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学影像技术学  第3版
医学影像技术学  第3版

医学影像技术学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余建明主编;国志义,李文美,李真林,郑君慧副主编;牛延涛,胡鹏志,刘义军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30390967
  • 页数:5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1、本教材约80万字,120学时。分为八篇,三十九章章。2、第一篇为总论,分为十章,简要地叙述医学影像技术学公共部分。3、第二篇为普通X线成像技术,有四章,叙述常规的X线成像技术技术。3、第三篇为数字X线成像技术,有四章,分别叙述了数字X线成像基础、CR成像技术、DR技术和激光打印技术。4、第四篇为CT成像技术,有四章,分别叙述CT的成像原理、CT图像质量控制和CT的检查技术。5、第五篇为DSA成像技术,有三章,分别叙述DSA成像原理、DSA检查技术和介入放射学技术。6、第六篇为MR成像技术,有五章,分别叙述磁共振成像原理、磁共振脉冲序列、磁共振特殊成像技术、MR图像质量控制和磁共振的检查技术。7、第七篇为超声成像技术,有四章。8、第八篇为核医学成像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学 第3版》目录

第一篇 总论 1

第1章 普通X线成像基础 1

第一节 X线产生及其特性 1

第二节 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

第三节 X线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 6

第2章 X线防护 11

第一节 X线对人体的危害 11

第二节 X线的防护要求 13

第三节 常用的辐射量及其单位 14

第3章 对比剂 16

第一节 X线对比剂 16

第二节 MR对比剂 19

第三节 超声对比剂 21

第4章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及应用评价 25

第一节 CR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25

第二节 DR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26

第三节 CT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27

第四节 DSA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29

第五节 MR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31

第六节 超声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32

第七节 核医学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33

第5章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35

第一节 PACS的发展与组成 35

第二节 PACS的运行 45

第三节 国际标准和规范 53

第四节 PACS的临床应用 55

第五节 PACS的进展和应用评价 56

第6章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59

第一节 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特点 59

第二节 胸部 60

第三节 腹部 61

第四节 骨与关节 64

第五节 中枢系统与头颈部 65

第二篇 普通X线成像技术 67

第7章 普通X线摄影技术 67

第一节 普通X线设备 67

第二节 X线摄影条件 70

第三节 X线摄影的基础知识 73

第四节 高千伏摄影 78

第五节 乳腺X线摄影 78

第六节 口腔X线摄影 83

第七节 普通X线摄影的质量控制 88

第8章 X线造影检查 90

第一节 消化道造影检查 90

第二节 泌尿系统造影检查 91

第三节 其他部位造影检查 93

第9章 X线照片冲洗与增感屏 94

第一节 X线胶片 94

第二节 增感屏 95

第三节 显影与定影 96

第四节 自动洗片机 98

第10章 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 101

第一节 摄影体位与病变 101

第二节 头部X线摄影 104

第三节 脊柱与骨盆X线摄影 108

第四节 四肢X线摄影 116

第五节 胸部X线摄影 130

第六节 腹部X线摄影 135

第三篇 数字X线成像技术 137

第11章 数字影像学基础 137

第一节 数字图像的特征 137

第二节 数字图像的形成 139

第三节 数字图像的处理 140

第四节 数字图像显示技术 150

第五节 数字图像的评价 151

第六节 计算机辅助诊断 153

第12章 CR成像技术 155

第一节 CR系统的构造 155

第二节 CR成像原理 156

第三节 CR的操作技术 160

第13章 DR成像技术 162

第一节 非晶硒探测器成像 162

第二节 非晶硅探测器成像 163

第三节 CCD X线成像 164

第四节 线扫描探测器X线成像 166

第五节 DR操作技术 169

第六节 DR的特殊成像技术 170

第七节 DR图像质量控制 174

第14章 医学图像打印 176

第一节 概述 176

第二节 激光成像技术 177

第三节 热敏成像技术 181

第四节 喷墨打印成像技术 184

第五节 胶片打印机的质量控制 186

第四篇 CT成像技术 190

第15章 CT构造与成像原理 190

第一节 CT的基本构造及附属设备 190

第二节 CT成像基础 193

第三节 单层螺旋CT的成像原理 195

第四节 多层螺旋CT的成像原理 196

第五节 几种特殊CT的成像原理 198

第16章 CT扫描技术 206

第一节 CT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206

第二节 扫描方法 208

第17章 CT图像质量控制 211

第一节 CT图像质量控制 211

第二节 CT性能检测 214

第18章 CT临床检查技术 217

第一节 扫描前准备 217

第二节 颅脑CT扫描技术 218

第三节 鞍区CT扫描技术 221

第四节 眼部CT扫描技术 222

第五节 耳部CT扫描技术 222

第六节 鼻与鼻窦CT扫描技术 223

第七节 口腔颌面部CT扫描技术 224

第八节 咽喉部CT扫描技术 225

第九节 颈部CT扫描技术 227

第十节 胸部CT扫描技术 228

第十一节 先天性心脏病CT扫描技术 231

第十二节 冠状动脉CT扫描技术 233

第十三节 肺静脉与左心房CT扫描技术 239

第十四节 腹部CT扫描技术 241

第十五节 盆腔CT扫描技术 245

第十六节 脊柱CT扫描技术 246

第十七节 四肢骨关节及软组织CT扫描技术 247

第十八节 CT介入技术 250

第五篇 DSA成像技术 253

第19章 DSA设备及成像原理 253

第一节 DSA设备的构造及其特性 253

第二节 DSA成像原理 257

第三节 DSA信号与图像采集 259

第四节 DSA成像方式与时间减影方式 260

第五节 DSA图像处理 262

第六节 DSA图像质量控制 263

第七节 DSA特殊成像技术 264

第20章 介入放射学 268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发展与应用评价 268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的器械 269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相关技术 271

第四节 介入放射学并发症及处理 273

第21章 DSA的临床检查技术 276

第一节 检查前准备 276

第二节 头颈部DSA技术与介入治疗 277

第三节 胸部DSA技术与介入治疗 288

第四节 心脏与冠状动脉DSA技术与介入治疗 292

第五节 腹部DSA技术与介入治疗 303

第六节 盆腔DSA技术与介入治疗 314

第七节 四肢DSA技术与介入治疗 316

第六篇 MR成像技术 324

第22章 磁共振构造与成像原理 324

第一节 MR成像仪的构造及其特性 324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基础 327

第三节 MR图像重建原理 332

第23章 磁共振成像的脉冲序列 336

第一节 脉冲序列的构成、表达与分类 336

第二节 脉冲序列的参数及其意义 337

第三节 图像对比度与加权 339

第四节 自旋回波序列 341

第五节 梯度回波脉冲序列 347

第六节 反转恢复和快速反转恢复序列 350

第七节 平面回波成像序列 352

第八节 基于螺旋桨技术的快速自旋回波及快速反转恢复序列 353

第九节 三维成像及其脉冲序列 354

第24章 磁共振特殊成像技术 356

第一节 磁共振血管成像 356

第二节 磁共振水成像 360

第三节 磁共振功能成像 363

第四节 磁敏感加权成像 366

第五节 磁共振波谱成像 368

第六节 磁共振饱和成像技术 369

第七节 预脉冲获得图像对比的序列设计 371

第八节 磁共振辅助成像技术 375

第九节 磁共振介入与分子影像学 377

第25章 MR图像质量控制 379

第一节 概述 379

第二节 MR成像参数间相互影响 379

第三节 MR图像质量控制措施 380

第26章 磁共振临床检查技术 384

第一节 磁共振检查准备 384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MRI扫描技术 385

第三节 脊柱与脊髓MRI扫描技术 400

第四节 五官及颈部MRI扫描技术 404

第五节 呼吸系统MRI扫描技术 411

第六节 循环系统MRI扫描技术 415

第七节 消化系统MRI扫描技术 427

第八节 泌尿生殖系统MRI扫描技术 431

第九节 四肢关节及软组织MRI扫描技术 434

第十节 外周血管MRI扫描技术 440

第十一节 外周神经MRI扫描技术 441

第七篇 超声成像技术 445

第27章 超声设备与成像基础 445

第一节 超声机的构造及其特性 445

第二节 超声成像物理基础 447

第三节 超声成像原理 450

第四节 超声图像质量控制 453

第五节 超声图像的命名 456

第28章 心脏超声检查技术 459

第一节 经胸常规超声心动图 459

第二节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 462

第三节 三维超声心动图 464

第四节 心脏声学造影 465

第五节 负荷超声心动图 466

第六节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 467

第29章 胸腹部超声检查技术 469

第一节 胸壁与胸膜腔超声检查技术 469

第二节 肺与纵隔的超声检查技术 469

第三节 肝脏超声检查技术 470

第四节 胆道系统超声检查技术 471

第五节 胰腺超声检查技术 473

第六节 脾脏超声检查技术 474

第七节 胃肠道超声检查技术 475

第八节 腹壁、腹腔及腹膜后超声检查技术 477

第九节 泌尿系统、肾上腺超声检查技术 477

第十节 妇科超声检查技术 479

第十一节 产科超声检查技术 481

第30章 浅表器官及血管超声检查技术 484

第一节 眼部超声检查技术 484

第二节 涎腺超声检查技术 485

第三节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超声检查技术 485

第四节 乳腺超声检查技术 486

第五节 浅淋巴结超声检查技术 486

第六节 阴囊超声检查技术 486

第七节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技术 487

第八节 腹部血管检查技术 489

第九节 肢体血管超声检查技术 490

第31章 介入超声 491

第一节 仪器设备 491

第二节 无菌原则 491

第三节 技术原则 492

第四节 常用介入超声操作技术 493

第八篇 核医学成像技术 496

第32章 核医学设备及显像原理 496

第一节 核医学主要设备的构造及其特性 496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原理 499

第三节 核医学显像特点 500

第四节 成像参数选取原则 501

第33章 核医学显像技术 503

第一节 核医学显像类型 503

第二节 核医学图像分析 504

第34章 常见的核医学显像方法 505

第一节 脑血流灌注显像 505

第二节 甲状腺静态显像 507

第三节 心肌灌注显像 509

第四节 胃肠道出血显像 514

第五节 异位胃黏膜显像 515

第六节 肝胆动态显像 516

第七节 肺灌注显像 518

第八节 肺通气显像 520

第九节 骨显像 522

第十节 骨髓显像 524

第十一节 肾动态显像 526

第十二节 18F-FDG肿瘤代谢显像 528

第35章 核医学图像质量控制 530

第一节 放射性示踪药物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530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仪器的质量控制 531

英汉名词对照 5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