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外语教学定量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  中英文
外语教学定量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  中英文

外语教学定量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 中英文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秦晓晴,毕劲著
  • 出 版 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3568166
  • 页数:482 页
图书介绍:《外语教学定量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定量方法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受到国内外应用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本书探讨定量研究的基本概念、规范要求和分析过程,并阐述定量数据的运用、解读和汇报等内容,旨在帮助研究者掌握方法论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全书共12章,分为两大部分:定量研究和数据分析。第一部分介绍定量研究的特点及基本过程,包括定量研究的概念化问题、理论定位,定量方法的运用现状、重要概念和统计分析基础,以及假设检验的步骤等。第二部分通过实例讨论定量数据的处理,包括常用的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方法、研究结果的解读和汇报等。本书阐述清晰、重点突出、案例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可作为外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大学外语教师和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外语教学定量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 中英文》目录

第一部分 外语教学定量研究方法 1

第一章 外语教学定量研究及其特点 3

1.1 研究的概念化 3

1.1.1 研究的定义 3

1.1.2 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常见问题 6

1.2 外语教学定量研究的特点 11

1.2.1 定量研究的定义 11

1.2.2 定量研究的特点 12

1.2.3 定量研究的步骤 14

第二章 外语教学定量研究选题的理论定位 20

2.1 研究问题的确定 20

2.1.1 选题的意义及依据 20

2.1.2 研究问题的数量 23

2.1.3 研究问题的类型 26

2.2 定量研究选题的理论定位 28

2.2.1 文献综述的目的及基本步骤 28

2.2.2 文献综述的时机 30

2.2.3 文献检索方法 31

2.2.3.1 文献检索范围和文献来源 31

2.2.3.2 文献检索方式 40

2.2.4 文献的选取和阅读 50

2.2.5 文献综述内容 57

2.2.5.1 从理论的视角进行文献综述 57

2.2.5.2 从实证的视角进行文献综述 63

2.2.5.3 对文献进行评价 66

2.2.6 文献综述模式 69

2.2.6.1 先理论后实证的综述模式 70

2.2.6.2 根据研究问题的综述模式 76

2.2.6.3 根据研究话题或主题的综述模式 84

2.2.6.4 根据变量的综述模式 95

2.2.6.5 根据时间的综述模式 99

2.2.6.6 文献综述注意事项 105

2.3 根据研究文献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107

第三章 定量方法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运用 114

3.1 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 114

3.2 国内外应用语言学界定量方法的使用现状 115

3.2.1 国外应用语言学界定量方法的使用情况 116

3.2.2 国内应用语言学界定量方法的使用情况 124

第四章 定量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及统计分析基础 132

4.1 结构及其可操作性 132

4.2 总体、样本和个体 134

4.3 统计量和参数,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135

4.3.1 统计量和参数 135

4.3.2 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136

4.4 研究假设、假设类型及其作用 138

4.5 正态分布和标准分 143

4.5.1 正态分布 143

4.5.2 标准分 148

4.6 概率、显著性水平、置信区间及错误类型 150

4.6.1 概率 150

4.6.2 显著性水平 156

4.6.3 置信区间 158

4.6.4 错误类型 163

第五章 统计检验力分析及效应量计算 166

5.1 统计检验力及检验力分析 166

5.1.1 检验力 166

5.1.2 检验力分析 170

5.1.2.1 检验力分析类型 170

5.1.2.2 检验力分析示例 174

5.2 效应量及效应量计算 189

5.2.1 效应量概念及作用 189

5.2.2 效应量的类型 191

5.2.2.1 d族效应量 192

5.2.2.2 r族效应量 194

5.2.3 效应量的计算 198

5.2.3.1 基于SPSS的效应量计算 198

5.2.3.2 使用Stata进行效应量计算 203

5.2.4 效应量的解读 205

第六章 假设检验的步骤 208

6.1 提出备择假设和虚无假设 208

6.2 确定单尾检验或双尾检验 210

6.3 选择概率水平、进行先验性检验力分析 215

6.3.1 选择概率水平 215

6.3.2 进行先验性检验力分析 218

6.4 选择合适的统计检验方法 220

6.4.1 差异检验方法选择 220

6.4.1.1 样本数据与理论数值之间的比较 220

6.4.1.2 组内不同条件之间的比较 221

6.4.1.3 不同组别间的比较 224

6.4.2 联系检验方法选择 227

6.4.2.1 检验变量之间的联系强度 227

6.4.2.2 检验变量的预示能力 230

6.4.2.3 检验多个变量共有的潜在结构 235

6.4.2.4 检验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37

6.5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准备 241

6.5 1数据的收集及录入 241

6.5.2 数据的整理和准备 242

6.5.2.1 奇异值和缺省值的处理 242

6.5.2.2 数据的转换 246

6.5.2.3 变量的重新编码 250

6.5.2.4 变量的合并 253

6.5.2.5 变量的标准化 255

6.5.2.6 检查数据是否满足检验方法的假设条件 258

6.6 根据虚无假设检验结果作出决定 278

6.7 进行后验性检验力分析 280

第二部分 定量数据的处理 283

第七章 两组数值的比较 285

7.1 参数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 285

7.1.1 提出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 285

7.1.2 检验数据是否符合独立样本t检验的假设条件 286

7.1.3 确定单双尾检验、选择显著性水平 291

7.1.4 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步骤 291

7.1.5 独立样本t检验输出结果及解读 292

7.1.6 效应量及其置信区间计算 294

7.1.7 汇报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296

7.2 参数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 297

7.2.1 提出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 297

7.2.2 检验数据是否符合配对样本t检验的假设条件 298

7.2.3 确定单双尾检验、选择显著性水平 300

7.2.4 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步骤 300

7.2.5 配对样本t检验输出结果及解读 302

7.2.6 效应量及其置信区间计算 304

7.2.7 汇报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308

7.3 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309

7.3.1 提出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 310

7.3.2 确定单双尾检验和显著性水平 311

7.3.3 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步骤 311

7.3.4 Mann-Whitney U检验输出结果及其解读 313

7.3.5 效应量计算及结果汇报 315

7.4 非参数检验:Wilcoxon检验 315

7.4.1 提出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 316

7.4.2 确定单双尾检验和显著性水平 316

7.4.3 Wilcoxon检验分析步骤 317

7.4.4 Wilcoxon检验输出结果及其解读 318

7.4.5 效应量计算及结果汇报 319

第八章 三组或以上独立数值间的比较 321

8.1 方差分析基础 321

8.1.1 t检验和方差分析 321

8.1.2 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 323

8.1.3 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 324

8.1.4 事前检验和事后检验 324

8.1.5 方差分析方法的选择 325

8.2 参数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326

8.2.1 提出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 327

8.2.2 检验数据是否符合假设条件 327

8.2.3 选择显著性水平,确定事前/事后检验 328

8.2.4 单因素方差分析步骤 329

8.2.5 单因素方差分析输出结果及解读 331

8.2.6 效应量计算 337

8.2.7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汇报 339

8.3 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 340

8.3.1 Kruskal-Wallis H检验简介 340

8.3.2 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340

8.3.3 选择显著性水平 341

8.3.4 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步骤 341

8.3.5 Kruskal-Wallis H检验输出结果及解读 343

8.3.6 通过Kruskal-Wallis H检验后的事后检验 345

8.3.7 效应量计算 346

8.3.8 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汇报 346

第九章 三组或以上非独立数值间的比较 348

9.1 参数检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48

9.1.1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特点 348

9.1.2 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351

9.1.3 检验数据是否符合假设条件 352

9.1.4 选择显著性水平 353

9.1.5 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步骤 353

9.1.6 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输出结果及解读 355

9.1.7 事后检验的效应量计算 359

9.1.8 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汇报 360

9.2 参数检验: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61

9.2.1 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步骤 362

9.2.2 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输出结果及解读 365

9.2.3 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汇报 370

9.3 非参数检验:Friedman检验 370

9.3.1 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371

9.3.2 选择显著性水平 371

9.3.3 Friedman检验分析步骤 371

9.3.4 Friedman检验输出结果及解读 373

9.3.5 事后检验及效应量计算 375

9.3.6 Friedman检验结果汇报 377

第十章 组间比较:多因素方差分析 378

10.1 参数检验:单因变量双因素方差分析 378

10.1.1 双因素方差分析简介 378

10.1.2 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381

10.1.3 检验数据是否符合假设条件 381

10.1.4 选择显著性水平 382

10.1.5 双因素方差分析步骤 382

10.1.6 双因素方差分析输出结果及结果说明 385

10.1.7 简单效应分析 391

10.1.7.1 简单效应分析步骤 392

10.1.7.2 简单效应分析输出结果 393

10.1.8 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汇报 395

10.2 参数检验:协方差分析 397

10.2.1 协方差分析简介 397

10.2.2 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399

10.2.3 检验数据是否符合假设条件 399

10.2.3.1 线性关系检验 400

10.2.3.2 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 400

10.2.3.3 回归斜率相等假设检验 402

10.2.4 选择显著性水平 404

10.2.5 协方差分析步骤 404

10.2.6 协方差分析输出结果及说明 407

10.2.7 协方差分析结果汇报 413

第十一章 确认变量的共变关系:相关分析 414

11.1 相关分析简介 414

11.2 双变量相关分析 418

11.2.1 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418

11.2.2 检验数据是否符合假设条件 419

11.2.3 选择显著性水平 420

11.2.4 双变量相关分析步骤 421

11.2.5 双变量相关分析输出结果及说明 422

11.2.6 效应量计算 423

11.2.7 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汇报 423

11.3 偏相关分析 423

11.3.1 偏相关分析简介 423

11.3.2 偏相关分析步骤 425

11.3.3 偏相关分析输出结果及说明 426

11.3.4 效应量计算 427

11.3.5 偏相关分析结果汇报 428

11.4 典型相关分析 428

11.4.1 典型相关分析简介 428

11.4.2 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429

11.4.3 选择显著性水平 430

11.4.4 检验数据是否符合假设条件 430

11.4.5 典型相关分析步骤 431

11.4.6 典型相关分析输出结果及说明 433

11.4.7 效应量计算 440

11.4.8 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汇报 440

第十二章 确认变量的预示作用:回归分析 443

12.1 线性回归分析简介 443

12.1.1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443

12.1.2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 446

12.2 多元线性回归 449

12.2.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的概念 449

12.2.2 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452

12.2.3 选择显著性水平 452

12.2.4 检验数据是否符合假设条件 453

12.2.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步骤 453

12.2.6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输出结果及说明 456

12.2.7 效应量计算 465

12.2.8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汇报 465

参考文献 46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