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陆瘦燕朱汝功论腧穴
陆瘦燕朱汝功论腧穴

陆瘦燕朱汝功论腧穴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瘦燕,朱汝功著;陆焱壵,王佐良,席时召整理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47822012
  • 页数:31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陆瘦燕朱汝功针灸集成丛书”中的一本,由二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陆瘦燕朱汝功伉俪在1961年出版的《腧穴学概论》,书中对每个十四经经穴的位置、解剖、主治、取穴、针灸等作了详细介绍,并选录古人针灸成方,可作临床参考,另外,收辑了经外奇穴382个。在附录中,收载了有关腧穴的七篇歌诀、十四经经穴分布图和具有特别标志或特殊取穴方法的腧穴照片图,并有穴名笔画索引,以便查阅。第二部分是他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表的论文,对腧穴的命名、五输穴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作了深入的探讨。
《陆瘦燕朱汝功论腧穴》目录
标签:腧穴 整理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绪论 1

一、腧穴的原始 1

二、腧穴的意义 1

第二节 腧穴的分类 2

一、以经络分类 2

二、以腧穴的性质分类 4

第三节 腧穴的功能 8

第四节 腧穴主治性能的分析和归纳 8

一、腧穴主治的一般规律 8

二、各经腧穴的主治分析 10

第五节 取穴的标准 25

一、骨度法 25

二、指寸法 26

三、解剖标志法 27

第六节 怎样学习腧穴学 27

第二章 十四经经穴 29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29

中府、云门 29

天府、侠白、尺泽 30

孔最、列缺、经渠 31

太渊、鱼际 32

少商 33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 33

商阳 33

二间、三间、合谷 34

阳溪、偏历 35

温溜、下廉 36

上廉、三里(手)、曲池 37

肘髎、五里、臂臑 38

肩髃、巨骨、天鼎 39

扶突、禾髎、迎香 40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 41

承泣、四白 41

巨髎、地仓、大迎 42

颊车、下关 43

头维、人迎、水突 44

气舍、缺盆、气户 45

库房、屋翳、膺窗 46

乳中、乳根、不容 47

承满、梁门、关门 48

太乙、滑肉门、天枢 49

外陵、大巨、水道、归来 50

气冲、髀关、伏兔、阴市 51

梁丘、犊鼻、三里(足) 52

上巨虚、条口 53

下巨虚、丰隆 54

解溪、冲阳、陷谷 55

内庭、厉兑 56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 57

隐白、大都 57

太白、公孙、商丘 58

三阴交、漏谷 59

地机、阴陵泉 60

血海、箕门、冲门 61

府舍、腹结、大横 62

腹哀、食窦、天溪、胸乡 63

周荣、大包 64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 64

极泉 64

青灵、少海 65

灵道、通里、阴郄 66

神门、少府、少冲 67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68

少泽、前谷 68

后溪、腕骨 69

阳谷、养老 70

支正、小海 71

肩贞、臑俞、天宗 72

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 73

天窗、天容 74

颧髎、听宫 75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 75

睛明 75

攒竹、眉冲 76

曲差、五处、承光 77

通天、络却、玉枕、天柱 78

大杼、风门 79

肺俞、厥阴俞、心俞 80

督俞、膈俞 81

肝俞、胆俞、脾俞 82

胃俞、三焦俞 83

肾俞、气海俞、大肠俞 84

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 85

中膂俞、白环俞、上髎 86

次髎、中髎、下髎 87

会阳、承扶、殷门 88

浮郄、委阳、委中 89

附分、魄户 90

膏肓、神堂、譩譆 91

膈关、魂门、阳纲 92

意舍、胃仓、肓门、志室 93

胞肓、秩边、合阳 94

承筋、承山、飞扬 95

跗阳、昆仑、仆参 96

申脉、金门 97

京骨、束骨、通谷 98

至阴 99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 99

涌泉 99

然谷、太溪 100

大钟、水泉 101

照海、复溜、交信 102

筑宾、阴谷 103

横骨、大赫、气穴 104

四满、中注、肓俞 105

商曲、石关、阴都 106

通谷、幽门、步廊 107

神封、灵墟、神藏、彧中 108

俞府 109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络经 109

天池 109

天泉、曲泽、郄门 110

间使、内关、大陵 111

劳宫、中冲 112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 113

关冲、液门 113

中渚、阳池 114

外关、支沟 115

会宗、三阳络、四渎 116

天井、清冷渊、消泺 117

臑会、肩髎、天髎 118

天牖、翳风、瘈脉 119

颅息、角孙、耳门、和髎 120

丝竹空 121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 121

瞳子髎 121

听会、上关、颔厌 122

悬颅、悬厘、曲鬓 123

率角、天冲、浮白 124

窍阴(头)、完骨、本神 125

阳白、临泣(头) 126

目窗、正营、承灵 127

脑空、风池、肩井 128

渊腋、辄筋、日月 129

京门、带脉、五枢 130

维道、居髎、环跳 131

风市、中渎、阳关(膝) 132

阳陵泉、阳交、外丘 133

光明、阳辅、悬钟 134

丘墟、临泣(足) 135

地五会、侠溪、窍阴(足) 136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 137

大敦、行间 137

太冲、中封、蠡沟 138

中都、膝关、曲泉 139

阴包、五里(足) 140

阴廉、急脉、章门 141

期门 142

第十三节 督脉 142

长强 142

腰俞、阳关(腰)、命门 143

悬枢、脊中、中枢 144

筋缩、至阳、灵台、神道 145

身柱、陶道、大椎 146

哑门、风府 147

脑户、强间、后顶 148

百会、前顶、囟会 149

上星、神庭 150

素髎、水沟、兑端 151

龈交 152

第十四节 任脉 152

会阴 152

曲骨、中极、关元 153

石门、气海 154

阴交、神阙、水分 155

下脘、建里、中脘 156

上脘、巨阙 157

鸠尾、中庭、膻中 158

玉堂、紫宫、华盖 159

璇玑、天突 160

廉泉、承浆 161

第三章 经外奇穴 162

第一节 头面颈项部 162

四神聪、前神聪、后神聪、寅门 162

天聪、发际(前)、发际(后)、发际(侧)、大门、夹上星 163

目飞、目明、当阳、插花、额中、印堂 164

鼻交、鼻穿、鼻环、鼻柱、鼻准、鼻流 165

内迎香、夹人中、立命、笑散、燕口、夹承浆 166

地合、光明、鱼腰、鱼尾、睛中 167

颞颥、太阳、当容、三阴三阳、珠顶、耳孔中 168

耳尖、阳维、耳屏外三穴、下关下五分、风岩 169

翳明、鬼床、机关、东风、悬命、上龈里 170

上腭、聚泉、海泉、金津、玉液、颊里、舌柱 171

唇里、面八邪、颈臂、肩背、全知 172

聋穴、哑穴、外金津、外玉液 173

第二节 胸腹部 173

龙颔、小儿食痫 173

神府、鸠尾骨、赤穴、肋头、气堂 174

胸堂、乳上、乳下、通谷、直骨、薜息 175

小儿龟胸、痰喘、左宜、右宜、肩俞 176

肩内俞、后腋、转谷、腋下、胁堂、旁庭 177

腋气、始素、传尸、纪门、疰市、截疟 178

期门(胸)、呃逆、肓募、饮郄、应突 179

右俞、左俞、九曲中府、命关、通关 180

梅花、食仓、血门、食关、脐上下、水分 181

长谷、魂舍、脐四边、三角灸、囟门不合、鬼门 182

肋罅、盲肠、石关、气中、腹肋头、经中 183

绝孕、子户、胞门、肠遗、肠道、子宫、气门 184

子肠、维胞、维宫、羊矢、身交、关寸 185

横骨、泉阴、育门、阑门、关门 186

玉泉、泉门、龙门、玉门头、窈漏、势头 187

阴囊下横纹、囊底、脐下六一、大泉、五柱灸 188

第三节 背腰部 188

新识 188

百劳、下百劳、椎顶、顶椎、癫痫、喘息 189

臣觉、柱侧、六华、八华 190

巨阙俞、患门、无名穴、中风不语、八曜 191

肩上、肩头、肩柱骨、灸哮、背甲中间、胛缝 192

背缝、银口、胃脘下俞、脾俞、气喘、咳嗽、八椎下 193

四花、经门六之灸、胃病六之灸、至阳六之灸 194

阶段之灸、斜差、枢边、浊浴、接骨 195

肘椎、痞根、血愁、肠风、积聚痞块、腰部八穴 196

下极俞、腰眼、腰宜 197

子宫出血、痔疮、十七椎下、腰目、下腰、闾上 198

鸠?、腰奇、灸血病、尾穷骨、淋泉 199

小儿疳痢、团冈、环中、回气、玉田、贫血灵 200

耀中、下椎、脊三穴、脊五穴、华佗夹脊穴 201

九连环、五处、中空、横痃、五脏俞 202

背监、上字灸、下字灸、喇麻、骑竹马、脊缝 203

竹杖、新四花 204

第四节 上肢部 204

三商、大都 204

上都、中都、下都、八邪、十宣、十王 205

大拇指头、大指甲根、小儿盐哮、小指中节、小骨空、大骨空 206

中魁、中指节、小指节、拳尖、五虎、一扇门、二扇门 207

威灵、精灵、三门、虎口、傍虎 208

外劳宫、凤眼、大指内侧横纹头、鬼当、地神、端正 209

四缝、中平、指根、八关大刺、手心 210

风关、内阳池、板门、阴池、高骨、池泉 211

中泉、靠山、手踝、寸平、瘰疬、疔俞 212

河口、龙玄、灸齿痛、臂间、臂石头子、二白 213

手逆注、泽下、泽前、夺命、肘俞、肘尖 214

斗肘、小儿睡惊、髃前、十二井穴、一窝风、六缝 215

第五节 下肢部 216

气端、八风、甲根、?趾表横纹、?趾里横纹 216

?趾聚毛、?趾横里三毛、里内庭、独阴、前后隐珠、足心 217

失眠、足第二趾上、足小趾尖、通里、大趾甲下、阴阳 218

华佗、阴独、然后、内踝前、营池、内太冲 219

踝下、内昆仑、内踝尖、外踝尖、内外踝尖、治转筋 220

少阳维、外踝前交脉、女膝、足踵、泉生足、鞋带 221

足太阴、足太阳、漏阴、欲断产、外踝上、承命、交仪 222

鲁根、前承山、阑尾穴、胆囊穴、成骨、膝眼 223

鹤顶、太阴、膝上二穴、髋骨、膝跟、关仪 224

膝旁、陵后、陵后下、大轮、足明、足罗 225

后期门、郎阴、百虫窝、新建、节纹 226

第六节 其他 227

过梁针穴 227

十三鬼穴、中风七穴、脚气八处灸、回阳九针穴 229

四关、手足髓孔、鬼哭、三才穴、身八邪 230

第四章 陆瘦燕朱汝功相关论文集粹 231

腧穴的命名 231

“五输穴”的意义及其应用 236

陆瘦燕、朱汝功有关经络腧穴理论的阐发 248

附录 253

附录一 十四经经穴分寸歌 253

附录二 五输穴歌 260

附录三 十二募穴歌 260

附录四 十六郄穴歌 261

附录五 八会穴歌 261

附录六 八脉交会穴歌 261

附录七 十四经常用腧穴主治歌 261

附录八 十四经经穴分部图 269

附录九 具有特别标志或特殊取穴方法的腧穴图 278

穴名笔画索引 288

主要参考书目 31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