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人力资本效应的产业差异比较研究
中国人力资本效应的产业差异比较研究

中国人力资本效应的产业差异比较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军著
  • 出 版 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06048011
  • 页数:1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提出了一种解释人力资本效应的新的理论框架,认为人力资本效应包含工作效应和配置效应:前者是指人力资本对劳动力工作技能和效率,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提高效应;后者指人力资本对劳动力分配工作时间的能力的提高效应。本书以这个分析框架并运用CHNS数据库对中国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进行了对比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农业部门的工作效应没有显著而稳定的影响;对非农部门工作效应则具有显著而稳定的影响,而且回报率远高于农业部门;人力资本中的在职经验这个因素(人力资本的其他因素没有显著影响)对农业部门的配置效应有显著影响,而且呈现一种倒U型关系——在职经验增加先导致多种经营,后导致专业经营;人力资本的重要构成因素对非农部门的配置效应都有显著影响,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劳动力越倾向于选择更高技术类的职业。最后,本书还分析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提出了相应的消除产业发展和二元收入差距的人力资本投资和产业经济发展政策。
《中国人力资本效应的产业差异比较研究》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 1

一、人力资本研究的来历 1

二、我国的城乡收入状况 2

三、我国人力资本状况及其作用 5

四、本书研究的现实意义 9

第二节 理论意义 10

一、产业部门划分的意义 10

二、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人力资本作用研究的意义 11

第二章 基本概念、研究总体框架与文献述评 13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基本文献 13

一、斯密和马歇尔的观点 13

二、人力资本的基本概念 15

三、人力资本的作用和效应 17

第二节 研究的总体框架和研究内容 24

一、研究的总体概念模型 24

二、研究框架 25

第三节 关于人力资本效应的文献综述 28

一、农业部门的人力资本研究 28

二、非农部门的人力资本研究 31

第三章 农业部门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工作效应研究 36

第一节 引言 36

第二节 理论模型和假说 37

第三节 家庭农业各个产业的数据描述 39

第四节 回归方程设定、估计结果及其讨论 41

第五节 简要结论 51

附录 52

第四章 非农部门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工作效应研究 55

第一节 引言 55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描述 56

第三节 计量模型设定、估计结果及其讨论 59

一、基本模型设定 59

二、教育水平测量误差问题 60

三、遗漏能力变量的影响 62

四、样本选择问题 64

五、非农部门人力资本回报率的估计模型及其结果讨论 67

第四节 简要结论 69

附录 70

第五章 农业部门劳动力的人力资本配置效应研究 71

第一节 引言 71

第二节 理论模型的阐释 72

第三节 计量模型设定及数据描述 74

一、计量模型设定 74

二、数据描述 75

第四节 估计结果及其讨论 79

第五节 结论性述评及其含义 88

第六章 非农部门劳动力的人力资本配置效应研究 89

第一节 引言 89

第二节 实证研究方法和数据描述 90

一、实证研究方法 90

二、数据描述 91

第三节 实证模型估计及其结果讨论 93

一、模型设定及检验 93

二、人力资本对专业技术类职业选择的边际效应估算及其含义 97

三、技术变化的技能偏向规律的解释:一个供求分析的框架 99

第四节 简要结论 104

第七章 人力资本配置效应的扩展分析——劳动时间在两大部门的配置 105

第一节 引言 105

第二节 教育水平、农业技术和产出影响劳动时间配置的理论分析 108

一、理论假设 108

二、农村教育水平、农业技术水平和城市劳动工资率都不变情况下的时间配置分析 109

三、农业生化技术水平提高与农业产出对时间配置的影响 110

四、农业机械动力增加的作用 111

五、教育水平提高的影响 112

第三节 模型设定与研究方法 113

一、变量的选择及其相关关系 114

二、模型结构形式的分析及其估计方法 115

第四节 数据与变量的处理 117

第五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119

一、估计结果比较分析 119

二、稳健性检验:不同农业技术的作用 121

第六节 简要结论 123

附录 124

第八章 结论及其政策含义 126

第一节 本书研究的结论 126

第二节 政策含义 127

第三节 本书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方向 129

参考文献 130

人力资本与人才(代跋) 138

后记 1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