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庄子》“典范人格”义蕴的诠释与重构
《庄子》“典范人格”义蕴的诠释与重构

《庄子》“典范人格”义蕴的诠释与重构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庆彰主编;江毓奇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9862546635
  • 页数:159 页
图书介绍:
《《庄子》“典范人格”义蕴的诠释与重构》目录

第一章 问题的导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1

一、原因动机 1

二、目的动机 6

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的检讨 6

一、以诸「典范人格」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或总体观察的研究者 7

二、以单一「典范人格」为研究对象,对文本进行分析,以各种不同「视域」,进行「诠释」者 8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史料的应用与论述问题的相关说明 10

一、研究对象 10

二、史料的应用 10

三、论述问题的相关说明 13

第四节 研究进路与方法 15

一、研究进路 15

二、研究方法 19

第二章 「庄子」思想的历史省察 23

第一节 「周文疲弊」的历史情境——以《庄子》文本为理解核心 24

一、现象一:「以物易其性」 25

二、现象二:「好知而乱天下」 31

三、现象三:「以赏罚为事」 34

四、小结——「庄子」视域中诸现象所蕴涵之问题 37

第二节 「百家争鸣」的历史情境——以「道术将为天下裂」为诠释观点 38

一、「庄子」对於「儒」、「墨」之是非的批判 40

二、「庄子」对於「杨」、「墨」之骈枝的批判 44

三、小结——「庄子」视域中诸批判所蕴涵之问题与总体问题意识之关系 47

第三节 诸「典范人格」於「庄子」总体思想的历史意义 48

第三章 诸「典范人格」单出之脉络情境及其相应之问题 53

第一节 「至人」单出所涉及之诸议题:「至人之用心若镜」——对於心知之分别作用的反思与消解 53

第二节 「神人」单出所涉及之诸议题 57

一、藐姑射山之「神人」——对於「平治天下」之价值意义的反思与消解 58

二、「神人」以「不材」而为「大祥」——对用具性价值取向与生命存全关系的反思 60

第三节 「圣人」单出所涉及之诸议题 61

一、作为「正向范型人格」之「圣人」 63

(一)「照之以天」的「圣人」——对於「『是』、『非』本质」的反思 63

(二)「圣人」的「两行之道」——对於「名实之用」的反思 64

(三)「圣人」与「滑疑之耀」的通达——对於「知之所成(目的)」的反思 69

(四)「圣人」之「葆光」——对於「言」与「道」之关系的反思 71

(五)「圣人」之「生」与「成」——「有道」与「无道」、「有用」与「无用」的抉择 76

(六)「圣人将游於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於「死生」之化 78

(七)「圣人」之「道」与「才」——「闻道」与「践道」之间的体察辨证 79

(八)「圣人」之「正而后行」——「天下」之「内治」与「外治」的省思 83

二、作为「负向范型人格」的「圣人」 84

第四节 「真人」单出所涉及之议题「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从「明於天人之分」通向「天人不相胜」 87

第五节 结语——由诸「典范人格」单出之脉络义涵形成的初步图像 95

第四章 诸「典范人格」间二者换用於相同议题之意义与作用 99

第一节 价值判断所蕴涵之「利害」省思:「至人」与「圣人」 99

第二节 救治事件中的「葘人」省思:「至人」与「圣人」 103

第三节 「才全」与「德不形」的议题省思:「至人」与「圣人」 111

一、纯粹作为「对各类人物之评价性符号」的「典范人格」 112

二、兼具「对各类人物之评价性符号」与「中介性质之导引」的「典范人格」 117

三、作为「典范人格」的基本义蕴者 119

第四节 诸「典范人格」於外杂篇中的「换用」情形及其意义 121

一、一作为「对各类人物之评价性符号」,一作为基本「典范人格」者 121

二、在同一个议题脉络中,两者之间的内涵彼此相蕴者 124

第五节 结语——诸「典范人格」之「换用」的议题内涵与多向性效用 129

第五章 诸「典范人格」并列连用之分殊与总体融贯性意义 131

第一节 「通」之精神与「小大之辩」所蕴涵的问题——「至人」、「神人」、「圣人」 132

第二节 「历史性」与「普遍性」之间——诸「典范人格」分殊义涵的宏观性基准 136

第三节 诸「典范人格」之内在体系性结构的综合讨论与揭显 138

一、「无己」的探索:「至人」诸脉络涵义的整合性讨论 138

二、「无功」的探索:「神人」诸脉络涵义的整合性讨论 139

三、「无名」的探索:「圣人」诸脉络涵义的整合性讨论 140

四、「真知」的探索:「真人」与诸「典范人格」间的连系性基准 143

五、「至人」、「神人」、「圣人」、「真人」的系统性「宏观」与「微观」 144

第六章 结论——本论文之各阶段成果回顾、反省与展望 147

一、各阶段成果回顾 147

二、诠释过程的反省与未来的展望 149

引用文献及参考书目 1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