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司法鉴定理论基础与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应用
司法鉴定理论基础与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应用

司法鉴定理论基础与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滕葳,李倩,柳亦博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22202468
  • 页数:29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概述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的申请与管理体系建立要求、法医病理鉴定、法医临床司法鉴定、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法医物证司法鉴定、法医毒物司法鉴定、痕迹司法鉴定、指纹鉴定、微量物证司法鉴定、文书司法鉴定、声像资料司法鉴定以及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应用等内容。本书可供质量技术监督和司法鉴定管理人员、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和司法鉴定从业人员使用,也可供其他相关人员参考。
《司法鉴定理论基础与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应用》目录

第1章 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 1

1.1 鉴定人 1

1.1.1 我国鉴定人的诉讼地位 1

1.1.2 鉴定人的种类 1

1.1.3 鉴定人的条件 2

1.1.4 鉴定人的执业登记 4

1.1.5 鉴定人的权利 6

1.1.6 鉴定人的义务 7

1.1.7 鉴定人的法律责任 8

1.2 鉴定机构 9

1.2.1 鉴定机构设立的条件 11

1.2.2 鉴定机构的设立方式 11

1.2.3 司法鉴定机构的变更、延续和注销 12

1.2.4 鉴定机构的职责 12

1.2.5 鉴定机构的法律责任 13

第2章 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的申请与管理体系建立要求 15

2.1 司法鉴定机构申请认证的条件和工作程序 15

2.1.1 申请国家级资质认定应当具备的条件 15

2.1.2 申请认可应当具备的条件 16

2.1.3 申请省级资质认定应当具备的条件 16

2.1.4 申请的工作程序 16

2.2 司法鉴定机构管理体系建立要求 17

2.2.1 管理体系文件 17

2.2.2 文件层次结构 17

2.2.3 管理体系文件的基本要求 17

2.2.4 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要求 18

2.2.5 对人员进行管理体系文件培训 18

2.2.6 管理体系运行 19

2.3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20

2.3.1 内审的目的 21

2.3.2 内审的范围 22

2.3.3 内审的依据 22

2.3.4 内审的时机和频度 22

2.3.5 临时内审 23

2.3.6 内审的步骤和内容 23

2.3.7 内审的策划 24

2.3.8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准备 25

2.3.9 内审计划的编制 25

2.3.10 组成审核组 26

2.3.11 现场审核首次会议 30

2.3.12 现场审核 31

2.3.13 现场审核的路线和方法 33

2.3.14 内部审核结果判定确认阶段 35

2.3.15 评价阶段 37

2.3.16 后续工作阶段纠正、预防措施与跟踪 39

2.3.17 管理评审 42

2.3.18 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基础知识释义 43

第3章 法医病理司法鉴定 65

3.1 法医病理鉴定 65

3.2 死亡原因分类 66

3.2.1 按照在死亡发生中的作用不同分类 66

3.2.2 按照在死亡发生中的死因不同分类 67

3.2.3 根据在联合死因中的地位分类 68

3.2.4 根据损伤或疾病引起死亡发生的机会分类 68

3.3 亡时间推断 68

3.3.1 根据尸体现象推测死亡时间 69

3.3.2 根据蝇蛆的生活史推断死亡时间 71

3.3.3 根据尸体胃内容物推测死亡的时间 71

3.3.4 根据膀胱内容物来推断死亡时间 72

3.4 判定死亡性质 72

3.4.1 自然死亡 73

3.4.2 非自然死亡(暴力性死亡) 73

3.5 致死方式的法医学鉴定 77

3.5.1 机械性损伤 77

3.5.2 烧死、冻死与电击死等死亡鉴定 89

3.5.3 猝 90

3.5.4 杀婴及虐待儿童死亡 90

第4章 法医临床司法鉴定 92

4.1 法医临床鉴定 92

4.2 损伤形成分类 92

4.3 法医临床学检查 93

4.3.1 损伤一般检查 93

4.3.2 对被检物件检查 94

4.3.3 现场勘验 94

4.4 体损伤形态 94

4.4.1 表皮剥脱 95

4.4.2 挫伤 96

4.4.3 创 97

4.4.4 脱臼、骨折 98

4.4.5 内脏损伤 99

4.4.6 肢体断离 100

4.5 劳动能力鉴定 103

4.6 生理状态及功能评定 103

4.7 诈伤或造作伤的识别 104

4.8 医疗纠纷鉴定 104

4.8.1 医疗纠纷 104

4.8.2 医疗事故 104

4.8.3 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关系 105

4.9 三期评定 105

4.10 常见损伤及其鉴定 105

4.10.1 颅骨损伤的类型 105

4.10.2 颅骨损伤在鉴定中的意 106

4.10.3 脑损伤 106

4.10.4 脊髓损伤 107

4.10.5 周围神经损伤 108

4.10.6 眼损伤 108

4.10.7 耳、鼻、咽、喉损伤 109

4.10.8 四肢骨、脊柱损伤 111

4.10.9 骨盆损伤 112

4.10.10 胸部损伤 112

4.10.11 腹部损伤 112

4.10.12 泌尿和生殖器官损伤 113

4.10.13 性功能障碍 113

4.11 活体损伤程度鉴定 114

4.11.1 活体损伤鉴定需解决的问题 114

4.11.2 损伤程度的分类 114

4.12 损伤程度的评定 114

第5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116

5.1 精神疾病鉴定 116

5.2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目的 116

5.3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对象和任务 117

5.3.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117

5.3.2 被监禁的罪犯 117

5.3.3 民事案件当事人 117

5.3.4 其他类案件的人员 117

5.4 精神疾病的分类 117

5.4.1 国际疾病的分类方法 118

5.4.2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118

5.5 精神病患者的诱因 119

5.6 精神病和神经病的关系 119

5.7 常见的精神疾病 120

5.7.1 精神分裂症 120

5.7.2 器质性精神疾病 123

5.7.3 老年性精神疾病 123

5.7.4 动脉硬化性精神疾病 123

5.7.5 情感性精神疾病及分类 124

5.7.6 偏执性精神疾病 124

5.7.7 癔症 124

5.7.8 癫痫性精神障碍 125

5.8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程序 125

5.8.1 鉴定的委托 126

5.8.2 提请鉴定的准备 126

5.8.3 鉴定调查 127

5.8.4 资料分析 129

5.8.5 鉴定书的书写 130

5.8.6 司法鉴定法律责任能力评定的分类 130

5.8.7 责任能力评定的法律依据 130

5.8.8 定刑事责任能力 132

5.8.9 行为能力 132

5.8.10 受审能力 135

5.8.11 服刑能力 136

5.8.12 作证能力 138

5.8.13 性自我防卫能力 138

5.8.14 精神损伤 139

第6章 法医物证司法鉴定 140

6.1 法医物证司法鉴定 140

6.2 法医物证检材提取和包装的一般规则 140

6.3 法医物证检材的保存和送检 141

6.4 鉴定的内容 141

6.4.1 血痕的鉴定 141

6.4.2 精斑的鉴定 144

6.4.3 唾液(斑)的鉴定 146

6.4.4 尿液(斑)检验 146

6.4.5 发的鉴定 147

6.4.6 骨骼与牙齿的个人识别 147

6.4.7 人、体物质的DNA检验 147

6.4.8 DNA分析技术 148

6.4.9 亲子鉴定 149

第7章 法医毒物司法鉴定 152

7.1 毒物鉴定 152

7.2 毒物的分类 152

7.2.1 根据毒理学分类 152

7.2.2 根据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 152

7.2.3 根据毒物的毒性分类 153

7.2.4 根据毒物的用途或来源分类 153

7.3 毒品的分类 154

7.3.1 根据毒品的来源进行分类 154

7.3.2 根据毒品对人体的作用进行分类 154

7.3.3 根据人体对毒品的依赖性之差异进行分类 154

7.4 毒物、毒品进入机体的途径及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 154

7.4.1 毒物、毒品进入机体的途径 154

7.4.2 毒物、毒品在机体内的分布 155

7.4.3 毒物、毒品在体内的代谢 155

7.5 影响毒物、毒品作用的因素 156

7.5.1 毒物、毒品的理化性质 156

7.5.2 毒物、毒品的量 156

7.5.3 机体状态 157

7.5.4 机体状况 157

7.5.5 毒物进入机体的速度 157

7.5.6 习惯与过敏 157

7.6 法医毒物司法鉴定的评判 158

7.6.1 案情调查 158

7.6.2 症状分析 158

7.6.3 现场勘验 159

7.6.4 尸体检验 159

7.6.5 毒物分析 159

7.6.6 检材的包装 160

7.6.7 送验 160

7.6.8 测试要求 160

7.6.9 检验结果的评价 160

7.6.10 对阳性结果的评价与使用 161

7.6.11 对阴性结果的评价与使用 161

第8章 痕迹司法鉴定 163

8.1 痕迹鉴定 163

8.2 痕迹形成的基本要素 164

8.2.1 造痕客体 164

8.2.2 承痕客体 164

8.2.3 作用力 164

8.2.4 介质 165

8.3 痕迹的形成 165

8.4 痕迹的分类 165

8.4.1 按造痕体分类 165

8.4.2 按承痕体表面变化状况分类 166

8.4.3 按痕迹形态反映分类 166

8.4.4 按作用力的方向不同分类 166

8.4.5 按痕迹质量分类 167

8.4.6 按痕迹凭肉眼是否可见分类 167

8.4.7 按承受体变化的范围 167

8.4.8 按痕迹特征反映性质分类 167

8.4.9 其他痕迹 168

8.5 痕迹鉴定的科学基础 168

8.6 痕迹鉴定的方法 168

8.7 现场痕迹的勘验 169

8.7.1 显现痕迹 169

8.7.2 提取痕迹 170

8.7.3 记录现场痕迹 170

8.8 指纹鉴定 170

8.8.1 手的皮肤结构 171

8.8.2 纹线系统与指纹三角 171

8.8.3 指纹的分类 172

8.8.4 指纹的特征 173

8.8.5 指纹同一认定的依据 174

8.8.6 指纹的显现方法 174

8.9 指纹的发现、提取和鉴定 176

8.9.1 指纹的发现 176

8.9.2 指纹的提取 177

8.9.3 指纹鉴定 177

8.9.4 手印鉴定的基本步骤 178

8.10 足迹鉴定 181

8.10.1 足迹分类 181

8.10.2 足迹的特征 182

8.10.3 足迹的发现和提取 184

8.10.4 足迹的分析和鉴定 186

8.10.5 足迹鉴定的方法 186

8.11 工具痕迹鉴定 188

8.11.1 工具痕迹的形成 188

8.11.2 工具痕迹的种类及特征 189

8.11.3 典型的工具痕迹 190

8.11.4 工具痕迹鉴定的方法 190

8.11.5 制作样本 191

8.11.6 比较检验和综合评断 192

8.12 车辆痕迹鉴定 193

8.12.1 车辆痕迹的种类 193

8.12.2 车辆痕迹特征 193

8.12.3 车辆痕迹鉴定方法 195

第9章 微量物证司法鉴定 197

9.1 微量物证的形成 197

9.2 微量物证的分类 198

9.2.1 爆炸物证 198

9.2.2 玻璃物证 199

9.2.3 油脂物证 199

9.2.4 纤维物证 199

9.2.5 泥土物证 200

9.2.6 涂料物证 201

9.2.7 塑料和橡胶物证 201

9.3 微量物证的作用 202

9.4 微量物证的检验方法 203

9.5 微量物证的发现、提取、包装与保存 204

9.5.1 微量物证的发现 204

9.5.2 微量物证的提取 205

9.5.3 微量物证的包装与保存 208

9.6 微量物证司法鉴定的基本方法 209

9.6.1 纤维鉴定 210

9.6.2 塑料鉴定 211

9.6.3 橡胶鉴定 213

9.6.4 涂料鉴定 215

9.6.5 金属鉴定 216

9.7 微量物证司法鉴定意见与案件的联系 218

9.7.1 确定检材中所含物质种类和含量的鉴定意见 218

9.7.2 确定检材与样品是否相同或同一的鉴定意见 218

9.7.3 倾向性意见的评断 219

第10章 文书司法鉴定 220

10.1 文书鉴定的主要内容 220

10.2 文书的种类 221

10.3 文书物证 221

10.3.1 文书物证鉴定 221

10.3.2 文书物证鉴定的种类 222

10.4 鉴定方法 222

10.4.1 同一认定方法 222

10.4.2 种属认定方法 224

10.4.3 系统鉴定方法 225

10.5 提交文书物证进行鉴定时应注意的事项 226

10.6 笔迹鉴定 226

10.6.1 笔迹鉴定的科学依据 227

10.6.2 笔迹的特征 228

10.6.3 文字布局特征 229

10.6.4 笔迹样本 230

10.7 印章印文鉴定 232

10.7.1 印文的特征 233

10.7.2 伪造印文的常用方法 235

10.7.3 收集、提交印文比对样本时应注意的问题 236

10.7.4 鉴定印文的常用方法 236

10.7.5 伪造文书和变造文书鉴定 237

10.7.6 变造文书的常用手法以及相应的变造特点 239

10.7.7 伪造文书的鉴定 241

10.7.8 变造文书的鉴定 242

10.7.9 伪造文书和变造文书鉴定所能解决的问题 242

10.7.10 提交鉴定时应注意的问题 242

10.8 文书文字与印文形成先后次序的鉴定 243

10.8.1 文书制作时间鉴定解决的问题 244

10.8.2 文书制作时间的鉴定方法 244

10.8.3 收集比对样本时应注意的问题 245

10.9 打印文书鉴定 245

10.9.1 打印文书鉴定可解决的问题 246

10.9.2 收集打印文书样本的要求 246

10.10 复印文书鉴定 246

10.10.1 复印文书的鉴定可解决的问题 246

10.10.2 收集复印文书样本的要求 247

10.10.3 被涂抹文字的显现 247

10.10.4 抑压文字的显现 247

10.10.5 文书物质材料的鉴定 247

10.11 印刷文书鉴定 248

10.11.1 印刷文书鉴定的任务 248

10.11.2 鉴定内容 248

第11章 声像资料司法鉴定 250

11.1 声像资料司法鉴定的定义 250

11.2 声像资料的分类 250

11.2.1 根据声像制作主体分类 250

11.2.2 根据声像制作方式分类 251

11.2.3 根据声像制作时间分类 251

11.2.4 根据声像取得方式分类 251

11.3 声像证据鉴定的任务 251

11.3.1 确定声像证据的内容 252

11.3.2 根据声像证据的内容确定某一事实 252

11.3.3 确定声像证据如何形成 252

11.4 声像资料司法鉴定的方法 253

11.4.1 声像资料客观性审查 253

11.4.2 声像资料关联性审查 253

11.4.3 声像资料真实性审查 254

11.5 声像资料分析鉴定 254

11.5.1 录音资料的鉴定 255

11.5.2 图像资料司法鉴定 258

11.6 计算机资料的鉴定 260

11.6.1 计算机存储资料的读取 261

11.6.2 对计算机存储的数据资料的鉴定 261

11.6.3 对计算机执行程序及运行情况的鉴定 261

11.7 声像资料司法鉴定评判 262

11.7.1 鉴定人员评判 262

11.7.2 鉴定时间的评判 262

11.7.3 鉴定标准的评判 262

11.7.4 鉴定程序的评判 262

11.7.5 司法鉴定文书的评判 263

第12章 《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应用 264

参考文献 29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