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邓小平理论概论  第2版
邓小平理论概论  第2版

邓小平理论概论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先春主编;韩建民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352538X
  • 页数:376 页
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概论 第2版》目录

导论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1

一 邓小平理论是在时代主题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1

二 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5

三 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7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和主要内容 8

一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8

二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6

三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特点 18

四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丰富和发展 20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5

一 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 25

二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8

三 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0

第四节 努力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 31

一 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31

二 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 33

三 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方法 34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39

第一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39

一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39

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42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50

一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 50

二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53

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54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57

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 57

二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63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65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65

一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历史过程 65

二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 71

第二节 正确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 77

一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77

二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贡献 8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88

一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88

二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91

三 “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 9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及基本纲领 99

第一节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9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00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涵义 102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 10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105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复杂国情 105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08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1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13

一 基本路线的形成 113

二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涵 115

三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1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19

一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20

二 基本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121

三 党的基本纲领与党的最高纲领的有机统一 122

第四章 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 126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126

一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改革的社会 126

二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128

三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31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 135

一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35

二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 139

三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41

四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143

五 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147

第三节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149

一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及其相互关系 149

二 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152

三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内容和活力 155

四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57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60

第一节 “三步走”的台阶式发展战略 160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160

二 “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 161

三 “台阶式”发展实现“三步走”的战略 163

四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166

第二节 科教兴国战略 168

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68

二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170

三 面向经济建设,加快科技进步 172

四 优先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 175

第三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西部大开发战略 178

一 努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78

二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180

三 21世纪开发西部的基本思路 183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 185

一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185

二 合理利用资源 188

三 保护生态环境 191

四 计划控制人口 194

五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 195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19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98

一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198

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0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4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历程 204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0

三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重塑我国经济体制 213

四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215

第三节 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贡献 217

一 邓小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217

二 邓小平为中国走向市场经济开拓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221

第七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25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25

一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 225

二 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与联系 227

三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230

四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233

第二节 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35

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235

二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36

三 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37

四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38

第三节 改革政治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40

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40

二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243

第四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245

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245

二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48

三 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内容 249

四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50

第八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5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252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52

二 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中心内涵 254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261

四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6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 265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 265

二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267

三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75

四 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 277

第三节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279

一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279

二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自身发展规律 280

三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 281

四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贵在坚持,讲求实效 282

第九章 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祖国统一 284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284

一 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84

二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发展 286

第二节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292

一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 292

二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96

第三节“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与意义 298

一 香港、澳门回归使“一国两制”构想变为现实 298

二 香港与祖国同行 300

三 海峡两岸企盼统一 303

四 “台独”,是没有出路的 305

五 “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309

第十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交战略 312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312

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312

二 当今世界的危机化和经济发展的多样化 314

第二节 我国新时期外交战略的基本目标和原则 318

一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18

二 处理国家关系的根本原则 322

第三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26

一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 326

二 应对国际局势变幻的指导方针 32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33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33

一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333

二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335

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337

第二节 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341

一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41

二 从严治党,反对腐败 343

三 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47

四 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349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 354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354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356

第四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360

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力量 360

二 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关系 364

三 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366

重要必读书目 37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