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亚印太海气界面热通量变化特征及气候效应
亚印太海气界面热通量变化特征及气候效应

亚印太海气界面热通量变化特征及气候效应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锦年,王宏娜,左涛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2787653
  • 页数:231 页
图书介绍:海气界面热通量以及变化特征是海—气相互作用及其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资料,是揭示和解释海洋、大气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基础。本书针对亚印太海区和关键海区的热通量所做的特征分析以及与中国大陆气候变化联系的揭示,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对于南海夏季风爆发、汛期降水的分布以及中国大陆冬季气温异常变化的深入研究和预测提供了又一新的途径。因此,采用海气热通量变化研究气候异常和预测具有实用价值和重要科学意义,可供海洋、大气和遥感以及生态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参考,同时也可作为有关院校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辅助教材使用。
上一篇:煤矿地质学下一篇:关注雪灾
《亚印太海气界面热通量变化特征及气候效应》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海气热通量的研究回顾 1

1.3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5

1.4 海气热通量资料反演 5

1.4.1 资料来源 5

1.4.2 计算方法 6

第2章 亚印太海区海气热通量变化特征 10

2.1 亚印太海气界面热通量变化 10

2.1.1 感热、潜热通量多年平均场 10

2.1.2 感热、潜热通量季节变化 10

2.1.3 感热、潜热通量随经度、纬度时间变化 16

2.1.4 感热、潜热通量的长期变化 16

2.1.5 结论 21

2.2 南海区域海气界面感热、潜热通量变化 21

2.2.1 感热、潜热通量多年平均场 21

2.2.2 感热、潜热通量季节变化 23

2.2.3 感热、潜热通量随经度、纬度时间变化 26

2.2.4 感热、潜热通量年际变化 26

2.2.5 结论 28

2.3 印、太暖池区域海气感热、潜热通量变化 32

2.3.1 感热、潜热通量多年平均场 33

2.3.2 感热、潜热通量季节变化 33

2.3.3 感热、潜热通量随经度、纬度时间变化 36

2.3.4 感热、潜热通量年际变化 41

2.3.5 结论 42

2.4 黑潮区域海气感热、潜热通量变化 43

2.4.1 感热、潜热通量多年平均场 44

2.4.2 感热、潜热通量季节变化 44

2.4.3 感热、潜热通量随经度、纬度时间变化 50

2.4.4 感热、潜热通量年际变化 50

2.4.5 结论 55

2.5 印度洋区域海气感热、潜热通量变化 56

2.5.1 感热、潜热通量多年平均场 56

2.5.2 感热、潜热通量季节变化 56

2.5.3 感热、潜热通量随经度、纬度时间变化 62

2.5.4 感热、潜热通量年际变化 64

2.5.5 结论 69

2.6 南印度洋区域海气感热、潜热通量变化 71

2.6.1 感热、潜热通量季节变化 72

2.6.2 感热、潜热通量随经度、纬度时间变化 76

2.6.3 感热、潜热通量年际变化 79

2.6.4 结论 79

第3章 气候突变前后海气热通量变化特征 84

3.1 海气热通量年代际变化 84

3.2 气候突变前后海气热通量多年平均场 87

3.3 气候突变前后海气热通量季节变化 89

3.4 结论 102

第4章 ENSO循环过程中海气热通量的变化特征 104

4.1 El Ni?o过程中海气热通量的变化 105

4.1.1 东部型El Ni?n过程中海气热通量的变化 105

4.1.2 中部型El Ni?o过程中海气热通量的变化 110

4.2 La Ni?a过程中海气热通量的变化 113

4.2.1 东部型La Ni?a过程中海气热通量的变化 114

4.2.2 中部型La Ni?a过程中海气热通量的变化 117

4.3 不同类型ENSO事件过程中各海区平均的热通量变化 121

4.4 结论 125

4.4.1 潜热通量在不同ENSO过程中的变化 125

4.4.2 感热通量在不同ENSO过程中的变化 127

第5章 海气热通量变化与中国大陆气候的关系 129

5.1 海气热通量变化与中国大陆汛期降水的关系 129

5.1.1 华南汛期降水与南海区域海气热通量的关系 129

5.1.2 华南汛期降水与西太平洋暖池区域热通量的关系 136

5.1.3 结论 138

5.1.4 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与南海区域海气热通量的关系 138

5.1.5 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与热带西印度洋海气热通量的关系 139

5.1.6 结论 143

5.1.7 中国西部降水与赤道印度洋海气热通量的关系 143

5.1.8 北印度洋海气热通量与中国西部降水的关系 148

5.1.9 结论 148

5.1.10 青岛地区汛期降水与黑潮区域潜热通量的关系 149

5.1.11 结论 155

5.2 海气热通量变化与中国大陆气温的关系 155

5.2.1 西太平洋暖池区域热通量变化与青岛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关系 155

5.2.2 赤道印度洋区域潜热通量变化与我国北方冬季气温异常的关系 157

5.2.3 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潜热通量变化与我国冬季气温异常的关系 157

5.2.4 南海区域潜热通量变化与我国北方冬季气温异常的关系 160

5.2.5 海气热通量与长江中下游气温变化的关系 169

5.2.6 结论 172

5.3 海气热通量变化对季风的影响 173

5.3.1 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海气热通量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173

5.3.2 印度洋区域海气热通量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177

5.3.3 赤道印度洋海气热通量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关系 182

5.3.4 南印度洋海气热通量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关系 189

5.3.5 结论 193

5.4 海气热通量与位势高度场的关系 195

5.4.1 黑潮区域潜热通量与位势高度场的关系 195

5.4.2 南海区域潜热通量与位势高度场的关系 196

5.4.3 赤道西印度洋潜热通量与位势高度场的关系 197

5.4.4 结论 197

第6章 遥感在中国近海海气热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219

6.1 遥感方法和机理 219

6.1.1 整体输送方法 220

6.1.2 统计方法 220

6.2 应用案例 221

6.2.1 应用Bulk公式反演月平均热通量 221

6.2.2 应用ANN方法反演月平均热通量 225

6.2.3 两种结果的比较 228

6.2.4 与其他资料的比较 228

6.3 问题与展望 23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