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汽车工业史  1991-2010
中国汽车工业史  1991-2010

中国汽车工业史 1991-2010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11453246
  • 页数:406 页
图书介绍:《中国汽车工业史(1991~2010)》是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共同发起,并组织全行业力量编写的一部全面反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快速发展、全面进步的史书。本书以五年为限作为分期的标志,依时间顺序、按章节编排,因事立题、分篇综述、结构匀称、重点突出。全书共分为四章,史实详尽,全面展现了中国汽车工业1991年至2010年二十年间的发展历程。本书适合所有汽车行业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中国汽车工业史 1991-2010》目录

总论 1

第一章 深化改革,发展提速,产销跨入百万辆时代(1991—1995) 21

第一节 中国汽车发展提速,产销首次过百万辆 22

一、1991年前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与面临的宏观环境 22

二、国家调整汽车消费政策 23

三、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 25

四、重点企业产销情况 29

第二节 政府管理汽车职能改变,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出台 34

一、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确认 34

二、汽车行业开始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实施办法 34

三、首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出台 38

四、汽车工业管理职能的演变 40

第三节 汽车企业进行改制调整,加快向集团化发展 42

一、国家深化改革,车企改制调整 42

二、一汽进行改制和企业联合 42

三、二汽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 43

四、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被列为国家试点大型汽车集团 43

五、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成立 44

六、南汽、北汽、天汽等组建集团公司 45

七、交通、城建系统的汽车集团公司 45

八、一批军转民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成立 46

九、广州骏达汽车企业集团成立 46

第四节 汽车产业掀起轿车合资热潮 47

一、二汽30万辆轿车项目与神龙公司的成立 47

二、一汽-大众公司的成立 48

三、上海大众二期工程的完成与上海通用合资项目的前期工作 50

四、天汽公司夏利轿车的发展 51

五、北京吉普公司的成立与发展 52

六、广州标致成立始末 52

七、贵航与富士重工的引进合作及长安铃木、昌河铃木合资公司的成立 53

八、东南(福建)汽车工业公司的成立 53

九、国家通过关税政策引导企业提高国产化率 54

第五节 商用车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快速发展 54

一、中型载货汽车的生产调整与发展 54

二、重型载货汽车的生产调整与发展 57

三、轻型载货汽车的生产调整与发展 59

四、微型汽车的生产调整与发展 64

五、客车的发展 66

六、专用车生产企业的发展 73

第六节 汽车零部件产业开始规模升级,加速发展 77

一、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77

二、国家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政策 78

三、汽车零部件产业调整与发展的特点 79

四、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生产企业 85

五、汽车零部件及其主要生产企业 86

第七节 汽车企业开始进入资本市场 93

一、汽车产业进入资本市场的背景 93

二、国家批准含东风公司在内的22家企业进行上市试点 94

三、华晨中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95

四、广州骏威、重庆庆铃在香港发行H股 95

五、江铃汽车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95

六、厦门金龙、北京旅行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95

七、玉林柴油机公司海外上市 96

八、万向钱潮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96

第二章 加速开放,合资与自主全面勃兴(1996—2000) 97

第一节 中国汽车工业改革调整深化,产销超过二百万辆 98

一、“九五”汽车行业发展概述 98

二、市场经济初步建立 98

三、汽车市场先抑后扬 99

四、轿车、微客和重型载货车三大车型快速增长 102

五、三大集团优势凸显 104

第二节 轿车行业合资进一步扩大 107

一、上海通用:扩大发展成果,上汽又一合资项目建成投产 107

二、广州本田:广州轿车项目更换合作伙伴,合资向更健康方向发展 109

三、跃进菲亚特:跃进实现与菲亚特曲线合资,最终成果并不如愿 111

四、天津丰田:丰田进入中国,“三大三小”全部合资 113

五、神龙汽车:一波三折,神龙富康项目发展走上正轨 114

六、已有合资车企的发展分化 115

第三节 商用车行业扩大合资合作 117

一、南京汽车集团与菲亚特集团依维柯公司合资 117

二、亚星客车与奔驰合资 118

三、四川旅行车制造厂与丰田汽车合资 119

四、广汽与五十铃合资 121

五、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开始谈判合资 122

六、东风与日产柴油汽车工业株式会社合资 122

七、福建汽车集团与台湾裕隆集团合资 123

第四节 中国自主品牌涌现新生力量 124

一、北汽福田成立 124

二、奇瑞汽车成立 126

三、吉利汽车成立 128

四、同期成立的其他汽车企业 130

第五节 重点企业通过改制调整逐步发展壮大 131

一、重点企业的改革与重组 131

二、众多车企上市 135

第六节 汽车行业管理职能向市场化转变 140

一、行业管理主体继续实行“政企分开” 140

二、汽车行业管理法制体系初步完善 142

三、积极培育和发展汽车市场体系 143

四、管理手段逐步与国际接轨 144

五、市场化手段更多地应用于行业监管中 145

第七节 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入健康、快速发展通道 146

一、“九五”期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状况 146

二、“九五”期间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合资企业 147

三、“九五”期间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思考 150

四、汽车零部件行业“十五”规划确定 151

第三章 扩大开放,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2001—2005) 153

第一节 中国加入WTO,汽车行业经受考验 155

一、中国加入WTO后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 155

二、中国加入WTO后关税等方面的政策变化 158

三、汽车企业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160

四、中国汽车经受住考验,产销规模跃升至500万辆 160

第二节 汽车产业政策更加开放和国际化 162

一、国家对车辆产品进行公告管理 162

二、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163

三、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支持自主发展 163

四、《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等出台 163

第三节 轿车行业再掀合资高潮 164

一、长安牵手福特 165

二、丰田扩大在中国的业务 165

三、韩国现代进入中国市场 168

四、东风联手日产实现全面战略合资,建中国最大的汽车合资企业 171

五、东风、本田扩大合作,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173

六、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在华设立合资企业 173

七、大众在中国深化合作 176

八、上海通用、神龙等合资企业快速发展 177

第四节 自主品牌乘用车加快发展 178

一、一汽重振红旗、夏利品牌 179

二、上汽谋划自主品牌建设蓄势待发 181

三、长安加快国内战略布局 181

四、奇瑞推出多款新产品,成为自主品牌生力军 183

五、华晨中华轿车出师不利 183

六、长城汽车发展较快催生中低端SUV市场 184

七、比亚迪收购秦川进入汽车行业 185

八、吉利获得轿车生产资格并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185

九、华晨、吉利、奇瑞、长城和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企业自主开发发动机取得进展 186

十、江淮汽车成功推出瑞风商务车产品,迅速成为市场黑马 187

第五节 汽车行业加大兼并重组与产业整合力度 188

一、一汽集团与天汽集团的联合重组 188

二、奇瑞与上汽的合与分 189

三、上海通用收购烟台车身和金杯通用 189

四、上汽通用五菱成立,首创“中中外模式”合资 191

五、上汽重组中汽总公司 192

第六节 中国企业试水国际收购 193

一、上汽收购通用大宇汽车10%股份 193

二、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汽车股权 194

三、上汽收购罗孚汽车部分知识产权 194

第七节 商用车国际合作与自主品牌同步发展 195

一、轻卡行业后来者居上 195

二、中重卡行业发展提速 199

三、客车行业各细分市场均较快发展 205

四、微车行业发展迅猛 207

五、专用车行业的发展 211

第八节 中国汽车开始大步走向海外市场 216

一、汽车出口大幅增长 216

二、吉利实现国产轿车出口“零”的突破 217

三、奇瑞、长城、华晨等海外建厂 217

四、本田(中国)出口基地建成 219

五、宇通阔步扬帆海外市场 219

第九节 汽车金融业开始兴起 220

一、加入WTO前后我国的汽车金融业 220

二、《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出台 221

三、多家外国品牌汽车公司在华建立汽车金融公司 223

第十节 汽车零部件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 224

一、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达5800亿元 224

二、发动机行业集中度提高 227

三、本土零部件企业创新能力增强 231

第四章 高速增长,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与消费大国(2006—2010) 235

第一节 中国汽车产销量跃居全球第一 236

一、2006~2008年汽车产销量稳步增长 236

二、国家出台政策应对金融危机 237

三、中国汽车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逐步提升 241

四、相关产业政策助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242

第二节 新能源汽车研发与生产的兴起 243

一、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243

二、“十一五”期间新能源汽车研发取得了积极进展 245

三、“十城千辆”等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项目 248

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 250

第三节 自主品牌在竞争中继续发展壮大 250

一、建设汽车强国,自主品牌成国家战略 250

二、上南合作完成,上汽开始集中打造荣威、名爵品牌 252

三、一汽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奔腾品牌,凝心聚力于自主 253

四、东风香港上市,东风猛士军车开发获奖 254

五、兵装中航重组,新长安汽车集团成立 256

六、北汽股份成立,打造北京牌轿车 257

七、广汽收购长丰、吉奥,推出自主品牌乘用车 258

八、奇瑞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发展 259

九、吉利实行战略转型,树立全新品牌形象 260

十、江淮、长城、力帆、青年开始造轿车 261

十一、中国重汽和潍柴分家,重塑重卡竞争格局 262

第四节 海外并购取得重大突破 263

一、吉利相继收购英国锰铜公司、DSI变速器、沃尔沃 263

二、潍柴动力收购法国博杜安发动机公司 265

三、北汽集团收购萨博知识产权和威格尔变速器厂 265

四、其他企业的海外收购 266

第五节 合资合作向纵深发展 267

一、上汽与通用在股权方面的新尝试 267

二、一汽与大众扩大和深入合资合作 268

三、合资企业推出自主品牌 269

四、长安与标致雪铁龙合资协议签署 270

五、东风与台湾裕隆合资 271

六、北汽福田分别与康明斯和戴姆勒合资生产发动机和重型货车 271

七、菲亚特从南京菲亚特撤资 272

八、日本五十铃从广汽五十铃撤资 272

九、广汽日野成立 273

十、广汽菲亚特成立 273

十一、奇瑞量子和其他合资合作项目 273

第六节 中国汽车企业加快“走出去” 274

一、国家培育汽车和零部件出口基地 274

二、中国汽车产品出口连年大幅增长 275

三、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仍占主导 276

四、整车出口增长迅速 276

五、中国十多个汽车企业在亚、非、拉建厂 277

第七节 商用车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形成绝对优势 279

一、重型货车 279

二、中型货车 282

三、半挂牵引车 285

四、轻型货车 287

五、微型货车 289

六、专用汽车 289

七、大中型客车 295

八、轻型客车 298

第八节 汽车零部件形成产业集群 300

一、中国形成六大零部件产业集群 300

二、中、西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304

三、中国零部件走向海外市场 307

四、政策指导零部件企业自主化 308

第九节 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310

一、国内汽车企业加大投入建设研发体系 310

二、外国和合资企业纷纷在华设研发中心 312

三、产、学、研结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14

四、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推出 314

五、在产品研发、新技术方面产生一大批科研成果 316

六、汽车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取得收获 319

第十节 汽车服务贸易发展起步 323

一、汽车金融、保险业的发展 323

二、汽车维修市场的发展 327

三、汽车用品市场的兴起 327

四、汽车改装业的发展 328

五、汽车租赁业的发展 329

六、汽车展会业的发展 329

第十一节 汽车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334

一、汽车企业热心环保、交通安全等社会公益事业 334

二、汽车企业在重大活动中表现突出 339

第十二节 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增长面临挑战 342

一、汽车销量激增带来环境、交通、能源问题 343

二、针对环保、节能、舒缓交通拥堵的措施相继出台 344

结束语 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347

附录 349

附录A 大事记 350

附录B 附表 40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