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  鱼病学
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  鱼病学

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 鱼病学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建国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109185166
  • 页数:79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既介绍了国际上鱼病学的研究进展,更侧重于总结60多年来我国鱼病学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我国理论联系实际的鱼病学研究特色。本书将会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为水产科技人员、水产院校师生和养殖业者提供教学和参考用书。
《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 鱼病学》目录

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 绪论&汪建国 蒋火金 3

第一节 鱼病学的定义 3

第二节 鱼病学的任务及与分支学科的关系 4

第三节 鱼病学发展史 6

一、中国鱼病学的初创阶段(1950—1955) 7

二、中国鱼病学的发展阶段(1956—1966) 9

三、中国鱼病学的维持时期(1967—1977) 10

四、中国鱼病学的持续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 10

第四节 中国鱼病学的研究进展 11

一、鱼类病毒学研究 11

二、鱼类细菌学研究 14

三、鱼类寄生虫学研究 16

四、鱼类藻菌病研究 18

五、鱼类病理生理学研究 19

六、鱼类防病养殖学研究 20

七、中国鱼病学研究的展望 22

第二章 鱼病学概论&战文斌 24

第一节 鱼病发生的原因 24

一、病原体 24

二、宿主 25

三、环境条件 27

四、病原体、宿主和环境的关系 27

第二节 鱼病的类别和病原体特性 28

一、传染性疾病 28

二、侵袭性疾病 30

三、非寄生性疾病 33

第三节 鱼病的感染类型、表现类型和病程特点 34

一、感染类型 34

二、表现类型 34

三、病程特点 36

第三章 鱼类病理学&汪开毓 38

第一节 概述 38

一、病理学技术的发展 38

二、研究内容的延伸 39

三、展望 41

第二节 血液循环障碍 42

一、充血 42

二、出血 44

三、血栓形成 47

四、梗死 48

五、栓塞 49

第三节 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 50

一、水肿 50

二、酸碱平衡紊乱 55

第四节 细胞与组织的损伤 57

一、萎缩 57

二、变性 59

三、细胞死亡 66

第五节 适应与修复 71

一、代偿 71

二、化生 72

三、肥大 72

四、再生 73

五、肉芽组织 75

六、机化 76

七、创伤愈合 76

第六节 炎症 78

一、炎症的概念 78

二、炎症的原因 78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过程 78

四、炎症的类型及病理特点 81

五、炎症的结局 87

第七节 缺氧 88

一、缺氧的概念 88

二、缺氧的主要原因 88

三、缺氧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89

四、结局 90

第八节 休克 90

一、休克的原因及类型 90

二、休克的发生、发展机理 91

三、休克的治疗原则 92

第九节 应激 92

一、应激反应的发生原因 92

二、应激反应的作用机制 93

三、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93

四、引起应激的常见因素 94

五、结局 95

第十节 肿瘤 96

一、肿瘤的概念 96

二、肿瘤的一般结构 96

三、肿瘤的异型性 96

四、肿瘤的生长 97

五、肿瘤的扩散 97

六、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98

七、肿瘤的命名 98

八、肿瘤的分类 99

九、肿瘤的病因 99

参考文献 105

第四章 鱼病流行病学&陈昌福 108

第一节 鱼病流行病学的概念 108

第二节 鱼病流行病学的任务 108

第三节 鱼病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 108

一、鱼类疾病与健康状态的监测 108

二、鱼病病因的探索 109

三、提供养殖环境卫生决策和评价的依据 109

四、防治(制)效果及预后评价 109

五、突发环境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109

六、了解鱼类疾病的自然史 110

第四节 鱼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10

一、基于鱼群 110

二、基于现场 110

三、从分布入手进行研究 110

四、病因的概念 111

五、对比的原则 111

六、概率论与统计学的原则 111

七、预防疾病为最终目标 111

第五节 鱼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112

一、描述性研究 112

二、分析性研究 112

三、试验性研究 113

四、理论性研究 113

第六节 鱼病流行病学对水生动物医学发展的贡献 114

第七节 鱼病流行病学的发展前景 115

一、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115

二、研究方法更加丰富 115

三、使用者日益增多 116

参考文献 116

第五章 鱼类药物学&杨先乐 117

第一节 鱼类药物学的基本概念 117

一、药物、渔药与鱼类药理学 117

二、渔药的分类与基本作用 117

三、渔药与兽药的区别 118

四、我国渔药的发展过程 119

第二节 鱼类药效学 120

一、渔药的作用 121

二、渔药的量效关系 122

三、渔药的构效关系 124

四、渔药的受体与作用机制 125

第三节 鱼类药动学 127

一、渔药的转运 128

二、渔药的体内过程 129

三、渔药的速率过程 131

第四节 影响渔药作用的因素和合理用药 137

一、影响渔药作用的因素 137

二、渔药的合理使用 140

第五节 我国的主要渔药制剂 142

参考文献 148

第六章 鱼类免疫学&陈昌福 陈爱平 150

第一节 鱼类免疫系统 150

一、免疫器官和组织 150

二、免疫细胞 154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156

一、体表防御屏障 156

二、吞噬作用 157

三、补体系统 159

四、体液中的非特异性免疫物质 163

五、种的易感性 168

第三节 鱼类的免疫球蛋白 169

一、鱼类Ig产生的细胞和组织 169

二、鱼类Ig产生的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 169

三、鱼类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及其类型 170

四、鱼类免疫球蛋白分子及其基因的结构 172

第四节 鱼类的细胞因子 175

一、鱼类细胞因子的主要种类 175

二、鱼类体内细胞因子的主要检测方法 178

三、细胞因子和鱼类免疫细胞的关系 178

四、鱼类细胞因子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关系 179

五、鱼类细胞因子和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179

六、鱼类细胞因子的应用 180

第五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80

第六节 特异性免疫应答 181

一、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181

二、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82

三、细胞免疫 182

四、体液免疫 183

第七节 影响鱼类免疫的主要因素 184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 184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184

三、环境方面的因素 185

四、免疫方法的影响 186

第八节 增强鱼类免疫防御功能的主要措施 187

一、消除降低鱼类免疫机能的各种影响因素 187

二、实施免疫接种 187

三、应用人工被动免疫制剂 189

四、使用免疫刺激剂 190

五、抗病育种 190

参考文献 190

第七章 鱼类健康养殖学&汪建国 王欣 193

第一节 健康养殖概念的起源与渐进 193

一、健康养殖概念 194

二、健康养殖的主要内容 196

三、开展健康养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96

第二节 国内外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 197

一、国外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发展概况 197

二、国内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 198

三、我国近30多年的渔业发展成就 199

四、我国水产健康养殖与国外发展的差距 201

第三节 我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应解决的问题 202

一、解决概念认识与观念上的缺陷 203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办法 203

三、水产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问题 203

四、提升水产健康养殖的基础设施 204

五、开展抗病、抗逆性强的新品种选育 205

六、提倡水产健康养殖模式,开展科学放养 205

七、开发优质高效饲料,推行科学合理的饲料投喂技术 206

八、提高健康养殖管理和病害综合控制技术 206

第四节 我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发展的方向 208

一、优化健康养殖环境,提高健康养殖技术的总体水平 208

二、提高养殖用水处理技术、水环境调控技术 208

三、开发、使用优质高效的水产饲料及添加剂 208

四、提高我国主要海淡水养殖品种的集约式养殖技术 209

五、加速发展集约化养殖方式及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 209

第五节 健康养殖的管理措施 210

一、健康养殖环境管理 211

二、种质安全健康管理 211

三、科学饲养及病害防治管理 211

四、加强宏观管理与引导 212

第六节 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的探讨 212

一、我国工厂化水产养殖健康技术 212

二、健康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214

三、水产健康养殖综合防病技术 216

四、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218

参考文献 224

下篇 各论 229

第八章 鱼类病毒学及病毒病&张奇亚 罗晓春 黄晓红 赵哲 黄友华 229

第一节 鱼类病毒学概述 229

一、鱼类病毒学研究对象与内容 229

二、鱼类病毒学学科的形成与简史 235

三、鱼类病毒学与水生病毒学 237

四、鱼类病毒学研究的技术方法 239

第二节 鱼类病毒病原及其病毒病 243

一、虹彩病毒 244

二、鱼类疱疹病毒 249

三、鱼类呼肠孤病毒 250

四、鱼类弹状病毒 251

五、水生双RNA病毒 258

六、鱼类诺达病毒 258

第三节 鱼类病毒分子生物学 259

一、鱼类虹彩病毒 259

二、鱼类疱疹病毒 263

三、水生呼肠孤病毒 264

四、鱼类弹状病毒 266

五、鱼类双RNA病毒 268

六、鱼类诺达病毒 270

七、传染性鲑贫血症病毒 271

八、对虾病毒 272

第四节 鱼类病毒生命周期及其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274

一、鱼类病毒的生命周期 274

二、鱼类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279

参考文献 286

第九章 鱼类细菌学及细菌病&李爱华 房海 谢海侠 陈孝煊 305

第一节 气单胞菌 305

一、概述 305

二、运动性气单胞菌 311

三、杀鲑气单胞菌 314

第二节 弧菌 316

一、概述 316

二、致病弧菌 318

第三节 爱德华菌 323

一、概述 323

二、迟缓爱德华菌 323

三、鲇爱德华菌 326

第四节 耶尔森菌 328

第五节 假单胞菌 328

第六节 黄杆菌 329

一、概述 329

二、柱状黄杆菌 330

第七节 链球菌 334

一、一般特性 334

二、无乳链球菌及所致疾病 336

三、海豚链球菌 337

四、格氏乳球菌 337

第八节 放线菌 338

一、肾杆菌 338

二、分支杆菌 338

三、诺卡菌 340

参考文献 341

第十章 鱼类真菌学及真菌病&可小丽 汪建国 344

第一节 鱼类真菌学的基本概念 344

一、鱼类真菌的特点及分类 344

二、鱼类真菌的一般形态 345

三、繁殖 347

四、感染方式及途径 348

第二节 常见鱼类真菌病原体及真菌病 349

一、水霉病及水霉病病原体 349

二、毛霉病及毛霉病病原体 353

三、镰刀霉病及镰刀霉病病原体 355

参考文献 356

第十一章 鱼类原生动物学及原生动物病&顾泽茂 章晋勇 李明 汪建国 358

第一节 鞭毛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 358

一、锥虫 358

二、隐鞭虫 367

三、口丝虫 378

四、六鞭毛虫 378

第二节 肉足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 379

一、研究历史与概况 379

二、生物学特征 379

三、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 382

第三节 孢子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 382

一、概述 382

二、生物学特征 383

三、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 387

四、诊断与防控 391

第四节 微孢子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 391

一、概述 391

二、生物学特征 392

三、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 399

四、诊断与防控 408

第五节 黏体动物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 409

一、概述 409

二、生物学特征 410

三、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 420

四、诊断与防治 425

第六节 纤毛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 427

一、研究历史与概况 427

二、生物学特征 427

三、营养与代谢 428

四、生殖 429

五、分类系统 429

六、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 431

第七节 吸管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 444

一、研究历史与概况 444

二、生物学特征 445

三、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 450

参考文献 453

第十二章 鱼类蠕虫学及蠕虫病&王桂堂 李文祥 邹红 习丙文 吴山功 宋锐 473

第一节 单殖吸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 473

一、分类及生物学 473

二、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 483

第二节 复殖吸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 489

一、研究历史与现状 490

二、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 490

第三节 盾腹吸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 535

一、概述 535

二、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 536

第四节 绦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 538

一、研究历史与现状 538

二、生物学特征 538

三、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 540

第五节 线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 570

一、研究历史与现状 570

二、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 572

第六节 棘头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 582

一、研究历史与现状 582

二、生物学特征 582

三、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 584

参考文献 601

第十三章 鱼类甲壳动物学及甲壳动物病&王桂堂 宋锐 607

第一节 桡足类(鳋科、锚头鳋科)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 607

一、研究历史与现状 607

二、桡足类的生物学特征 608

三、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 608

第二节 鳃尾类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 632

一、研究历史与现状 632

二、鳃尾类的生物学特征 632

三、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 632

第三节 等足类(鱼怪)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 633

一、研究历史与现状 633

二、等足类的生物学特征 634

三、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 634

参考文献 635

第十四章 鱼类寄生虫生态学&聂品 李文祥 638

第一节 种群生态学 638

一、寄生虫种群概念 638

二、寄生虫的繁殖、传播和建群 640

三、影响寄生虫种群的因素 642

四、寄生虫对宿主种群的调节 646

五、寄生虫—宿主的相互作用 647

第二节 群落生态学 649

一、鱼类寄生虫群落概念 649

二、影响寄生虫群落的因素 651

参考文献 653

第十五章 物理、化学因子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樊海平 655

第一节 物理因子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 655

一、物理损伤引起的鱼病 655

二、水温引起的鱼病 656

三、养殖水质引起的鱼病 657

四、水体溶氧不足引起的鱼病 660

五、多因子协同引起的鱼病 661

第二节 化学因素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 666

一、重金属引起的鱼病 666

二、杀虫剂引起的鱼病 669

三、化学工业废水引起的鱼病 671

四、不良水质因子引起的鱼病 672

参考文献 677

第十六章 饵料因素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彭开松 679

第一节 概述 679

一、从营养病理学到饵料引起的鱼病 679

二、饵料因素引起鱼病的特点 680

三、饵料因素引起的应激或疾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681

四、养殖中最常见的营养性疾病或应激 682

第二节 蛋白质营养失衡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 683

一、饵料必需氨基酸缺乏症 684

二、氨基酸中毒 687

第三节 脂质营养失衡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 688

一、饵料必需脂肪酸缺乏 688

二、脂肪肝综合征 689

三、脂肪氧化 693

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营养失衡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 695

一、糖类过高 695

二、纤维素过高 696

第五节 矿物质营养失衡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 696

一、鱼类矿物质营养 696

二、饵料必需矿物质缺乏 697

三、饵料矿物质毒性 703

第六节 维生素营养失衡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 704

一、鱼类维生素营养 704

二、饵料维生素缺乏症 705

三、饵料维生素的毒性 721

第七节 饵料内源性抗营养因子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 721

一、蛋白酶抑制因子 722

二、凝集素 723

三、硫葡萄糖苷/致甲状腺肿因子 723

四、植酸 724

五、棉酚 725

六、大豆过敏原 725

七、环丙烯脂肪酸 726

八、生物碱 726

九、芥子酸 727

十、硫胺素酶 727

第八节 饵料外来毒性因子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 727

一、真菌毒素 727

二、微囊藻毒素中毒 731

参考文献 731

第十七章 鱼类敌害&张胜宇 单宏业 738

第一节 藻类 738

一、微囊藻 738

二、赤潮 740

三、蓝藻 743

四、金藻 745

五、甲藻 748

六、青泥苔 751

七、水网藻 752

第二节 低等动物 752

一、蛭类 752

二、腔肠动物 754

三、软体动物 755

四、甲壳动物 756

五、水生昆虫 759

第三节 脊椎动物 761

一、凶猛鱼类 761

二、两栖类 763

三、爬行类 765

四、鸟类 766

五、哺乳类 768

参考文献 769

第十八章 鱼类疾病调查&姚卫建 龚小宁 770

第一节 现场调查 770

一、调查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 770

二、考察养殖水体的物理和化学状况 770

三、调查饲养管理情况 771

第二节 病原体的检查 771

一、肉眼检查 771

二、光学显微镜检查 775

三、检查步骤 776

四、病原体的计数标准 780

第三节 标本的收集和保存 781

一、标本的收集方法 781

二、标本的固定和保存方法 782

三、材料的记录和标签 785

四、标本的包装 786

第四节 寄生虫的常用染色法和玻片标本的制备 787

一、血液涂片的染色法 787

二、原生动物染色法 788

三、吸虫、绦虫、棘头虫等的整体染色法 790

四、几种不需要染色的寄生虫处理方法 790

五、调查时所需要的主要设备和药品 791

六、鱼类寄生虫研究中常用的试剂、固定液、染色剂和封固剂 792

参考文献 79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