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循环型农业研究  理论、方法与实践
循环型农业研究  理论、方法与实践

循环型农业研究 理论、方法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芳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09184657
  • 页数:269 页
图书介绍:本研究从循环型农业的涵义特征、比较理论、系统理论、多功能理论、定量研究方法体系、基本模式、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内容,构建和完善了一套较完整、科学、规范的循环型农业发展理论体系,并在该理论指导下,实践应用到对四川循环型农 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研究,运用系统分析方法,选择生态足迹模型、AHP模型、熵值法等方法对四川循环型农业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更深入地在指导规划四川丘陵区循环型农业发展同时,挖掘出在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制度条件下,四川丘 陵区发展循环型农业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四川丘陵区循环型农业发展必须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循环;完善资金、技术、政策配套体系,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地方特色循环型农业模式发展。
《循环型农业研究 理论、方法与实践》目录

第1章 导言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

1.2.1 国外研究动态 2

1.2.2 国内研究动态 6

1.3 研究内容 14

1.4 研究方法 16

1.5 数据来源 17

第2章 循环型农业的理论体系构建 19

2.1 循环型农业的理论基础:循环经济理论 19

2.1.1 循环经济的定义与内涵 19

2.1.2 循环经济的理论模型 22

2.1.3 循环经济理论对EKC假说的挑战 24

2.1.4 调整资源环境影响的国民收入计算:从NDP到EDP 28

2.2 循环型农业的基础理论 31

2.2.1 循环型农业的内涵 31

2.2.2 循环型农业的基本特征 32

2.2.3 循环型农业的效益实现形式 34

2.3 循环型农业的比较理论 36

2.3.1 循环型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联系与区别 36

2.3.2 循环型农业资源配置挑战传统经济学的帕累托最优理论 38

2.3.3 “理性生态经济人”挑战“理性经济人” 39

2.3.4 循环经济学挑战传统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40

2.3.5 循环型农业挑战传统经济学的“马斯洛需求”理论 41

2.4 循环型农业的系统理论 42

2.4.1 循环型农业系统整体性假定 42

2.4.2 循环型农业系统的组成要素 43

2.4.3 循环型农业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分析 45

2.4.4 循环型农业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原理分析 47

2.4.5 物质与能量流分析的引入 51

2.4.6 循环型农业系统的外部环境 53

2.5 循环型农业的多功能理论 54

2.5.1 传统农业的外部性 54

2.5.2 生态脆弱的落后地区农业发展的负外部性及制度缺陷 55

2.5.3 循环型农业的负外部性改善功能 59

2.5.4 循环型农业的低碳减碳功能 60

2.6 循环型农业的参与主体理论分析 62

2.6.1 农户合作的困境 62

2.6.2 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博弈 64

2.6.3 地方政府与龙头企业的博弈分析 65

2.7 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定量分析方法 67

2.7.1 循环型农业系统内部资源水平测量:生态足迹模型与数据包络分析法 67

2.7.2 循环型农业系统内部能量流测算:投入产出模型 72

2.7.3 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 77

2.7.4 循环型农业发展趋势预测:BP神经网络模型 90

2.8 循环型农业的模式设计 99

2.8.1 循环型农业的基本模式设计 100

2.8.2 循环型农业产业链构建 117

2.9 循环型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建设 131

2.9.1 循环型农业技术体系的构建结构与目标原则 132

2.9.2 循环型农业的主导技术体系 133

2.9.3 循环型农业技术进步的路线模式 137

2.9.4 循环型农业技术变迁的运行机制 138

2.9.5 循环型农业技术创新的制度变革 140

2.10 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制度支撑体系建设 144

2.10.1 建立健全绿色经济政策制度 144

2.10.2 完善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146

2.10.3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146

2.10.4 健全绿色环保宣传制度 147

2.10.5 加快健全循环经济法律制度 148

第3章 四川省循环型农业发展现状与未来 149

3.1 循环型农业:四川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149

3.2 四川省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生态基础:可持续程度测算 152

3.2.1 四川省生态足迹测算 152

3.2.2 结果分析 159

3.2.3 结论 163

3.3 四川省小农户生产循环系统的持续性分析 163

3.3.1 研究对象 163

3.3.2 经济持续性 165

3.3.3 生态持续性 167

3.4 四川省循环型农业发展评价 172

3.4.1 四川省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综合评价 172

3.4.2 障碍因素分析 175

3.4.3 结论 177

3.5 四川省循环型农业发展区域模式构思 178

3.5.1 四川省循环型农业模式选择的原则和思路 178

3.5.2 四川省农业区划 178

3.5.3 四川省循环型农业模式的产业链构思 180

3.6 四川省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183

3.6.1 建立健全循环型农业发展体系 183

3.6.2 科学制订循环型农业发展的规划方案 184

3.6.3 推广参与式方法,强化农户的可持续发展观 184

3.6.4 创新农业推广体系,提高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185

3.6.5 积极争取循环型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 185

第4章 四川省丘陵区循环型农业发展实践 187

4.1 四川省丘陵区发展循环型农业经济的基础和条件 188

4.1.1 丘陵区自然条件 188

4.1.2 丘陵区社会经济条件 189

4.1.3 丘陵区基础设施条件 191

4.2 四川省丘陵区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意义 192

4.2.1 增强优质农产品供应能力 192

4.2.2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192

4.2.3 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193

4.2.4 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193

4.2.5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194

4.3 四川省丘陵区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必要性 195

4.3.1 发展循环型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195

4.3.2 发展循环型农业是建设四川省生态屏障的内在要求 195

4.3.3 发展循环型农业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必然选择 196

4.3.4 发展循环型农业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196

4.4 四川省丘陵区发展循环型农业的优势与潜力 197

4.4.1 优势 197

4.4.2 潜力 201

4.5 四川省丘陵区循环型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202

4.5.1 废弃物再利用模式 202

4.5.2 农业产业横向耦合综合模式 203

4.5.3 立体生态种养模式 204

4.5.4 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204

4.5.5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模式 205

4.6 四川省丘陵区循环型农业模式的推广应用 205

4.6.1 “畜-沼-粮”循环模式的推广应用 205

4.6.2 “畜-沼-果/菜(草)”循环模式的推广应用 207

4.6.3 “林-畜-林”循环模式的推广应用 214

4.6.4 “粮-秆-菌(粮-畜-沼)”循环模式的推广应用 216

4.6.5 “生态农业-现代观光旅游业”循环模式的推广应用 218

4.7 四川省丘陵区循环型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20

4.7.1 模式单一、产业链短 220

4.7.2 体制尚未配套 221

4.7.3 模式选择盲目 221

4.7.4 技术支撑不足 222

4.8 四川省丘陵区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22

4.8.1 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延长循环型农业产业链 222

4.8.2 完善配套制度,加强资金、技术、法律等保障措施建设 223

4.8.3 因地制宜,构建地方特色循环型农业模式 223

4.8.4 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发展,引进外部龙头企业投资 224

第5章 四川省丘陵区循环型农业产业链现存问题研究 225

5.1 农业产业链理论概述 225

5.2 四川省丘陵区现有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诊断 226

5.2.1 四川省丘陵区循环型农业发展概况 226

5.2.2 四川省丘陵区循环型农业产业链现存问题诊断 228

5.3 四川省丘陵区现有循环型农业产业链改良措施与途径 238

5.3.1 加强产业协调 238

5.3.2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240

5.3.3 实施农业富余资源对接 241

5.3.4 振兴有机肥行业 243

5.3.5 创新循环型农业模式 245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247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247

6.1.1 研究总结 247

6.1.2 研究的主要观点 250

6.2 研究展望 251

参考文献 25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