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斜视弱视学
斜视弱视学

斜视弱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孟祥成,李俊洙编著;徐宝萃审校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1
  • ISBN:14093·64
  • 页数:432 页
图书介绍:
《斜视弱视学》目录

第一章 视器与眼外肌 1

第一节 视器与视路 1

一、视器 1

(一)眼球壁 1

(二)眼球内容 4

(三)眼附属器 5

二、视路 5

第二节 眼外肌 7

一、眶的肌膜 7

(一)眼球筋膜 7

(二)眼肌鞘膜 9

二、眼外肌及其神经支配 11

(一)外直肌 11

(二)内直肌 14

(三)上直肌 17

(四)下直肌 18

(五)上斜肌 18

(六)下斜肌 21

第三节 眼球运动 22

一、眼球运动与回转眼位 22

(一)单眼回转 22

(二)两眼回转运动 24

二、眼球运动与斜视眼位 25

第四节 眼球运动机制 27

一、Listing氏平面及Fick氏座标 27

二、Donders氏法则及Listing氏法则 28

第五节 眼球运动与眼肌作用 30

一、注视方向与眼肌作用 30

二、眼肌的紧张度和眼球作用 30

三、眼球运动时的眼肌协同和拮抗作用 31

(一)同向运动协同肌 31

(二)直接拮抗肌和间接拮抗肌 33

第六节 眼球运动中枢及其神经支配 36

一、眼球水平同向运动中枢 36

(一)皮层中枢 36

(二)眼球水平同向运动皮层下中枢 39

二、眼球垂直同向运动中枢 41

(一)皮层中枢 41

(二)眼球垂直同向运动皮层下中枢 41

三、两眼异向运动中枢 44

(一)两眼辐辏运动中枢及其经路 44

(二)两眼开散运动中枢及其经路 44

第二章 眼的反射运动 46

第一节 眼的姿势反射 46

第二节 精神视觉反射 49

一、固视反射 49

二、跟随反射 51

三、融象反射 52

四、调节反射 52

第三节 眼球反射运动的调整 53

第三章 屈光与调节和辐辏的关系 55

第一节 屈光与调节 55

一、远视与近视 55

二、老视 57

第二节 调节力 57

第三节 调节和辐辏 60

第四节 辐辏及辐辏角 61

一、辐辏的要素 61

(一)调节性辐辏 61

(二)融象性辐辏 62

(三)接近性辐辏 62

(四)紧张性辐辏 63

二、辐辏角 63

第五节 相对调节与相对辐辏 67

一、相对调节 67

二、相对辐辏 69

第六节 辐辏调节比率 72

一、测量辐辏调节比率的临床意义 72

二、AC/A比率测量方法 73

(一)Heterophoria方法 73

(二)Gradient方法 73

(三)大型弱视镜方法 74

(四)图表方法 74

第四章 视机能及其异常 79

第一节 两眼视机能 79

一、视网膜对应 79

二、同时视及融象 81

(一)同时视 81

(二)融象 81

三、单视圆 82

(一)Vieth-müller氏单视圆 82

(二)对应感觉圆 84

四、生理复视 85

五、立体视 87

第二节 机能的两眼视眼位 89

一、绝对安静眼位 89

二、生理安静眼位 90

三、消除融象眼位 91

四、机能的两眼视眼位 91

第三节 两眼视机能异常 92

一、复视 92

(一)水平复视 上下复视 旋转复视 92

(二)交叉复视 同侧复视 92

(三)共同复视 非共同复视 92

(四)调和复视 非调和复视 背理复视 93

(五)两眼复视 单眼复视 94

二、视觉抑制 95

三、异常视网膜对应 98

四、固视异常 99

(一)固视异常的类型 100

(二)固视异常的原因 101

(三)固视异常与视网膜对应的关系 102

五、融象障碍 103

六、深度感和立体视障碍 104

第五章 斜视、弱视的检查和诊断 105

第一节 隐斜检查 106

一、病史 106

二、遮盖法 106

(一)遮盖试验的目的及方法 106

(二)遮盖试验的分类 107

(三)交替遮盖试验 114

(四)遮盖共同试验 114

三、三棱镜遮盖试验 116

四、三棱镜反射试验 117

五、视差试验 118

六、Maddox氏小杆检查法 119

七、眼肌力计检查 122

(一)两眼直肌试验 123

(二)单眼直肌试验 124

(三)单眼斜肌试验 125

(四)斜肌的融象试验 125

(五)融象范围试验 125

八、其他隐斜检查法 126

(一)重复Maddox氏小杆试验 126

(二)Maddox氏小杆加重复三棱镜试验 127

(三)Maddox氏翼试验 127

第二节 斜视、弱视的一般检查 128

一、病史 128

二、视力检查 129

(一)视力检查的注意事项 129

(二)视力检查法 129

三、屈光检查 133

四、调节检查 133

五、辐辏检查 134

六、色觉检查 135

七、视野检查 135

八、眼底检查 135

第三节 固视状态检查 136

一、光反射法 136

二、窥视镜检查法 138

三、描记检查法 141

第四节 眼球运动检查 142

一、眼球运动检查法 142

二、随意眼球运动检查及牵引试验 143

(一)随意运动的检查法 143

(二)牵引试验 144

三、共同运动检查 145

四、异向运动检查 151

(一)辐辏运动检查 151

(二)开散运动检查 153

(三)上下方分离运动检查 153

(四)异向旋转运动检查 153

五、Bielschowsky氏头位倾斜试验 154

六、眼球运动的其他检查法 156

第五节 眼位的检查 157

一、假性斜视 157

二、γ角及其测量 157

三、角膜反射法 159

四、Laurence氏斜视尺法 160

五、视野计法 160

六、Maddox氏小杆加三棱镜法 161

七、复象的检查 162

(一)检查方法 162

(二)麻痹眼和麻痹肌的诊断及复象分析 162

八、Hess氏屏及Lancaster氏检查法 165

(一)Hess氏屏 165

(二)Lancaster氏屏 167

第六节 两眼视机能检查 169

一、4△基底外方三棱镜试验 169

二、视网膜对应检查 171

三、Giessener氏临床试验 177

四、两眼窥视镜试验 177

五、Worth氏四孔灯检查法 179

六、主导眼(利眼)检查 182

七、大弱视镜检查 182

第七节 眼的电流电位图检查 193

一、眼肌电图检查 193

二、眼电位图检查 196

第八节 斜视、弱视的诊断和预防 199

第六章 非共同性斜视 204

第一节 中枢性神经障碍 204

一、皮层性水平运动障碍 204

(一)额叶皮层障碍 204

(二)枕叶病变 205

二、皮层下水平运动障碍 206

三、皮层性垂直运动障碍 208

四、皮层下垂直运动障碍 208

五、异向共同运动障碍 211

(一)开散麻痹 211

(二)辐辏麻痹 212

(三)辐辏痉挛 213

六、其他中枢性眼球运动障碍 214

(一)核间麻痹 214

(二)Duane氏综合征 217

第二节 末稍性神经性障碍 219

一、末稍性神经麻痹的主要症状 219

二、动眼神经麻痹 231

(一)动眼神经麻痹的部位与病型 231

(二)末稍神经麻痹的联合运动 235

(三)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 236

三、外展神经麻痹 237

(一)外展神经麻痹症状 237

(二)外展神经麻痹病型 238

四、滑车神经麻痹 241

(一)核麻痹 241

(二)核以下神经麻痹 241

五、眼肌神经全麻痹 243

(一)海绵静脉窦综合征 243

(二)眶上裂综合征 243

(三)眶尖综合征 243

(四)痛性眼肌麻痹 244

(五)?-Garcin氏综合征 244

第三节 非神经麻痹性眼肌病 246

一、肌无力症 246

二、肌性疾病 247

(一)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病 248

(二)先天性眼外肌病 248

(三)内分泌性眼外肌病 249

(四)眼外肌炎 250

(五)眼外肌发育不金 251

第四节 其他非共同性斜视 252

一、A.V综合征 252

二、上斜肌腱鞘综合征 253

三、其他腱鞘综合征 254

四、下斜肌功能过强 254

五、上斜肌功能过强 256

第七章 共同性斜视 258

第一节 共同性斜视的病因 258

一、解剖的因素 258

(一)感觉性障碍 258

(二)运动性障碍 259

(三)中枢性障碍 259

二、神经支配因素 260

三、融象因素 260

四、视反射因素 261

五、调节因素 262

第二节 共同性内斜视 264

一、先天性内斜视 264

二、后天性内斜视 265

(一)调节性内斜视 265

(二)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266

(三)辐辏过强型内斜视 266

(四)开散不全性内斜视 267

(五)非调节性内斜视 268

(六)间歇性内斜视 268

(七)废用性内斜视 269

第三节 共同性外斜视 269

一、间歇性外斜视 269

二、恒常性外斜视 271

三、调节性外斜视 271

四、辐辏不全性外斜视 272

第四节 垂直性斜视 272

一、共同性上斜视 272

二、交替性上斜视 273

第五节 隐斜(斜位) 274

一、水平性隐斜 275

二、上隐斜 276

三、旋转隐斜及旋转斜视 276

第六节 微小度数斜视角 279

一、微小角偏斜 279

二、单眼固视隐斜 279

三、微小度数斜视 279

第八章 弱视 283

第一节 弱视的定义 283

第二节 弱视的发病率 284

第三节 弱视的分类 285

一、根据有无器质性改变分类 285

二、根据发病时期分类 286

三、根据原因分类 286

第四节 弱视的成因 290

一、发育抑制说 290

(一)被动的发育抑制说 290

(二)能动的发育抑制说 290

二、机能抑制说 290

第五节 弱视眼的视力和屈光异常 293

第六节 弱视眼的分读困难 294

第七节 弱视与固视异常 295

第八节 弱视与脑波 296

第九章 眼球震颤 298

第一节 眼球震颤的类型 298

一、视觉性眼球震颤 299

(一)视动性眼球震颤 299

(二)视力障碍性眼球震颤 300

(三)职业性眼球震颤 300

二、前庭性眼球震颤 301

(一)末稍性眼球震颤 301

(二)中枢性眼球震颤 302

三、眼肌性眼球震颤 302

四、其他类型眼球震颤 302

(一)隐性眼球震颤 302

(二)先天性眼球震颤 303

第二节 眼球震颤的机制和治疗 304

一、眼球震颤的发生机制 304

二、眼球震颤的治疗 304

(一)矫正屈光不正 304

(二)三棱镜矫正 304

(三)手术矫正 305

第十章 斜视、弱视的治疗 307

第一节 斜视、弱视的治疗目的 307

第二节 弱视的遮盖疗法 308

一、遮盖疗法的目的和适应症 308

(一)预防性遮盖疗法 309

(二)预备性遮盖疗法 310

(三)治疗性遮盖疗法 310

二、遮盖疗法的种类和方法 312

(一)从遮盖的程度分类 312

(二)从遮盖的方式分类 314

三、红色滤光胶片遮盖法 315

第三节 压抑疗法 316

一、近距离被压抑方法 316

二、远距离被压抑方法 316

三、全部压抑方法 317

四、交替压抑方法 317

五、选择性压抑方法 317

六、微量压抑方法 317

第四节 固视训练及增视方法 318

一、主动的固视训练 318

二、被动的固视训练 318

三、积极的固视训练 321

(一)Cüpper氏后象法 321

(二)其他后象法 324

四、偏心调整矫正器训练 326

五、听觉协同矫正器训练 329

六、触觉协同矫正器训练 330

七、分读训练器训练 330

第五节 两眼视机能训练 331

一、手描实体镜训练 331

二、投影记忆描绘镜训练 332

三、障碍阅读训练 333

四、Remy氏分离器训练 333

五、手掌生圈试验练习 334

六、Pigeon—Cantonnet氏实体镜训练 335

(一)第一位置 335

(二)第二位置 337

七、辐辏训练法 338

八、肌力训练器训练 338

九、刺点训练 339

十、刺绣训练 340

十一、穿圈训练 340

第六节 大弱视镜训练 341

一、同时视训练及消除抑制训练 341

二、融象加强训练 342

三、立体视加强训练 344

四、异常视网膜对应的治疗 345

第七节 共同性斜视的非手术矫治方法 350

一、屈光异常的矫正 350

(一)屈光异常矫正的目的 350

(二)矫正屈光异常时注意事项 351

二、三棱镜治疗 352

(一)治疗隐斜 353

(二)消除抑制及治疗异常视网膜对应 353

(三)增强融象机能 353

三、斜视的遮盖疗法 354

四、器械治疗 355

五、复视训练 356

六、眼球运动训练 356

第八节 斜视、弱视的药物疗法 358

一、非共同性斜视的药物疗法 358

(一)原因疗法 358

(二)药物疗法 359

二、共同性斜视的药物疗法 360

(一)局部疗法 360

(二)全身疗法 363

三、弱视的药物治疗 364

四、斜视弱视的中医疗法 365

(一)眼肌疲劳的治疗 365

(二)中药方剂 365

(三)非共同性斜视的中药治疗 365

(四)斜视针刺疗法的原则 366

第九节 治疗效果 367

第十一章 斜视手术 373

第一节 斜视手术的解剖关系和一般原则 373

一、斜视手术的解剖关系 373

(一)眼球筋膜周围的解剖关系 373

(二)斜肌周围的解剖关系 375

(三)巩膜的厚度 380

(四)睫状前动脉与直肌的关系 380

二、斜视手术的一般原则 380

(一)斜视手术的目的和要求 380

(二)水平肌手术原则 381

(三)垂直肌手术原则 386

第二节 斜视手术麻醉及手术器械 392

一、麻醉方法 392

二、手术器械 393

第三节 手术操作及其注意事项 394

一、结膜切开 394

二、肌腱切断及缝合 397

三、手术种类 398

(一)肌肉减弱手术 398

(二)肌肉加强手术 402

(三)腱移植手术 402

第四节 斜视手术各论 403

一、水平肌手术 403

(一)徙前术 403

(二)缩短术 404

(三)徙后术 405

(四)肌腱延长术 405

(五)A.V征水平肌移位术 405

二、垂直肌手术 406

(一)上或下直肌缩短术 406

(二)上或下直肌徙后术 407

(三)下斜肌切除术 408

(四)下斜肌徙后术 409

(五)下斜肌切除徙前术 414

(六)下斜肌折叠术 415

(七)上斜肌切腱术 415

(八)上斜肌折叠术 417

(九)上斜肌徙前术 418

三、肌肉移植手术 419

(一)外直肌麻痹移植手术 419

(二)Duane氏综合征手术 421

(三)动眼神经麻痹手术 422

(四)下直肌缺损手术 422

四、上斜肌麻痹手术 423

(一)上斜肌麻痹手术的选择 423

(二)矫正外旋转偏斜的直接手术方法 423

五、开散麻痹手术 424

六、辐辏麻痹手术 424

〔附〕主要参考文献 42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