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橘枳之辨
橘枳之辨

橘枳之辨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朝阳著
  • 出 版 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9866828256
  • 页数:351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周易全书 中下一篇:哲学书简
《橘枳之辨》目录
标签:

第一章 哲学传入与「中国哲学」的建构 1

第一节 哲学初现:明清之际传教土的引介 1

第二节 肇始于日本的「支那哲学」与「支那哲学史」 4

第三节 哲学再现:近代教育体制中哲学学科的成立 13

第四节 「中国哲学史」范式的建立 17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正当性 23

第一节 哲学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23

第二节 爱智之学的名义 28

第三节 西方哲学传统与哲学危机 31

第四节 西方哲学史中多变的哲学型态 35

第三章 思想史、学术史、哲学史的重叠与区别 41

第一节 哲学、思想、学术互为重叠的情形 41

第二节 思想史的定义及其范围 45

第三节 思想史混淆的译名与定义 50

第四节 哲学史、思想史、学术史的区分及中国哲学论述的问题 57

第四章 经学与哲学——学术型态变迁中的易学定位 61

第一节 前言 61

第二节 经学的特质:政治性与致用性 63

第三节 《周易》的原始功能及经学地位的提升 66

第四节 经学流派与哲学诠释的可能性 69

第五节 新知识体系下的经学解体 73

第六节 从经学到哲学的转换 77

第七节 易学作为第一原理的建立 84

第八节 小结 91

第五章 儒家性善论的哲学诠释及挑战 95

第一节 性善的实效层面与哲学层面 95

第二节 性善在哲学层面的挑战 98

第三节 论诤的原点 102

第四节 「性」与「善」概念的两个层面 106

第五节 圆善(德福一致)达成可能之条件 110

第六节 小结 113

第六章 介乎哲学史与思想史的汉代哲学 117

第一节 前言 117

第二节 「哲学」一词的界说 122

第三节 哲学史、思想史与学术史 127

第四节 哲学史与思想史中的汉代学术定位 130

第五节 劳思光的哲学观点与哲学史观 137

第六节 牟宗三的哲学观点与哲学史观 142

第七节 小结 148

第七章 哲人与明君:《淮南子》中的老学开展及其哲学史地位的考察 153

第一节 前言:「道家」概念之厘清 153

第二节 评骘汉代道家的复杂性 156

第三节 《淮南子》的哲学地位 158

第四节 「生生之生」与「不生之生」:《淮南子》形上性格的倾向 164

第五节 「无为之为」与「为之无为」:《淮南子》「无为」的转折 170

第六节 小结 175

第八章 气化宇宙论的哲学史定位 179

第一节 前言 179

第二节 宇宙论的哲学定位与哲学尺度的衡定 182

第三节 气化和谐的阴阳世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秩序的解析 186

第四节 动态平衡的自然秩序与世界结构:阴阳五行观念的合流 190

第五节 阴阳之上的终极存在:本体的探求 193

第六节 气化宇宙论的解释界限 198

第九章 魏晋玄学的基源问题及本体论概念 205

第一节 哲学史对「玄学」的接受 205

第二节 「玄学」概念的厘定 207

第三节 玄学的主题与分期标准 212

第四节 魏晋玄学的界定 217

第五节 玄学、元学、形上学、本体论 221

第六节 本体论“Ontology”的性质 226

第七节 玄学的基源问题:从才性到玄理 233

第八节 小结 239

第十章 从哲学史论述与哲学架构论牟宗三先生的《大乘起信论》诠释 243

第一节 知识体系转型中的《起信论》之争 243

第二节 哲学史中的《大乘起信论》 245

第三节 「一心开二门」或「一心有二门」? 250

第四节 《起信论》「真心」与「妄心」两种诠释进路 258

第五节 小结:化二门归于一心 261

第十一章 儒学中心的哲学史观与哲学化的儒学 269

第一节 传统学术的基源问题:务为治者 269

第二节 儒家为中心的哲学史观 271

第三节 失真的佛教论述 274

第四节 入世儒学中的出世情怀 277

第五节 转出的基源问题与学术形象 281

第十二章 学术史型态与哲学史型态:论宋明理学分系 287

第一节 道学的起点:洛学 287

第二节 道学、心学与理学 291

第三节 学术史中的理学分系 294

第四节 哲学史以本体论为基源问题的三系说 297

第五节 牟宗三借康德以证孟子之三系说 307

第六节 「道德情感」与「自律道德」所引发的争论 315

第七节 哲学型态分系的其他可能 323

结论:中国哲学的发展 327

一、回顾 327

二、展望 333

引用书目 3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