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名物与区域文化考论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顾建国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42647108
- 页数:369 页
绪言 1
第一章 大运河称谓历时考 8
第一节 “大运河”称谓溯源 8
一、“大运河”的始称与通称 8
二、“大运河”的区段称谓及其来历 9
第二节 大运河异名考 23
一、通济渠的异称 23
二、邗沟的异称 29
三、江南河的异称 35
四、永济渠的异称 37
第二章 大运河伴生地名考 41
第一节 运河水口考 41
一、邗沟入淮口——末口 41
二、泗水入淮口——淮泗口,大、小清口 44
三、沟通黄、淮两大河的水口——汴口 53
四、控扼汴路、襟带梁宋的要地——埇口 58
第二节 消逝名镇考 63
一、襟带淮浒的冲要——角城 63
二、相传久远的甘罗城 73
三、名将旧里——淮阴故城与韩信城 83
第三章 大运河区域名人考 95
第一节 运河开通前的人物 97
一、淮、泗流域名人与水文化的生成和发展 97
二、江南水利文明的起源与吴、越的北向开拓 115
三、运河流域名人效应的缘起与影响 124
第二节 运河开通后的人物 136
一、杭州名人与运河 137
二、苏州名人与运河 141
三、扬州名人与运河 148
四、淮安名人与运河 151
五、北士南迁与南士北迁 157
第四章 大运河沿岸风物考 165
第一节 著名的自然及人文景观 165
一、瓜洲渡 165
二、高旻寺 170
三、文峰塔 171
四、琼花观 172
五、邵伯埭和邵伯湖 175
六、盂城驿和高邮湖 178
七、射阳湖 181
八、高家堰与清江闸 184
第二节 民情风俗 197
一、军旅之风与淮扬风习 198
二、商业文化与淮扬风习 209
第五章 大运河纪行诗文考 230
第一节 通济渠和古邗沟纪行诗文考述 230
一、对汴河(通济渠)、邗沟(淮扬运河)行程及其景况的描述 233
1.汴河 234
2.邗沟 249
二、行进在隋河路上的历史感慨 252
1.对隋炀帝滥用民力开河漫游的历史批判 253
2.借古讽今、针贬时弊 258
3.感慨隋河风物的沧桑巨变 259
三、对运河沿线景观的生动呈现 262
1.临淮与泗州 263
2.盱眙与洪泽 272
3.淮阴与楚州 289
第二节 京杭运河行旅诗文考述 290
一、宋末元初,京杭行旅的文学轨迹 291
1.文天祥的运河之旅 291
2.陈孚的运河之旅 298
二、明、清时期,京杭运河的纪行诗文 311
1.杨士奇的运河之旅 313
2.康熙、乾隆君臣的运河之旅 333
参考文献 355
后记 367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幼儿园区域活动新思考》黄玉娇,周霞编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碳减排效应及优化政策研究》孙建 2019
- 《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王俊,曹化根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一带一路非洲东北部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俞乐 2019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
- 《孙中山在上海》王琪森著 2019
- 《上海繁华》大地风车著 2019
- 《知青老照片 上海知青在黑龙江》马琳,刘宏海主编 2018
- 《朱生豪在上海》朱尚刚著 2019
- 《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 海韵江南古名镇》(中国)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田兆元 2019
- 《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 稿钞校本 第2册》周德明,严晓星主编 2017
- 《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 稿钞校本 第6册》周德明,严晓星主编 2017
- 《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 稿钞校本 第3册》周德明,严晓星主编 2017
- 《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 稿钞校本 第1册》周德明,严晓星主编 2017
- 《上海市订购外国和港台科技期刊联合目录 1983 上》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