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晚明江南诗学研究
晚明江南诗学研究

晚明江南诗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清河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307120006
  • 页数:647 页
图书介绍:晚明江南诗学研究:本书以江南诗学为研究对象,对晚明诗学现象、诗学进程进行解读,全书分为绪论、论文主体与结论三大部分,主要介绍了晚明江南诗学的生成背景、主体特征、主要诗人群、诗学与品评风气等进行了详细而缜密的介绍。
上一篇:城市碰撞下一篇:伏枕集
《晚明江南诗学研究》目录
标签:诗学 研究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2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 8

一、何处是“江南”? 10

二、“诗学”定义说 14

第三节 国内研究现状 18

第四节 本书论旨及创新之处 23

第一章 文学江南与江南文学 29

第一节 文学江南:水乡意象与城市中心 30

第二节 江南文学:六朝唐宋总关情 41

第二章 晚明江南诗学的生成背景 56

第一节 政治环境的恶化 56

第二节 江南经济的质变 62

第三节 江南科举的发展 66

第四节 江南书院、书楼、书坊的兴盛 71

第五节 江南文学世家的繁衍 80

第三章 晚明江南诗学的主体特征论 88

第一节 江南诗学主体论 88

一、世家文士与群聚活动 95

二、金陵诗社世家主体考论 116

三、杭州诗社世家主体考论 120

四、苏松诗社世家主体考论 124

第二节 江南诗学特征论 128

一、北方诗学特征:求真、遵道、言志 129

二、江南诗学特征:尚博、崇艺、主情 137

第四章 晚明江南诗学与品评风气 157

第一节 品评风气之成因 158

第二节 清玩世风、清议士风与清言文风 167

一、“清玩”世风 167

二、“清议”士风 173

三、“清言”文风 177

第三节 从几个话题看品评风气 182

一、李杜优劣论 183

二、各体“压卷”说 200

三、唐无古诗、宋无诗说 222

第五章 金陵诗学群 237

第一节 概览 238

一、集团结伙:群体之原委 239

二、乡贤世家:群体之构成 240

三、群体活动:金陵雅集与乡贤题咏 246

四、金陵诗群之风格:以清雅为主流 251

第二节 焦竑 254

一、文学活动 255

二、文学思想及流派倾向 258

三、诗学成就:以《澹园集》为例 263

第三节 顾起元 271

一、文学活动 271

二、文学思想 275

三、从《懒真草堂集》看其诗学主张 279

第四节 朱之蕃 288

一、诗学活动 289

二、诗学编著 290

第六章 杭嘉湖诗学群 295

第一节 概览 296

一、失落的文明:杭嘉湖文学世家群体 297

二、湖上的诗社:诗学世家群体举隅 299

三、世家成员的其他群聚方式 308

四、“古雅”、“侧艳”的群体诗风 311

第二节 杭州诗学:以冯梦祯、黄汝亨为例 321

一、冯梦祯的文学活动 323

二、冯梦祯的诗学思想 327

三、黄汝亨及其《寓林集》 335

第三节 嘉兴诗学:以周履靖、李日华为例 343

一、周履靖的诗学活动及思想 345

二、李日华的诗学活动 353

三、李日华的诗学思想 356

第四节 湖州诗学:以朱国祯、董斯张为例 368

一、朱国祯诗学活动及主张 369

二、董斯张生平及其诗论 377

第七章 苏松常诗学群 384

第一节 概览 385

一、吴门、松江诗人群 385

二、吴派“平淡”诗风——以“拟陶”为例 396

三、常州东林、苏州复社、松江几社诗人群 401

四、东林、复社与几社诗学思想 410

第二节 王穉登、赵宦光与吴门诗学 417

一、王穉登的诗学活动 418

二、王穉登的诗学思想 421

三、赵宦光的诗学活动 425

四、赵宦光的诗学思想 428

第三节 董其昌、冯时可、陈继儒与松江诗学 432

一、董其昌的诗学活动 434

二、董其昌的诗学思想 437

三、冯时可的交游 448

四、冯时可的诗论 452

五、陈继儒的文学活动 458

六、陈继儒的诗论 461

第四节 顾、高诸君子与东林诗学 466

一、东林八子的诗学:以顾宪成、高攀龙为例 471

二、东林六君子、七君子诗学 476

第五节 张溥、陈子龙与复社、几社诗学 484

一、张溥的诗学思想 484

二、陈子龙的诗论主张 491

第八章 结论 499

第一节 晚明江南诗学的三种矛盾 503

一、立场上:复古与创新 507

二、观念上:格调与神韵 511

三、对象上:宗唐与宗宋 513

第二节 晚明江南诗学的三种调和 515

一、以博学调和古今 516

二、以艺术调和韵调 518

三、以情致调和唐宋 520

第三节 余论 522

附录 晚明大江以南诗学世家点将录(配论诗绝句) 531

参考文献 623

后记 6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