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无罪推定论
无罪推定论

无罪推定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姜田龙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0212161
  • 页数:2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无罪推定原则的历史发展、文本表述和内容以及在中国的发展与评价等方面系统的介绍了这个原则,并且与《刑法》中的证明责任以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进行了区分,对无罪推定的原则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与分析。
《无罪推定论》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 无罪推定原则的历史发展 1

第一节 无罪推定产生的司法实践背景 3

一、无罪推定原则的古代法表述 3

二、无罪推定与中世纪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客体地位 4

三、贝卡利亚与无罪推定原则 6

第二节 欧洲启蒙思想、《人权宣言》与无罪推定原则 9

一、欧洲启蒙思想对无罪推定原则的影响 9

二、《人权宣言》与无罪推定原则 11

第三节 《世界人权宣言》与无罪推定原则的国际化 12

一、联合国的成立为制定国际人权法提供了条件 13

二、《世界人权宣言》推动无罪推定国际化 14

第四节 无罪推定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其他诉讼权利的关系 16

一、获知指控权 17

二、律师帮助权 18

三、不自证其罪权 19

第五节 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 20

一、无罪推定原则彰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主体地位 21

二、无罪推定原则是充分发挥辩护制度作用的前提 21

三、无罪推定原则是分配证明责任和解决疑难案件的指导原则 22

四、无罪推定原则是法治思维在刑事领域的重要体现 23

第二章 无罪推定原则的文本表述 26

第一节 探讨无罪推定原则文本表述的意义 27

一、有助于解决无罪推定原则是否已在我国确立的旧有争议 27

二、为我国今后的立法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8

三、为考查我国当前的刑事诉讼实践提供新角度 29

第二节 国际公约中的无罪推定 30

一、全球性国际公约中无罪推定原则的文本表述 30

二、区域性国际人权公约中的无罪推定原则文本表述 34

三、若干特别国际法庭法律文件中的无罪推定文本表述 37

第三节 部分国家和地区立法中无罪推定原则的文本表述 39

一、欧盟关于无罪推定原则文本表述的总体立场 40

二、美国法中无罪推定原则的文本表述 41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规定 44

第三章 无罪推定原则的内容 48

第一节 无罪推定原则的实体内容 48

一、《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的立场 49

二、《欧洲人权公约》与欧洲人权法院的立场 55

三、美国判例法与美国最高法院的立场 60

第二节 无罪推定原则的程序内容 64

一、无罪推定原则适用的刑事诉讼阶段 64

二、无罪推定原则与沉默权和不自证其罪权 68

第四章 无罪推定与证明责任 72

第一节 无罪推定与推定 72

一、无罪推定不同于通常意义的“推定” 73

二、无罪推定是“最高推定” 81

第二节 无罪推定与证明责任 88

一、证明主体 89

二、证明对象 95

三、证明标准 96

四、证明责任后果 100

第五章 无罪推定原则的中国发展与评价 102

第一节 相关的刑事诉讼法规范及简略评述 102

一、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文及其2012年修改后的变化 102

二、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增加的与无罪推定有关的条款 107

第二节 无罪推定原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07

一、1949年以前无罪推定在中国及1949年以后在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状况 107

二、1949年后无罪推定原则在中国大陆的发展进程 109

第三节 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12条引发的无罪推定争议 117

一、《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文本表述与国际通用文本的比较研究 118

二、无罪推定原则是否已在中国确立的争议 121

第四节 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无罪推定在中国的发展与评价 127

一、提升了刑事诉讼领域的人权保护水平 128

二、配套权利和制度缺失,刑事诉讼领域人权保护仍有提升空间 132

第六章 无罪推定原则的扩张 139

第一节 无罪推定原则扩张的具体表现 139

第二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沿革 144

第三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刑事法解读 148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刑法学解读 148

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刑事诉讼法解读 152

第四节 无罪推定原则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规制 154

一、“说明差额财产来源”构成证明责任倒置 155

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的证明责任倒置违反无罪推定原则 160

三、无罪推定原则规制下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完善 166

附录一 169

附录二 193

参考文献 228

后记 2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