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古典短篇小说中之韵文运用及其相关意义
古典短篇小说中之韵文运用及其相关意义

古典短篇小说中之韵文运用及其相关意义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永义主编;许丽芳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9862543788;9789862543788
  • 页数:282 页
图书介绍:
《古典短篇小说中之韵文运用及其相关意义》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1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专有名词 9

第三节 既有研究成果之检讨 15

第四节 本文写作方式与结构 18

第二章 唐传奇中韵文现象之析论 21

第一节 传统之承袭与新变 22

一、志怪之形式及格调 22

二、史传之继承与模拟 25

三、修辞之自觉与表现 27

第二节 韵文于唐传奇中之叙述功能 29

一、表明人物身分 31

二、强调事出有据 32

三、逞才言志抒怀 33

四、形成情节关键 36

五、渲染重述事件 39

六、游戏酬答笔墨 41

第三节 韵文于唐传奇中之运用特徵 43

一、真实切近之讲求 44

二、文人属性之彰显 47

三、区域风情之融合 49

第三章 话本小说中韵文现象之析论 53

第一节 形式之承袭与特徵 53

一、说话活动之影响 54

二、韵散相杂之承启 57

三、传播效果之讲求 59

第二节 韵文于话本小说中之叙述功能 61

一、总述全篇故事 61

二、人物述怀言志 63

三、描绘人物形象 65

四、刻划铺叙场景 67

五、作为对话内容 70

六、作者评述论断 72

第三节 韵文于话本小说中之运用特徵 77

一、刻意铺叙敷演 77

二、引用前人作品 79

三、重复使用徵引 81

四、呈现文类特徵 84

五、卖弄嘲讽兼具 85

第四章 唐传奇与话本小说韵文运用现象比较 93

第一节 作品背景之差异 94

一、语言形式之异同 94

二、基本风格之歧异 95

三、写作阅读之意识 97

第二节 运用现象之异同 99

一、韵文类型与功能差异 101

二、民间趣味与文人属性 102

三、状物表现与唯美夸饰 105

四、自我反思与刻意演述 107

第三节 演变趋势与意义 112

一、多元风格之演进 113

二、叙事深度之强化 115

三、话本本身之流变 117

第五章 由韵文现象探讨叙述特徵 123

第一节 小说之叙事质素 124

一、叙述者与接受者 124

二、叙述角度与声音 127

三、叙述与描写技巧 130

第二节 韵文所呈现之叙述层次 132

一、凸显叙述框架 133

二、参与人物活动 135

三、超越情节进行 138

第三节 内在意义之诠释 140

一、叙事技巧之彰显 140

二、叙事抒情之参差 142

三、议论教化之完成 146

四、话语文字之互动 149

第六章 由韵文现象探讨论证特性 159

第一节 古典小说之边缘地位 160

一、经史著录之评价 160

二、历代学者之认知 163

三、作者之写作动机 166

第二节 古典小说对史笔之承袭 170

一、史笔典范之推崇 170

二、叙事模式之模拟 171

三、教化意识之期许 173

第三节 传奇话本之论证现象 177

一、叙事之虚实成分 178

二、论证特徵之异同 180

第四节 现象呈现与分析 192

一、凸显史笔成分 193

二、展现虚实概念 194

三、反映修辞意识 196

第七章 由韵文现象探讨文类混合 199

第一节 各式文类之特有属性 199

一、文类形成之背景与意义 199

二、传统文学之实用价值观 201

三、各式文类不同修辞特徵 204

第二节 唐传奇与话本小说之文类相杂 206

一、唐传奇之风格各具 207

二、话本小说之多音呈现 210

三、二者文类融合之异同 214

第三节 内在意涵之诠释 215

一、文类特性之发展 216

二、修辞目的之异同 218

三、风格之丰富多元 220

第八章 由韵文现象探讨诙谐属性 225

第一节 严肃之传统文学观 225

一、文学之崇隆地位 225

二、批评之优劣依据 230

三、文类之雅俗特性 232

第二节 古典小说之诙谐特性 235

一、古典小说之特殊风格 236

二、唐传奇之取材通俗 238

三、话本小说之谐拟雅正 241

第三节 模拟与创新之诠释 246

一、文言与白话系统之互动 246

二、作者读者之反省期待 248

三、谐拟现象之内在意义 250

第九章 结论——归纳与延续 255

第一节 韵散相杂之书写特徵与意义 255

第二节 韵文叙述功能与异同之分析 262

第三节 韵文承袭新变之诠释 265

第四节 相关论题之后续展望 269

参考书目 27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