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儒家“熟仁”新探  下
儒家“熟仁”新探  下

儒家“熟仁”新探 下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建祥著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210060561
  • 页数:926 页
图书介绍:“熟仁”是中国文化意蕴极深的儒家传统,意指化“仁”为德性、德行,化“仁”为做人、做事、做官、做学问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仁”的活学活用,达到“仁熟”的最高境界。本书探讨的就是“熟仁”的深刻内涵、“熟仁”的发端、演化及历代大儒的精辟阐发,“熟仁”的深远意义。
《儒家“熟仁”新探 下》目录
标签:

下卷 609

第十五章 自德性中走来:做人—做官—做学问 609

一、成人上的考究:“坚志熟仁有妙道” 610

1.渊源于孔、孟,又有所开拓 610

2.德性坚定,坚志熟仁有妙道 610

二、治道上的考究:“自通达中走来” 613

1.“通”从“熟”中来。此“通”,乃熟于儒家之道 613

2.治道上的考验和锻炼 615

三、“熟仁”的方法应用 617

1.化孔子之道 617

2.方法的集义 619

3.不怕“不熟”,就怕“不去熟” 622

4.“工夫”论之讲究 622

四、“圣贤”:超拔的余思 624

1.从气上讲“熟仁”,吕坤更取向于孔子“浑然之气” 624

2.从圣人系列讲“熟仁”,吕坤使“自德性中走来”接住源头 625

3.从孔子“烂熟”(“七十而不逾矩”)讲“熟仁”,吕坤用心这“从”字 625

4.由“熟仁”理性之反思 626

第十六章 “熟仁”无国界 630

一、李栗谷,使儒家“熟仁”在韩国,获得实学中的方向 630

1.栗谷与“熟仁”在实学中的进路 630

2.有所发见 631

二、“熟仁”观之一一细辨 635

1.“心不外驰而所存自熟,故日仁在其中矣” 636

2.“存养已熟,根基已自深厚” 637

3.“学者所以至于义精仁熟而自和顺于道德者,必于此而得之” 638

4.“惟其实用其功,积习纯熟而已” 639

5.“如规矩在手,可制方圆,初虽龃龉,后渐纯熟矣” 640

6.“有志于圣学者,宜熟复之” 641

7.“涵养纯熟之效,从真实积累功用中来,不是一旦牵强著力做得” 641

8.“仁之熟者,日益熟,则向之所谓大者” 642

三、“熟仁”治道的出发点:三个儒家命题 643

1.“民之父母” 644

2.“德位之辨” 646

3.“水火哲学” 649

四、儒家轨迹与《周易》一路 652

1.光大孔、孟的智慧 652

2.《周易》立论 654

3.“熟仁”观的《周易》立论 657

第十七章 “熟仁”集散地:曾国藩案例 663

一、“妙来无过熟” 663

1.“先立规模后求精熟” 664

2.“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666

二、“若要熟,也须从这里过” 667

1.关于有“恒” 668

2.关于有“悔” 668

三、“技也进乎道矣” 671

1.关于“机应于心”到“不挫于物” 671

2.关于“道艺一也”的“仁熟”境界 672

四、“熟仁”之揭秘 674

1.“知一句便行一句” 674

2.“平实”上用功 676

3.“凡人贵从吃苦中来” 679

五、集散地 680

1.做人 680

2.做事 681

3.做官 684

4.做学问 688

5.“人定亦可胜天” 691

6.通儒 692

六、一点评论 695

1.熟谙历史,自概之道 695

2.与慈禧太后的对话,一种“熟”的见证 696

3.一生的两次改名,标志着曾国藩将“精义熟仁”一路走到底的决心 698

第十八章 从《菜根谭》看到的“殊途同归” 708

一、《菜根谭》中的“熟”之话语:儒、道、佛三家之总括性“恳谈” 709

1.“锻炼未熟”到“瓜熟蒂落” 710

2.“善体道”到“圆机” 715

二、“熟”之话语之于“殊途同归” 719

1.古人“熟”之情结:从《庄子》到《陶渊明集》的情怀 719

2.“通人”与“通义”:《淮南子》景观 723

3.至于实践类:从《管子》到兵家作品,再到《闲情偶寄》的触发 731

三、“备”字:“熟”之话语的一个通论 739

1.中国人关于“备”的智慧性语录 739

2.“备”之治道性的两个基本立场 740

3.“备”之经典释义考量 742

第十九章 儒家为政之道中的“熟仁”追求 753

一、为政之道与“熟仁” 754

1.“仁”、“政”对话 754

2.仕途的希冀 758

3.官德上的要求 763

二、为官之道与“熟仁” 766

1.求熟不误于生,讲熟不误于政 766

2.“熟仁”与“道义” 767

三、成为官经 770

1.《嘉官捷径》 770

2.《州县提纲》 771

3.《为官须知》 772

4.其他 772

四、“熟仁”的造化: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774

1.从“儒”到“君子儒”到“知识分子” 775

2.“小人”走不通、走不进“士”之队伍 782

3.“熟仁”的造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身心之路 785

第二十章 “熟仁”牵引出了儒家“自由主义”的问题 790

一、“推己及人” 790

1.话语权 790

2.根据与距离 792

二、“为仁由己” 798

1.由己的幅度 798

2.孔子眼中的“自”观 800

三、“万物一体” 802

1.张载的《西铭》 802

2.孔子设计的“程序” 803

四、儒家“自由主义”问题的本质 804

1.成圣问题 804

2.“通”的问题 806

3.自由的“通”性境界 811

第二十一章 在儒家“等级社会”的期待里,“熟仁”的作为 817

一、等级关系定位 817

1.周、孔、孟 818

2.“仁”与“民” 827

二、“位”上的文章 830

1.政治秩序中的“位”意识转化为等级关系 830

2.对“君道”的设定 831

3.与“熟仁”的挂钩 836

三、儒家的期待与痛苦 840

1.“熟仁”的内涵导引出的期待 840

2.在一个等级社会里可以感知的痛苦 841

第二十二章 “熟仁”始终有个大方向 844

一、“熟仁”的效率问题 844

1.效率标识 844

2.“当仁不让” 845

二、“士”的“道义”定位 846

1.关于“士”与“道义” 846

2.孔子论“士”:看到“熟仁”的价值定位 847

三、儒家“熟仁”的大方向 850

1.定位 850

2.厚望 852

3.“熟仁”理性:走出“心魔”的考验 853

跋:“熟仁”理性之光的照耀——夹杂一个走出“心魔”的再议论 865

一、进入孔子的一个新“道”景:超越老子之道 867

二、孔子心目中的“道”:具体之道 868

三、孔子心目中的“道”:本根之道 875

四、“熟仁”之于“道” 882

五、掌控人欲与“万物之灵”的价值研判 886

六、“灯塔”与“落地” 890

附:“熟仁”手册 899

链接 918

主要参考文献 922

后记 9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