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唐朝文学观止
唐朝文学观止

唐朝文学观止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成华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0164243
  • 页数:464 页
图书介绍:唐代文学,诗赋散文,传奇小说,千姿百态,盛极一时。尤其唐朝的诗歌,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气势恢宏,流传千古,深受珍爱,是唐文化中芬芳的奇葩,璀灿的明珠,是冠绝古今的诗歌高峰,也是唐朝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上一篇:活水下一篇:帝国 上
《唐朝文学观止》目录

绪论 1

第一编 诗歌贞观诗坛与宫廷诗派 3

主要人物简介 5

名篇赏析 7

蝉&虞世南 7

述怀&魏征 8

过旧宅&李世民 10

还陕述怀&李世民 10

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 11

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 12

初唐四杰 13

主要人物简介 15

名篇赏析 17

滕王阁诗&王勃 1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19

山中&王勃 19

从军行&杨炯 21

夜送赵纵&杨炯 22

广溪峡&杨炯 23

入秦川界&卢照邻 24

长安古意&卢照邻 25

送二兄入蜀&卢照邻 27

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 28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骆宾王 29

夕次蒲类津&骆宾王 30

文章四友与沈宋 31

主要人物简介 35

名篇赏析 37

风&李峤 37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 38

渡湘江&杜审言 39

夜宿七盘岭&沈佺期 40

宋之问送别杜审言&宋之问 41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宋之问 42

渡汉江&宋之问 43

吴中四士及吴越诗人群体 45

主要人物简介 46

名篇赏析 47

咏柳&贺知章 47

回乡偶书二首&贺知章 48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50

山水田园派 53

主要人物简介 55

名篇赏析 58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陈子昂 58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59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60

蜀道后期&张说 61

感遇十二首(其四)&张九龄 62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 64

望月怀远&张九龄 65

秋登万山寄张五&孟浩然 66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67

过故人庄&孟浩然 68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 69

春晓&孟浩然 71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71

送别&王维 73

春中田园作&王维 73

新晴野望&王维 75

桃源行&王维 76

汉江临泛&王维 78

鹿柴&王维 7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80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81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 83

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 84

浪漫主义诗歌泰斗李白 85

李白诗歌赏析 8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9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90

春思 91

从军行 93

长干行 93

独坐敬亭山 96

关山月 97

静夜思 99

山中问答 99

客中作 101

望庐山瀑布 101

早发白帝城 102

赠汪伦 103

月下独酌 104

现实主义诗歌泰斗杜甫 105

杜甫诗歌赏析 108

望岳 108

登高 109

日暮 112

石壕吏 113

新安吏 115

潼关吏 117

新婚别 119

垂老别 121

无家别 124

春夜喜雨 126

春望 127

边塞诗派 129

名篇赏析 134

燕歌行&高适 134

别韦参军&高适 136

塞上听吹笛&高适 13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38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 141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142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 144

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146

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147

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 148

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 149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150

送柴侍御&王昌龄 151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152

古从军行&李颀 153

送陈章甫&李颀 155

黄鹤楼&崔颢 156

凉州词&王翰 157

边思&李益 158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李益 159

汴河曲&李益 160

登鹳雀楼&王之涣 161

凉州词&王之涣 162

终南望余雪&祖咏 163

大历十才子 164

主要人物简介 165

名篇赏析 167

鸣筝&李端 167

胡腾儿&李端 167

闺情&李端 169

晚次鄂州&卢纶 170

塞下曲六首(其二)&卢纶 171

寒食&韩翃 172

宿石邑山中&韩翃 173

赠阙下裴舍人&钱起 174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175

江村即事&司空曙 176

江东吴越诗群 177

主要人物简介 178

名篇赏析 179

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179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 180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181

枫桥夜泊&张继 182

夜宴南陵留别&李嘉佑 184

皎然与吴中诗群 185

主要人物简介 186

名篇赏析 187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187

过山农家&顾况 187

公子行&顾况 189

韩孟诗派 190

主要人物简介 193

名篇赏析 196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韩愈 196

调张籍&韩愈 198

晚春&韩愈 200

游子吟&孟郊 201

登科后&孟郊 202

游终南山&孟郊 203

插田歌&刘禹锡 204

望夫山&刘禹锡 206

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 207

乌衣巷&刘禹锡 208

访隐者不遇&贾岛 209

雪晴晚望&贾岛 210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卢仝 212

闲居&姚合 214

雁门太守行&李贺 215

元白诗派与新乐府运动 216

主要人物简介 219

名篇赏析 222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222

暮江吟&白居易 224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225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227

琵琶行&白居易 228

重赠乐天&元稹 231

离思五首(其四)&元稹 232

悯农二首&李绅 233

夜到渔家&张籍 234

送蜀客&张籍 235

十五夜望月&王建 235

晚唐绮艳、隐逸、浅俗三大诗派 236

主要人物简介 240

名篇赏析 241

清明&杜牧 241

泊秦淮&杜牧 243

赤壁&杜牧 244

山行&杜牧 245

夜雨寄北&李商隐 246

燕台诗四首&李商隐 247

锦瑟&李商隐 250

无题&李商隐 252

赠少年&温庭筠 254

商山早行&温庭筠 255

咸阳值雨&温庭筠 256

退居漫题七首(其一、三)&司空图 257

田家&聂夷中 259

山中寡妇&杜荀鹤 260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261

春夕酒醒&皮日休 262

汴河怀古&皮日休 263

白莲&陆龟蒙 264

新沙&陆龟蒙 265

蜂&罗隐 266

黄河&罗隐 267

第二编 词 273

唐词的初期 273

名篇赏析 274

好时光&李隆基 274

菩萨蛮&李白 275

忆秦娥&李白 277

清平乐&李白 279

谪仙怨&刘长卿 280

秋风清&刘长卿 281

竹枝&顾况 282

调笑&韦应物 283

江南三台&王建 284

花非花&白居易 285

忆江南&白居易 286

花间词派 288

主要人物简介 289

名篇赏析 290

菩萨蛮&温庭筠 290

酒泉子&温庭筠 291

定西番&温庭筠 293

杨柳枝&温庭筠 295

清平乐&温庭筠 296

浣溪沙&韦庄 297

清平乐&韦庄 297

应天长&牛峤 299

望江怨&牛峤 300

生查子&张泌 301

生查子&牛希济 302

柳含烟&毛文锡 303

南唐词派 304

主要人物简介 305

名篇赏析 307

应天长&李璟 307

望远行&李璟 308

采桑子&冯延巳 310

临江仙&冯延巳 311

醉花间&冯延巳 312

应天长&冯延巳 313

虞美人&冯延巳 314

虞美人&李煜 316

乌夜啼&李煜 318

子夜歌&李煜 319

望江梅&李煜 320

又 321

采桑子&李煜 322

菩萨蛮&李煜 323

浪淘沙&李煜 324

破阵子&李煜 325

第三编 散文 329

初盛唐散文 329

名篇赏析 330

为李密檄洛州文&祖君彦 330

十渐不克终疏&魏征 336

醉乡记&王绩 341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骆宾王 342

盛唐散文 345

名篇赏析 347

贞节君碣&张说 34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349

与韩荆州书&李白 350

吊古战场文&李华 352

右溪记&元结 356

古文运动 357

古文运动的影响 361

名篇赏析 362

原道&韩愈 362

原人&韩愈 365

原毁&韩愈 366

师说&韩愈 369

马说&韩愈 370

陋室铭&刘禹锡 372

庐山草堂记&白居易 373

天说&柳宗元 376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377

捕蛇者说&柳宗元 380

秋夜小洞庭离宴序&苏源明 383

第四编 传奇 389

唐传奇的发展 389

名篇赏析 397

游仙窟(节选)&张鷟 397

任氏传&沈既济 403

霍小玉传&蒋防 408

李娃传&白行简 413

莺莺传&元稹 419

定婚店&李复言 424

聂隐娘&裴铏 426

第五编 赋 433

中晚唐古赋 433

中晚唐律赋 438

第六编 文学批评初盛唐文学批评 443

刘知几《史通》对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影响 447

陈子昂的兴寄论与风骨论 449

李白崇尚自然清新的诗歌理论 451

殷璠的兴象论和王昌龄的诗境论 452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及其论诗歌创作之“神” 455

中唐诗歌批评的两大倾向 457

晚唐五代的文学批评 4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