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古典文学研究辑刊  八编  第19册  清代桐城派古文之研究  上
古典文学研究辑刊  八编  第19册  清代桐城派古文之研究  上

古典文学研究辑刊 八编 第19册 清代桐城派古文之研究 上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永义主编;陈桂云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863223955
  • 页数:179 页
图书介绍:
《古典文学研究辑刊 八编 第19册 清代桐城派古文之研究 上》目录

上册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桐城派古文研究之动机、目的、范围与方法 1

一、研究之动机与目的 1

二、研究之范围与方法 1

第二节 桐城派古文之界义 2

一、「古文」之定义 2

二、「桐城派」之得名 6

三、「桐城派古文」释义 8

第三节 前人研究成果述要(1908~2008) 9

一、偏激抨击与全盘否定:20年代前期 10

二、客观与理性的评价:20年代后期 11

三、有系统的探讨:30年代末开始 13

四、褒贬两极,争论不休:50~70年代 17

五、揭开创新研究的序幕:70年代以后 20

六、多元化角度进入专题研究之高峰:90年代以后 22

七、近20年来,桐城派研究的几个重要方向 25

八、前人研究重点分析 31

第四节 尚待研究之方向 34

第二章 桐城派古文成立背景 37

第一节 撷取先秦两汉散文优良传统 37

一、先秦时期(B.C 246以前) 37

二、两汉时期(B.C 206~A.D 220) 40

三、东汉散文各体大致齐备 44

第二节 承继唐宋古文运动余波 44

一、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45

二、中唐古文运动开端及领导者——韩愈、柳宗元 48

三、韩柳的古文理论 53

四、韩柳对古文运动的贡献 61

五、北宋古文运动的酝酿 64

六、北宋古文运动的完成 74

第三节 发扬明代唐宋派的精神 88

一、明代初期文风 88

二、明代中叶复古运动 89

三、晚明时期诸派竞起 93

四、清初时期启桐城派之端绪 95

第三章 桐城派的古文家及其古文创作 119

第一节 康乾盛世之桐城三祖 119

一、桐城派创始者——方苞 120

二、桐城派中继者——刘大櫆 125

三、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 128

第二节 清中期之姚门五大弟子 130

一、鸦片战争之前夕 130

二、刘开 133

三、管同 136

四、方东树 137

五、姚莹 139

六、梅曾亮 143

第三节 清末民初之桐城后期诸子 145

一、风雨西潮 145

二、严复 148

三、林纾 151

四、姚永朴 154

第四节 桐城派古文旁支——清中后期之阳湖派 154

一、阳湖派之崛起 154

二、乾嘉时期之阳湖二祖 158

三、阳湖后学 163

第五节 桐城派古文之流衍——湘乡派之中兴 166

一、曾国藩 167

二、张裕钊 170

三、薛福成 172

四、黎庶昌 175

五、吴汝纶 177

下册 181

第四章 桐城派的古文理论 181

第一节 桐城派之兴起 181

一、时代背景与文坛风尚 181

二、地域环境 189

第二节 桐城三祖之古文理论 190

一、方苞「义法」、「雅洁」说 190

二、刘大櫆神气说 198

三、姚鼐集大成 209

第三节 在承袭中寻求突破的姚门弟子 216

一、刘开 216

二、管同 220

三、方东树 223

四、姚莹 231

五、梅曾亮 231

第四节 桐城后期三子之古文理论 236

一、严复 236

二、林纾 237

三、姚永朴 243

第五节 阳湖派古文理论 247

一、张惠言 247

二、恽敬 250

三、陆继辂 261

四、李兆洛 262

五、阳湖派与桐城派之相异处 265

第六节 湘乡派古文理论 267

一、曾国藩 267

二、张裕钊 272

三、薛福成 274

四、黎庶昌 276

五、吴汝纶 277

六、湘乡派与桐城派之相异处 279

第七节 桐城派古文理论之优缺与毁誉 280

一、古文理论的优点 281

二、古文理论的缺点 282

三、民初对桐城派之抨击声浪 283

四、对于桐城派古文之毁誉 296

第五章 桐城派学术思潮的演进 303

第一节 与传统学术之激荡 303

一、桐城文学与汉宋学 303

二、桐城文学与时文——时文与古文相济为用 311

三、桐城文学与骈文——骈散相成 313

第二节 对西学东渐之态度及其贡献 314

一、西学传播之途径 314

二、出使见闻之实录——中西对比下的思索 316

三、西方学术之译介 324

第六章 桐城文学之选集与论著 329

第一节 桐城文学选集 329

一、姚鼐《古文辞类纂》 330

二、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 334

三、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 336

四、黎庶昌《续古文辞类纂》 336

第二节 桐城文学理论总述 337

一、林纾《春觉斋论文》 337

二、姚永朴《文学研究法》 338

第七章 桐城派之书院传播与影响 341

第一节 桐城派之书院讲学风潮 341

一、南方各省桐城文学流行之奠基者——姚鼐 342

二、遍及全国桐城文学风潮之带领者——梅曾亮 344

三、河北古文、新式教育之提倡地——莲池书院 350

第二节 桐城派之影响 352

一、对时代文风的影响 352

二、对古文理论的影响——建立完整的古文理论体系 355

三、对文化学术的影响 357

第八章 结论 361

一、对桐城派的总体评价 361

二、桐城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64

三、本论文研究结果 365

征引书目 371

附录 389

附录一:桐城派流变图 391

附录二:桐城派代表性人物之图像 392

附录三:桐城派古文名家之书影 397

附录四:文献档案书影 410

附录五:桐城派重要作家传略表 424

附录六:桐城派代表性人物之重要著作 430

附录七:桐城派重要作家之古文名作 431

附录八:文体分类表 442

附录九:清朝历史纪元表 4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