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排除非法证据的乌托邦
排除非法证据的乌托邦

排除非法证据的乌托邦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超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1861139
  • 页数:406 页
图书介绍:对于新刑诉法之后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者本着较为理性的态度对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反思性的思考,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希望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状况及其在实践中存在的真正问题作出精确的解释和科学的评价。
《排除非法证据的乌托邦》目录
标签:证据 排除

第一章 导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思路 7

三、研究方法 13

第二章 凭什么排除非法证据 16

一、排除非法证据的理论假设 17

(一)保障人权 18

(二)权利救济 21

(三)威慑理论 25

(四)正当程序与尊严理论 30

(五)司法公信力 37

(六)可靠性原则 41

二、排除非法证据的理论反思 46

(一)顾此失彼的人权保障 47

(二)先天不足的程序救济 49

(三)虚无缥缈的威慑功能 53

(四)代价过高的程序性制裁 59

(五)反受其害的司法公信力 66

(六)因小失大的真相维护 70

三、结语 73

第三章 非法证据排除的中国模式 77

一、排除主体的多元化 78

(一)激进的全程排除主义 78

(二)多元排除主体的隐忧 80

(三)分段式排除之反思 84

二、非法证据的双重控制 89

(一)问题的提出 89

(二)刑事证据的过程与结果控制 92

(三)两种排除模式的起因 101

(四)两种排除模式的优劣 111

三、貌似合理的排除方式 120

(一)非法证据排除的三个层次 121

(二)强制排除与裁量排除相结合 123

(三)走向反面的强制排除与裁量排除 126

四、宽严失衡的非法证据排除范围 128

(一)非法证据排除的扩张 129

(二)可以吞食的毒树之果 131

(三)非法证据排除的“漏网之鱼” 135

五、案外证据的“波及效应” 137

(一)证据转换的局限 138

(二)案外证据波及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 140

(三)行政执法证据的波及效应之反思 144

(四)纪检证据的波及效应之反思 147

(五)合理运用案外证据波及效应的制度保障 151

六、结论 154

第四章 非法证据的证明困局 156

一、证明责任分配的异化 157

(一)排除规则中的证明责任分配 157

(二)排除规则中的证明责任异化 161

(三)辩护方举证能力的有限性 169

(四)难以成功的非法证据排除申请 172

二、难以撼动的控方证据合法性 175

(一)控方证明途径的多样性 175

(二)刑事证据的选择性运用 178

(三)超越证据的情况说明 182

(四)非法证据的可补救性 186

(五)过低的律师参与率 191

三、相互印证的潜在风险 194

(一)相互印证的法律化 194

(二)相互印证的合理性 200

(三)排除规则中的相互印证主义 202

(四)相互印证的陷阱 207

四、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形式化 214

(一)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理论争议 215

(二)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回顾 217

(三)貌似多赢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 220

(四)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困境 223

(五)侦查人员的选择性作证 228

(六)流于形式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 231

五、结语 234

第五章 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的选择性适用 237

一、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的回顾 238

(一)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的起源与萌芽 238

(二)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241

二、事与愿违的全程录音录像制度改革 245

(一)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的预期目标 245

(二)全程录音录像制度改革者们的自我评价 246

(三)本末倒置的全程录音录像制度 248

三、侦查讯问录音录像的选择性录制与播放 251

(一)侦查讯问录音录像的选择性录制 251

(二)侦查讯问录音录像的选择性播放 257

四、选择性适用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的危害 266

(一)选择性录制的负面影响 266

(二)选择性播放的不良后果 267

五、选择性适用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的原因 270

(一)选择性录制的制度空间 271

(二)选择性播放的困惑 275

六、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的功能最大化 281

(一)选择性录制的应对思路 281

(二)选择性播放的化解之道 282

七、结论 287

第六章 没有审判的审判 289

一、法院角色的异化 290

(一)从解决纠纷到惩罚犯罪 290

(二)从居中裁判到偏袒控方 294

(三)放弃行使程序性的裁判权 296

(四)对控辩双方的区别对待 299

(五)翻供从重与量刑打折 304

二、审理与裁判的分离 309

(一)庭前或庭外活动的实质化 309

(二)法庭缺乏执行排除规则的动力 314

三、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315

(一)非法证据制裁的四种程序模式 316

(二)程序性诉权的缺失 320

(三)难以激活的排除程序 323

(四)无法获益的程序性裁判 325

(五)希望渺茫的程序性救济 332

四、案卷移送主义的影响 338

(一)职权主义中的案卷移送主义 339

(二)对抗制改革中的案卷移送主义 341

(三)流于形式的非法证据调查 344

(四)难以删除的阅卷成果 347

五、结语 350

第七章 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外 352

一、惩罚犯罪的利益共同体 353

(一)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公检法关系 353

(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积极意义 356

(三)公检法共同惩治犯罪对排除规则的影响 359

二、刑事诉讼的逆向构造 363

(一)以刑事审判为重心的刑事诉讼构造 363

(二)重心前移的刑事诉讼构造及其影响 364

三、刑事司法中的隐形决策 370

(一)集体主义司法 370

(二)审判决策的外部力量 373

(三)隐形决策对排除规则的影响 377

四、事实真相优先的思维方式 382

(一)对案件事实真相的过度追求 383

(二)以事实真相为中心的影响 384

五、结论 389

结语:认真对待实体性制裁 390

参考文献 393

一、国内著作 393

二、翻译著作 397

三、英文著作 399

四、英文论文 400

五、国内参考案例 403

六、国外参考案例 40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