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内科专家卷  李翰卿
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内科专家卷  李翰卿

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内科专家卷 李翰卿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象礼,赵通理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3217668
  • 页数:4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著名伤寒学家、内科医家李翰卿先生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精华。本书第一部分为医家小传,介绍李老生平事迹及学术成就;第二部分为专病论治,依据李老大量临床实录系统整理而成;第三部分为诊余漫话,记录李老精辟医话;第四部分为年谱。特设附录,刊载李老遗著及语录。本书反映了李翰卿先生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心得体会,对中医临床、教学等工作均有参考价值。
《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内科专家卷 李翰卿》目录

医家小传 1

专病论治 7

感冒 9

治感冒重在认证 用成方妙在加减 9

小伤寒证治三法 10

辨恶寒 12

咳嗽 15

为咳嗽正名 15

诸咳不同 须当细辨 16

湿痰咳嗽治疗七法 19

小儿五更作咳 治宜通里攻下 21

咳喜侧卧一边 当从瘀血论治 23

阴虚咳嗽治验 23

湿痰致咳尤多见 二陈底方巧化裁 26

止嗽散化裁治百咳 27

温病 29

温热之邪 初犯肺卫 虽用辛凉 夹配温散 29

温病重在辨舌 29

湿温病的发热特点及其证治 36

治温病邪在气分四不可 37

温病的愈后调理 38

邪伏膜原 39

泄泻 41

慢性腹泻 每多夹杂之证 温清补散量其多少而行 41

从症状的鉴别诊治入手 48

热结旁流与食泻的鉴别 48

小儿泄泻治验 49

痢疾 56

便脓有内痈、痢疾之分 56

消化性溃疡 58

溃疡病重治更重护养 “三个五”体现整体思想 58

重症肝炎 60

重症肝炎 首当清利 继则健脾 顾护胃气 60

癌症 61

主方不变对癌瘤 副方灵活随证候 61

宫颈癌内治、外治系列六方 70

宫颈癌辨证论治为前提 以毒攻毒方可却 72

泌尿系感染 74

急性期有发热无热之分 慢性期有阴虚阳虚之别 74

肾炎的临床诊治 78

慢性肾盂肾炎治则 81

血证 81

吐血证治二十法 81

血证发热辨治 85

再生障碍性贫血 86

再障三大症 血虚出血及感染 治障虽宜补 寓补于和并消清 86

心悸怔忡 96

心悸证治 96

胸痛 98

胸痛总关气血瘀滞 治则不离活血利气 9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01

本虚标实寒热相间 病位心肺治从心肾 101

心力衰竭 107

心衰多阳虚 补阳宜小剂 少火能生气壮火则食气 107

眩晕 109

眩晕四证 风火痰虚 风为病源 治从肝脾 109

治外感风热眩晕 用解表必兼活血 114

神经衰弱 116

神经衰弱证 辨治从心肾 116

痹证 120

痹发之前 气血必亏 三气乘之 关节闭塞 120

痹证疼痛四大特征 122

新痹当祛邪为务 久痹宜寓散于补 123

十八种痹辨治要则 133

昏迷 141

神昏辨治 141

一氧化碳中毒 142

一氧化碳中毒 宜从痰瘀论治 142

虚劳 143

血虚证治 143

内伤发热 145

虚火证治 145

虫证 150

虫证辨 150

大黄附子汤治愈胆道蛔虫症医案一则 151

崩漏 151

崩漏四证 寒热虚瘀 夹杂难识 宜取腹脉 151

寓塞流于澄源 图复旧于调和 155

月经不调 156

妇人经先期 证分虚热瘀 156

月经后期 非止虚寒 治之有法 未必调经 157

月经愆期病 关系肝脾肾 肝气因郁滞 脾肾多虚证 159

调经二法 161

月经不调析因 当重全身兼症 162

痛经 162

寒多于热 实多于虚 162

痛经之治 调气和血 163

闭经 164

闭经八证 少虚多实 审证求因 各施其术 164

因病致闭者 宜治其病 由闭致病者 但调其经 166

经行身痛 167

辨表里虚实 治经行身痛 167

经期便血 168

经期便血当从虚论治 168

带下病 169

带下病治疗四法 169

带下辨证 本证兼证并重 171

从带下量色辨转归 173

妊娠病 173

滑胎责之肝经虚热 殒堕关系脾肾气虚 173

妊娠恶阻无寒热 和胃降逆宜理气 174

妊娠腹痛有伤食、胞寒、膀胱热结之分 175

保胎要则 176

安胎不离益肾 176

产后病 178

产后病有广义、狭义之分 178

产后伤寒慎用汗法 179

产后恶露不绝 治宜养血和血 180

产后腹痛 证多夹杂 寓攻于补 寓补于消 181

产后身痛当从虚治本 182

大柴胡汤治疗产褥热一得 184

妇科杂病 184

热入血室证情复杂 治疗主线不离清热 184

阴痒多系肝肾湿热 185

五型分治子宫脱垂 186

妇人阴挺 气虚为本 187

脏躁养心兼顾肝脾肾 188

宫外孕 189

开中西结合治急腹症之先河 创宫外孕非手术疗法之壮举 189

诊断分型遵西医 190

活血祛瘀治本证 192

辨证论治疗兼证 194

补虚消积治包块 200

有故无殒 亦无殒也 201

阑尾炎 202

论治阑尾炎 202

肠梗阻 203

寒实型肠梗阻治验 203

小儿急性肠梗阻治验 204

胰腺炎 215

胰腺炎证治 215

败血症 216

西名败血之症 中医两证相当 温病热入血室外科疔毒走黄 216

半身不遂 217

半身不遂验案一则 217

肝脓肿合并膈下脓肿 218

验案一则 218

诊余漫话 219

疑难之病 难在虚实寒热夹杂之间 解难之法 功在孰多孰少下药之中 221

审证入微 精析夹杂比例 用药精当计较一分一厘 223

早小微疾 尤当重视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224

痼疾夹感新病 治标重于治本 225

诊断疾病 注重客观体征 理法方药 步步深究细察 226

认证用药 善抓独特 227

疑难重症 首重腹诊 228

辨别口感 犹重详察 230

练习诊脉应以缓脉为标准 234

伤寒、温病细鉴别 234

关于阳虚 235

关于阴虚 242

寒证小议 253

寒中包火与火中伏寒 255

血证论 256

论瘀血与五脏之关系 256

四肢厥冷有阳虚与失血之别 258

热入血室论 259

汗法小议 260

滋阴法的禁忌证 262

补子益母 262

下法在伤寒和温病中的不同应用 263

临证用药 重视调理脾胃 264

应用泻下之剂 贵在有胆有识 264

组方用药 严密灵巧 266

师古方重在师其法 268

关于方义与加减法 269

四物汤的临床应用 270

三泻心汤使用宜忌 271

丝丝入扣用“逍遥” 272

阳和汤治疗骨关节结核 277

细辛的用法用量 277

附子论 278

大黄论 282

师古而不泥古——读书笔记一则 285

《伤寒论·少阴篇》前二十九节解说评按 288

年谱 303

附录 309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精要 311

桂枝汤方第一 315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第二 318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第三 319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第四 320

桂枝加桂汤方第五 321

桂枝加附子汤方第六 322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第七 322

桂枝去芍药汤方第八 323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第九 324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第十 325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第十一 326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第十二 327

桂枝加芍药汤方第十三 328

桂枝加大黄汤方第十四 328

桂枝人参汤方第十五 329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第十六 330

桂枝甘草汤方第十七 331

桂枝加葛根汤方第十八 332

葛根汤方第十九 333

葛根加半夏汤方第二十 334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第二十一 335

麻黄汤方第二十二 335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方第二十三 336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第二十四 337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第二十五 338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第二十六 339

麻黄升麻汤方第二十七 340

大青龙汤方第二十八 341

小青龙汤方第二十九 342

小建中汤方第三十 343

小柴胡汤方第三十一 344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第三十二 346

柴胡桂枝汤方第三十三 34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第三十四 348

大柴胡汤方第三十五 349

柴胡加芒硝汤方第三十六 350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第三十七 350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第三十八 351

茯苓甘草汤方第三十九 352

五苓散方第四十 353

甘草干姜汤方第四十一 354

芍药甘草汤方第四十二 354

炙甘草汤方第四十三 355

甘草汤方第四十四 356

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第四十五 357

栀子豉汤方第四十六 358

栀子甘草豉汤方第四十七 359

栀子生姜豉汤方第四十八 359

栀子厚朴汤方第四十九 360

栀子干姜汤方第五十 361

栀子柏皮汤方第五十一 362

陷胸汤方第五十二 363

大陷胸汤方第五十三 363

大陷胸丸方第五十四 364

文蛤散方第五十五 365

白散方第五十六 366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第五十七 367

附子泻心汤方第五十八 368

半夏泻心汤方第五十九 369

甘草泻心汤方第六十 370

生姜泻心汤方第六十一 371

旋覆代赭石汤方第六十三 373

瓜蒂散方第六十四 374

白虎汤方第六十五 375

白虎加人参汤方第六十六 376

桂枝附子汤方第六十七 377

甘草附子汤方第六十九 379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第七十 380

干姜附子汤方第七十一 381

十枣汤方第七十二 381

附子汤方第七十三 382

大承气汤方第七十四 383

小承气汤方第七十五 385

调胃承气汤方第七十六 386

桃仁承气汤方第七十七 387

猪苓汤方第七十八 387

蜜煎导方第七十九 388

大猪胆汁并土瓜根导方第八十 389

麻子仁丸方第八十一 390

抵当丸方第八十二 391

抵当汤方第八十三 392

茵陈蒿汤第八十四 392

黄连阿胶汤方第八十五 393

黄连汤方第八十六 394

花汤方第八十七 395

吴茱萸汤方第八十八 396

猪肤汤方第八十九 396

桔梗汤方第九十 397

苦酒汤方第九十一 398

半夏散及半夏汤方第九十二 399

白通汤方第九十三 400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第九十四 400

真武汤方第九十五 401

乌梅丸方第九十六 402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方第九十七 404

白头翁汤方第九十八 405

黄芩汤方第九十九 405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第一百 406

理中丸及理中汤方第一百零一 407

四逆散方第一百零二 408

四逆汤方第一百零三 409

通脉四逆汤方第一百零四 411

人参四逆汤方第一百零五 412

茯苓四逆汤方第一百零六 413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第一百零七 414

当归四逆汤方第一百零八 415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第一百零九 416

烧裈散方第一百一十 417

枳实栀子豉汤方第一百一十一 418

牡蛎泽泻散方第一百一十二 419

竹叶石膏汤第一百一十三 419

李翰卿语录220则 421

李翰卿研究《伤寒论》学术特点初探 451

后记 459

再版说明 4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