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古代荆楚地理新探  续集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古代荆楚地理新探  续集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古代荆楚地理新探 续集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泉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307115392
  • 页数:3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石泉先生《古代荆楚地理新探》一书的续集。通过对传世文献的系统整理与辨析,并结合相关考古资料和田野调查,在考释定位楚郢都及汉魏江陵城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与楚郢都相联系的古代荆楚地区一系列山川、城邑的地望和流变作了返本探源的深入、细密考证,突破了自唐初以来逐步形成的千年成说,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解说体系。对相关水利史、军事史的研究亦具有参考价值。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古代荆楚地理新探 续集》目录

自序 1

一、关于《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的回顾 1

二、近15年来在古代荆楚地理方面的探索 5

三、历史地理与水利史研究、地方志编纂及其现实意义 16

四、对学术前景的展望 21

春秋“百濮”地望新探 28

古巫、巴、黔中故址新探 40

一、先秦巴国在今陕东南说补证 40

二、古“巫”地当在今鄂西北竹山、竹溪、房县、保康、南漳一带 46

三、古黔中地望考辨 53

四、结语 56

古期思—雩娄灌区(期思陂)在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境考辨 58

一、期思陂在今固始县东南境,史河以东、黎集以北;“期思之水”即今史河—史灌河流域 59

二、古期思城不在今淮滨县期思集,当在今固始县蒋集稍北、近淮处 64

三、前人误把期思陂与芍陂混为一谈的缘由试解 66

四、结语和余论 69

关于芍陂(安丰塘)和期思—雩娄灌区(期思陂)始建问题的一些看法 75

一、期思陂与芍陂不是一回事。“决期思之水”就是“作期思(之)陂” 76

二、关于孙叔敖主持创建芍陂之说的商榷 81

三、关于“子思造芍陂”之说的探讨 90

四、结语 100

“赤壁之战”地理新探 103

一、蒲圻——嘉鱼说质疑 105

二、黄州、江夏、汉川、汉阳诸说辨误 111

三、赤壁——乌林古战场当在今钟祥市西北的“赤壁崖(岩)”一带 113

(一)江陵、巴丘、华容、云梦泽(巴丘湖)故址的重新定位 114

(二)古代蒲圻、下雋、陆水故址新探,兼考《水经注·江水篇》(今本)有关段落之误 119

四、结语 134

古夏口城地望考辨 138

一、古夏口城不当在今武汉市 139

(一)由汉水、大别的相对方位,证古夏口不当在今武汉市一带 139

(二)由晋宋齐梁时的有关记载,亦可证当时的夏口城不能在今武汉市 145

(三)从政区沿革证古夏口城不在今武汉市 146

二、古夏口城当在今钟祥市 147

(一)从竟陵郡治及绥安郡境近夏口来证明古夏口当在今钟祥 147

(二)从古大别地望证古夏口城当在今钟祥市或稍南处 148

(三)由夏水源流看古夏口地望 152

(四)从相关城邑的定位看古夏口地望 153

(五)从六朝时期有关战役的军事地理形势看夏口地望 155

(六)由宋至明的有关记载证古夏口城在今钟祥 157

三、夏口之名何时由钟祥迁移至今武汉市? 157

四、结语与展望 159

古夏水源流新证 161

一、汉魏六朝时期关于古夏水的不同记载 161

二、古夏水源流的流行说法质疑 163

三、从古涌水源流看古夏水地望 168

四、从古江陵、华容、监利、惠怀的位置看古夏水地望 172

五、结语 176

古湘、资、沅、澧源流新探 178

一、对流行说法定先秦至六朝典籍中所见湘、资、沅、澧均为今湖南省境同名诸水的质疑 178

(一)先秦典籍中的湘、沅、澧诸水不能在长江以南 179

(二)流行说法关于汉魏六朝典籍有关湘、资、沅、澧四水记载的解释,及其存在的问题 186

二、汉魏六朝时期湘、资、沅、澧源流新探 204

(一)秦汉三国时汉水亦称“湘水” 204

(二)由古下雋、巴丘的定位看汉魏六朝沅、澧二水下游地望 206

(三)由六朝时期南平、天门郡地望来看古澧水的位置 210

(四)由古益阳县地望来看古沅、资水下游所经 227

(五)古资水、沅水地望的再探讨 229

(六)关于古洞庭与古湘、资、沅、澧关系的解答 232

三、结语和展望 237

六朝时期宜都、建平郡地望新探——附吴蜀“夷陵之战”地理考辨 242

一、宜都、建平郡地望的初步考定 242

二、从东汉建武年间岑彭攻蜀之役看古夷陵、夷道、巫县、秭归地望 248

三、吴蜀“夷陵之战”地理考辨 253

四、结语 261

梁陈之际长江中游地区地理形势之巨变 263

引言 263

一、梁陈之际长江中游地区地理形势变化的历史过程 265

二、梁陈之际汉水中游地名向长江中游两岸的转移 278

三、梁陈之际长江中游地区大量地名发生移位的原因分析 292

四、结语 300

附录 301

从春秋吴楚边境战争看吴楚之间疆界所在 302

秦赵长平之战与邯郸保卫战的历史教益 321

一、关于赵国接纳韩国上党守臣献地,在战略上是否失策的问题 322

二、选拔军事统帅的主要标准 324

三、长平决战 326

四、白起杀降 329

五、邯郸保卫战与信陵君救赵破秦 333

六、结语:历史的教益 338

历史地理在方志中的地位和作用 344

一、历史地理在地方志中的地位和作用概说 344

二、关于湖北省历史地理的三个例证 347

(一)江汉平原垸田的发展和由此产生的问题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生 347

(二)襄宜平原上两个著名的灌溉渠道——长渠与木渠 352

(三)关于汉水下游改道与汉口镇初步形成的问题 357

三、简论“史”与“志”的关系和区别问题 360

史科学简介 363

一、什么叫史料学? 363

二、史料学在历史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兼评“史料挂帅” 364

三、关于史料的搜集 368

(一)从史料的形式和搜集的途径来看,大致可分三大类 368

(二)如何搜集史料? 369

四、关于史料的鉴定 373

(一)史料鉴定的分类 373

(二)与史料鉴定有关的一些分支学科 376

(三)史料内容的考证 379

(四)关于史料价值的评述 381

地名索引 38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