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西部大开发前沿研究报告
中国西部大开发前沿研究报告

中国西部大开发前沿研究报告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曦著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11387056
  • 页数:40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在认真分析和系统阐释西部大开发10年的历史成就、发展条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主要针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过程中面临的若干问题、困难和障碍。
《中国西部大开发前沿研究报告》目录

1.中国西部功能定位与西部发展战略调整研究 1

1.1 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总体评估 1

1.1.1 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 2

1.1.2 基础设施与重点工程 3

1.1.3 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 3

1.1.4 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 4

1.1.5 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6

1.2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发展问题剖析 7

1.2.1 制度建设落后 7

1.2.2 市场机制冲突 8

1.2.3 工业化速率慢 9

1.2.4 城市化水平低 9

1.2.5 发展极未形成 10

1.2.6 政府竞争力弱 11

1.2.7 创新能力较低 12

1.2.8 开放程度不高 13

1.3 西部功能定位与西部大开发战略转型 14

1.3.1 西部发展的区域特征 14

1.3.2 西部发展的功能定位 14

1.3.3 西部大开发战略转型 22

1.4 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框架与实施重点 25

1.4.1 推进制度与社会文化建设 26

1.4.2 明确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 26

1.4.3 确立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 27

1.4.4 构建多中心—外围城市群落 28

1.4.5 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发展 29

1.4.6 完善西部发展的市场环境 30

1.4.7 扩大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 31

1.4.8 推进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 32

2.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成效与战略政策框架 35

2.1 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与初步成效 35

2.1.1 基础设施投资完成情况 35

2.1.2 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情况 37

2.1.3 基础设施资金来源情况 41

2.1.4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判断 43

2.3 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经济效应 45

2.3.1 支撑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45

2.3.2 促进西部地区产业布局优化 45

2.3.3 利用资源优势实现共同发展 46

2.3.4 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性手段 46

2.3.5 维护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47

2.4 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47

2.4.1 交通基础设施总供给不足 47

2.4.2 交通设施区域布局不平衡 47

2.4.3 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脱节 48

2.4.4 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僵化 48

2.5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框架 48

2.5.1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48

2.5.2 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49

2.5.3 创新多形式投融资模式 50

2.5.4 培育市场化的投资环境 50

2.5.5 积极调整建设投资结构 51

2.5.6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51

2.5.7 坚持因地制宜建设方针 52

3.西部传统农业改造与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54

3.1 传统农业改造理论前沿及农业发展模式 54

3.1.1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论 55

3.1.2 梅勒:资源互补论 55

3.1.3 速—拉模型:诱导型创新与资源替代论 56

3.1.4 亚尔·蒙德拉克:农业与经济增长理论 56

3.1.5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模式 57

3.2 西部农业发展基本状况与主要制约 58

3.2.1 西部农业基础资源 58

3.2.2 西部农业生产条件 58

3.2.3 西部农业经济概况 59

3.2.4 西部农业发展特点 61

3.2.5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农业发展 65

3.2.6 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制约 67

3.3 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思路与战略框架 79

3.3.1 总体思路 79

3.3.2 战略原则 81

3.3.3 阶段目标 82

3.3.4 重点区域 83

3.3.5 重点产业 87

3.3.6 主要模式 88

3.4 西部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94

3.4.1 创新制度安排 94

3.4.2 全面反哺农业 96

3.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00

3.4.4 推进农业产业化 101

3.4.5 加快小城镇建设 104

4.西部工业发展问题与新型工业化战略思路 107

4.1 西部工业化发展的现状、特点与问题 107

4.1.1 工业化发展现状 107

4.1.2 工业化发展特点 108

4.1.3 工业化发展问题 111

4.2 产业集群建设与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 115

4.2.1 产业集群理论 115

4.2.2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116

4.2.3 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 118

4.3 西部地区重点产业集群建设 120

4.3.1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120

4.3.2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124

4.3.3 化工产业集群 128

4.3.4 钢铁产业集群 131

4.3.5 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134

4.4 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战略措施 138

4.4.1 提高行政管理能力 138

4.4.2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139

4.4.3 高度重视自主创新 141

4.4.4 鼓励发展民营经济 142

4.4.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43

4.4.6 力争实现持续发展 145

5.西部产业结构的演进态势与升级优化策略 147

5.1 西部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7

5.1.1 产值构成不够协调 147

5.1.2 农业人口比重偏高 149

5.1.3 二元结构相当明显 150

5.1.4 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150

5.1.5 区域发展差异明显 151

5.2 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 151

5.2.1 基本原理 152

5.2.2 分析模型 152

5.3 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154

5.3.1 整体判断 156

5.3.2 中观层面 157

5.3.3 微观层面 157

5.3.4 实证结论 158

5.4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对策 159

5.4.1 基本思路 159

5.4.2 总体方向 160

5.4.3 重点区域 162

6.西部城市化发展与多中心—外围城市群落建设 165

6.1 城市化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严峻问题 165

6.1.1 城市化发展现状 165

6.1.2 发展面临的问题 166

6.1.3 城市化发展困境 168

6.2 城市发展的战略构想 178

6.2.1 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构想 178

6.2.2 多中心—外围城市群落 179

6.3 多中心—外围城市群落发展的重点区域 181

6.3.1 重点区域选择的依据 181

6.3.2 城市群落发展的重点区域 191

6.3.3 多中心—外围城市群 196

6.4 城市群落发展的成长机制与支持系统 197

6.4.1 城市群落的成长机制 197

6.4.2 城市群落的核心支撑 202

6.4.3 城市群落的支持系统 204

7.西部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 206

7.1 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分析 206

7.1.1 科技财力投入 206

7.1.2 科技人力投入 211

7.1.3 科技创新活动 216

7.1.4 科技进步水平 223

7.2 区域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225

7.2.1 科技资源配置机制欠佳 225

7.2.2 金融支持体制不够完善 225

7.2.3 合作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226

7.2.4 原始创新能力相当羸弱 228

7.2.5 重引进轻吸收现象突出 229

7.3 西部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 229

7.3.1 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 229

7.3.2 区域创新主体的培育 230

7.3.3 区域创新环境的营造 238

7.4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战略对策 243

7.4.1 大力加强政府主导 243

7.4.2 大幅增加科技投入 244

7.4.3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245

7.4.4 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245

7.4.5 重点开发高新技术 246

8.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248

8.1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稳定状况分析 248

8.1.1 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248

8.1.2 社会稳定状况分析 249

8.1.3 生存发展状况分析 251

8.1.4 发展基础障碍分析 253

8.2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54

8.2.1 自然环境条件恶劣 254

8.2.2 生产生活方式落后 255

8.2.3 社会发展极为封闭 256

8.2.4 教育水平发展低下 256

8.2.5 宗教文化影响深远 257

8.2.6 政权建设普遍不力 257

8.3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战略意义 258

8.3.1 维护国家安全 258

8.3.2 促进社会稳定 259

8.3.3 倡导社会公正 260

8.3.4 实现可持续发展 260

8.4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战略取向 261

8.4.1 明确区域功能定位 261

8.4.2 调整资源开发体制 262

8.4.3 高度重视教育发展 262

8.4.4 改善医疗服务体系 263

8.4.5 确立新型扶贫政策 264

8.4.6 提升区域发展能力 264

8.4.7 强化基层政权建设 264

8.4.8 推进文化交流整合 265

8.4.9 改善社会发展环境 265

9.推进西部农村反贫困治理的战略框架与制度机制设计 267

9.1 农村反贫困的严峻态势与制度缺陷 267

9.1.1 贫困状况的基本形势 267

9.1.2 贫困状况的现实危机 268

9.1.3 农村反贫困严峻态势 270

9.1.4 贫困地区的分布特点 276

9.1.5 农村反贫困制度缺陷 281

9.2 农村反贫困治理的制度创新 286

9.2.1 制定法律制度 287

9.2.2 完善政策体系 288

9.2.3 实施反贫困计划 289

9.2.4 建立参与机制 290

9.3 农村反贫困治理的机制设计 291

9.3.1 规范扶贫管理机制 292

9.3.2 建设横向传递机制 292

9.3.3 创新资源整合机制 293

9.3.4 加强监督评估机制 294

9.4 西部农村反贫困战略转型与战略重点 295

9.4.1 农村反贫困战略转型 295

9.4.2 农村反贫困战略重点 301

10.西部人口发展态势与人口发展政策调整 306

10.1 西部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 306

10.1.1 人口数量状况 306

10.1.2 人口转变状况 307

10.1.3 人口素质状况 308

10.1.4 人口结构状况 311

10.1.5 人口分布状况 314

10.1.6 人口老龄化状况 314

10.1.7 人口城市化状况 316

10.1.8 贫困人口状况 317

10.1.9 少数民族人口状况 318

10.2 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发展问题 320

10.2.1 人口数量与计划生育问题 320

10.2.2 人口质量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 321

10.2.3 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给问题 322

10.2.4 人口城市化与人口流动问题 327

10.2.5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问题 330

10.3 西部人口发展的思路与政策调整 332

10.3.1 控制人口数量,调整生育政策 332

10.3.2 实施优先投资于人的发展战略 332

10.3.3 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 334

10.3.4 创造收获人口红利的有利条件 335

10.3.5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336

10.3.6 推进人口城市化又好又快发展 338

10.3.7 引导人口有序迁移与合理分布 339

11.西部生态环境状况与生态保护机制建设 340

11.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340

11.1.1 西部地区生态系统空间分布 340

11.1.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351

11.1.3 西部地区生态系统总体评价 354

11.2 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均衡发展分析 359

11.2.1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重建 359

11.2.2 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与转变 361

11.2.3 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发展思路 363

11.3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机制建设 366

11.3.1 西部生态环境修复重建的科学评估 366

11.3.2 西部生态系统修复重建的战略思路 374

11.3.3 西部城乡发展与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80

11.3.4 西部城乡生态环境的治理重建机制 391

参考文献 39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