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任继学用药心得十讲
任继学用药心得十讲

任继学用药心得十讲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南征,南红梅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6764926
  • 页数:2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临床用药经验进行整理、总结,从十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讲 临床常用药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第二讲常用药物;第三讲 临床常见病症用药经验;第四讲治痰七法与成方用药;第五讲临床常用八法与成方;第六讲 古方应用体会;第七讲 临床常见病常用成方;第八讲常见传染病常用成方用药;第九讲 临床常见妇儿科常用成方用药;第十二讲任老自拟方及验案。最后附任老全部自拟方以利于查找应用。可供中医爱好者和从业者、患者参考使用。
上一篇:药性提要下一篇:医学物理学
《任继学用药心得十讲》目录

第一讲 临床用药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1

第二讲 临床常用药物 3

一、肝病用药 3

(一)散肝寒药 3

艾叶 3

肉桂 4

鹿茸 5

吴茱萸 6

小茴香 7

川椒 8

(二)清肝热药 9

龙胆草 9

黄芩 10

青黛 11

栀子 12

(三)补肝气药 13

黄芪 13

细辛 14

白术 15

续断 17

(四)补肝血药 18

当归 18

白芍 19

何首乌 20

酸枣仁 21

(五)补肝阴药 23

女贞子 23

山茱萸 23

枸杞子 24

(六)疏肝气药 25

柴胡 25

香附 26

郁金 27

青皮 28

木香 30

(七)化肝血药 31

红花 31

桃仁 32

水蛭 33

穿山甲 34

鳖甲 34

(八)凉肝血药 35

牡丹皮 35

生地黄 36

赤芍 37

生槐花 38

(九)温肝血药 39

鹿角 39

延胡索 40

天仙藤 41

川芎 42

刘寄奴 43

(十)平肝阳药 43

天麻 43

羚羊角 44

牡蛎 45

牛膝 46

(十一)祛肝湿药 46

土茯苓 46

龙胆草 48

皂矾 48

(十二)治肝毒药 49

青黛 49

野菊花 49

蒲公英 50

(十三)化肝痰药 51

胆矾(蓝矾) 51

牛黄 52

前胡 53

(十四)散肝热药 53

柴胡 53

野菊花 55

(十五)搜肝络药 55

全蝎 55

僵蚕 56

白附子 57

二、心病用药 58

(一)补心血药 58

当归 58

柏子仁 59

丹参 59

熟地黄 60

(二)补心气药 60

龙眼肉 60

炙甘草 61

人参 61

(三)滋心阴药 62

熟地黄 62

五味子 63

百合 63

玉竹 64

(四)温心阳药 64

肉桂心 64

紫石英 65

骨碎补 66

安息香 66

(五)泻心火药 66

黄连 66

栀子 67

灯心草 68

水牛角 68

香薷 68

莲子心 69

(六)开心窍药 69

麝香 69

冰片 69

苏合香 70

(七)镇心神药 70

朱砂 70

磁石 71

生铁落 71

(八)活心血药 71

蒲黄 71

丹参 72

苏木 72

桃仁 72

(九)逐心瘀药 73

水蛭 73

五灵脂 73

没药 74

土鳖虫 74

(十)凉心血药 74

紫草 74

水牛角 74

童子尿 75

生地 75

(十一)化心痰药 75

石菖蒲 75

郁金 76

远志 76

(十二)渗心湿药 77

木通 77

茯神 77

瞿麦 77

苦参 78

(十三)解心毒药 78

黄连 78

山豆根 78

射干 79

三、脾病用药 79

(一)益脾补气药 79

党参 79

黄芪 79

白术 80

扁豆 80

大枣 81

炙甘草 81

(二)升脾气药 81

升麻 81

柴胡 82

葛根 82

(三)健脾益气药 83

砂仁 83

苍术 83

白豆蔻 84

莲子肉 84

(四)温中散寒药 85

饴糖 85

干姜 85

高良姜 85

吴茱萸 86

(五)燥脾湿药 86

苍术 86

藿香 87

甘松 87

大蒜 87

半夏 88

(六)消脾积药 88

阿魏 88

苍耳子 88

皂矾 89

(七)消脾滞药 89

厚朴 89

山楂 90

枳实 90

陈皮 91

莱菔子 91

(八)解脾毒药 91

白矾 91

地龙 92

射干 92

四、肺病用药 92

(一)补肺气药 93

黄芪 93

蛤蚧 93

人参 94

(二)滋肺阴药 94

麦门冬 94

人乳 95

阿胶 95

沙参 96

百合 96

(三)温肺寒药 97

胡桃肉 97

饴糖 97

燕窝 98

干姜 98

百部 98

(四)泻肺热药 99

桑白皮 99

黄芩 99

金银花 100

海蛤壳 101

桔梗 101

(五)敛肺阴药 101

乌梅 101

五味子 102

白及 102

罂粟壳 103

诃子 103

(六)宣肺气药 103

麻黄 103

桔梗 104

荆芥 104

皂角 104

(七)降肺气药 105

马兜铃 105

苏子 105

葶苈子 106

旋覆花 106

厚朴 106

(八)祛肺痰药 107

栝楼 107

杏仁 107

贝母 108

白矾 108

(九)渗肺湿药 108

葶苈子 108

生姜皮 109

石韦 109

牵牛子 109

(十)化肺瘀药 109

水蛭 109

桃仁 110

(十一)解肺毒药 110

金银花 110

牛蒡子 110

黄芩 111

五、肾经用药 111

(一)滋肾阴药 111

熟地黄 111

女贞子 111

龟板 112

枸杞子 112

桑寄生 113

(二)温肾阳药 113

肉苁蓉 113

巴戟天 113

附子 114

淫羊藿 115

紫河车 115

(三)固肾精药 115

益智仁 115

覆盆子 116

芡实 116

莲须 116

桑螵蛸 117

(四)纳肾气药 117

五味子 117

沉香 117

补骨脂 118

(五)填肾精药 118

龟板胶 118

(六)泻肾火药 119

知母 119

黄柏 119

地骨皮 120

胡黄连 120

(七)渗肾湿药 120

土茯苓 120

苦参 121

鲤鱼 121

防己 121

(八)化肾瘀药 121

牛膝 121

自然铜 122

(九)解肾毒药 122

土茯苓 122

生甘草 123

六、胆病用药 123

(一)清胆热药 123

前胡 123

木贼 123

龙胆草 124

大青叶 124

青黛 124

(二)化胆痰药 124

前胡 124

(三)温胆气药 125

酸枣仁 125

半夏 125

细辛 125

人参 126

(四)镇胆气药 126

龙骨 126

牡蛎 126

(五)行气利胆药 127

片姜黄 127

大黄 127

七、胃病用药 127

(一)补胃气药 127

人参 127

黄芪 128

(二)温胃寒药 128

干姜 128

炉甘石 128

韭菜 129

肉豆蔻 129

木香 129

(三)养胃阴药 130

人乳 130

石斛 130

天花粉 130

玉竹 130

麦门冬 131

(四)降胃气药 131

厚朴 131

沉香 132

半夏 132

丁香 132

柿蒂 133

(五)泻胃火药 133

大黄 133

知母 133

绿豆 134

芒硝 134

生石膏 134

(六)消积和胃药 135

山楂 135

神曲 135

麦芽 135

砂仁 136

莱菔子 136

(七)化胃瘀药 136

五灵脂 136

苏木 137

三七 137

(八)解胃毒药 137

白头翁 137

土茯苓 138

人中黄 138

绿豆 138

八、大肠病用药 138

(一)涩肠止泻药 138

诃子 138

罂粟壳 139

赤石脂 139

禹余粮 139

肉豆蔻 139

(二)润大肠药 140

胡麻仁 140

当归 140

蜂蜜 140

何首乌 141

桃仁 141

(三)泻大肠药 141

大黄 141

芒硝 142

白头翁 142

猪胆汁 142

皂角 143

(四)燥大肠药 143

苦参 143

苍术 143

刺猬皮 143

(五)温大肠药 143

硫黄 143

川椒 144

半夏 144

干姜 144

(六)消肠积药 144

枳实 144

莱菔子 145

厚朴 145

雷丸 145

(七)凉大肠药 145

生地榆 145

(八)升肠陷药 145

升麻 145

葛根 146

(九)散肠结药 146

香油 146

皂角 146

(十)化肠血药 146

桃仁 146

酒军 147

(十一)解肠毒药 147

绿豆 147

白头翁 147

蜗牛 147

九、小肠病用药 147

(一)宽肠止痛药 148

茴香 148

荔枝核 148

橘核 148

雷丸 148

(二)渗湿通淋药 149

冬葵子 149

(三)泻肠通淋药 149

木通 149

淡竹叶 149

防己 150

川楝子 150

生地 150

(四)化肠血药 151

桃仁 151

三七 151

延胡索 151

蒲黄 152

(五)解肠毒药 152

绿豆 152

白头翁 152

蜗牛 153

第三讲 临床常见病证用药经验 154

一、临床常见急证急救用药经验 154

(一)中风病 154

(二)心衰病 155

(三)克山病 155

(四)肾衰病 156

(五)水毒症 156

(六)疫毒痢 156

(七)SARS病 156

二、临床常见症状用药经验 158

(一)水火用药 158

(二)相火用药 158

(三)疼痛用药 159

三、临床常见疑难病证用药经验 160

(一)中风病 160

(二)胸痹 162

(三)眩晕 162

(四)癫痫 163

(五)痴呆 163

(六)心包络病 163

(七)腹膜结强病 164

(八)消渴病 164

第四讲 治痰七法与成方 165

一、常用治痰法 165

(一)攻瘀逐痰法与成方 165

(二)消导法与成方 165

(三)和解化痰法与成方 165

(四)补益化痰法与成方 166

(五)温化痰饮法与成方 166

(六)清热化痰法与成方 166

(七)清润化痰法与成方 166

二、引经药 167

第五讲 临床常用八法与成方 168

一、常用汗法 168

(一)辛温发汗方 168

(二)辛凉发汗方 169

(三)和中发汗方 170

(四)助阳发汗方 170

(五)滋阴发汗方 170

(六)解肌发汗方 171

(七)养血发汗方 171

(八)理气发汗方 171

(九)化饮发汗方 172

(十)蠲痰发汗方 172

(十一)宣肺发汗方 172

(十二)发汗利水方 173

二、常用吐法成方 173

(一)缓而补者 173

(二)猛而峻者 173

(三)垂危急救者 174

三、常用下法成方 174

(一)泻热救阴方 174

(二)理气泻热方 175

(三)泻热润燥方 175

(四)泻火解毒方 175

(五)涤痰泻热方 176

(六)泻热行血方 176

(七)滋阴润燥方 176

四、常用和法成方 177

(一)益气和解方 177

(二)清里和解方 177

(三)清降和解方 178

(四)清热和解方 178

(五)温通和解方 179

(六)养血和解方 179

五、常用温法成方 179

(一)温中散寒方 179

(二)温经散寒方 180

(三)温阳救逆方 180

(四)温健脾阳方 180

(五)温脾养阴方 181

(六)温中缓急方 181

(七)温中化浊方 181

(八)温中理气方 182

(九)温中利湿方 182

六、常用清法成方 183

(一)清热解毒方 183

(二)清瘟解毒方 183

(三)清宣痰火方 184

(四)清宣痰热方 184

(五)凉血解毒方 184

(六)泻火散毒方 184

(七)清热镇静方 185

(八)清热凉血方 186

(九)清肝保肝方 186

(十)清热生津方 187

(十一)滋阴清热方 187

七、常用消法成方 187

(一)消食导滞方 187

(二)消痰达郁方 188

(三)消水逐湿方 189

(四)理气消积方 189

(五)消积杀虫方 189

八、常用补法成方 190

(一)清补方 190

(二)温补方 192

(三)调补方 194

(四)平补方 195

(五)补精方 198

(六)峻补方 199

第六讲 古方应用体会 202

一、小柴胡汤新用 202

二、紫金锭临床新用 203

三、太乙紫金丹 204

三、常用临床经方三则 205

(一)神仙粥 205

(二)白通加猪胆汁汤 206

(三)寸金丹(《仙拈集》) 207

四、常用承气类聚方 208

五、常用复脉与生脉类聚方 211

(一)复脉汤类 212

(二)生脉散类 214

六、常用鲤鱼治疗水肿类聚方 215

第七讲 临床常见病常用成方 220

一、神昏 220

(一)中成药 220

(二)辨证用成方 220

二、真心痛 221

三、水证 221

(一)饮病 221

(二)水病 223

(三)臌胀 224

第八讲 常见传染病常用成方 225

一、传染病防治方 225

二、传染病急救方 232

第九讲 妇儿科病常用成方 233

一、妇科八方(自拟方) 233

(一)束血煎 233

(二)宁宫汤 233

(三)通乳汤 234

(四)益脾止带汤 234

(五)增损生化汤 235

(六)治痈散结汤 235

(七)栝楼汤 235

(八)渗湿理淋汤 236

二、儿科十三方 236

(一)盘肠散 236

(二)婴童宝丹 237

(三)益脾升降散 237

(四)保肠一粒丹 237

(五)清表托疹散 238

(六)通宣利肺散 238

(七)清瘟解表散 238

(八)宣肺止嗽散 239

(九)神应劫喘金丹 239

(十)断哮散 239

(十一)育儿一捻金 240

(十二)定痫一粒珠 240

(十三)红灵丹 241

第十讲 任老部分自拟方及验案 242

一、中风病 242

(一)活络化瘀散 242

(二)潜阳熄风煎 242

(三)豁痰丸 242

(四)宣窍醒神汤 242

(五)温阳健肢汤 244

二、眩晕 245

(一)高血压泡足方 245

(二)育阴平逆汤 245

三、咳嗽 246

止咳宁嗽汤 246

四、便秘 247

(一)解衣丸 247

(二)导滞润通汤 247

(三)益火通幽汤 247

(四)柔肝润燥汤 247

五、肝积 248

软肝散 248

六、肾风病 249

(一)肾风病有效方 249

(二)益肾健中饮 250

七、紫癜肾 251

八、淋证 252

九、肾衰 253

(一)益肾填精饮 253

(二)补肾壮阳饮 254

(三)复肾异功散 254

十、不育症 255

(一)延龄长春丹 255

(二)温阳益火煎 255

(三)返正驱邪煎 255

十一、消渴 256

温化滋胰汤 256

十二、紫斑 258

(一)增损当归饮子 258

(二)桃仁承气汤 259

十三、三叉神经痛 259

化阴定痛汤 259

十四、癫痫 260

痫宝丹 260

十五、心痛 261

养心舒络汤 261

十六、失眠 262

益脑眠可安 262

十七、胃痛 262

抑木和肝汤 262

十八、胆胀 263

增损小柴胡汤 263

十九、瘿气 264

驯龙涤痰汤 264

附录 任老自拟方 266

一、心脑病 266

(一)中风病 266

(二)卒口僻 267

(三)脑痨痉病 268

(四)癫痫 269

(五)眩晕 269

(六)风头眩 270

(七)心包络病 271

(八)真心痛 272

(九)失眠 272

(十)动脉硬化 272

(十一)维厥病 273

(十二)震颤病 273

(十三)急风病 273

二、肺病 274

(一)感冒迁延 274

(二)内伤咳嗽 274

(三)肺痨 275

三、脾胃肠病 275

(一)胃脘痛 275

(二)呃逆呕吐 276

(三)便秘 276

(四)暴泻 276

(五)大瘕泄 277

(六)肠(胃)痈 277

(七)腹膜结强病 277

四、肝胆病 278

(二)胆胀 278

(三)慢性肝疫(肝炎) 279

(四)肝硬化 279

五、肾病 279

(一)淋证 279

(二)水毒证 279

(三)肾衰 280

(四)慢性肾风 280

(五)急性肾风 281

(六)急慢性肾风 281

(七)肾源性血虚病 282

六、男性不育 282

七、疫病 283

(一)时邪袭肺卫 283

(二)疫痉 284

(三)时疫病毒腹泻 284

(四)时疫霍乱 285

(五)艾滋病 285

八、其他 285

(一)汗证 285

(二)消渴 286

(三)瘿气 286

(四)荨麻疹 286

(五)痛证 287

(六)骨质增生 288

(七)颈椎病 288

(八)鸡爪风 289

(九)瘫缓风病 289

(十)淋巴腺结核 289

(十一)口腔溃疡 289

(十二)带状疱疹 290

(十三)血衃 290

(十四)脱营 290

(十五)血亏 290

(十六)烫伤 291

(十七)急证、痛证外治法 29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