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新编太阳系演化学
新编太阳系演化学

新编太阳系演化学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中为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47820834
  • 页数:268 页
图书介绍:太阳系对于天文学却有独特的重要性,不仅因为它是宇宙的一个“细胞”,而且,我们人类就居住在它的一个行星(地球)上。认识太阳系是人类认识天文,认识宇宙的第一步。而近年来寻找太阳系外行星的浪潮,又将太阳系的研究直接连到了天文学研究的前沿。飞船探访太阳系天体又对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更为直接的途径,新编《太阳系演化学》的出版正是适应了这个需求。
《新编太阳系演化学》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太阳系的结构和主要特征 2

1.1.1太阳 2

1.1.2三类行星体 2

1.1.3行星的卫星和环系 6

1.2太阳系起源的研究意义和主要问题 7

1.2.1太阳系起源的研究意义 7

1.2.2太阳系起源研究的主要问题 9

1.3太阳系起源的研究简史 9

1.4太阳系演化学的研究方法 15

第2章 恒星的形成与早期演化 20

2.1分子云和恒星形成区 20

2.1.1观测事例 21

2.1.2理论研究 27

2.2原恒星 33

2.2.1原恒星的形成演化时标 33

2.2.2原恒星的形成与早期演化 34

2.3金牛T型星 37

2.4原行星盘 40

2.4.1原行星盘的演化过程和现象 40

2.4.2原行星盘的气体和尘埃 44

2.4.3原行星盘的结构 45

第3章 太阳系原始星云 49

3.1太阳系原始星云的由来 49

3.1.1陨石分析得到的线索 49

3.1.2原始星云的性质 53

3.2原太阳及其星云盘 54

3.2.1原太阳 54

3.2.2星云盘 55

3.3角动量转移机制 57

3.3.1湍流黏滞机制 58

3.3.2超声湍动对流机制 59

3.3.3磁耦合机制 60

3.3.4沙兹曼机制 61

3.3.5磁流波机制和双极扩散 62

3.3.6太阳系角动量问题的简要评论 63

3.4星云盘的环和螺旋结构与引力不稳定性 65

3.5从固态颗粒到星子 68

3.6坡印亭-罗伯逊效应 72

第4章 行星的形成 76

4.1行星形成的基本物理过程 76

4.1.1希尔球 77

4.1.2碰撞率 78

4.1.3速度的演变 79

4.1.4质量和速度的演变:总结与推广 82

4.2行星的增长 84

4.2.1约束条件 84

4.2.2演变方程的两群近似解 85

4.2.3行星增长的三大阶段 89

4.2.4原行星的轨道迁移 93

4.3类地行星的形成 100

4.3.1原行星的吸积增长 100

4.3.2从原行星到类地行星 101

4.3.3地球和金星的形成 106

4.3.4水星和火星的形成 107

4.4巨行星形成的星核吸积模型 109

4.4.1木星和土星形成的星核吸积模型 110

4.4.2天王星和海王星形成的星核吸积模型 113

4.5星云盘不稳定模型 116

第5章 行星之性质和特征的成因 121

5.1行星之轨道特征和物理特性的成因 121

5.1.1行星之轨道特征和物理特性的成因 121

5.1.2尼斯模型 123

5.1.3行星主要物理性质的成因 124

5.2行星自转的起源与演化 125

5.2.1行星自转的现状与演化问题 125

5.2.2行星自转起源理论 127

5.2.3行星自转及其起源研究展望 133

5.3行星磁场的起源 134

5.3.1行星的磁场 135

5.3.2行星磁场的起源 136

5.4行星大气的起源和演化 145

5.4.1行星大气的主要现状 146

5.4.2类木行星大气的起源和演化 149

5.4.3类地行星大气的起源和演化 150

第6章 矮行星和小天体的起源 157

6.1小行星起源研究的历史回顾 157

6.1.1三类假说 157

6.1.2我们的小行星起源研究 159

6.2小行星起源的计算机模拟 162

6.3彗星起源研究的历史回顾 165

6.4近年的彗星起源模拟研究 167

6.4.1柯伊伯带和弥散盘的形成 168

6.4.2奥尔特云的形成 170

6.4.3类地行星形成的晚期严重陨击(LHB)起因与研究展望 175

6.4.4彗星样品与彗星起源 176

6.5冥王星及其卫星的起源 178

第7章 行星之卫星和环系的起源 185

7.1月球的起源 185

7.1.1模型的约束 186

7.1.2地球吸积晚期的巨撞击 187

7.1.3巨撞击模拟 187

7.1.4撞击模拟示例 188

7.1.5盘演化与月球吸积 191

7.1.6月球轨道倾角问题 193

7.1.7最新的巨撞击模拟 196

7.1.8结论 200

7.2火星卫星的起源 201

7.3木星和土星之卫星和环系的起源 203

7.3.1木星的卫星和环系 204

7.3.2土星的环系和卫星 205

7.4巨行星的卫星系起源研究简要回顾 207

7.4.1我们对巨行星之卫星和环系起源的研究 207

7.4.2普伦蒂斯对巨行星的卫星和环系起源的研究 209

7.5木星和土星之卫星和环系起源的模拟 211

7.5.1规则卫星的起源 211

7.5.2不规则卫星的起源 217

7.5.3木星和土星之环系的起源 219

7.6天王星之卫星和环系的起源 221

7.6.1天王星的卫星和环系 221

7.6.2天王星卫星的起源 223

7.6.3天王星环系的起源 223

7.7海王星之卫星和环系的起源 224

7.7.1海王星的卫星和环系 224

7.7.2海卫一的起源 225

7.7.3其他不规则卫星的起源 228

7.7.4规则卫星和环系的起源 231

第8章 恒星之行星的起源 235

8.1环绕恒星的行星 235

8.2行星形成的基本理论模型 237

8.3行星轨道偏心率的起源理论 243

8.3.1行星-行星弥散 243

8.3.2行星-盘相互作用 243

8.3.3Kozai回旋 244

8.3.4平均运动共振 244

8.3.5恒星的相遇 245

8.3.6类恒星的N体弛豫 245

8.3.7恒星喷流导致的激发 245

8.3.8结语 253

8.4行星轨道偏心率分布的起源 253

8.4.1数值模拟的积分技术要求 254

8.4.2数值模拟的初始条件 254

8.4.3行星的平均数 255

8.4.4行星轨道偏心率的分布 256

8.4.5活动系综的行星轨道倾角 261

8.4.6动力学活动的量度 262

8.4.7总结与讨论 26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