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三十而立  五邑大学建校30周年
三十而立  五邑大学建校30周年

三十而立 五邑大学建校30周年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五邑大学校史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218103525
  • 页数:4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大学建校三十周年校庆纪念文集。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意识到人才对广东五邑侨乡地区经济巨大发展的重要作用,创建侨乡人民自己的大学成为时代必然。江门首届侨代会积极倡议,市委、市政府订立筹建,五邑大学开启了振兴侨乡、教育强国的新篇章。本书为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大学建校三十周年校庆纪念文集。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意识到人才对广东五邑侨乡地区经济巨大发展的重要作用,创建侨乡人民自己的大学成为时代必然。江门首届侨代会积极倡议,市委、市政府订立筹建,五邑大学开启了振兴侨乡、教育强国的新篇章。
《三十而立 五邑大学建校30周年》目录

第一编 创建伊始(1983—1985) 3

第一章 应运而生 3

改革春潮绿侨乡 4

筹建江门华侨大学倡议书 6

成立筹备建校委员会 9

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响应筹建五邑大学委员会在香港成立 12

校名的由来 15

第二章 学府基业 17

隆重的奠基典礼 18

首次开学典礼 19

建校的科学论证 22

全国重点大学的支持 24

中共江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若干重要问题的解决 25

出生证——从办大专院校到办本科大学 26

征地的故事 31

筹建中国高校最大的教学楼 32

校内机构的设置 35

第三章 开拓先锋 37

筹委会名誉董事长刘田夫 38

筹委会主任黎子流 39

名誉校长周天行 41

首任校长叶家康 43

“响委会”主任委员司徒辉 46

第一批教师们 48

学校党组织、工会、团支部、学生会的成立 50

第四章 内外合力 53

政府投资办学为主渠道 54

社会各界热情支持办学 58

海外乡亲鼎力相助捐资办学 59

第二编 峥嵘岁月(1986—1998) 65

第一章 奋斗记忆 65

简陋的校舍 66

美化校园的苦与乐 67

“白千层”树木的故事 70

五次庆典助推南北校区成型 71

鹤山楼:第一幢刻上名家的楼宇 74

新会楼、江门楼、台山楼、开平桥、恩平楼的故事 77

利国伟欣然命笔:万事起头难 80

伍舜德的邑大情怀 84

深沉的眷注 88

第二章 铿锵一步 93

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的初步形成 94

“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办学方针的确立 95

“内外合力,共建大学”路径的选择 97

创业者轶事 99

科学研究的开启 105

第三章 大器初成 109

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10

获得首批招收留学生资格 110

通过国家教委首批本科院校教学合格评估 111

国家教委的贺信 116

第三编 鼎新年代(1999—2015) 123

第一章 扩大规模 123

“一体两翼三基”办学总格局 124

办学规模迅速扩大 125

重视“两个课堂”的素质教育 127

第二章 迎评促建 131

办侨乡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大学 132

教学水平评估:对办学的一次国家级认证 134

全员育人凸显特色 137

第三章 协调发展 141

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14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146

新常态下的教学改革 149

制度建设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153

审核评估 先行先试 154

第四章 创新强校 157

制定创新强校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158

采取切实措施,实施“创新强校工程” 160

创强工程建设成效初显 161

第四编 枝繁叶茂(1984—2015) 167

第一章 学院成长 167

经济管理学院:发举学先声,育经管栋梁 168

政法学院:探寻法治理想,心系社会公益 170

文学院:琢玉成器,人文情怀 172

外国语学院:夯基础重能力,桃李芬芳遍五邑 175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两点”起步,“平面”建设,“立体”发展 177

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后发争先,创新立院 179

信息工程学院:走在时代前沿的信息使者 181

计算机学院:一台小型机,一片新天地 184

机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师的摇篮 187

土木建筑学院:建企业嵌入系统,筑人才培养高地 188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区域化工与环保人才培养基地 190

纺织服装学院:“织”梦圆梦 193

艺术设计学院:演绎侨乡特色文化风采 195

轨道交通学院:驶上轨道交通发展的快车道 198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专注本业,全力构筑主阵地 200

体育部:繁荣体育,康健人才 202

继续教育学院: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 205

第二章 教辅发展 207

图书馆:感受侨胞恩泽,绽放馥郁书韵浓香 208

信息与网络中心: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石 210

分析测试中心:构建综合科技服务体系 212

高教研究所:关注教育前沿,立足校本研究 214

学报编辑部: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窗口 215

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为了改进而努力 216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教学服务促教师发展 217

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把创新论文谱写在侨乡大地上 218

五邑文艺创作中心:打造侨乡文艺创作平台 221

第三章 学术团队 223

侨乡文化研究团队:立地顶天,引领风气之先 224

纺织工程团队:特色学科,特色发展 227

清洁生产团队:为了侨乡的绿色发展 230

信号处理团队:做信息时代的先行者 231

数学团队:人才兴学,科研强教 234

第五编 春华秋实(1984—2015) 239

第一章 化育人才 239

优化专业结构,建设特色专业 240

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241

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 243

毕业生赢得社会美誉 244

第二章 服务社会 247

智力参谋与服务 248

科技创新与贡献 250

第三章 对外交流 257

联系海内外乡亲 258

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258

第四章 校园文化 261

创建校园品牌活动 262

建设文化新阵地 263

弘扬“青年志愿者”精神 264

孕育爱心与感恩之心 265

第六编 踏石留印(1984—2015) 269

第一章 亲切关怀 269

亲临指导,关注邑大成长 270

挥毫题字,鼓舞邑大前行 285

第二章 掌舵导航 297

历次党代会概况 298

第三章 民主管理 311

历次工会、教代会概况 312

第四章 桑梓情深 331

“响委会”: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积极响应筹建五邑大学 332

永远的纪念:五邑大学教育基金会(香港)有限公司 336

校董事会:凝集四方侨心增强办学活力 344

第五章 众志成城 359

捐建楼宇: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等各界人士捐建命名的楼宇碑记 360

捐资助学:侨胞设立各类基金及奖教、奖学、助学、贷学金(截至2015年7月) 382

第六章 共襄盛举 387

历次校庆纪要 388

附录 399

附录 399

历届校党政领导班子名录 400

五邑大学大事记(1983—2014) 402

跋 417

跋 41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