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50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50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50题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薛建平,叶长安,郑国玺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220095054
  • 页数:322 页
图书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形态,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了辨析在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的认识误区,作者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150题加以论述。全书由四个部分构成:一、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正确认识对待社会主义;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正确认识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抓住发展、为民这个精神实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50题》目录

一、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

1.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今天需区分狭义与广义 1

2.关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各个发展阶段的命名问题 1

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问题 2

4.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思想 3

5.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思想 4

6.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精髓思想的新贡献 6

7.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精髓问题上的创新 8

8.江泽民在马克思主义精髓问题上的建树 12

9.胡锦涛在马克思主义精髓问题上的新见解 16

10.解放思想是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17

11.实事求是是静态和动态的辩证统一 19

12.与时俱进是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 21

1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相互关系 22

14.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要着力把握其精髓 24

15.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价值 26

16.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有全面坚持和重点坚持的区分 28

17.为何现阶段要着重学习应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30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32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 33

20.科学发展观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 34

21.必须澄清在改造世界观问题上的是非界限 34

22.立场、观点、方法都是多样性的统一 36

23.不能把立场、观点、方法简单地归结为某些具体形态 40

24.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内容从哲学的层面说就是唯物辩证 42

25.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根本、核心 44

26.认真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就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44

27.马克思、恩格斯的立场、观点、方法观的主要特征 46

28.列宁的立场、观点、方法观的主要特征 48

29.毛泽东的立场、观点、方法观的主要特征 50

30.邓小平的立场、观点、方法观的主要特征 54

31.江泽民的立场、观点、方法观的主要特征 56

32.胡锦涛的立场、观点、方法观的主要特征 58

33.为什么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客观公正地观察、分析、处理问题 60

34.怎样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客观公正地观察、分析、处理问题 62

35.为什么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重点地观察、分析、处理问题 64

36.怎样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重点地观察、分析、处理问题 65

37.为什么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本质规律地观察、分析、处理问题 67

38.怎样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本质规律地观察、分析、处理问题 69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正确认识对待社会主义 71

39.社会主义是客观规律和历史定位的统一体 71

40.社会主义是实质和名称的统一体 75

41.社会主义是够格和不够格的统一体 77

42.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体 80

43.社会主义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 83

44.社会主义是静态和动态的统一体 85

45.社会主义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体 87

46.社会主义是纯与不纯的统一体 90

47.社会主义是成绩和问题的统一体 92

48.社会主义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 94

49.科学理解社会主义需要把握的几个要点 96

50.科学理解共产主义需要把握的几个要点 98

5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目标与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99

52.如何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主义的价值 100

53.如何科学认识和解决现阶段社会主义存在的问题 104

54.社会主义制度有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区分 109

55.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与具体制度的关系 110

56.把握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与具体制度关系的现实意义 112

57.社会主义社会必须进行改革 116

58.改革开放的科学内涵 118

59.改革的普遍性 122

60.改革的特殊性 123

6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主要特点 124

6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永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130

6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133

64.不能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诬蔑为搞“唯生产力论” 135

65.“唯生产力论”原本是列宁用来反驳否定俄国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谬论 137

66.“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把抓生产、发展经济诬蔑为搞“唯生产力论” 143

67.贫穷国家在特定条件下通过革命可以进入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146

68.贫穷不可能成为够格的社会主义 147

69.社会主义国家长期贫穷难以生存 148

70.开放的、与资本主义打交道的社会主义才是能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 150

71.纠“左”的社会主义才是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 153

72.必须全面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 154

7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统一关系(一) 161

74.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统一关系(二) 164

75.正确认识对待资本主义需要注意的问题 166

76.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内容,并非全部内容 169

77.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含义、关系、价值 173

78.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和群众观点的运用和发展 175

79.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注意借鉴国际上的经验教训 176

80.我党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方面的历史经验 179

81.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会影响党的先进性 185

82.不能把吸收社会各阶层的先进分子入党与“全民党”混为一谈 190

83.私营企业主尚未形成完整的新生资产阶级 192

84.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一):本是同根生 195

85.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二):一度分道走 196

86.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三):走上合作路 199

87.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四):互相渗透、主次有别 201

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正确认识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4

88.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204

89.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所讲特色的实质是结合,不是特殊性 205

90.共性个性意义上使用的结合才是特色 206

9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个性不能简单等同 208

92.矛盾共性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209

93.矛盾个性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211

94.特色的客观根据 212

95.特色有不同层次、方面的区分 213

96.特色的基本形态 215

97.特色不能与共性分开,事物的发展首先是追求共性的过程 217

98.对待共性的东西有三种基本态度 219

99.外国外地有普适性的经验才能结合 221

100.对中央和上级的指示决定应创造性贯彻 222

101.否定共性的指导有经验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区分 222

102.特色实践主体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223

103.特色实践常用的方法 224

104.特色实践的基本路径 228

105.结合的一般机制 232

106.特色是普遍规律,把握特色规律具有重大价值 235

107.马克思恩格斯特色思想的主要特点 238

108.列宁特色思想的主要特点 241

109.毛泽东特色思想的主要特点 244

110.邓小平特色思想的主要特点 247

111.江泽民特色思想的主要特点 250

112.胡锦涛特色思想的主要特点 252

113.“特色是个筐”论是偏颇的 255

114.“特色理论违背普世价值”论不能成立 257

115.“事物性质不能讲特色”的观点不能成立 260

116.“特色掩盖资本主义实质”的观点不能成立 263

1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个主要特征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群众观 265

1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二个主要特征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认识观 267

1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三个主要特征是改革开放的动力观 269

1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四个主要特征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 272

121.我国现阶段要着重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 275

122.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着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76

1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关系 279

1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前提是继续解放思想 281

1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基础是坚持实事求是 283

1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关键是不断与时俱进 285

127.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286

四、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抓住发展、为民这个精神实质 288

128.发展、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 288

129.发展有科学发展与非科学发展的区别 289

130.以人为本的基本内容就是要尊重人、提高人、依靠人、为了人 289

131.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民本思想有区别 290

132.无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异同 291

133.现阶段中国工人阶级的新变化 293

134.现阶段中国无产阶级已演变为工人阶级 297

13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也就是人民大众的立场 298

136.发展、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核心价值 300

137.发展、为民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核心价值 302

138.发展、为民是共产党的本质规定、核心价值 303

139.发展、为民是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 305

140.发展、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305

141.发展、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306

142.发展、为民是党和国家现阶段面临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挑战 307

143.发展、为民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08

14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矛盾关系 310

145.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运转规律 312

146.中央文件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方针已作了调整 314

147.我国现阶段存在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317

148.收入差距有公平与不公平的区分 318

149.我国现阶段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性质 318

150.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的对策建议 3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