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语言哲学
语言哲学

语言哲学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嘉映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1061749
  • 页数:3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材系列中的一本,针对哲学专业的语言哲学、分析哲学和西方哲学课程,综合了两种传统的教材编写框架,把哲学家和主题两类线索交叉运用。前四章谈语言哲学的背景。介绍语言哲学的基本论题;中间主要依次阐述了语言哲学历史上的重要大师、代表人物;最后三章高屋建瓴地深入分析了语言哲学中具有原型典范意义的问题。作者学养精湛,把教材写作的规范和自己的观点尽可能完美地有机结合在一起。本书也能满足研究生和相关领域学者研究之用。
《语言哲学》目录
标签:哲学 语言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语言哲学题解 1

第二节 古希腊哲学对语言问题的思考 4

第三节 罗马、中世纪哲学对语言问题的思考 8

第四节 近代哲学对语言问题的思考 10

第五节 语言转向 13

第六节 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 15

第七节 语言哲学和语言学 16

第八节 语言哲学和逻辑学 21

第九节 语言哲学发展的脉络 23

第二章 语言哲学的一些常见概念 28

第一节 词与句 28

第二节 句子与命题 29

第三节 索引词 30

第四节 类语句与例语句 31

第五节 使用与提及 31

第六节 语义上行 32

第七节 “是(存在)”的四种意义 33

第八节 “是(存在)”是不是(逻辑)谓词 34

第九节 悖论 37

第三章 意义理论 40

第一节 “意义”词群 40

第二节 意义的指称论 43

第三节 意义的观念论(意象论)和联想论 46

第四节 意义的途径论 48

第五节 行为主义的意义理论 48

第六节 意义的可证实理论 50

第七节 意义的使用论 50

第八节 意义的成真条件论 50

第四章 真理理论 52

第一节 真值 53

第二节 符合论 53

第三节 融贯论 54

第四节 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55

第五节 冗余论 57

第六节 塔斯基与真理的语义论 58

第五章 索绪尔 64

第一节 概况 64

第二节 施指/所指与任意性原则 65

第三节 语言/言语 70

第四节 共时性与历时性 71

第五节 结构主义语言学 73

第六节 评论 75

第六章 弗雷格 78

第一节 概况 78

第二节 意义与指称 82

第三节 函式、概念词与名称 87

第四节 语句与命题 92

第五节 评论 97

第七章 罗素 100

第一节 概况 100

第二节 逻辑原子与亲知 103

第三节 罗素悖论和类型论 106

第四节 罗素的一般语言理论 108

第五节 逻辑语言与逻辑专名 110

第六节 描述语理论(摹状词理论) 112

第七节 评论 116

第八章 维特根斯坦早期思想及其转变 119

第一节 概况 119

第二节 《逻辑哲学论》中的世界、事实、对象 124

第三节 图象论 128

第四节 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131

第五节 不可说 134

第六节 评论 140

第七节 中期思想转变 141

第九章 维也纳学派 144

第一节 概况 144

第二节 意义的可证实原则 149

第三节 卡尔纳普 155

第四节 人工语言、逻辑语言 159

第五节 评论 163

第十章 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 165

第一节 语言游戏 166

第二节 意义即使用 167

第三节 家族相似 172

第四节 实指与样本 175

第五节 私有语言论题 178

第六节 自然理解VS充分分析 186

第七节 评论 189

第十一章 日常语言学派 192

第一节 概况 192

第二节 莱尔 196

第三节 奥斯汀论日常语言 201

第四节 奥斯汀与斯特劳森关于真理问题的争论 209

第五节 言语行为 213

第六节 概念结构 217

第七节 评论 219

第十二章 蒯因及戴维森 221

第一节 概况 221

第二节 整体主义认识论 223

第三节 对两个教条的批判 225

第四节 语言学习与观察句 227

第五节 不确定性原则 233

第六节 本体论承诺和本体论相对性 236

第七节 评论 241

第八节 戴维森的成真条件意义理论 246

第十三章 乔姆斯基 254

第一节 概况 254

第二节 语法之为生成句子的装置 256

第三节 转换—生成语法 259

第四节 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262

第五节 转换—生成语法与语义问题 265

第六节 普遍语法与语言能力〔语言官能〕 269

第七节 关于“遵行规则”的争论 272

第八节 评论 284

第十四章 专名、可能世界、语词内容 289

第一节 专名之成为问题 289

第二节 关于描述语理论的争论 292

第三节 “不定簇理论” 300

第四节 克里普克—普特南理论 303

第五节 可能世界 310

第六节 关于固定指号和可能世界的评论 316

第七节 语词内容与概念—意义 319

第十五章 隐喻与隐含 323

第一节 隐喻及其相关概念 323

第二节 塞尔论隐喻 324

第三节 戴维森论隐喻 325

第四节 莱柯夫/约翰森谈隐喻 328

第五节 隐喻与语言的形式化 333

第六节 语境、字面、语义条件 338

第七节 分析与蕴含 342

第十六章 语言与现实 347

第一节 信号与语言 347

第二节 词与句 349

第三节 区分、对应、本体论 351

第四节 约定 354

第五节 可能性与符合 356

第六节 内在关系与必然真理 359

第十七章 简短的回顾与总结 364

附录一 本书所引书目录 369

附录二 中西文人名对照 37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