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汉书·五行志》研究
《汉书·五行志》研究

《汉书·五行志》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德昌著
  • 出 版 社: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860398991
  • 页数:722 页
图书介绍:
《《汉书·五行志》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1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 4

第三节 文献检讨与研究概况 7

第四节 灾异学基本问题之厘清 13

一、「灾」、「异」名义辨正 13

二、灾异诠释之基本原理——阴阳、五行 17

(一)阴阳 17

(二)五行 20

三、灾异学说之运作关键——天人感应思想 24

四、灾异模组之完成——成因推原与事应组附 26

第二章 《汉书·五行志》灾异叙事体例与内容架构 31

第一节 班固《汉书·五行志》之撰述 32

一、班固家学与思想渊源 32

二、班固撰述〈五行志〉之背景 39

三、班固撰述〈五行志〉之意义与目的 48

第二节 《汉书·五行志》之叙事体例 57

一、总纲:〈五行志〉前序 57

二、架构:《洪范五行传》 66

三、凡例:「经」、「传」、「说」 70

四、例说:成因推原与事应组配 76

第三节 〈洪范〉五行架构之展开 82

一、从五行至〈洪范〉五行 82

二、〈洪范〉五行之序次 86

三、五行相沴 92

四、土为五行之主 96

五、皇极之参配 100

第四节 灾异网络之推衍 104

一、推衍一:五行失其性 104

二、推衍二:五事之失与皇之不极 109

三、推衍三:妖、孽、祸、痾、书祥、五行相沴之参合 115

四、推衍四:先秦、西汉之灾异例说 125

第五节 灾异学说之引述 129

一、董仲舒 129

二、刘向 138

三、刘歆 147

四、《京房易传》 154

五、班固 159

第三章 《汉书·五行志》灾异例说分类论析(一)——木(貌)、金(言) 171

第一节 「木」类、〈貌传〉灾异例说 171

一、木不曲直 171

二、貌不恭不肃 176

三、恒雨 182

四、服妖 186

五、难祸 193

六、青书青祥 197

七、金沴木 202

第二节 「金」类、〈言传〉灾异例说 206

一、金不从革 206

二、言不从不艾 213

三、恒阳 219

四、诗妖 228

五、毛虫之孽 240

六、犬祸 243

七、白书白祥 248

八、木沴金 258

第四章 《汉书·五行志》灾异例说分类论析(二)——火(视)、水(听) 265

第一节 「火」类、〈视传〉灾异例说 265

一、火不炎上 265

二、视不明不悊 269

三、恒奥 272

四、草妖 283

五、羽虫之孽 298

六、羊祸、赤书 315

第二节 「水」类、〈听传〉灾异例说 321

一、水不润下 321

二、听不聪不谋、恒寒 326

三、鼓妖 345

四、鱼孽、介虫之孽 352

五、豕祸、火沴水 365

第五章 《汉书·五行志》灾异例说分类论析(三)——土(思心)、皇极 373

第一节 「土」类、〈思心传〉灾异例说 373

一、土失其性 373

二、思心不睿不圣、恒风之罚 377

三、夜妖、臝虫之孽 386

四、牛祸、心腹之痾 394

五、黄书黄祥、金火水火沴土 403

第二节 〈皇极传〉灾异解析 411

一、皇之不极不建、恒阴之罚 411

二、射妖 420

三、龙蛇之孽 426

四、马祸 436

五、下人伐上之痾 439

第六章 《汉书·五行志》灾异例说分类论析(四)——传统灾异类型 455

第一节 水灾 455

一、传统水灾灾异说 455

二、〈五行志〉水灾例说论析 462

第二节 火灾 474

一、传统火灾灾异说 474

二、〈五行志〉火灾例说论析 481

第三节 地震 506

一、传统地震灾异说 506

二、〈五行志〉地震灾异例说论析 517

第四节 日食 530

一、传统日食灾异说 530

二、〈五行志〉日食灾异例说论析 540

第五节 星变 563

一、星孛 563

(一)传统星孛灾异说 563

(二)〈五行志〉星孛灾异例说论析 567

二、星陨如雨、陨石 578

(一)传统星陨如雨、陨石灾异说 578

(二)〈五行志〉星陨如雨、陨石灾异例说论析 582

第七章 《汉书·五行志》之灾异学意义与影响 591

第一节 灾异学发展轨迹之表述 591

一、五行向〈洪范〉五行之移转 591

二、实体而象征之质变 594

三、系统化分类之完成 596

四、自然往人事之攀附 598

五、感应至预占之倾斜 601

第二节 灾异推度原理之使用 604

一、物类、形征之取象 604

二、五行色系之相应 606

三、数字相副与推算 609

四、空间线索之比附 611

五、文字、符号之联缀 615

第三节 灾异论述特质之体现 618

一、学术、政治之目的 618

二、重大政治事件之依附 622

三、开放、动态之体糸 627

四、模糊、复义之诠解 631

五、自然、科学之观察 634

第四节 灾异解消法门之提出 638

一、五行变至,当救之以德 638

二、修政以应之,灾变自除 642

三、蠲除减省以便万姓 646

四、宗教、象征性作为 649

五、实体灾害之防治 652

第五节 灾异记事传承之建立 656

一、《后汉书·五行志》之撰作 656

二、《晋书·五行志》之撰作 666

三、后史〈五行志〉之撰作 675

第八章 结论 685

参考文献 7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