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红壤山地生态果园技术模式与功能研究
红壤山地生态果园技术模式与功能研究

红壤山地生态果园技术模式与功能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翁伯琦,王义祥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30432339
  • 页数:27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总结长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果园建设的生态学原理,并从适生牧草的选择、逆境调控和合理套种等方面总结了生态果园的构建技术,重点评述了生态果园技术在有机生产、培肥地力、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增汇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
上一篇:奶牛繁殖新编下一篇:英汉果树词汇
《红壤山地生态果园技术模式与功能研究》目录

第一章 果园生草技术的发展 1

第一节 果园生草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3

一、果园生草栽培技术的发展历程 3

二、果园生草栽培技术的主要方式 4

三、果园生草栽培草种的优化选择 4

第二节 果草种间互作关系的研究进展 5

一、生草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5

二、生草对果树根系分布的影响 6

参考文献 7

第二章 果园生草的服务功能评价 11

第一节 果草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 12

一、对果园小生境的影响 12

二、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13

三、对水土流失防控的作用 14

四、对果园固碳增汇的作用 14

五、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 15

第二节 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研究进展 16

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与定义表述 17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 19

三、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评估研究 21

参考文献 23

第三章 果园生草品种的引进筛选 26

第一节 温带牧草引种和筛选 28

一、筛选方法介绍 28

二、温带牧草品种(系)综合评价 29

三、优势品种(系)生长情况 31

第二节 热带牧草引种和筛选 31

一、筛选方法介绍 32

二、植株出苗与再生性 33

三、植株长势、产量和病虫害 33

四、抗寒性 35

五、适口性与营养价值 35

第三节 落花生属牧草的引种和筛选 36

一、筛选方法介绍 36

二、初步筛选结果 36

三、二次筛选结果 37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39

参考文献 40

第四章 果园生草新品种的选育 42

第一节 辐射选育花生新品系的鉴定 44

一、DNA纯度分析 44

二、RAPD引物筛选与扩增条件优化 44

三、5个花生品种(系)的 RAPD多态性分析 47

第二节 花生品种(系)间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分析 48

一、花生品种(系)间的遗传多样性 48

二、RAPD聚类分析 48

第三节 不同花生品种(系)若干生长特性的差异性分析 49

一、不同花生品种(系)生育期的差异 49

二、砂壤不同花生品种(系)各生育时期部分农艺性状的差异 49

三、黏壤不同花生品种(系)各生育时期部分农艺性状的差异 51

四、不同花生品种(系)产量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51

五、不同花生品种(系)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52

第四节 不同花生品种(系)各生育时期光合特性的差异分析 54

一、不同花生品种(系)各生育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差异 54

二、不同花生品种(系)各生育时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 59

三、不同花生品种(系)光和色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的相关性分析 62

第五节 不同花生品种(系)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分析 64

一、不同花生品种(系)各生育时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差异 64

二、不同花生品种(系)与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差异 65

第六节 不同花生品种(系)品质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69

一、不同品种(系)花生秆品质性状的差异 69

二、不同品种(系)花生籽仁品质性状的差异 70

第七节 讨论与结论 72

一、辐射选育花生新品种(系)的鉴定 72

二、不同花生品种(系)产量性状的差异 73

三、不同花生品种(系)品质性状的差异 73

四、不同花生品种(系)间生理性状的差异 75

参考文献 77

第五章 果园生草对果树生长的影响 79

第一节 生草覆盖对油桃生长的影响 80

一、试验区概况 80

二、套种平托花生对桃树生长的影响 82

三、套种平托花生对桃树果实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84

第二节 生草覆盖对枇杷生长的影响 86

一、促进果树生长和品质提高 86

二、对果实品质的改良作用 87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87

参考文献 87

第六章 果园生草的土壤保育作用 90

第一节 果园生草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92

一、生草覆盖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含水量的影响 92

二、生草覆盖对果园土壤温度的影响 93

三、生草覆盖对果园土壤有机质和N、P、K养分含量的影响 93

第二节 果园生草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变化 94

一、生草覆盖对果园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94

二、生草覆盖对果园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96

三、生草覆盖对果园土壤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97

四、生草栽培对果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配的影响 97

第三节 生草覆盖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98

一、降雨量及蒸发量分布特征 98

二、不同降雨强度的降雨分布特点 99

三、不同垦殖方式对径流的影响 100

四、不同垦殖方式对土壤侵蚀量的影响 100

五、生草覆盖对前埂后沟的影响 101

六、生草免耕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102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103

参考文献 106

第七章 果草复合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109

第一节 果草复合生态系统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 111

一、节肢动物各类群数量组成的变化 111

二、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 112

三、节肢动物群落H′和J的动态变化 113

第二节 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115

一、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116

二、特征性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 117

三、微生物多样性指数 117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118

参考文献 120

第八章 生草果园的固碳增汇作用 122

第一节 果园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 124

一、植被有机碳库 124

二、凋落物碳库 125

三、土壤有机碳库 125

第二节 绿肥施用对果园土壤碳吸存的影响 126

一、绿肥施用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127

二、绿肥施用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130

三、绿肥施用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133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136

参考文献 139

第九章 牧草的综合利用——代料栽培食用菌 141

第一节 决明属豆科牧草栽培金福菇的产量效应 143

一、试验处理 143

二、决明属豆科牧草栽培金福菇的产量效应 145

第二节 决明属豆科牧草栽培金福茹的物质转化 154

一、决明属豆科牧草栽培金福菇对C、N、P、K吸收转化的影响 154

二、决明属豆科牧草栽培金福菇对基物失重与呼吸消耗的影响 161

三、决明属豆科牧草栽培金福菇对木质素转化率的影响 165

四、决明属豆科牧草栽培金福菇对纤维素、半纤维素转化率的影响 167

第三节 决明属豆科牧草栽培金福菇的品质分析 169

一、决明属豆科牧草栽培金福菇对子实体氨基酸总量的影响 169

二、决明属豆科牧草栽培金福菇对子实体各类氨基酸总量的影响 173

三、决明属豆科牧草栽培金福菇对子实体脂肪酸总量的影响 177

四、决明属豆科牧草栽培金福菇对子实体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影响 180

五、决明属豆科牧草栽培金福菇对子实体水溶性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183

第四节 决明属豆科牧草栽培金福菇的营养评价 185

一、决明属豆科牧草栽培金福菇子实体蛋白质氨基酸组成 185

二、决明属豆科牧草栽培金福菇子实体蛋白质化学评分与氨基酸评分 187

三、决明属豆科牧草栽培金福菇子实体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营养指数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 191

四、决明属豆科牧草栽培金福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综合评价 193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196

参考文献 199

第十章 牧草综合利用——种草养畜 200

第一节 平托花生草粉替代不同比例精料喂兔效果研究 201

一、试验处理 202

二、增重与饲料报酬 202

三、屠体品质测定 203

四、经济效益分析 205

第二节 豆科牧草圆叶决明草粉替代不同比例精料喂兔效果研究 205

一、试验处理 205

二、增重与饲料报酬 206

三、圆叶决明草粉替代不同比例精料对屠体品质的影响 206

四、圆叶决明草粉替代不同比例精料喂兔的经济效益 207

第三节 果园种草养兔效果浅析 208

一、果园牧草的种类与利用方式 208

二、果园牧草养兔效果分析 209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211

参考文献 212

第十一章 果园生草及其产业体系的功能评价 214

第一节 果园不同管理模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216

一、直接经济价值 216

二、间接经济价值 216

第二节 不同果园管理模式下系统能值分析 219

一、能值流分析 220

二、能值分析 220

第三节 果—草—牧生态果园循环利用体系能值分析 224

一、生态果园概况及生产模式 225

二、能值分析 226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229

参考文献 232

第十二章 山地生态果园建设实践与发展前景 235

第一节 山地生态果园建设的基本理论 237

一、山地生态果园的概念与内涵 237

二、山地生态果园基本特征 239

三、山地生态果园耦合效应理论 240

四、山地生态果园开发原理 241

第二节 山地生态果园发展技术与模式 243

一、生态果园建设技术 243

二、生态果园建设配套技术体系 244

三、生态果园发展模式 255

第三节 山地生态果园发展评价体系及效益分析 257

一、生态果园评价体系 257

二、生态果园效益分析 260

第四节 典型案例分析 264

一、试验区基本情况 264

二、基本思路 264

三、开发模式 265

四、技术要点 266

五、效益分析 267

六、结论与展望 270

参考文献 271

后记 27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