫后倾不孕 161

4.产后病 161

产后胎盘不下 161

产后风湿 162

产后风 162

产后大便难 163

产后缺乳 163

5.妇科杂病 164

子宫肌瘤 164

外阴白斑病 164

外阴瘙痒 165

乳房痛 165

性交疼痛 166

(四)儿科病证 166

百日咳 166

疳证(疳积) 166

厌食症 167

抽风 167

遗尿 168

小儿脑性瘫痪 169

小儿麻痹后遗症 170

脑炎后遗症 170

核黄疸后遗症 170

(五)五官科病证 171

红眼病 171

麦粒肿 171

近视 172

夜盲症 172

睑缘炎 173

青光眼 173

视神经炎 173

聋哑 174

耳鸣、耳聋 174

牙痛 175

急鼻渊 175

慢鼻渊 176

慢性单纯性鼻炎 176

萎缩性鼻炎 177

过敏性鼻炎 177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78

咽喉肿痛 178

慢性喉炎 178

慢性扁桃体炎 179

慢性咽炎 179

主要参考文献 18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