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实地解剖学
实地解剖学

实地解剖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羊惠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117141598
  • 页数:56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实地操作为基础”的解剖学学习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从实践中获得知识的能力,一直是国内外医学院校培养学习学生的方法之一。以实地解剖为基础,本教材第一章介绍人体各系统的结构,给学生一个全身结构系统的概念。其余章节按人体自然分部(区)编写,每一章节均有“解剖操作”,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解剖、剖露、观察和认识人体的每一个器官、血管和神经,让学生能通过在得到第一手资料后,分析归纳知识,产生从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学生自己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尽早让学生真正地接触人体标本,体会人体结构的性质,避免学生在病人身上动“第一刀”。
《实地解剖学》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导言 1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与地位 1

二、人体解剖学的发展概况 1

三、人体解剖学的课程 2

四、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3

(一)解剖学姿势 3

(二)方位术语 3

(三)人体的轴和面 4

五、人体的分部分区 4

六、体型、变异与畸形 4

(一)体型 4

(二)变异 5

(三)畸形 5

第二节 构成人体的系统 6

一、运动系统 6

(一)骨 7

(二)关节 11

(三)肌 15

二、脉管系统 19

(一)心血管系统 19

(二)淋巴系统 22

三、内脏学 24

(一)内脏的一般结构 24

(二)消化系统 25

(三)呼吸系统 26

(四)泌尿系统 26

(五)生殖系统 27

四、内分泌系统 28

(一)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的结构特点 28

(二)激素的作用特点 29

五、神经系统 30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30

(二)神经系统的划分 32

(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34

(四)神经系统的作用方式 34

六、感受器 35

七、皮肤 36

(一)皮肤的结构 36

(二)皮肤线 36

第三节 解剖器械与解剖方法 36

一、解剖器械及其使用 37

(一)解剖刀 37

(二)解剖镊 37

(三)解剖剪 37

(四)止血钳 38

(五)其他器械 38

二、各种结构的解剖要领 38

(一)皮肤解剖法 38

(二)皮下结构解剖法 39

(三)深筋膜解剖法 39

(四)肌解剖法 39

(五)血管、神经解剖法 39

(六)浆膜腔探察法 39

(七)脏器解剖法 39

(八)骨性结构解剖法 39

三、上好解剖课的要求 40

(一)端正学习态度 40

(二)做好预习 40

(三)按步解剖 40

(四)认真观察、辨认 40

(五)分工、配合 40

(六)培养口头、文字的描述能力 40

第二章 下肢 41

第一节 下肢骨和体表标志 41

一、下肢骨 41

(一)下肢带骨 41

(二)自由下肢骨 43

二、骨性标志 46

第二节 下肢的浅层结构 46

一、皮肤和浅筋膜 47

二、浅血管 48

(一)浅静脉 48

(二)浅动脉 48

三、浅淋巴结 50

四、皮神经 50

第三节 股前内侧区 51

一、股部深筋膜 52

二、股前区的肌 53

三、股内侧区的肌 55

四、肌腔隙和血管腔隙 56

五、股三角 56

(一)股三角的境界 56

(二)股三角的内容 56

六、收肌管 58

第四节 臀区、股后区和腘窝 58

一、深筋膜 59

二、臀区的肌 60

(一)浅层 60

(二)中层 60

(三)深层 62

三、臀部的血管、神经 62

(一)穿经梨状肌上孔的血管神经 62

(二)穿梨状肌下孔的血管神经 62

四、股后区的肌 63

五、股后区的神经和血管 63

六、腘国窝 63

(一)腘窝的境界 63

(二)腘窝的内容 63

第五节 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 65

一、小腿深筋膜 65

二、小腿前区 67

(一)小腿前区的肌 67

(二)小腿前区的血管神经 67

三、小腿外侧区 68

(一)小腿外侧区的肌 68

(二)小腿外侧区的神经 69

四、足背的结构 69

(一)足背的肌 69

(二)足背的血管神经 69

第六节 小腿后区 70

一、深筋膜 70

二、小腿后区的肌 71

(一)浅层 71

(二)深层 71

三、小腿后区的血管神经 72

四、踝管 72

第七节 足底 73

一、皮肤、浅筋膜与深筋膜 73

二、足底肌 74

(一)第一层肌 74

(二)第二层肌 75

(三)第三层肌 75

(四)第四层肌 76

三、足底的血管神经 77

(一)足底内侧的血管神经 77

(二)足底外侧的血管神经 77

第八节 下肢关节 77

一、髋关节 77

(一)髋关节的构成 78

(二)髋关节的运动 79

(三)髋关节的血供和神经支配 79

二、膝关节 80

(一)膝关节的构成 81

(二)膝关节的运动 84

(三)膝关节的血供和神经支配 84

三、小腿骨间连结和足关节 84

(一)小腿骨间连结 84

(二)足关节 84

附录:下肢各“肌群”的起、止、作用和神经支配 87

第三章 上肢 91

第一节 上肢骨和体表标志 91

一、上肢骨 91

(一)上肢带骨 91

(二)自由上肢骨 91

二、骨性标志 95

三、胸部体表标志线 96

第二节 胸前外侧区和腋窝 97

一、胸前外侧区的浅层结构 99

(一)皮肤 99

(二)浅筋膜和浅筋膜内的结构 99

(三)女性乳房 100

(四)深筋膜与胸上肢肌 101

二、腋窝 102

(一)腋窝的构成 102

(二)腋窝内的结构 104

第三节 背部浅层和肩胛区 107

一、皮肤和筋膜 107

二、背浅层肌 108

三、肩胛区肌群 109

四、背部浅层和肩胛区的血管神经 110

(一)血管 110

(二)神经 112

第四节 自由上肢浅层结构 112

一、皮肤和浅筋膜 113

二、浅静脉 113

三、浅淋巴管和浅淋巴结 114

四、皮神经 114

第五节 臂前区、肘窝与前臂前区 115

一、深筋膜 116

二、臂前区肌群 116

三、前臂前区肌群 117

(一)浅层肌 117

(二)中层肌 118

(三)深层肌 118

四、臂前区和前臂前区的血管神经 119

(一)血管 119

(二)神经 120

五、肘窝 121

第六节 臂后区、前臂后区与手背 122

一、深筋膜 123

二、臂后区肌群 123

三、前臂后区肌群 124

(一)浅层肌 124

(二)深层肌 125

四、臂后区和前臂后区的血管神经 126

(一)血管 126

(二)神经 127

第七节 臂和前臂横断面 128

一、臂中1/3横断面 128

二、前臂中1/3横断面 128

第八节 手掌 129

一、皮肤、浅筋膜与深筋膜 130

二、手肌 132

(一)外侧肌群 132

(二)内侧肌群 133

(三)中间肌群 133

三、屈指长肌腱与腱滑膜鞘 133

四、手掌的血管神经 134

(一)血管 134

(二)神经 136

五、手掌的筋膜间隙 137

第九节 上肢关节 138

一、胸锁关节 138

二、肩锁关节 138

三、喙肩韧带(喙肩弓) 138

四、肩关节 139

五、肘关节 140

六、前臂骨连接 142

七、桡尺远侧关节和手关节 142

(一)桡尺远侧关节 143

(二)手关节 143

附录:上肢各“肌群”的起、止、作用和神经支配 144

第四章 胸部 147

第一节 胸壁 147

一、骨性胸廓 147

(一)胸部骨 147

(二)关节 148

(三)骨性胸廓的整体观 149

(四)胸部的骨性标志 150

二、胸壁肌 151

(一)肋间肌 151

(二)胸横肌 152

三、胸壁的神经血管 152

(一)肋间神经血管 152

(二)胸廓内血管和胸骨旁淋巴结 154

四、胸内筋膜 155

第二节 胸膜、胸膜腔与肺 155

一、胸膜与胸膜腔 156

(一)胸膜的分部与胸膜腔 156

(二)胸膜隐窝 157

(三)胸膜的供血和神经支配 158

二、肺 158

(一)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 158

(二)肺内支气管和肺段 160

(三)肺的血供和神经支配 161

(四)肺和胸膜界的体表投影 162

第三节 纵隔 163

一、纵隔的位置、境界与分部 163

二、纵隔的观察 163

(一)前面观 164

(二)右侧面观 164

(三)左侧面观 165

三、上纵隔 165

(一)胸腺 167

(二)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167

(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168

(四)动脉韧带 168

(五)动脉导管三角 168

(六)气管胸段与主支气管 169

四、前纵隔 170

五、中纵隔 170

(一)膈神经胸部与心包膈血管 171

(二)出入心的大血管 171

(三)心包与心包腔 171

(四)心 172

六、后纵隔 184

(一)食管胸段 184

(二)胸主动脉 185

(三)奇静脉和半奇静脉 185

(四)胸导管 186

七、胸部的内脏神经 187

(一)迷走神经胸段 187

(二)胸交感干 187

八、胸部(纵隔)的淋巴引流 188

(一)淋巴结 188

(二)胸部器官的淋巴引流 189

第五章 腹部 191

第一节 腹前外侧壁 192

一、腹前外侧壁层次 194

(一)皮肤 194

(二)浅筋膜 195

(三)腹外斜肌 196

(四)腹内斜肌 197

(五)腹前外侧壁的血管和神经 198

(六)腹横肌 200

(七)腹横筋膜 200

(八)壁腹膜 201

二、腹直肌鞘 201

(一)鞘的形成 201

(二)鞘内结构 201

三、腹股沟区 202

(一)腹股沟管 202

(二)腹股沟三角 202

(三)阴囊、睾丸、附睾和精索 203

第二节 腹膜与腹膜腔 206

一、腹膜和腹膜腔 206

(一)腹膜和腹膜腔的定义 206

(二)腹膜与腹腔脏器的关系 207

二、腹膜形成的结构 207

(一)肝及其周围的韧带 207

(二)胃和大、小网膜 207

(三)小肠及其系膜 210

三、腹膜腔的分区和间隙 210

(一)网膜囊 211

(二)结肠上区的间隙 212

(三)结肠下区的间隙 213

四、腹前壁和腹后壁的腹膜皱襞和隐窝 214

第三节 结肠上区的结构 215

一、食管腹部 216

二、胃 216

(一)胃的形态与分部 216

(二)胃的位置和毗邻 217

(三)胃的结构 217

(四)胃的血供 219

三、腹腔干 220

(一)肝总动脉 220

(二)脾动脉 222

四、十二指肠 222

(一)十二指肠的分部 222

(二)十二指肠的血供 223

五、胰 224

(一)胰的分部和毗邻 224

(二)胰的血供 225

六、肝 225

(一)肝的形态 226

(二)肝的位置、毗邻与体表投影 227

(三)肝的血供 228

(四)肝裂与肝段 228

七、肝外胆道 231

(一)肝管、肝总管与胆总管 231

(二)胆囊 233

八、脾 235

(一)脾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235

(二)脾的血供 235

第四节 结肠下区的结构 236

一、空肠与回肠 237

二、大肠 238

(一)盲肠 238

(二)阑尾 238

(三)结肠 240

三、肠系膜上动脉 240

四、肠系膜下动脉 242

五、肝门静脉系统 244

(一)肝门静脉的形成 245

(二)肝门静脉的属支 245

(三)肝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 245

第五节 腹膜后隙 248

一、腹膜后隙的脏器 250

(一)肾上腺 250

(二)肾 250

(三)输尿管腹部 255

二、腹膜后隙的血管和神经 255

(一)腹主动脉及其分支 255

(二)下腔静脉及其属支 256

(三)腰丛及其分支 257

(四)腹部的内脏神经 258

(五)腹部的淋巴结、淋巴管和淋巴引流 260

第六节 腹后壁与膈 263

一、腰大肌 264

二、腰小肌 264

三、腰方肌 265

四、膈 265

(一)膈的起止、形态和功能 265

(二)膈的神经支配 266

第六章 盆部与会阴 267

第一节 骨盆 267

一、骨盆的构成 267

二、骨盆的整体观和功能 268

三、骨盆形态的性别差异及骨盆径线度量 269

四、重要的骨性标志 270

第二节 盆部 271

一、盆腔内的脏器与腹膜配布 271

(一)男性盆腔脏器与腹膜的配布 271

(二)女性盆腔脏器与腹膜的配布 272

二、盆部的血管和淋巴结群 275

(一)盆部的动脉 275

(二)盆部的静脉 278

(三)盆部的淋巴结群 280

三、盆部的脏器 280

(一)输尿管盆部 280

(二)膀胱 281

(三)前列腺 283

(四)输精管盆部 286

(五)精囊和射精管 286

(六)直肠与肛管 286

(七)卵巢 289

(八)输卵管 291

(九)子宫 291

(十)阴道 294

四、盆部的神经 294

(一)腰丛的分支 295

(二)骶丛 295

(三)尾丛 295

(四)盆部的内脏神经 296

五、盆部肌、筋膜及筋膜间隙 297

(一)盆壁 297

(二)盆膈 297

(三)盆筋膜 298

(四)盆筋膜间隙 299

第三节 尿生殖区 299

一、男性尿生殖区 299

(一)阴茎 300

(二)男性尿道 302

(三)男性尿生殖区的层次结构 303

二、女性尿生殖区 305

(一)女性外生殖器 305

(二)女性尿道 306

(三)女性尿生殖区的层次结构 306

(四)会阴中心建 308

第四节 肛区 308

(一)肛门和肛门外括约肌 309

(二)坐骨肛门窝 309

第七章 颈部 312

第一节 体表标志 312

一、骨性标志 312

二、肌性标志 313

第二节 固有颈部的分区 313

第三节 颈部浅层结构 314

一、皮肤 315

二、浅筋膜及其内结构 315

(一)颈阔肌 316

(二)浅静脉 316

(三)皮神经和面神经颈支 316

第四节 颈筋膜及筋膜间隙 317

一、颈筋膜 317

二、颈筋膜间隙 318

第五节 颈外侧区 319

一、枕三角内的结构 319

(一)副神经 319

(二)颈、臂丛的分支 319

二、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内的结构 320

(一)臂丛 320

(二)颈横动脉和肩胛上动脉 320

第六节 颈前区及胸锁乳突肌区 321

一、颈前三角与胸锁乳突肌区的肌 324

(一)胸锁乳突肌 324

(二)舌骨上肌群 325

(三)舌骨下肌群 325

二、颏下三角与下颌下三角的内容 326

(一)颏下三角的内容 326

(二)下颌下三角的内容 326

三、颈袢 327

四、颈动脉鞘及其内容 327

(一)颈动脉鞘 327

(二)颈总动脉 327

(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 328

(四)颈内动脉 330

(五)颈内静脉及其属支 331

(六)迷走神经 332

五、舌下神经 332

六、颈丛 333

七、颈交感干 333

八、二腹肌后腹的毗邻关系 333

九、甲状腺 333

(一)甲状腺的形态与位置 333

(二)甲状腺的被膜与毗邻 334

(三)甲状腺的血管和喉的神经 334

十、甲状旁腺 337

十一、气管颈段 337

十二、食管颈段 338

十三、喉 338

(一)喉的位置与毗邻 338

(二)喉软骨 338

(三)喉的连结 339

(四)喉肌 340

(五)喉腔 341

十四、椎前肌 342

第七节 颈根部 343

一、斜角肌 343

二、颈根部的动脉 344

三、颈根部的静脉 345

(一)锁骨下静脉 345

(二)头臂静脉及其在颈部的属支 346

四、颈根部的神经 346

五、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 347

六、胸膜顶和肺尖 347

七、椎动脉三角 348

第八节 颈部淋巴结与淋巴引流 348

一、颈浅淋巴结 348

二、颈深淋巴结 349

第八章 脊柱区 350

第一节 脊柱区的体表标志 350

第二节 脊柱 351

一、椎骨 351

(一)椎骨的一般形态 351

(二)各部椎骨的特征 351

二、椎骨间的关节 354

(一)直接连结 354

(二)滑膜关节 355

三、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 355

第三节 背部肌与深筋膜 356

一、深筋膜 357

二、腰三角 357

三、背部深肌 358

(一)长肌 358

(二)短肌 359

(三)枕下三角 360

第四节 椎管和椎间孔 360

一、椎管 361

二、椎间孔 361

第五节 脊柱区的血管神经 362

(一)动脉 362

(二)静脉 362

(三)神经 363

第九章 头部 365

第一节 颅 365

一、脑颅 365

二、面颅 367

三、颅的整体观 367

(一)颅上面观 367

(二)颅前面观 367

(三)颅侧面观 370

(四)颅后面观 371

(五)颅底内面观 371

(六)颅底外面观 372

四、新生儿颅骨及生长 372

五、颞下颌关节 373

第二节 面部浅层结构与腮腺咬肌区 374

一、面部浅层结构 374

(一)皮肤 375

(二)浅筋膜和面肌 375

(三)面部浅层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375

二、腮腺咬肌区 376

(一)腮腺咬肌筋膜 377

(二)腮腺 377

(三)咬肌 379

(四)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 379

第三节 额顶枕区和颞窝的结构 380

一、额顶枕区 380

(一)额顶枕区软组织的层次 380

(二)额顶枕区的血供和神经支配 381

(三)额顶枕区的淋巴回流 382

二、颞窝的结构 382

第四节 颞下窝和下颌下区内的结构 383

一、颞下窝内的结构 383

(一)翼内肌和翼外肌 384

(二)颞下窝的筋膜间隙 384

(三)颞下窝内的血管 385

(四)颞下窝内的神经 386

二、下颌下区的结构 387

(一)舌外 388

(二)舌下腺 388

(三)下颌下区内的血管神经 389

第五节 颅腔及其内结构 389

一、颅顶 391

二、颅腔内结构 391

(一)硬脑膜 391

(二)垂体 392

(三)穿经颅底的脑神经和血管 393

第六节 眶区 394

一、眼球 396

(一)眼球的被膜 396

(二)眼球的内容物 399

二、眼副器 400

(一)眼睑 400

(二)结膜 401

(三)泪器 401

(四)眼球外肌 402

(五)眶骨膜、眶脂体与眶筋膜 403

三、眶内血管神经 404

(一)眶内动、静脉 404

(二)眶内神经 404

第七节 鼻 405

一、外鼻 405

二、鼻腔 406

三、鼻腔的血管和神经 408

第八节 口腔 409

一、口唇和颊 410

二、腭 410

三、舌 410

(一)形态 410

(二)结构 410

(三)舌的神经支配 412

四、牙 413

(一)牙的命名与牙式 413

(二)牙的形态结构 415

(三)出牙、换牙与牙的脱落 415

第九节 咽 415

一、咽的分部 415

(一)鼻部 415

(二)口部 415

(三)喉部 417

二、咽壁的结构 417

三、咽的血供和神经支配 418

第十节 耳 418

一、外耳 419

(一)耳廓 419

(二)外耳道 419

二、中耳 420

(一)鼓室 420

(二)咽鼓管 422

(三)乳突窦与乳突小房 422

(四)面神经管与面神经 422

三、内耳 423

(一)骨迷路 423

(二)膜迷路 424

(三)内耳道 425

四、声音的传导 426

第十一节 12对脑神经小结 427

第十二节 内脏运动神经与内脏感觉神经小结 429

一、内脏运动神经 429

(一)交感神经 429

(二)副交感神经 432

(三)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433

(四)内脏神经丛 433

二、内脏感觉神经 434

三、牵涉痛 434

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 439

第一节 脊髓 439

一、脊髓的外形 439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439

(二)脊髓的节段性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441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441

(一)灰质 441

(二)白质 444

三、脊髓的功能 446

(一)反射功能 447

(二)传导功能 448

四、脊髓损伤临床表现的解剖学基础 448

(一)脊髓全横断 448

(二)脊髓半横断 448

(三)脊髓前角细胞损伤 448

(四)脊髓后索损伤 449

第二节 脑干 449

一、脑干的外形 449

(一)脑干腹侧面 450

(二)脑干背侧面 451

(三)第四脑室 452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452

(一)脑神经核在脑干内的排列 453

(二)延髓的内部结构 456

(三)脑桥的内部结构 460

(四)中脑的内部结构 463

(五)脑干的网状结构 465

三、脑干损伤临床表现的解剖学基础 467

(一)小脑下后动脉闭塞 467

(二)下位交叉性偏瘫 467

(三)中位交叉性偏瘫 467

(四)上位交叉性偏瘫 468

第三节 小脑 468

一、小脑的外形 469

(一)绒球小结叶 470

(二)前叶 470

(三)后叶 470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 470

(一)小脑皮质 470

(二)小脑核 470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471

(一)原小脑(前庭小脑) 471

(二)旧小脑(脊髓小脑) 471

(三)新小脑(大脑小脑) 472

四、小脑损伤临床表现的解剖学基础 472

(一)小脑损伤的典型表现 472

(二)小脑血管性病变、局部肿瘤 472

(三)新小脑综合征 473

第四节 间脑 473

一、背侧丘脑和后丘脑 473

(一)形态 473

(二)内部结构 474

(三)纤维联系及功能 474

二、上丘脑 475

三、下丘脑 475

(一)位置及构成 475

(二)划分及核团 475

(三)纤维联系及功能 476

四、底丘脑 476

五、第三脑室 477

第五节 端脑 478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 478

(一)大脑半球上外侧面 479

(二)大脑半球的内侧面与下面 480

二、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481

(一)基底核 481

(二)大脑半球的髓质 482

(三)大脑皮质 484

(四)侧脑室 488

三、嗅脑和边缘系统 488

(一)嗅脑 488

(二)边缘叶 489

(三)隔区 489

第六节 神经传导通路 490

一、感觉传导通路 490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490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492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494

(四)听觉传导通路 495

(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496

(六)嗅觉传导通路 496

二、运动传导通路 496

(一)锥体系 496

(二)锥体外系 499

第七节 脊髓和脑的被膜、血管与脑脊液 501

一、脊髓的被膜 501

(一)硬脊膜 501

(二)脊髓蛛网膜 501

(三)软脊膜 502

二、脑的被膜 502

(一)硬脑膜 502

(二)脑蛛网膜 503

(三)软脑膜 505

三、脊髓和脑的血管 505

(一)脊髓的血管 505

(二)脑的血管 506

四、脑脊液及其循环 510

五、脑屏障 511

六、端脑损伤临床表现的解剖学基础 512

(一)内囊损伤 512

(二)大脑皮质损伤 512

参考文献 513

英中文名词对照 514

返回顶部